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趁夜劫營
字數:4714 加入書籤
劉備接到孔明的傳信,親赴夏口,與周瑜商定結盟事宜,待孔明趕到中軍大帳,隻見門外刀斧手林立,心中暗道不妙。
侍衛稟報後,孔明順利進入大帳,此時才看見關羽持劍立在劉備身後,這才放下心來。
“孔明來了,公瑾已擬定幾條盟約,你且為本公看看。”
畢竟是有求於人,周瑜的要求孔明早已經猜到,所以看到盟約並沒有太過驚訝。
周瑜桀驁,自然要占盡上風,想要江東做這聯盟之主,更是扣下孔明為其謀劃。
毫無意外,孔明點頭同意了,於是劉備和孔明雙雙簽字畫押。
“既然盟約已定,那本公便不多留了,隻待公瑾江上破敵,而後我江夏陸上追寇,一舉殲滅曹軍。”
劉備拱手離開了大帳,孔明隨即跟上,二人回到營帳商議良久。
命關平率領三千精兵留駐夏口,聽從孔明號令,劉備這才返回了江夏。
劉備離開後不久,周瑜便找了過來。
“孔明,斥候來報,曹操率軍已進駐三江口,不日將對我等動兵,不知你有何看法?”
孔明微微皺眉,心裏歎道。
“曹操來的好快啊!”
不過轉念一想,卻又搖了搖頭。
“曹操雖深知兵法,卻不曉水戰,亦不知江東水師戰力如何,此來想必是投石問路,試探虛實。”
周瑜笑著點了點頭。
“英雄所見略同,不過曹操畢竟兵多將廣,此戰實在棘手,當出奇製勝,先發製人。我已探知曹軍糧草全部屯於聚鐵山上。
先生久居漢上,熟知地貌,所以本都督想請先生帶兵去截斷曹軍糧草,曹操無糧,勢必士氣大減,或可不戰而勝,還請先生切莫推辭。”
周瑜拱手相請,臉上滿是微笑。
“截糧?”
孔明聞言嘴角抽了抽,還是點頭答應了。
當夜,魯肅來訪,詢問孔明何時出兵。
孔明冷笑著,冷聲問道。
“子敬莫不是為公瑾來試探在下?”
見魯肅不答,孔明又繼續道。
“煩請子敬告訴公瑾,孔明者,臥龍也,無論水戰、步戰、馬戰、車戰,在下無所不精,遠非公瑾與江東諸將可比。”
見孔明狂傲的樣子,魯肅不禁皺眉問道。
“孔明此言何意?”
孔明冷聲一笑,淡漠的說道。
“難道子敬未曾聽過一首江南小兒傳唱的童謠?‘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公瑾’,你看連江南小兒都知道,公瑾隻善水戰,陸戰他不成啊!”
二人又寒暄了幾句,魯肅便起身告退,回到中軍大帳,周瑜便急忙問道。
“怎麽樣?那孔明何時出兵?”
魯肅便將孔明的言辭說了出來,周瑜聞言大怒。
“諸葛村夫,也敢笑我不知陸戰?不用他去了,今夜本都督便親自率兵去劫營。”
周瑜怒而點兵,當即率領一萬兵馬,前往聚鐵山劫營。
周瑜走後,魯肅又來到孔明處,將情況告知。
孔明聞言長歎了口氣,無奈道。
“曹操用兵,最喜截人糧草,斷其糧道,昔日官渡滅袁紹,便是如此。如此知兵之人,又豈會被人截斷糧草?
公瑾此舉,無異於讓在下去送死,就想借曹操之手將我除掉。子敬,我也是無奈之舉,你可要理解我啊。”
魯肅無奈的搖了搖頭,一聲長歎。
“你既已知曉,為何還要領命?”
孔明一聽,臉上頓生怨氣。
“子敬說笑了,盟約已定,我若不聽,公瑾必借口責難,反笑我主撕毀盟約。
子敬啊,為了維係孫劉聯盟,我可是煞費苦心啊,我若身死,聯盟必將土崩瓦解,你難道忍心看到你我兩家盡皆被曹操所滅嗎?”
此話一出,魯肅瞬間呆愣在原地。
孫劉聯盟乃是他一手促成,無論如何他也不能坐視聯盟瓦解。
“孔明呐,你與公瑾神仙打架,卻把我這個蠢人夾在中間,兩個世間大才,為何就如此不相容呢?”
“子敬,你可不是蠢人,你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啊。”
魯肅苦笑著搖了搖頭,也不分辯,隻是繼續道。
“倘若你那句童謠沒有激怒公瑾,那你又當如何?”
孔明淡然笑道,隨口答道。
“那我自然會出兵,不過出兵前,我會請求公瑾再撥給我三千江東兵馬,待到人馬打光了,我再回來向公瑾請罪,如此也算有了交代。”
這主意太損了,魯肅忍不住歎息道。
“孔明,真臥龍也!”
另一邊,周瑜的大軍剛摸到山腳下,還未來得及襲營。
突然!
漫野遍野都是曹操的伏兵,周瑜見勢不妙,倉皇領兵撤退,損失三千餘人,才僥幸逃了回來。
“曹軍果然有防備?此乃我之過也!”
周瑜輾轉回營,心裏後悔不已。
不一會,魯肅拜見,得知周瑜遇伏的消息,並沒有太過驚訝,反而將孔明的打算全盤告訴了他。
周瑜得知一切後,並沒有勃然大怒,反而是異常平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人的見識、謀略,勝吾十倍,謀定人心,用計毒辣,吾亦無法與之相比,若不趁早將其除去,將來必成我江東大患。”
魯肅無奈的搖了搖頭,急忙勸誡道。
“公瑾啊,大敵當前,當以大局為重啊,若此時對孔明出手,勢必會引起兩家反目,如此豈不是便宜了曹操?
當下正值用人之際,正當同仇敵愾,共抗曹軍,待破曹之後,再除之不遲,公瑾切不可再衝動。”
周瑜暗自點了點頭,可心裏卻並不甘心。
“子敬放心,我不會再衝動了,就算要殺他,也必讓其心服口服。”
說完便拂袖而去,隻留魯肅一人落寞的留在原地。
“唉,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文人相輕,智者相敵啊。”
周瑜退回夏口不久,曹操便得到了消息,自此心生輕視,覺得周瑜浪得虛名。
於是,翌日一早,便召集諸將,以練兵之名,命蔡瑁、張允率水師前往挑戰。
二人各領一萬水軍,順江而下,直奔夏口,周瑜聞訊,派甘寧、太史慈各領八千人迎戰。
江麵酣戰少頃,甘寧二人便率隊遠遁,蔡瑁、張允見狀下令圍堵,卻不想竟被引進江邊淺灘,雙方廝殺一陣,蔡、張二人損失慘重,隻得倉皇回營。
這一戰曹操看得仔細,心中也不由得驚歎江東水師的靈活戰力。
蔡瑁張允退軍後,曹操下令沿江分設二十四座水門,以大船居於外,狀若城郭,小船居於內,形似廊橋。
至此水寨若陸地,蔓延三百多米,曹操一邊命令蔡瑁等避而不戰,晝夜練兵,一邊下令加緊打造強弓硬弩。
眼見雙方大軍就此陷入僵持,突然一人向曹操請命,願往夏口招降周瑜。
曹操聞言大驚,不禁側目望去。
“原來是蔣幹,蔣子翼啊。”
喜歡三國大反派請大家收藏:()三國大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