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新的使命、新的開始

字數:5162   加入書籤

A+A-


    表彰大會的紅綢宛如一條鮮豔的彩帶,還未從市政府辦公樓的漢白玉欄杆上撤下,其邊角在微風中微微顫動著,仿佛在訴說著剛剛結束的慶典的餘溫。然而,就在這紅綢尚未完全收起之際,林江的越野車已經如同一頭狂野的巨獸,疾馳而過工地的碎石路。
    車輪無情地碾壓著碎石,發出“咯吱”的脆響,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揚起的塵土如同一股黃色的旋風,裹挾著初春的沙粒,如同一層朦朧的濾鏡,將遠處的山影暈染成了淡淡的墨色,模糊了視線,給人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而在副駕駛座上,一疊嶄新的圖紙被穿堂風肆意地卷動著,發出嘩嘩的聲響。圖紙的邊緣在車輛的顛簸中不斷卷起,形成了一道道波浪狀的褶皺。然而,這疊圖紙卻被一個沉重的金屬量角器牢牢地壓住,無法逃脫。這個量角器是林江在新壩工地使用了三年的老物件,其邊角早已被歲月磨礪得發亮,見證了他無數個日夜的辛勤勞作。
    “林隊,您真的不去局裏報到嗎?”突然,對講機裏傳來了小李年輕而清脆的聲音,伴隨著電流的滋滋聲,仿佛是從遙遠的地方飄來一般。“王科長剛才還跟我念叨呢,說辦公室都已經給您收拾好了,就在靠窗的位置,連真皮沙發都給您擺上啦!”林江握著方向盤的手緊了緊,笑著猛打方向,避開路邊堆得半人高的鋼筋堆,車胎蹭過地麵帶起一串火星“你幫我回了王科長,那沙發留給更需要坐辦公室的人。我這屁股啊,還是工地的鐵板凳坐得踏實,硌得慌,心裏才穩當。”
    車窗外,新壩的輪廓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灰白色的壩體宛如一條堅實的臂膀,橫亙在河道之上,攔住了奔騰不息的河水。遠遠望去,它顯得如此雄偉壯觀,仿佛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合。
    在壩體上,幾個穿著鮮豔紅馬甲的誌願者正沿著壩體緩緩巡查。他們手中的檢測儀器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如同點點繁星,在壩麵上投下移動的光斑。這些誌願者們專注而認真地檢查著每一處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問題。
    自從上次新壩質量整改的事情被媒體曝光後,周邊村鎮的老百姓們都對這座大壩的質量格外關注。他們自發地組織了監督隊,每天都會有人扛著小板凳來到大壩旁,仔細地審視著每一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點瑕疵。
    林江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上周見到的那個放羊的張大爺。他身材佝僂,背有些微駝,但手中卻舉著一個放大鏡,正蹲在防浪牆根下,一寸一寸地檢查著勾縫的水泥。他的神情專注而認真,仿佛在鑒別一件祖傳的古董一般,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這可是咱的保命壩啊,一點都不能含糊。”
    “到地方了。”林江輕踩刹車,越野車緩緩地在臨時平整的空地上停穩。他推開車門,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隻見眼前的山穀比新壩工地更加險峻,山勢陡峭,怪石嶙峋,讓人不禁心生敬畏。兩側的山壁高聳入雲,猶如兩座堅不可摧的城牆一般,筆直地矗立在那裏。它們裸露的岩石表麵還殘留著一些尚未融化的積雪,這些積雪在夕陽的餘暉映照下,散發著令人心悸的寒光,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山脈的冷峻與嚴酷。
    坐在副駕駛座上的他,突然間一把將身旁的圖紙扯了過來,然後迅速地將其展開並平鋪在自己的膝蓋上。這是一份關於一個橫跨三個縣的引水工程的設計圖紙,圖中的藍線代表著引水管道的走向。這條藍線從上遊的水庫出發,如同一條蜿蜒的長龍,穿越了連綿不絕的群山,最終延伸至幹旱的丘陵地帶。
    僅僅是看著這條藍線,就能想象到這個工程的規模之宏大。而更讓人驚歎的是,為了讓這條引水管道順利通過山脈,需要打通的隧洞竟然長達十七公裏!其中最長的一段隧洞更是長達三公裏,宛如一條隱藏在山腹之中的巨龍,令人歎為觀止。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急匆匆地朝車輛奔來。來者正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周工,他頭戴安全帽,一路小跑著,臉上被寒風吹得通紅,鼻尖也因為寒冷而微微發青。他的手裏緊緊攥著一疊地質報告,仿佛那是他的生命一般重要。
