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魏主政歸司馬氏 薑維兵敗牛頭山
字數:7716 加入書籤
且說司馬懿聽說曹爽同弟弟曹羲、曹訓、曹彥以及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等人,還有禦林軍,跟隨魏主曹芳出城拜謁魏明帝的陵墓,並順便去打獵。司馬懿大喜,立刻到宮中官署,命令司徒高柔暫代符節與斧鉞,行使大將軍職權,先占據曹爽的軍營;又命令太仆王觀代理中領軍事務,占據曹羲的軍營。司馬懿帶著舊部官員進入後宮啟奏郭太後,稱曹爽背棄先帝托孤的恩情,奸邪亂國,按罪應當廢黜。郭太後大驚說:“天子現在外麵,這可怎麽辦?”司馬懿說:“臣已有上奏天子的表章,也有誅殺奸臣的計策。太後不必擔憂。”太後心中害怕,隻得聽從他的安排。 司馬懿急忙命令太尉蔣濟、尚書令司馬孚一同起草表章,派遣黃門官攜帶表章出城,徑直送到天子麵前上奏。司馬懿親自率領大軍占據武器庫。早有人將消息報告給曹爽府中。曹爽的妻子劉氏急忙來到廳前,喚來守府官員問道:“如今主公在外麵,司馬懿起兵是什麽意圖?”守門將潘舉說:“夫人不要驚慌,我去探問清楚。”於是帶領數十名弓弩手登上門樓觀望。正好看見司馬懿率兵經過府前,潘舉命令手下亂箭射下,司馬懿一時無法通過。偏將孫謙在後麵阻止說:“太傅是為了國家大事,不要放箭。”連續阻止了三次,潘舉才停止射箭。司馬昭保護父親司馬懿通過,率兵出城駐紮在洛河,守住浮橋。
再說曹爽手下的司馬魯芝,見城中發生事變,前來與參軍辛敞商議說:“如今司馬懿如此發動變亂,該怎麽辦呢?”辛敞說:“可以率領本部兵馬出城去見天子。”魯芝認為他說得對。辛敞急忙進入後堂,他的姐姐辛憲英見到他,問道:“你有什麽事,如此慌慌張張?”辛敞稟告說:“天子在外麵,太傅關閉了城門,必定是要謀逆。”憲英說:“司馬公未必是謀逆,隻是想殺曹將軍罷了。”辛敞驚問道:“這件事的結果會怎樣呢?”憲英說:“曹將軍不是司馬公的對手,必然會失敗。”辛敞說:“現在魯司馬叫我一同前往,不知是否該去?”憲英說:“恪守職守,是做人的大義。凡是人在遇到困難時,尚且有人會去救濟;身為臣子卻拋棄自己的職責,沒有比這更不吉祥的了。”辛敞聽從了她的話,於是與魯芝率領數十名騎兵,攻破關卡奪門而出。有人將此事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擔心桓範也會逃走,急忙派人召見他。桓範與兒子商議,兒子說:“天子在外麵,不如向南出城。”桓範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上馬來到平昌門,城門已經關閉,守門將是桓範的舊部司蕃。桓範從袖中取出一塊竹板說:“太後有詔,立刻開門。”司蕃說:“請把詔書拿出來查驗。”桓範叱責說:“你是我的舊部,怎麽敢如此!”司蕃隻得打開城門放行。桓範出城後,喚來司蕃說:“太傅造反,你可速速隨我去。”司蕃大驚,想要追趕卻來不及了。
有人將此事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大驚說:“智囊逃走了!這可怎麽辦?”蔣濟說:“劣馬留戀馬槽裏的豆料,曹爽必定不會采用桓範的計策。” 司馬懿於是召見許允、陳泰說:“你們去見曹爽,說太傅沒有別的事情,隻是要削去你們兄弟的兵權而已。”許、陳二人領命而去。又召見殿中校尉尹大目,讓蔣濟寫了一封信,讓尹大目拿著去見曹爽。司馬懿囑咐說:“你與曹爽交情深厚,可以承擔這個任務。你見到曹爽,就說我與蔣濟對著洛水起誓,隻是因為兵權的事情,沒有別的意圖。”尹大目依令而去。
