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三讓徐州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A+A-


    正當劉備為天下大勢憂心忡忡,眉宇間那抹愁雲仿佛凝固了深秋的寒霜,難以舒展之際,府外親兵腳步匆匆入內通稟,稱有一位儒生裝束的男子,自言乃北海人士,姓孫名乾,字公佑,慕名特來求見。
    劉備聞言,紛亂的思緒中掠過一絲訝異,但他素來敬賢愛士,視人才若珍寶,絲毫不敢有所怠慢,連忙整頓衣冠,親自邁步出迎。
    抬眼望去,來者年約三旬上下,身姿挺拔修長,麵容清臒儒雅,一雙眼眸深邃明亮,顧盼之間,自有一股沉穩練達、胸有丘壑之氣度流溢而出。
    孫乾見劉備竟親自出府相迎,心中感佩,連忙趨步上前,躬身深施一禮,其聲溫潤平和,卻字字懇切:
    “久仰劉使君仁德之名,廣播於四海之內,深入人心。此次有幸親睹使君為徐州父老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使飽經離亂之徐州重現安寧,乾雖不才,亦深為感佩,願為主公帳下效犬馬之勞,共扶傾頹之漢室,以安天下黎民!”
    劉備凝視著孫乾那雙澄澈無瑕、坦蕩磊落的眼眸,聽其肺腑之言,隻覺一股暖流淌過心間,驅散了些許連日來的鬱結。
    他連忙伸出雙手,將孫乾鄭重扶起,臉上漾起由衷的喜悅:
    “備何德何能,竟勞動公佑先生不遠千裏,屈尊來投!先生此來,願助備一臂之力,實乃劉備之幸,更是徐州百萬百姓之幸事啊!”
    遂將孫乾延入府內,二人相對而坐,促膝長談。
    孫乾果然博聞強識,學養深厚,於經世致用之學,尤其對政務民生、安邦定國之道,皆有精辟獨到之見解。
    劉備越聽越是心折,越談越是投契,隻覺茅塞頓開,如久旱逢甘霖,又似迷航遇燈塔,胸中豁然開朗。
    有了孫乾這位賢才的鼎力相助,徐州的大小政務,在劉備與陳登、糜竺等人的同心協力、悉心擘畫之下,愈發顯得井井有條,政通人和。
    流離失所的百姓感其恩德,紛紛歸附,民心亦如春水初融,日漸凝聚。
    時光悄然流轉,寒來暑往,秋去冬來,不覺又是數度春秋寒暑易節,待到又一年春風拂麵,萬物複蘇之際,陶謙府邸內忽然傳出令人驚喜的消息——那位已昏迷沉睡數月之久的陶使君,竟如枯木逢春般,奇跡般地蘇醒了過來!
    劉備聞此訊息,驚喜之情溢於言表,幾乎是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繁雜事務,與陳登、糜竺、孫乾等人,腳步匆匆,一同趕往陶謙府邸探望。
    病榻之上,陶謙的麵容依舊帶著久病之人的蒼白與憔悴,然其一雙眼眸,卻已然恢複了些許昔日的神采與光芒。
    他望見劉備的身影,便掙紮著欲要起身行禮,卻被劉備眼疾手快地輕輕按住。
    “玄德……咳咳……徐州……徐州這一方土地,這一方百姓,多虧有你……”
    陶謙的聲音依舊虛弱沙啞,斷斷續續,但其中所蘊含的感激之情,卻是那般真摯而深沉。
    劉備俯下身,溫言勸慰道:
    “使君龍體初愈,當以安心靜養為重。備不過是代為處理些許尋常庶務,皆乃份內之事,何足掛齒。”
    陶謙卻微微搖了搖頭,目光緩緩掃過一旁的陳登與糜竺,氣息微弱卻語氣鄭重地說道:
    “我……我自知天命將盡,時日已然無多……徐州……徐州不可一日無主啊……”
    他略作停頓,艱難地喘息了片刻,眼神卻在瞬間變得異常清明而堅定。
    “玄德之仁義,早已名滿天下,婦孺皆知。如今徐州內外交困,危局未解,放眼望去,唯有你,方能肩此重任,安此危局。老夫……老夫願將這徐州基業,盡數托付於你!”
