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哭的這麽有勁,必然是個帶把的!
字數:12293 加入書籤
你三弟都知道要徐徐圖之。
不可操之過急,否則遭罪的還是天下百姓。
你倒好。
上來就讓朕誅九族,人這麽多,怎麽誅!
長點腦子!”
這次刺殺,劉徹知道主謀是誰。
作為當事人的老三,自然也不難猜出是誰要刺殺他。
可是老三沒有憤怒的入宮。
然後向自己吵嚷著要誅殺天下士族。
他隻是默默處理了來襲的刺客。
隨後默不作聲的回到王府,關上大門,再也沒有其他動作。
劉徹知道。
老三定然也是想通了,貿然對天下士族下手。
必然會引發世家激烈反抗!
舉兵作亂都不是稀奇事!
於大漢不利,於百姓不利。
所以老三才偃旗息鼓,隻是默默的處理了刺客便了事。
以後在圖複仇!
這事如果讓劉徹來辦,他也會這麽選擇。
先解決刺客。
背後的主謀再慢慢謀劃!
縝密布局,備好殺招。
不動則已,動則一擊斃命!!
不給那些世家絲毫作亂的機會!
如此才是一個帝王的做法,於無聲處顯驚雷!
想到這兒。
劉徹一陣的心酸。
讓老三受委屈了!
這孩子太懂事了,為了大漢能忍氣吞聲。
就算是被人打上家門。
老三都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
好!
小不忍則亂大謀!
老三已經具備了做一個優秀帝王的標準!
不愧是他劉徹中意的接班人!
完美!
不像身邊這個。
“唉。”
“太子啊,你要向你三弟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啊!”
凡事就怕對比。
物比物得扔,人比人得死。
劉據現在就想死。
他知道自己不如三弟很多,可是劉據覺得自己也沒錯啊!
他不服氣的嘟囔道:
“父皇,您說得再對,難道別人都在您頭上拉屎了,您還能忍?
即使您能忍,三弟也能忍。
反正兒臣是不能忍!”
劉徹臉皮抽搐,這個混賬玩意兒。
什麽拉屎不拉屎的。
不過他隻是氣了一會兒,隨即轉過頭。
盯著遠方那處飄起的黑煙。
冷冷道:
“朕能忍,也願意忍,因為朕是皇帝,要為百姓負責。
但老三不是。
他不能憑白忍氣吞聲!
朕雖然現在無法給他真正報仇。
不過滅幾個大族,給老三出一口氣還是沒問題的!”
這次整個大漢的豪強大族聯手。
刺殺老三是一個目的。
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向劉徹這個皇帝示威!
向他展示士族聯合起來的強大力量。
畢竟一場刺殺。
根本不需要每一個郡縣的大族都參與。
他們弄出這麽大的動靜。
就是給劉徹這個皇帝看的!
通過這個刺殺行動,在向劉徹傳遞一個消息:
我們世家,不同意燕王登基!!
燕王沒登基前,我們敢刺殺。
他要是登基。
我們世家就敢反!!
劉徹自然領會了這層意思。
這些人能如此肆無忌憚,仗的就是法不責眾!
全大漢世家都參與的刺殺。
皇帝又能奈我何!
不錯。
劉徹一時半會兒還真奈何不了他們。
不是不行,而是不願!
世家大族可以那百姓做籌碼,劉徹卻不行。
不過。
這仇,劉徹記下了!
以後慢慢算!
但是眼下他得先收點利息,給老三消消火!
燕王府。
劉旦心情愉悅,沒有絲毫窩火的樣子。
看望完孫氏。
回轉後院,焰靈姬已經辦完事回來複命。
“回主人,長安城內外五處據點都已經處理完畢,女醫官的兒子也解救出來了。”
劉旦點點頭。
“嗯,以後這種和王府緊要的人,要時常注意。”
“是,主人!”
劉旦又問道:
“暗影衛布局的如何了?”
