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字數:5250   加入書籤

A+A-


    卻說後主劉禪在成都,聽說鄧艾攻占了綿竹,諸葛瞻父子已經身亡,大驚失色,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近臣上奏說:“城外的百姓,扶老攜幼,哭聲震天,紛紛逃命。”後主驚慌失措,不知所措。這時,有哨馬報告說魏軍已經逼近城下。眾官商議說:“我軍兵力薄弱,將領稀少,難以抵抗;不如盡早放棄成都,逃往南中七郡。那裏地勢險峻,可以自守,還可以借蠻兵之力,再圖恢複。”光祿大夫譙周說:“不能這樣。南蠻是反複無常之人,平時對我們並無恩惠;如今投靠他們,必遭大禍。”眾官又說:“蜀、吳本是同盟,如今情勢危急,可以投靠他們。”譙周再次勸諫說:“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寄居他國而成為天子的。我料想魏國能夠吞並吳國,而吳國無法吞並魏國。如果向吳國稱臣,這是一次恥辱;如果吳國被魏國吞並,陛下再向魏國稱臣,那就是兩次恥辱了。不如不投吳而降魏。魏國一定會分封土地給陛下,這樣上可以守護宗廟,下可以保全百姓。希望陛下三思。”後主猶豫不決,退入宮中。第二天,眾官議論紛紛。譙周見情勢危急,再次上疏勸諫。後主采納了譙周的建議,正準備投降;忽然屏風後轉出一人,厲聲大罵譙周說:“無恥的偷生之腐儒,怎麽敢妄自議論國家大事!自古以來,哪有投降的天子!”後主一看,原來是第五個兒子北地王劉諶。後主生了七個兒子:長子劉璿,次子劉瑤,三子劉琮,四子劉瓚,五子即北地王劉諶,六子劉恂,七子劉璩。七個兒子中隻有劉諶自幼聰明,英敏過人,其餘都比較懦弱。後主對劉諶說:“如今大臣們都主張投降,你卻隻憑血氣之勇,難道要讓全城百姓流血嗎?”劉諶說:“從前先帝在世時,譙周從未參與過國家大事;如今他妄議大事,胡言亂語,實在不合情理。我料想成都的兵力,還有數萬;薑維的全軍,都在劍閣,如果知道魏軍侵犯,一定會來救援:內外夾擊,可以取得大功。怎麽能聽信腐儒之言,輕易放棄先帝的基業呢?”後主斥責他說:“你這小孩子,哪裏懂得天命!”劉諶叩頭哭著說:“先帝創立基業,來之不易,如今一旦放棄,我寧願死也不願受辱!”後主命令近臣將劉諶推出宮門,於是讓譙周起草降書,派私署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和譙周一起帶著玉璽去雒城投降。
    當時鄧艾每天都派數百名鐵騎到成都偵察。這天看到豎起了降旗,鄧艾大喜。不一會兒,張紹等人到了,鄧艾派人迎接他們入帳。三人拜伏在階下,呈上降書和玉璽。鄧艾拆開降書一看,大喜,收下玉璽,厚待張紹、譙周、鄧良等人。鄧艾寫好回書,交給三人帶回成都,以安撫人心。三人拜別鄧艾,回到成都,入宮拜見後主,呈上回書,詳細講述了鄧艾的優待。後主拆開信一看,大喜,立即派太仆蔣顯帶著敕令去薑維那裏,讓他早些投降;派尚書郎李虎送文簿給鄧艾:蜀國共有二十八萬戶,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庫糧食四十餘萬,金銀各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其餘物品在倉庫,來不及一一清點。選定十二月初一,君臣出城投降。
    北地王劉諶聽說了這個消息,怒氣衝天,於是帶著劍闖入宮中。他的妻子崔夫人問:“大王今天臉色不對,怎麽了?”劉諶說:“魏軍就要到了,父皇已經接受了降書,明天君臣就要出城投降,國家從此滅亡。我寧願先死,去見先帝,也不願向他人屈膝!”崔夫人說:“好啊!好啊!死得其所!我先死,大王再死也不遲。”劉諶說:“你為什麽要死呢?”崔夫人說:“大王為父而死,我為夫而死:道理是一樣的。夫死妻隨,何必問呢!”說完,一頭撞死在柱子上。劉諶殺了三個兒子,割下妻子的頭,帶到昭烈廟,伏地哭著說:“我愧對先帝,先帝如果在天有靈,知道我的心意!”大哭一場,眼中流血,然後自刎而死。蜀國百姓聽說後,無不哀痛。
    後人有詩讚道:“君臣們甘願屈膝投降,唯有王子獨自悲傷。西川的大勢已去,北地王多麽雄壯!舍身報答先祖,仰天長歎,淚水灑向蒼穹。他凜然的正氣如同生前一樣,誰說漢室已經滅亡?”