卻說曹爽正在縱鷹逐犬打獵時,忽然聽說城內發生事變,太傅有表章上奏。曹爽大驚,幾乎從馬上摔下來。黃門官捧著表章跪在天子麵前,曹爽接過表章拆開,讓近臣宣讀。表章大致內容是:“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馬懿,誠惶誠恐,頓首謹表:臣從前從遼東返回時,先帝詔陛下與秦王及臣等,登上禦床,握住臣的手臂,深深以身後事為念。如今大將軍曹爽,背棄先帝遺命,敗壞擾亂國家典章;在朝內超越本分、僭越禮製,在朝外獨專威權;任命黃門張當為都監,專門相互勾結;窺探陛下行蹤,覬覦皇位神器;離間太後與陛下的關係,傷害皇族骨肉親情;天下人心惶惶,人人心懷危懼:這並非先帝詔陛下及囑咐臣的本意。臣雖年老體弱,怎敢忘記先帝遺言?太尉臣蔣濟、尚書令臣司馬孚等,都認為曹爽有目無君之心,他們兄弟不宜掌管兵權、擔任宿衛。臣上奏永寧宮,皇太後命令臣按所奏內容施行。臣隨即命令主管官員及黃門令,罷免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和兵權,以侯爵身份退歸府第,不得逗留,以免延誤天子車駕;如有膽敢滯留者,便以軍法處置。臣勉強支撐病體率兵,屯駐在洛水浮橋,偵察異常情況。謹此上奏,靜候陛下聖裁。” 魏主曹芳聽完後,便召喚曹爽說:“太傅的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打算如何處置?”曹爽手足失措,回頭看著兩個弟弟說:“這可怎麽辦?”曹羲說:“弟弟我也曾勸諫兄長,可兄長執迷不悟,才落到今天這地步。司馬懿狡詐無比,諸葛亮尚且不能戰勝他,何況我們兄弟呢?不如自己捆綁起來去見他,以免一死。”話未說完,參軍辛敞、司馬魯芝趕到。曹爽詢問他們,二人稟告說:“城中防守得鐵桶一般,太傅率兵屯駐在洛水浮橋,看來我們勢必不可再回城中。應當早定大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說話間,司農桓範策馬疾馳而至,對曹爽說:“太傅已經發動變亂,將軍為何不請天子前往許都,調集外兵來討伐司馬懿呢?”曹爽說:“我們全家都在城中,怎麽能投奔別處求援呢?”桓範說:“普通人麵臨危難,尚且希望活下去!如今主公身隨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響應?怎麽能自投死地呢?”曹爽聽了猶豫不決,隻是流淚而已。 桓範又說:“這裏到許都,不過半晚的路程。城中糧草足夠支撐數年。如今主公的別營兵馬,近在城南,一呼即至。大司馬之印,我已經帶在身上。主公可急速行動,遲了就來不及了!”曹爽說:“諸位不要太過催逼,讓我細細想一想。”過了一會兒,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到來,二人稟告說:“太傅隻是因為將軍權重,不過是要削去兵權,並無他意。將軍可早回城中。”曹爽沉默不語。又隻見殿中校尉尹大目到來,尹大目說:“太傅對著洛水起誓,並無他意。有蔣太尉的書信在此。將軍可削去兵權,早歸相府。”曹爽相信了這些話,認為是良言。桓範又急忙稟告說:“事情已經很緊急了,不要聽信外麵的話而走向死地!” 這天夜裏,曹爽始終拿不定主意,於是拔劍在手,歎息沉思;從黃昏一直流淚到天亮,終究是狐疑不定。桓範進入帳中催促說:“主公思慮了一晝夜,為何還不能決斷?”曹爽扔掉劍歎息說:“我不起兵了,情願放棄官職,隻做個富家翁就足夠了!”桓範大哭,出帳說:“曹子丹以智謀自誇!如今他兄弟三人,真是蠢牛犢啊!”痛哭不止。