對於世家屢次在自己頭上拉屎的事情。
劉旦是一刻都不能忍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劉旦報仇。
必須從早到晚!!
狠狠的報複回去!!
“回主人,十三州的州城都已經滲透完畢,不過大部分郡城還在布局中。
要想掌握詳細探報。
仍需要時間。”
焰靈姬這一年間,大多時候都在東奔西走。
............
蕭美娘剛訓練出一批暗影衛。
焰靈姬立刻將人安插到大漢各地。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兩個女人都忙得停不下腳。
這次還是因為刺殺。
焰靈姬才有機會返回長安。
對於她的任務進度,劉旦勉強接受。
不過他還想再快!
正在這時。
張讓走進大堂,躬身稟報道:
“主子,陛下派人來傳話,說讓您挑幾個看不順眼的世家。
陛下給您出出氣!”
劉旦眉頭一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劉可以啊!
轉念一想就知道皇帝老子的意思了。
劉徹要隱忍,但又不想自己憑白被人刺殺。
這是在補償他。
劉旦想了想說道:
“給父皇回話,就是那幾個出氣的名額先留著,不久後,我自己去出氣!”
正愁沒有出京報仇的借口。
老劉就自己送來了。
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是,主子。”
張讓剛要走,劉旦又喊道:
“等等。”
“一會兒再給焰靈姬撥十萬金,不,府裏留夠花銷的,其餘都給她!”
劉旦又看向焰靈姬。
“錢,本王給夠,事情你得給本王加快!”
“本王已經忍得很不耐煩了!”
焰靈姬當即單膝跪地。
“是,主人!”
隨後起身快速離去。
她要布局的地方還有很多,時間緊張,一刻都不能耽擱。
為了弄死在自己頭上拉屎的仇家。
劉旦是認真的!
即使隨後的幾個月省吃儉用。
其實也沒有這慘。
每日錦衣玉食可能少了點,但是也不是吃不起。
況且。
自己家吃不起,隔壁不就是老霍家嘛。
堂堂驃騎將軍,夥食還是不錯的。
劉旦出門拐個彎,就能蹭一頓飯。
方便的很!
好在這種尷尬的局麵沒有持續太久。
這一日。
劉旦剛吃幹抹淨,從霍去病家裏出來。
迎麵就撞見來稟報的張讓。
“主子,王波回來了!”
王府前廳。
遠行西域的王波終於歸來。
跑了幾千公裏的路,這家夥沒有半點風餐露宿的樣子.
反而還白胖了許多!
此時。
劉旦正一臉怪異的看著他口若懸河。
“王爺,您是不知道,那個絲綢在西域火的一塌糊塗!”
“那些個國王、王後,恨不得把自己的國庫掏空,都要買上一匹絲綢。
還一個個出高價競拍。
爭相購買!
到了最後,小的帶去的絲綢都賣完了。
還有的國王哭著喊著要買。
小的沒辦法,就給他們打了幾張白條。
承諾下次再去西域,一定給他們帶貨。”
說到這兒,王波更加興奮。
“王爺,算上小的賣出去的絲綢,再加上打的白條。”
“這次小的一共給您撈了五十萬金!”
“各類奇珍異寶不計其數!”
“還有三百多個西域美女!”
“小的說不要,那些國王非要塞,小的不收他們還不樂意。
所以我就替王爺勉為其難的收下了。”
絲綢值錢、好賣,劉旦知道。
但是他不知道竟然這麽好賣。
那些西域國王寧願掏空國庫,都要買一匹?
劉旦斜睨著他,幽幽問道:
“王波,你是怎麽賣絲綢的?說實話!”
被王爺眼神一瞪。
王波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
支吾半晌才討好的笑道:
“嘿嘿,小的就是正常賣。”
“不過是用了點小技巧,每到一個國家,小的就打出王爺您的旗號。
主動送給那個國家的王後一匹絲綢。
還誇她長的好看。
是王爺您喜歡的那一款。
然後..
那個國家的國王就願意掏空國庫買絲綢了。
還願意打白條。”
劉旦一張臉瞬間黑如鍋底!