    後主聽說北地王自刎,命人安葬。第二天,魏軍大舉進攻。後主帶著太子、諸王和文武官員六十多人,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出北門十裏投降。鄧艾扶起後主,親自解開他的綁繩,燒掉棺材,一起乘車入城。
    後人有詩歎道:“魏兵數萬進入蜀川,後主苟且偷生,失去了自裁的勇氣。黃皓始終懷著欺騙國家的意圖,薑維空有一身濟世的才能。忠心耿耿的義士們心誌多麽剛烈,堅守節操的王孫們令人多麽哀傷。昭烈帝的經營實在不易,然而他的功業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於是成都的百姓都準備了香花迎接。鄧艾拜見後主,尊稱他為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官員,根據職位高低分別任命;請後主回宮,出榜安撫百姓,接管倉庫。又讓太常張峻、益州別駕張紹招安各郡軍民。又派人勸說薑維投降。一麵派人赴洛陽報捷。鄧艾聽說黃皓奸詐險惡,想殺掉他。黃皓用金寶賄賂鄧艾身邊的人,因此得以免死。從此漢朝滅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人因為漢朝的滅亡,寫下了一首追思諸葛亮的詩:“魚鳥似乎還畏懼他的軍令,風雲似乎還在長久的守護他的營壘。徒然讓上將揮動神來之筆,最終還是看到降王坐上了囚車。管仲和樂毅的才能確實當之無愧,關羽和張飛沒了性命,又是為了什麽呢!多年後經過錦裏的祠廟,吟成《梁父吟》時,遺憾之情依然難消。”
    且說太仆蔣顯到劍閣,入見薑維,傳達後主的敕命,說歸降的事情。薑維大驚失語。帳下眾將聽知,一齊怨恨,咬牙怒目,頭發倒豎,拔刀砍石大喊道:“我們死戰到底,為什麽要先投降呢!”號哭之聲,傳數十裏。薑維見人心思漢,於是用好話安撫他們說:“眾將不要擔憂。我有一個計策,可以恢複漢室。”
    眾人都來詢問。薑維與眾將附耳低語,說了計策。隨即在劍閣關遍插降旗,先派人報入鍾會營中,說薑維帶張翼、廖化、董厥等來降。鍾會大喜,讓人迎接薑維入帳。鍾會說:“伯約怎麽來得這麽遲呢?”薑維正色流著淚說:“國家全軍都在我這裏,今天到此,還算快的。”鍾會非常驚奇,起身相拜,待為上賓。薑維對鍾會說:“聽說將軍自淮南以來,算無遺策;司馬氏的興盛,都是將軍的功勞,我因此甘心歸降。像鄧艾那種人,我寧願與他決一死戰,怎麽會投降他呢?”鍾會於是折箭為誓,與薑維結為兄弟,情誼深厚,仍讓薑維照舊領兵。薑維暗自高興,於是讓蔣顯回成都去了。
    卻說鄧艾封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王頎等各領州郡;又在綿竹築台以彰顯戰功,大會蜀中諸官飲宴。鄧艾酒至半酣,於是對眾官說:“你們有幸遇到我,所以才有今天。如果遇到其他將領,必定全軍覆滅。”眾官起身拜謝。忽然蔣顯到了,說薑維已經投降鍾會了。鄧艾因此痛恨鍾會。於是修書讓人送到洛陽,致晉公司馬昭。司馬昭得到書信後,看後書信內容如下:“臣鄧艾認為,用兵之道,先聲奪人,後以實力取勝。如今憑借平定蜀國的氣勢去攻打吳國,正是席卷天下的大好時機。然而,大舉出兵之後,將士們已經疲憊不堪,不可立即再用。應當留下隴右的兩萬士兵和蜀地的兩萬士兵,煮鹽開礦,同時建造船隻,準備順流而下的計劃。然後派遣使者,向吳國說明利害關係,吳國不戰而降是可以預期的。如今應當厚待劉禪,以此來招攬孫休。如果現在就把劉禪送到京城,吳人必然起疑,那麽他們歸順之心就會受挫。暫且把劉禪留在蜀地,等到明年冬天再送到京城。現在可以封劉禪為扶風王,賜給他財物,供他左右使用,封他的兒子為公侯,以此來顯示對歸順者的優待。這樣,吳人既畏懼我們的威勢,又感懷我們的恩德,必然會望風而從。”司馬昭看完信後,深感懷疑鄧艾有獨斷專行之心,於是先寫了一封親筆信給衛瓘,隨後又下詔封鄧艾為太尉,增封食邑二萬戶,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各食邑千戶。鄧艾接到詔書後,監軍衛瓘拿出司馬昭的親筆信給鄧艾看。