許允、陳泰讓曹爽先將印綬交給司馬懿。曹爽命令將印綬送去,主簿楊綜扯住印綬哭著說:“主公今日舍棄兵權自縛投降,不免會在東市被殺啊!”曹爽說:“太傅必定不會對我失信。”於是曹爽將印綬交給許、陳二人,先送給司馬懿。眾軍見沒有了將印,全都四散離去。曹爽手下隻剩下數名騎兵和官僚。到浮橋時,司馬懿傳令,讓曹爽兄弟三人先回私宅;其餘人都關進監牢,聽候聖旨。曹爽等人入城時,沒有一人侍從。桓範到浮橋邊,司馬懿在馬上用馬鞭指著他說:“桓大夫為何要這樣做?”桓範低頭不語,入城而去。於是司馬懿請天子車駕拔營進入洛陽。曹爽兄弟三人回家之後,司馬懿用大鎖鎖上他們的家門,命令八百名百姓圍守其宅。曹爽心中憂悶,曹羲對曹爽說:“如今家中缺糧,兄長可寫信給太傅借糧。如果他肯借糧給我們,必定沒有加害之心。”曹爽於是寫信派人送去。司馬懿看完信後,便派人送去一百斛糧食,運到曹爽府內。曹爽大喜說:“司馬公本來就沒有害我之心!”於是不再擔憂。 原來司馬懿先將黃門張當捉拿下獄問罪。張當說:“並非我一人,還有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五人,共同謀劃篡逆。”司馬懿取了張當的供詞,又捉來何晏等人審問清楚,他們都供稱在三月間企圖謀反。司馬懿用長枷將他們釘住。城門守將司蕃告發說:“桓範假傳聖旨出城,口稱太傅謀反。”司馬懿說:“誣陷他人謀反,應反坐其罪。”也將桓範等人都投入獄中。然後押解曹爽兄弟三人及一幹人犯,全部在街市斬首,誅滅三族;他們的家產財物,全部抄沒入庫。
當時有曹爽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是夏侯令之女:早年守寡且無子,她的父親想讓她改嫁,她割下耳朵發誓守節。等曹爽被誅殺後,她的父親又想讓她改嫁,她又割掉鼻子。她的家人驚慌地對她說:“人生在世,就像輕塵棲息在弱草上,何必如此自討苦吃?況且夫家已經被司馬氏誅戮殆盡,你守節是為了誰呢?”她哭泣著說:“我聽說,有仁德的人不會因盛衰而改變氣節,重道義的人不會因存亡而改變本心。曹氏興盛時,我尚且想要保全終身;何況如今曹氏滅亡,我怎能忍心拋棄它?這是禽獸的行為,我豈能去做?”司馬懿聽說後認為她很賢德,允許她收養兒子作為繼承人,延續曹氏香火。
後人有一首詩稱讚說:“世間的弱草微塵都懂得通達事理,夏侯家的女兒卻把節義看得重如山嶽。男子漢的節操竟然比不上女子,那些自以為是的男人們也該覺得羞愧才是。”
卻說司馬懿斬殺曹爽後,太尉蔣濟說:“還有魯芝、辛敞攻破關卡奪門而出,楊綜搶奪印綬不給,都不可放縱。”司馬懿說:“他們各為其主,是忠義之人。”於是恢複各人的舊職。辛敞歎息說:“我如果不詢問姐姐,就會失去大義了!”
後人寫了一首詩來讚美辛憲英,詩中說:“作為臣子享受國家的俸祿,就應當想著報答國家;侍奉君主麵臨危險時,理應竭盡忠誠。辛憲英曾經勸告她的弟弟要堅守道義,因此讓她的高尚品德在千百年後依然被人們傳頌。”
司馬懿寬恕了辛敞等人,又出榜告示:隻要是曹爽門下的一應人等,全部免死;有官職的照舊恢複職位。軍民各自守好家業,內外安定。何晏、鄧颺二人死於非命,果然應了管輅的預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人寫了一首詩來讚美管輅,詩中說:“管輅得到了聖賢真正的秘訣,他就像平原上的神靈一樣通曉未來。他能分辨出鬼魂的幽靜與躁動,從而判斷出何晏和鄧颺的命運。他們在還沒有喪命之前,管輅就已經知道他們是死人了。”