好小子。
這不就是用自己的名頭去收‘保妻費’的嘛!
這簡直就是對他名聲的玷汙!
一見王爺要發怒,王波趕忙說道:
“王爺!”
“小的絕對是圓滿完成任務,而且是按照您說的,撈錢,撈錢,還是撈錢!
小的錢沒少撈啊!
五十萬金!
大錢呐!”
王波這次可是絕對奔著撈錢去的,一點聯想都沒有,而且撈的就是那些國王的錢!
和王爺當時的囑咐一模一樣。
去西域的目的絕對是完美達成。
也就是過程有些旖旎。
不過。
不用在意這些細節!
劉旦臉色不斷變換,在五十萬金和名聲之間反複徘徊。
最終。
“咳咳。”
“這次就算了,沒有下一次啊。”
為了這個家庭,劉旦也是犧牲了很多。
王波當即漏出一個理解的表情。
給王爺遞上一個台階。
“張讓,美女送進宮,不對,有點多,父皇估計有些吃不消。
再給老霍送幾個。
就當這幾個月白吃白喝的費用了。
錢財留下十萬金。
其餘的都撥給焰靈姬。”
“是,主子。”
等張讓走後。
劉旦又向王波詳細詢問了一下西域之行。
發現絲綢確實賺錢。
但更賺錢的...是劉旦的‘赫赫威名’!
東方邪惡王子喜歡擄掠王後的故事,在西域傳播的很廣。
國王聽到愁眉不展。
王後聽到胸脯直顫!
嚇人的很!
劉旦靈機一動。
要不趁著熱度還在,搞一波‘威名’變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反正已經被人誣陷了。
不能白吃虧啊!
劉旦當即拍板,讓王波再走一趟西域!
這次不用劉旦再囑咐什麽。
王波這個人才會領悟他的意思的!
就這樣。
燕王府忠心的仆人王波,再一次踏上了收取‘報妻費’的征途!
王波甚至還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這一次,他不僅要給各國國王賣絲綢。
他還要記下各國王後的模樣、身段,以備將來王爺的不時之需!
嗯。
他王波就是這麽忠心!
劉旦還不知道這個人才手下的想法。
他現在沒工夫去想這些。
王波離開後不到一個月,孫氏終於即將分娩。
整個王府都緊張起來。
無數人都在祈禱,一定要生個男孩兒,一定要生個男孩兒!
男孩兒才能繼承家業。
這在大漢是絕對正確的價值觀。
無可指摘。
人人都是這樣想的,即使皇帝也不能免俗!
不過劉旦卻不以為意。
生個臭小子他愛,生個乖閨女也一樣!
沒有什麽分別。
都是自己的崽。
六月初二。
豔陽高照,萬裏無雲,是個好天氣。
不過燕王府內沒人在意。
眾人都揪心的看向一個方向。
“啊!”
“夫人用力,再加把勁,快了,快了。”
“啊”
產房內穩婆不斷鼓勁,孫氏也是疼的大吼。
生育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沒有經曆過人很難理解。
在古代,生孩子對於女性更像是在過鬼門關。
不僅疼痛,也很危險。
屋外等候的劉旦頻頻張望,臉上焦急萬分。
一向鎮定的心也亂了套。
“老三,別著急,別著急,很快的。”
“父皇,你能不能鬆開我的手再說這話。”
劉徹鬆開緊握住的雙手。
他也著急啊!
“怎麽回事?這都多久了,怎麽還沒出來?”
“要急死朕了!”
有皇長孫時,劉徹都沒有這麽激動過。
實在是他對老三寄予厚望!
老三有了子嗣,就能做接班人。
所以老三的這個孩子真的很重要!
正在此時。
“哇哇哇”
一陣嘹亮的啼哭聲突然響起。
劉徹、劉旦同時大喜。
“哭的這麽有勁,必然是個帶把的!”
“哭的這麽有勁,不愧是我的崽!”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