    信中說,鄧艾所說的事情,必須等待朝廷的奏報批準,不能擅自行動。鄧艾反駁說:“將領在外地作戰,有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必完全聽從君主的命令。我既然奉命專門負責征討,怎麽能被阻攔呢?”於是他又寫了一封信,讓來使送到洛陽。當時朝中都說鄧艾一定有反叛的意圖,司馬昭更加懷疑和忌憚他。忽然使者回來,呈上鄧艾的信。司馬昭拆開信來看。信中寫道:“我奉命西征,主要的敵人已經投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以安撫新歸附的百姓。如果等待朝廷的命令,往返路途遙遠,會耽誤時間。《春秋》的義理是:大夫出疆,如果有利於國家社稷,可以自行決斷。如今吳國尚未臣服,與蜀國唇齒相依,不能拘泥常規而錯失良機。兵法說: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我雖然沒有古人的節操,但也不會因為顧慮而損害國家利益。先向朝廷申明情況,望準許施行。”
    司馬昭看完信後大驚,忙與賈充商議說:“鄧艾居功自傲,擅自行事,反叛之心已經暴露。該如何是好?”賈充說:“主公為何不封鍾會來製衡他?”司馬昭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使者帶著詔書封鍾會為司徒,同時讓衛瓘監督兩路軍馬,並附上親筆信給衛瓘,讓他與鍾會共同監視鄧艾,以防其叛變。鍾會接過詔書閱讀,詔書上寫道:“鎮西將軍鍾會所到之處無人可敵,麵前沒有強悍的對手,指揮各城軍隊,網羅收納逃亡的敵人;蜀國的豪強首領,都反綁雙手歸降聽命;謀劃沒有遺漏的計策,行動沒有不成功的戰功。任命鍾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加食邑一萬戶,封兩個兒子為亭侯,各食邑一千戶。”鍾會接受封賞後,立即請來薑維商議說:“鄧艾的功勞在我之上,又被封為太尉之職;如今司馬公懷疑鄧艾有謀反之心,所以派衛瓘擔任監軍,下詔讓我製衡他。伯約有什麽高見?” 薑維說:“我聽說鄧艾出身低微卑賤,幼年時為農家放養牛犢,如今僥幸從陰平的偏僻小路,攀援樹木、跨越懸崖,成就了這般大功;這並非出自高明的謀略,實在是依賴國家的洪福罷了。如果不是將軍與我在劍閣對峙,鄧艾怎能成就這般功勞呢?如今他想封蜀主劉禪為扶風王,這是大肆結交蜀人之心,他的謀反意圖不言而喻。晉公懷疑他是對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鍾會非常讚同薑維的話。薑維又說:“請讓左右侍從退下,我有一件機密之事相告。” 鍾會命令身邊的人全部退下。薑維從衣袖中取出一幅地圖交給鍾會,說:“從前武侯剛出草廬時,把這幅地圖獻給先帝,並說益州這片土地,有千裏肥沃的田野,百姓殷實、國家富足,可以憑借它成就霸業。’先帝因此最終創立了成都政權。如今鄧艾來到這裏,怎麽能不心生狂妄之意?” 鍾會十分高興,指著地圖詢問山川地勢的情況。薑維逐一為他說明。鍾會又問:“當用什麽計策除掉鄧艾?”薑維說:“趁司馬公懷疑鄧艾的時候,應當立即上表,說明鄧艾謀反的情況。司馬公一定會派將軍去討伐他。這樣可以一舉擒獲鄧艾。”鍾會依其建議,立即派人帶著奏表前往洛陽,說鄧艾專權跋扈,結好蜀人,早晚必反。於是朝中文武百官都驚恐不安。鍾會又派人中途截獲鄧艾的表文,模仿鄧艾的筆跡,改寫成傲慢無禮的言辭,以證實自己的說法。
    司馬昭看到鄧艾的表章後,大怒,立即派人到鍾會軍前,命令鍾會拘捕鄧艾;又派賈充帶領三萬兵馬進入斜穀,司馬昭則與魏主曹奐親自出征。西曹掾邵悌勸諫說:“鍾會的兵力是鄧艾的六倍,如今鍾會拘捕鄧艾已經足夠,何必勞煩明公親自出征呢?”司馬昭笑著說:“你忘了過去的話了嗎?你曾說鍾會日後必反。我此次出征,不是為了鄧艾,而是為了鍾會。”邵悌笑著說:“我怕明公忘了,所以才問。如今既然有這樣的打算,切記要保密,不可泄露。”司馬昭同意了他的說法,於是起兵出發。當時賈充也懷疑鍾會有變,秘密報告司馬昭。司馬昭說:“如果派遣你去,難道別人就不會懷疑你嗎?我到長安後,自會把事情查清楚。”很快有探子報告鍾會,說司馬昭已經抵達長安。鍾會慌忙請來薑維,商議捉拿鄧艾的計策。
    正是:剛剛看到西蜀收降了敵將,轉眼又看見長安調動了大軍。不知道薑維會用什麽計策擊敗鄧艾,且聽下文講解。
    喜歡現代文三國演義【白話文】請大家收藏:()現代文三國演義【白話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