    “林監理!您可算來了!”周工氣喘籲籲地跑到車旁,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焦急和不安。
    林江小心翼翼地接過地質報告,仿佛手中捧著的是一件稀世珍寶。他的指尖輕輕地滑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數據和曲線,感受著紙張的質地和紋理。每一個數字、每一條曲線都像是一個生命,它們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揭示著潛在的危險和挑戰。
    山風呼嘯著吹過,卷起沙礫打在林江的臉上,就像小石子兒砸著一樣疼。他不禁皺起眉頭,但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手中的報告。這風,這沙,這疼痛,讓他想起了第一次參與水利工程時的情景。
    那時的他,還是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對治水工程充滿了好奇和敬畏。師傅老陳是個經驗豐富的老手,他總是告誡林江“治水就像走鋼絲,看著腳下穩當,其實底下全是看不見的坑,一步錯,步步錯。”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林江的心裏,成為了他治水生涯中的座右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如今,站在這片山風中,林江再次想起了老陳的話。他深知這次工程的重要性和複雜性,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所以,他必須格外謹慎,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立刻通知施工隊,先停工勘探!”林江果斷地做出了決定。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支鉛筆,迅速地在圖紙上圈出了三號隧洞的斷層位置。筆尖用力地戳著紙頁,仿佛要把那斷層的位置深深地刻在紙上。每一個深色的圓點都代表著一個潛在的危險點,需要他們去仔細勘探和評估。
    “讓實驗室連夜加班,做岩石的抗壓和抗剪試驗,數據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林江的語氣堅定而嚴肅。他知道這些數據對於工程的安全性至關重要,隻有精確的數據才能為後續的施工可靠的依據。
    “還有,通知爆破隊,把炸藥庫的台賬、領用記錄全部整理好送過來,我要親自核對,一點都不能馬虎!”林江的目光如炬,他要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炸藥庫的管理關係到整個工程的安全,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引發嚴重的事故。
    周工愣了愣,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林監理,這工程才剛開工沒幾天,就停工會不會……影響進度啊?甲方那邊還催著要節點報告呢。”
    “進度能趕,質量不能補。”林江抬頭望向那片陡峭的山壁,陽光正從岩縫裏漏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你看這山,表麵看著結實,說不定哪塊石頭就鬆了,哪條裂縫就藏著風險。咱們手裏的圖紙,畫的不是線條,是給老百姓的保證書,字裏行間都得寫著‘靠譜’倆字。”
    傍晚的項目部板房裏,燈光昏黃如豆。一盞老舊的白熾燈懸在房梁上,電線隨著風吹微微晃動,把牆上“安全生產”的標語照得忽明忽暗。林江趴在鋪滿圖紙的桌子上,鉛筆在隧洞剖麵圖上畫出一道道輔助線,標注著斷層的處理方案。牆角的電熱器嗡嗡作響,吹出的暖風帶著股塑料味,卻驅不散山裏刺骨的寒氣,他的鼻尖凍得通紅,手指卻依舊靈活地在圖紙上移動。
    小李抱著一摞資料推門進來時,看見林江正對著一塊岩石樣本出神——那是從斷層帶取來的岩芯,裹在透明的塑料筒裏,斷麵處還粘著新鮮的泥土,能清晰地看到岩石層理間的裂縫。“林哥,山下幾個村的村民代表來了,說是聽說要修引水隧洞,特意來問問情況,現在就在外麵等著呢。”
    林江揉了揉酸脹的脖子,指節發出“哢哢”的聲響,起身時不小心碰倒了桌邊的搪瓷缸,裏麵剩下的半杯水灑在圖紙上,暈開一小片水漬。他慌忙用紙巾擦幹,快步推門出去,隻見板房的屋簷下站著十幾個裹著棉襖的身影,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風霜,手裏還拎著自家種的紅薯、曬幹的野山菌。領頭的是個頭發花白的老漢,手裏攥著個舊布包,見林江出來,急忙打開布包,裏麵是些裹得嚴實的野核桃,殼上還沾著泥土。
    “林監理,俺們是山那邊李家莊的,聽說要從山肚子裏引水過來,通到俺們那片旱塬上,”老漢的皺紋裏還沾著田間的泥土,說話時帶著些許局促,卻難掩眼裏的期待,“就想問問,這洞挖通了,俺們村裏的房子會不會裂?地裏的莊稼會不會受影響?”
