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勤工儉學

字數:3880   加入書籤

A+A-


    白河鎮。
    這個地方的回憶,對於沈笛來說,有好有壞。
    但在心理上,又勉強能替代“家”這個概念。
    老舊的孤兒院已經人去屋空,周圍還扯上了不規整的拆遷圍帳,一副要大修大改的樣子。
    舊時記憶在被人工手動褪色。
    電話響了。
    沈笛接起來,是小葡萄:“哥,你是今天回來對吧,幾點的飛機,我去接你!”
    沈笛又看了眼荒敗的院子,轉身,邊走邊與她聊:“已經下飛機了,你個小朋友少去機場車站那種人多的地方,不安全,等我過去找你們。”
    才將將10歲的小姑娘,就一副裝大人的可靠樣子。
    “啊?你都下飛機了,怎麽不提前說?”小姑娘從書桌前跳起來,暑假第一天,她滿心期待著哥哥回來,衣服背包都準備好,要出門的。
    “那我現在和院長媽媽去買菜,給你做好吃的!”
    小姑娘很快又給自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並且立刻就要去做,要掛電話前終於想起來自己還有一件事沒說:“你寄回來的兩個超大包裹還沒有拆,是禮物嗎?”
    沈笛站在路邊招手。
    華夏城鄉改革的成果斐然,出租車也能在小鎮和城市間暢通無阻,路麵修的平整,隻要20分鍾就能到桐觀,回程時還能順便拉一趟歸家的鎮民。
    來回少有空車,所以司機都很願意去。
    出租車停下,沈笛報了地址後才回:“嗯,給你們的禮物,別買菜了,帶你們出去吃,再看個電影散散步,等回去再一起拆。”
    能下館子,對小孩子來說總是一個特別好的消息,小丫頭在那邊歡呼。
    掛斷電話後,沈笛打開車窗,拉了拉口罩。
    北方的暮夏是很舒服的。
    綠樹成蔭,瓜果滿枝,清風從窗外吹進來,格外清爽解汗。
    比空調要舒服很多。
    窗外街景融合舊時代痕跡與新生的建設,模糊的“供銷社”石質門樓下,是蔬菜水果批發的店鋪招牌,修自行車的小攤順帶著修鞋、挽褲腳……
    可隔壁不遠處,就是裝修時尚的手機賣場,明星海報在門口站崗宣傳。
    就是客人不多。
    小鎮生活節奏慢,居民年齡也偏大。
    沈笛雖然選秀時人氣很高,但輻射度顯然還沒有覆蓋到這裏,因上車後太悶而拽到下巴上的口罩,隻露出半張臉,司機和路人沒有認出他。
    是以,能讓他有機會好好再看看這裏。
    白河鎮通往桐觀的其中一段路,經過一座樹木豐茂的山。
    司機很健談:“……國家都鼓勵退耕還林,以前還有點兒地,現在都種上樹了,聽說前兩天還有人碰見野豬,嘖嘖……”
    看著窗外飛快掠過的山體輪廓,沈笛推上車窗,沒再看更多。
    挺好的。
    ……
    “小笛哥!”小姑娘燕子似的衝過來,撲進沈笛懷裏,被他一把接住。
    “小朋友這麽多,大家都放暑假了吧?”
    新孤兒院相比於那個老舊的,無論占地還是建築都天差地別,這裏和一個小型居住區都差不多了,食堂、宿舍、圖書室等都齊全。
    院子鋪著打理整齊、綠生生的草坪。
    “嗯,今天暑假第一天,走,我帶你去看看我們住的地方,院長媽媽也在等你呢。”
    沈笛任由小姑娘拉著他參觀“新家”,果然處處都很好。
    管理有秩序,生活有保障。
    和沈院長聊過,看得出她也對新的生活環境很滿意,還把那張卡還給了沈笛。
    “已經夠了,現在孩子們都有國家管,你拿回去攢著娶媳婦兒,就算這一行不能太早結婚,也得提前攢老婆本,不然哪有姑娘願意跟你。”
    院長老思想,卻真的處處為他著想。
    沈笛推辭不過,隻能收著。
    不過,院長不知道,這些錢就算她不收了,在自己手裏也待不了幾天。
    帶著一老一少去評價很好的餐廳吃了一餐,又去看了暑期檔的第一部喜劇電影,再沿著街邊小巷散步,最後去了沈笛曾經就讀的“桐觀一一中”參觀。
    小葡萄還有一年就要讀初中,這裏是整個桐觀市最好的幾個中學之一,知道沈笛是這裏畢業的,她當然也想來這裏。
    “就是不知道分數會不會不夠。”小姑娘開始憂心一年後的升學考。
    沈院長走累了想休息休息,沈笛帶小姑娘去不遠處的超市買冰棒吃,安慰道:“以你的成績,肯定沒問題的,對了,暑假有沒有什麽安排?”
    這個問題,小葡萄還真的有。
    “我想和同學一起去勤工儉學,聽院長媽媽說,以前小笛哥也是這麽幹的,一個暑假,說不定能攢幾百塊呢!”
    雖然現在學費全免,但上學需要的費用何止在課堂,就算孤兒院有補貼,她也想讓自己稍稍財務自由一點……小姑娘太懂事了。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沈笛覺得,十歲的小姑娘不該操心這個。
    可隻打擊和拒絕又絕對不適用,尊重人格與獨立是他從小就在篤信的,不該由成年的自己打破,幸好,他提前做了些準備。
    “哥哥覺得你的想法很棒,而且很有意義,隻是對勤工儉學的項目,你有什麽想法呢?”
    這個小葡萄還真想過。
    於是說出來也很有邏輯:“我的年紀太小,很多地方都不會雇,也可能得不到說好的工資和報酬,所以我們想去撿瓶子或者做一些計件的工作,比如這幾個廠……”
    桐觀市近年來發展的不錯。
    零售和攤位商業興起,一些大型廠還沒開過來,就讓手工業小作坊獲得了難得的生存空間,一些日用品、廉價的小飾品等,都需要手巧速度快的短期工。
    薪資以分或者毛來計算,多幹多得,也不怎麽限製年齡。
    小葡萄都打聽好了。
    這是個可行性很強的計劃,甚至工作內容都在能力範圍之內。
    但沈笛給了她一個更好的選擇:“你的想法非常完整,但哥哥有一個投入產出比更好的建議,你願意聽一聽嗎?”
    “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