第701章 千奇百怪、五顏六色的土豆?
字數:5467 加入書籤
                    “咱看你站在那裏怪無聊的,出去玩雪吧。”
    “……”
    張東洋愕然。
    朱雄英同樣驚訝得張大嘴巴,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
    【不是吧爺爺,你為了鞭策我,讓我全力幫你批奏疏,你居然玩這一手?】
    朱元璋笑了笑,沒有回答朱雄英的問題,而是想到張東洋一個人打雪仗打不起來,最多堆個雪人,便讓張東洋,再去叫一個侍衛,就在窗子底下比劃一番。
    “洋兒,你要是贏了的話,咱就答應你之前提出來的請求,抽空讓你去火器營,學習怎麽用火器。”
    本來張東洋還好奇,陛下為何要讓他打雪仗。
    這會兒一聽陛下的解釋,隻道陛下是為了考驗他的反應能力,也沒看到皇太孫嘴角都能掛油瓶的模樣,興衝衝的去挑對手去了。
    “爺爺壞。”
    朱雄英惡狠狠地往奏疏上蓋了一個大紅章。
    然後順手,又把一本問安奏疏抄了過來,二話不說,又往上麵蓋了一個大紅章。
    接著,他朝著朱元璋伸過手去。
    “朱筆。”
    以前朱元璋曾讓朱雄英在奏疏上批字,朱雄英以他的字跡太潦草為由,直接就給拒絕了。
    其實朱元璋知道,乖孫從小就開始練力氣,手勁兒很大,寫的字比他這個半路出家學習的人強得多。
    乖孫不想批奏疏,八成是擔心走標兒的老路。
    不過,朱元璋除了偶爾會讓乖孫幫忙以外,他可不會讓乖孫像標兒一樣,一天半日的都呆在華蓋殿。
    畢竟乖孫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
    但今日。
    既然乖孫主動提出要幫忙,他自然不會拒絕,隻會調侃一下。
    “乖孫,你不嫌你寫的字像狗爬了嗎?”
    “爺爺,我模仿你的字。”
    朱雄英接過朱筆,狡黠一笑。
    照葫蘆畫瓢,寫出來的字跡果然與朱元璋的不說相似,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朱元璋筆力更加雄厚,而朱雄英的勝在清晰。
    “咚!”
    朱雄英再往“閱”字上頭蓋一個印。
    想來那些收到奏疏回複的官員,也不會想到,他們的皇帝陛下,竟請了一個一歲兩個月大的孩子,來回複他們的請安奏疏。
    “爺爺,這些交給我。”
    朱雄英比劃著那些隻需要批複閱字的奏疏。
    這些奏疏,占了全部奏疏的兩成。
    最後,他又比劃著朱元璋麵前的小山包。
    “剩下的給你。”
    朱元璋突然就領會到了,乖孫這是要幹什麽。
    【等我寫完閱完,蓋完章,我就讓張東洋帶我去打雪仗,爺爺,你就坐在這裏邊批奏疏邊看我玩吧!】
    “……”
    朱元璋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痛覺。
    大年初一頭一天,呆在華蓋殿批奏疏已經夠悲慘的了。
    好不容易乖孫這個伴也要離開他,跑到外邊去玩。
    早知這樣的話,剛才還不如自己不那麽靈機一動,讓洋兒出去玩呢。
    “唉!”
    朱元璋惆悵地歎了口氣,認命了。
    “咱年紀大了,就老老實實地坐在這裏批奏疏吧,乖孫你想去玩,咱等會兒就讓洋兒帶你出去。”
    “我先處理完這些。”
    朱雄英先緊著正事辦。
    跟老朱耍寶是一回事,替老朱減輕負擔是另外一件事。
    誰知。
    爺孫倆的奏疏,剛批了沒幾本,朱標來了。
    “父皇,英兒,今日的奏疏還沒批閱完嗎?”
    朱雄英正埋頭砸夯似的蓋章呢,還沒來得及回應。
    就聽老朱激動的大喊一聲。
    “標兒啊!你來得正好!”