    林江連忙把他們請進板房,搬來折疊凳讓大家坐下,又讓小李燒了熱水。他重新鋪開引水工程的圖紙,指著上麵的線路一點點講解“大爺您看,這條藍線就是隧洞的走向,離村子最近的地方也有五百米遠,而且我們會用注漿加固的方式處理斷層,就像給山體打‘補丁’,保證不會影響到村裏的房子。引水渠修到旱塬後,還會修灌溉管網,到時候地裏的玉米、小麥都能喝上水庫水,收成肯定能翻番。”
    昏黃的燈光落在村民們的臉上,那些被風霜刻滿溝壑的麵孔,此刻都透著真切的期待。有個梳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大概五六歲的樣子,被奶奶抱在懷裏,踮著腳在圖紙上找自己家的位置,小手指在代表水庫的藍顏色上輕輕點著,小聲問“叔叔,這裏的水,真的能流到俺家地裏嗎?俺娘說,有了水,就能種西瓜了。”
    林江蹲下身,摸了摸小姑娘的頭,聲音格外溫和“當然能。叔叔們一定會把水引到你們家的地裏,到時候你就能跟著爹娘一起種西瓜,吃最甜的瓜瓤。”他又轉向眾人,指著圖紙上的斷層處理方案,語氣堅定,“大家放心,我們會像給病人做手術那樣小心,每一步都做好監測,保證既把水引來,又不打擾山裏的安寧,不破壞一草一木。”
    送村民們離開時,月亮已經掛上了樹梢,銀輝灑在山間,把小路照得朦朧。林江站在板房門口,望著村民們漸行漸遠的背影,他們的笑聲在山穀裏回蕩,帶著對未來的憧憬。他又抬頭望向遠處新壩的方向,那裏的燈光像顆遙遠的星,在夜色中閃爍。他忽然想起表彰大會上那束耀眼的聚光燈,此刻卻覺得,山間這些星星點點的燈火,村民們眼裏期待的光,比任何舞台燈光都更讓人安心,更讓人覺得踏實。
    “林哥,省裏水利廳的專家明天一早就到。”小李抱著個保溫杯從屋裏出來,杯口的水汽模糊了他的眼鏡片,“他們說您在新壩的質量管控經驗太寶貴了,這次特意來取經,還想請您給他們做個專題分享。”
    林江笑著接過保溫杯,溫熱的水流順著喉嚨往下淌,驅散了些許寒意。山風穿過板房的縫隙,帶著鬆針的清香,拂過臉頰時格外清爽。他低頭望向桌上攤開的圖紙,那條蜿蜒的藍線在燈光下格外清晰,忽然明白,水利人的使命從來都不是站在聚光燈下接受掌聲,而是握著手中的圖紙和儀器,把那些看不見的水流,引向最需要滋潤的土地,引向老百姓的心田,讓每一寸幹旱的土地都能長出希望,讓每一張期盼的臉龐都能露出笑容。
    夜色漸深,山間的風更涼了,項目部板房的燈光卻亮了整夜。圖紙上的鉛筆痕跡越來越密,一道道線條、一個個標注,像在群山間織起一張無形的網,網住了山間的月光,也網住了無數人對豐收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喜歡官場由水庫潰壩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官場由水庫潰壩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