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紛爭再起
字數:4192 加入書籤
劉備接到關羽的戰報,亦是怒火滔天。
“孫權小兒,竟敢襲我桂陽,當真以為本公怕他不成?關平聽令,著你率三萬精兵,返回荊州,馳援乃父,此戰務必要大敗吳軍,讓其不敢再垂涎我荊州!”
關平得令,即刻下去整軍。
然而大軍未出成都,便又接到了北方的戰報。
“報主公,曹操領十萬大軍出上庸,直奔巴東殺來,巴東太守輔匡請求火速支援。”
劉備聞言滿臉駭然,心裏不由得一陣慌亂。
“曹操竟然也來了?曹賊欺我立足未穩,竟敢率兵犯我益州,該死,真真該死!”
咒罵一陣,劉備一時也沒了主意,隻好召黃權、法正、李嚴等人前來商議。
眾人聞言也是滿心驚駭,商議片刻後,黃權便拱手回道。
“主公入主西川不久,人心尚且不定,實在不宜兩麵作戰,如今曹操、孫權接連對我動兵,唯恐馬超不會趁機發難,當務之急,還是應當盡快平息戰局,穩定人心啊。”
黃權的話音剛落,法正也急忙站了出來。
“公衡所言極是,孫權不過是肘腋之疾,曹操才是心腹大患,主公應當延續孔明先前的戰略,聯吳抗曹,方可保無虞啊。
那孫權與主公之間畢竟是姻親,此番出兵也隻因先前討要荊州不利,因此惱羞成怒,主公還是應當與其緩和關係為要啊!”
劉備無奈的搖了搖頭,歎息道。
“本公也知道此時不宜與孫權交惡,可是荊州本就是紮在其心頭的一根刺,除了拱手相讓,又如何能夠緩和關係?”
李嚴皺了皺眉,此刻也毅然站了出來。
“既然如此,那便將這根刺拔出來,主公,借據在前,此事恐怕賴不過去,既然如此,倒不如雙方攤開來談。
主公不妨手書一封,遣人與孫權談判,直接將桂陽、零陵兩郡送出去,徹底了結借荊州一事,從此兩家再無仇怨,聯手抗曹便也水到渠成了。”
劉備微微頷首,心裏雖然不舍,卻也無可奈何。
“正方所言不無道理,眼下卻也隻好如此了,隻是不知當派何人為使合適?”
三人對視一眼,很快便有了主意。
孫乾!
倒不是三人故意針對,隻是孫乾跟隨劉備日久,又深知借荊州始末,由他出使的確最為合適。
於是孫乾便拿著劉備的手書,晝夜兼程,趕赴南昌。
於此同時,關羽苦苦等待的援兵遲遲沒有到,張飛、關平、劉封、孟達諸將都被劉備調去了巴東,前去抵禦曹操大軍去了。
巴東城小,終究擋不住曹操的十萬精兵,輔匡僅僅抵擋了兩日,便率部向巴西逃去。
曹操也因此徹底攻取巴東,率部向巴西北部出兵。
駐守漢中的馬超聽到曹操率兵來了,心中更是怒意滔天,便要率軍前往巴西與其決一死戰。
不過卻被徐庶攔住了,如今世人皆知馬超轉投了劉昊,而劉昊與曹操之間畢竟定有盟約,此時實在不宜與其交戰。
馬超無奈,隻能坐視曹操率大軍在閬中與劉備鏖戰。
雙方大軍對戰幾陣,各有勝負,大戰持續了半月,曹操久攻不下也漸漸生出了退兵之意。
就在這時,荊州傳來消息,呂蒙已從長沙退兵。
孫乾不負眾望,成功說服孫權,孫劉兩家共分荊州,自此兩家罷兵,再續盟約,聯手抗曹。
荊州以西,南郡、武陵、衡陽、宜都歸劉備所有。
荊州以東,長沙、零陵、桂陽、臨賀歸孫權所有。
順利接收土地之後,孫權命陸遜率兵留守,推行東吳政令,呂蒙也被召回了南昌。
雖然盟約再立,可孫權並沒有派兵助劉抗曹,不過卻也命人將孫小妹送到了成都,也算是對劉備有所交代了。
孫權已從荊州撤兵,若是關羽再率荊州軍入川,局麵對曹操將會愈加不利。
很快!
曹操便也下令撤兵了,不過卻依舊留下於禁、張合率三萬大軍,駐守巴東及巴西的宕渠縣,背靠上庸,北連漢中,倒也可固守無虞。
見曹操退兵,劉備總算是鬆了口氣,權當是吃了啞巴虧,短時間內也不敢再與曹軍交戰。
短暫的交鋒終於落幕,曹操率軍返回了許昌,些許小勝,原本不值一提,不過曹操卻故意大張旗鼓入城。
事出反常必有妖!
果然!
翌日朝會,百官紛紛上書天子,為曹操歌功頌德,言稱曹操之功績已遠超周公、伊尹,理當封王!
漢朝自劉邦以後,便定下祖訓,非劉氏不可封王,如今群臣齊齊為曹操勸進,獻帝更是坐立難安。
先封公,後進王,接下來便隻剩下皇位了,他如何能夠不慌。
隻可惜他本就是傀儡天子,根本無力阻止這一切,隻得顫巍巍的向曹操問道。
“魏公功高,群臣一心,朕也隻好順應民意,不知魏公意下如何?”
曹操冷聲一笑,微微拱手道。
“稟陛下,臣世代皆為漢臣,世受國恩,雖稍有功勳,全賴大漢皇祖之威也,封王一事絕不敢當。”
聽到曹操如此說,獻帝不禁竊喜,沉聲道。
“朕也有意為魏公封王,無奈魏公自己不答應,如此奈何?”
獻帝雖然庸弱,卻也是懂得如此保全自己的。
他本想著這樣一說,既能不得罪曹操,也能讓眾人知難而退,卻不想此話一出,反對聲便不絕於耳。
華歆更是直接站出來喊道。
“陛下,丞相忠義謙恭,陛下更應該為其封王,如此方不負天下臣民之望,亦能彰顯陛下聖德之名,怎能因丞相一人反對而終止。”
眾臣齊齊高呼,場麵瞬間緊張了起來,這哪裏還是諫言,分明就是逼宮嘛。
就在獻帝滿心慌亂,一籌莫展之際,卻見荀彧突然站了出來。
此時曹操微微皺眉,臉色也黯淡了幾分,眸光死死的盯著他。
可荀彧根本不去看他,反而擲地有聲的進言道。
“啟稟陛下,吾等即是漢臣,又是丞相布下,更不應該將丞相推到不仁不義之境,高祖早有言,異姓不可封王,還請陛下納丞相忠言,不要封丞相為王!”
直到說完,荀彧方才抬頭瞥了曹操一眼,卻見曹操滿臉的殺氣,冷冷地看著他,荀彧也不禁脊背直冒冷汗。
慌神之間,背後便又響起了程昱的聲音。
“文若此言不妥!若無魏公,天下尚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呢?若是陛下隻顧因循守舊,豈不寒了天下人心。”
眾臣紛紛響應,甚至伏跪在地齊齊向獻帝哭訴。
“陛下若不為魏公封王,我等誓死不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