    “……”
    朱標一聽父皇這話,就知道自己來早了。
    既然來都來了,看來他也走不掉。
    於是,從容不迫地拉過一把椅子,坐到了朱元璋的對麵。
    “父皇昨夜守歲便沒睡,這些由兒臣代勞,父皇去睡一會兒吧。”
    “你風塵仆仆地趕回京來,也沒怎麽休息,咱還是一起把這些批完,咱再去休息。”
    朱雄英看著父慈子孝的兩個人,麵無表情地繼續蓋著玉璽。
    並將老朱剛才批完的奏疏,順手拽過來,也給它蓋了一下。
    朱元璋見狀,立即呲牙樂了起來。
    “哈哈哈,咱今日光顧著忙活了,好像還沒給乖孫發壓歲錢呢,咱等會兒一定給乖孫補個大的!”
    聽到還能得到一個大紅包,朱雄英蓋得更賣力了。
    這時,已經翻開一本軍報的朱標,看到李文忠寫的內容,眉頭微蹙。
    “父皇,西域那邊還沒有收到升兒他們的來信嗎?”
    西域的絲綢之路,經過與瓦剌商榷,雙方答應互市之後,已經派了小股兵馬,聯合去駐紮沿途商路,目前屬於通行的狀態。
    朱元璋已派了第二支隊伍,由徐達的兒子徐允恭帶隊,前往埃及。
    這一次打通了商道後,行路速度比以前常升他們要更快一些,根據上次書信來報,早已離開了哈密,到時候再往南拐道,前往埃及,就能通過當地人引路,追尋常升隊伍的蹤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提到此事,朱元璋臉上的笑容消失,轉而多了一分憂色。
    “升兒他們都失去消息大半年了,早知道這條路這麽遠的話,咱當時應該多給他們派些人,再多帶些東西。”
    正在蓋章的朱雄英聽到這話,也是十分的無奈。
    早知道他的心聲能被老朱聽到,他就會把已知的消息說得詳細一些。
    誰能想到老朱這個行動派,根本不了解地形,就敢讓二舅舅他們去挖土豆呢。
    【爺爺,你們別擔心,二舅舅他們去的地方,目前一個能打的也沒有,按照我的推測,他們應該快到目的地了。】
    這可不是朱雄英在安慰老朱。
    而是他根據挖土豆小分隊以前的腳程測算的。
    就算是漂洋過海,走錯了路,隻要人還活著,一定能夠抵達目的地。
    漢人的韌性和積累了成千上萬年的生活經驗,注定了無論把他們扔到哪片土地上,甚至能比當地人更好的存活。
    “但願吧。”
    知道了這條路線有多艱難的朱元璋,此時不敢抱有太多的奢望。
    隻能在心裏默默地祈禱著,升兒他們找不找得到土豆和紅薯沒關係,隻要能夠平安歸來,光憑帶回了玉米種子這一條,就是莫大的功勞。
    剩下的,完全可以讓掌握了那一帶地圖的徐允恭再去開拓。
    “這回咱派了千人小分隊出去,還帶上了最先進的火器,乖孫,你說允恭他們要是在萬裏之外,給咱打下來一片飛地,咱該怎麽管理?”
    朱雄英瞥了一眼野心勃勃的老朱。
    這才明白,為什麽火器營又開始哭窮了。
    【還能怎麽管理,先教當地人種地,把純看天吃飯的毛病改一改唄。】
    明軍不像某些殖民者,到達一個地方就像蝗蟲過境,隻想著吸食當地的一切資源,而當地人骨子裏的慕強,會讓被殖民的人,向往這種蝗蟲的做派,從而有樣學樣。
    所以,朱雄英認為隻要有一個好的帶頭榜樣,讓當地人知道什麽是真正的文明,怎樣發展才能長治久安,打一個好樣,從根源上解決管理的難題。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朝著窗外的西方看去。
    “如果真像乖孫說的,升兒他們找到了土豆,那麽就能往回走,等到月份,就可能與允恭他們碰頭了。”
    希望在外的孩子們,能夠一切順利,平安回家。
    ……
    “卡紮,你說這些奇形怪狀、五顏六色的食物,就是土裏生長出來的豆子?”
    常升眼神複雜地反複打量著手裏這塊紫色的圓疙瘩。
    喜歡大明皇孫老朱偷聽我心聲哭懵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皇孫老朱偷聽我心聲哭懵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