    此言一出,石破天驚,滿堂之人無不駭然變色。
    劉備更是大驚失色,連忙離座起身,對著陶謙深深一躬,拜道:
    “使君如此厚愛,備感激涕零!然備初至徐州,立足未穩,尚無寸功微勞,德行淺薄,能力有限,萬萬不敢領受如此重逾千鈞之托付!”
    陳登與糜竺亦回過神來,急忙上前一步,同聲勸道:
    “主公還請三思!劉使君雖仁德寬厚,世人景仰,但徐州牧之位,幹係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陶謙卻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多言,目光灼灼,如炬火般凝視著劉備,一字一句道:
    “玄德不必過謙!你若堅辭不受,徐州百萬生靈,將何以求安?這滿城百姓,又將托庇於何人?”
    劉備心中雖感其誠,卻依舊以禮堅辭不受。
    又過了數日,陶謙的精神略有好轉,便再次召集徐州大小官吏及劉備前來議事。
    他當著眾人的麵,再次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鄭重宣告:
    “老夫讓賢之心意已決,絕無更改。徐州久經戰亂,民生凋敝,更有曹賊於外虎視眈眈,非有仁德賢能之主,不能守此一方疆土,安此一方百姓。劉玄德寬仁厚德,深孚眾望,實乃接掌徐州最合適之人選。我意,將這徐州,正式讓與玄德。”
    說罷,便命人取來象征徐州牧權柄的印綬,欲親手交到劉備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備見此情狀,心中愈發惶恐不安,再次伏跪於地,叩首懇辭:
    “使君如此行事,是陷備於不仁不義之境地!備乃客居徐州,蒙使君不棄,慨然收留,此恩此德,已是感激不盡,銘記五內,豈敢再生覬覦徐州之心?萬望使君收回成命,莫使備擔此虛名!”
    他態度之堅決,言辭之懇切,令陶謙一時之間也難以再強求。
    然而,好景不長,又過了數日,陶謙的病情急轉直下,再度沉重,已然呈現油盡燈枯、風中殘燭之相。
    他將劉備、陳登、糜竺等人急召至病榻之前,氣息已是微弱如遊絲,艱難地說道:
    “我……我不行了……光陰無多……徐州……徐州斷不能無主……玄德……你若……你若再三推辭,便是……便是要陷徐州百萬生靈於水深火熱之中……咳咳……老夫……老夫此生別無他求,隻望……隻望你能看在徐州無辜百姓飽受離亂之苦的份上,接下此重任……”
    陶謙的眼中,此刻滿是深切的哀求與殷殷的期盼,他顫抖著伸出枯槁的手,緊緊地、用力地抓住了劉備的衣袖,仿佛抓住了最後的希望。
    “元龍、子仲,你二人……日後務必……務必盡心竭力輔佐玄德,便如……如待我一般……”
    陳登與糜竺早已泣不成聲,含著熱淚,哽咽著應諾。
    劉備凝望著病榻之上氣息奄奄、命在旦夕的陶謙,感受著他目光中那份沉甸甸、幾乎無法承受的托付,又念及徐州百姓在曹軍鐵蹄蹂躪下所遭受的苦難,想到此刻若是群龍無首,徐州必將再起禍亂,其後果不堪設想。
    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一股熱流直衝眼眶,化作滾燙的淚水潸然而下。
    終於,他發出一聲深沉而悠長的歎息,俯下身軀,對著陶謙鄭重拜倒在地,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使君如此厚愛,如此重托,備……備縱然粉身碎骨,也敢不殫精竭慮,效死以報使君知遇之隆恩,以安徐州百萬黎民之心!”
    第一百二十一章完)
    喜歡三國:雲大怒,你惹我幹啥請大家收藏:()三國:雲大怒,你惹我幹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