卻說魏主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司馬懿堅決推辭不肯接受。曹芳不答應,命令他們父子三人共同掌管國事。司馬懿忽然想起:“曹爽全家雖被誅殺,還有夏侯玄在雍州等地守備,他是曹爽的親族,倘若突然作亂,如何防備?必須加以處置。”於是下詔派遣使者前往雍州,召征西將軍夏侯玄到洛陽議事。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聽說後大驚,便率領本部三千兵馬造反。鎮守雍州的刺史郭淮,聽說夏侯霸造反,立即率領本部兵馬前來與夏侯霸交戰。郭淮出馬大罵說:“你既是大魏皇族,天子又不曾虧待你,為何背叛?”夏侯霸也罵道:“我祖父為國家多有功勞,如今司馬懿是什麽匹夫,滅我兄長曹爽宗族,又來算計我,早晚必定企圖篡位。我仗義討賊,何談造反?”郭淮大怒,挺槍催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揮刀迎敵。戰不到十個回合,郭淮敗走,夏侯霸隨後追擊。忽然聽到後軍呐喊,夏侯霸急忙回馬,隻見陳泰引兵殺來。郭淮又掉頭殺回,兩路夾攻。夏侯霸大敗而逃,損失大半兵力;他尋思無計可施,於是投奔漢中投降後主劉禪。
有人將此事報告給薑維,薑維心中不信,派人訪查得知實情,才讓人放他入城。夏侯霸拜見完畢,哭著訴說前事。薑維說:“從前微子離開周朝,成就萬古之名;您能匡扶漢室,無愧於古人。”於是設宴款待他。薑維在席間問道:“如今司馬懿父子掌握重權,有覬覦我國的意圖嗎?”夏侯霸說:“老賊正圖謀篡逆,無暇顧及外部。但魏國新近有兩個人,正值壯年,如果讓他們統領兵馬,實在是吳、蜀的大患。”薑維問:“這兩人是誰?”夏侯霸稟告說:“一人現為秘書郎,是潁川長社人,姓鍾,名會,字士季,是太傅鍾繇的兒子,自幼有膽有識。鍾繇曾率領兩個兒子拜見魏文帝,鍾會當時七歲,他的哥哥鍾毓八歲。鍾毓見到文帝十分惶恐,汗流滿麵。文帝問鍾毓:‘你為何流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文帝問鍾會:‘你為何不流汗?’鍾會回答:‘戰戰栗栗,汗不敢出。’文帝唯獨對鍾會感到驚奇。等他長大後,喜愛讀兵書,深諳韜略;司馬懿與蔣濟都認為他是奇才。另一人現為掾吏,是義陽人,姓鄧,名艾,字士載,幼年喪父,素有大誌,隻要見到高山大澤,就暗中估量規劃,哪裏可以屯兵,哪裏可以積糧,哪裏可以埋伏。人們都笑話他,唯獨司馬懿賞識他的才能,於是讓他參讚軍機。鄧艾有口吃的毛病,每次上奏事情必定稱‘艾艾’。司馬懿開玩笑說:‘你稱艾艾,到底有幾個艾?’鄧艾應聲回答:‘鳳兮鳳兮,本來就是一隻鳳。’他天資敏捷,大抵如此。這兩人十分可怕。”薑維笑著說:“量這兩個小子,何足掛齒!” 於是薑維帶夏侯霸到成都,入朝拜見後主。薑維上奏說:“司馬懿謀殺曹爽,又來算計夏侯霸,夏侯霸因此投降。如今司馬懿父子專權,曹芳懦弱,魏國即將危亡。臣在漢中多年,兵精糧足;臣願率領王師,以夏侯霸為向導官,收複中原,複興漢室:以報答陛下的恩情,完成丞相的遺誌。”尚書令費禕勸諫說:“近來,蔣琬、董允都相繼去世,朝內無人治理。伯約隻應等待時機,不宜輕舉妄動。”薑維說:“不是這樣。人生如白駒過隙,如此拖延歲月,何時才能恢複中原呢?”費禕又說:“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我們都遠不如丞相,丞相尚且不能恢複中原,何況我們?”薑維說:“我久居隴上,深知羌人之心;如今若結交羌人作為援軍,雖不能克複中原,從隴地以西卻可以截斷並占有。”後主說:“你既然想要伐魏,可要盡忠竭力,不要挫傷銳氣,辜負朕的命令。”
於是薑維領命辭別朝廷,同夏侯霸徑直來到漢中,商議起兵事宜。薑維說:“可先派遣使者去羌人處結盟,然後出兵西平,逼近雍州。先在麴山之下修築兩座城池,令士兵駐守,作為掎角之勢。我們把糧草全部運到川口,依照丞相舊製,依次進兵。” 這年秋八月,先派蜀將句安、李歆一同率領一萬五千兵馬,前往麴山前接連修築兩座城池:句安守東城,李歆守西城。早有細作報告給雍州刺史郭淮。郭淮一麵申報洛陽,一麵派遣副將陳泰率領五萬兵馬,來與蜀兵交戰。句安、李歆各率一軍出城迎戰;因為兵力少無法抵敵,退入城中。陳泰命令士兵四麵圍住攻打,又派兵截斷他們的漢中糧道。句安、李歆城中缺糧。郭淮親自率兵也趕到,看了地勢,心中高興;回到營寨中,便與陳泰商議說:“這座城山勢高峻,必然缺水,守軍須出城取水;如果截斷上遊水源,蜀兵都會渴死。”於是命令軍士挖土阻斷上遊水流。城中果然無水。李歆率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圍困得很緊急。李歆死戰不能突圍,隻得退入城中。句安城中也無水,於是會合李歆,率兵出城,合到一處,大戰許久後又敗退回城。軍士們幹渴難忍,句安與李歆商議道:“薑都督的援兵至今未到,不知是何緣由?”李歆說:“我當拚死殺出重圍去求援!”於是率領數十名騎兵開城門衝殺而出。雍州兵從四麵合圍,李歆奮勇突圍,最終僅他一人身負重傷逃脫,其餘人皆死於亂軍之中。當夜北風呼嘯,陰雲密布,天降大雪,城內蜀兵隻得分食僅存的糧食並融化積雪充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卻說李歆突出重圍,沿西山小路行進兩日,正巧遇上薑維的人馬。他下馬伏地稟告:“麴山兩座城池均被魏兵圍困,水源斷絕。幸虧天降大雪,眼下隻能靠化雪維持,但形勢已萬分危急!”薑維道:“並非我來遲,實在是召集羌兵延誤了時間。”隨即派人送李歆入川養傷。薑維問夏侯霸:“羌兵未到,魏兵又緊圍麴山,將軍有何良策?”夏侯霸答道:“若等羌兵趕到,麴山二城恐已陷落。我料雍州魏兵必然傾巢而出攻打麴山,雍州城定會空虛。將軍可領兵直取牛頭山,抄到雍州後方,郭淮、陳泰必回師救援,麴山之圍自解。”薑維大喜道:“此計甚妙!”於是率軍向牛頭山進發。
卻說陳泰見李歆突圍而去,便對郭淮說:“李歆若向薑維求援,薑維定會認為我軍主力在麴山,必抄牛頭山襲擊我後方。將軍可率一軍奪取洮水,斷絕蜀兵糧道;我分兵一半直撲牛頭山迎擊。蜀兵若知糧道被斷,必然不戰自退。”郭淮依計而行,率一軍暗中前往洮水,陳泰則領兵直向牛頭山。 薑維率軍抵達牛頭山時,忽聞前軍呐喊,報稱魏兵阻斷去路。薑維急忙親自到陣前查看,隻見陳泰大聲喝罵:“你妄圖偷襲雍州?我早已在此等候多時!”薑維怒不可遏,挺槍縱馬直取陳泰,陳泰揮刀迎戰。未戰三合,陳泰敗逃,薑維揮兵掩殺,雍州兵退至山頭據守。薑維收兵在牛頭山下安營紮寨,每日派兵挑戰,卻始終勝負難分。夏侯霸提醒道:“此處不可久留,連日交戰不分勝負,恐是敵軍誘敵之計,必有陰謀。不如暫且退兵,再作長遠打算。” 正商議間,忽然傳來急報:郭淮率軍奪取洮水,切斷了蜀軍糧道!薑維大驚,急忙命夏侯霸先行撤退,自己率軍斷後。陳泰分兵五路追擊,薑維獨自鎮守五路總口,抵擋住魏兵攻勢。陳泰率軍上山,居高臨下投擲矢石,如雨般傾瀉而下。薑維且戰且退,退至洮水時,郭淮領兵殺到。薑維率軍來回衝殺,卻被魏兵如鐵桶般團團圍住。他拚死力戰才殺出重圍,麾下士兵折損大半,隻得向陽平關倉皇逃去。 前方突然又有一支魏軍殺來,為首大將縱馬橫刀,生得圓麵大耳、方口厚唇,左眼下有一黑瘤,瘤上長著數十根黑毛——正是司馬懿長子、驃騎將軍司馬師!薑維怒斥:“乳臭小兒,竟敢阻擋我歸路!”拍馬挺槍直刺司馬師,司馬師揮刀迎戰。僅三個回合,司馬師便被薑維殺敗,落荒而逃。薑維趁機脫身,直奔陽平關。城上守軍見狀,急忙打開城門接應薑維入城。司馬師率軍追至關下,試圖奪關,不料城上埋伏的連弩齊發,一弩十矢,正是諸葛亮臨終前留下的連弩之法。
正是:今日三軍潰敗難以支撐,全靠當年連弩十矢傳下的技法阻擋敵軍。不知道司馬師的性命會怎樣,且聽下文講解。
喜歡現代文三國演義【白話文】請大家收藏:()現代文三國演義【白話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