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縱橫家能不能行,不能靠嘴說
字數:11781 加入書籤
劉旦看向董仲舒,下最後通牒:
“董老先生,如今諸家都已經讚同本王的這個決策,你還有什麽意見?”
話音剛落。
身旁的劉徹也沉聲說道:
“朕對於老三的決策,也很讚同!”
“呃...不錯,本宮也讚同!”
太子後知後覺,趕忙表態。
殿內眾人都將視線投向董仲舒,投向儒家門人。
目光是有重量的。
落在人心上,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於泰山!
此時在儒家門人心中。
陛下和燕王的視線便有萬鈞之重!
逼得他們不得不彎下腰!
大勢所趨,儒家若是再負隅頑抗,也不過是蜉蝣撼大樹。
不自量力!
董仲舒深知這一點。
儒家門人也深知這一點!
他們已經無力回天!
董仲舒身子發顫,痛苦的閉上了眼,隨後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他一字一頓道:
“我..讚同燕王的決策!”
此話一出。
他身後的儒家門人一個個掩麵抽泣。
作為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董仲舒都彎腰妥協。
便代表大漢施行了幾十年的獨尊儒術國策,今日正式宣布土崩瓦解!
獨屬他們儒家的時代就此終結!
以後。
再也不是儒家一家獨大!
而是三家並立,多家共存!
殿內經過短暫的沉寂之後,瞬間爆發出驚天的歡呼聲!
“哈哈哈哈哈,好!”
“大勝!”
“我法家當興!”
“哈哈哈哈!我小說家也能登堂入室啦!”
...............
每人一個都在高聲宣泄著自己的情緒。
沒人能理解他們這幾十年的壓抑。
眼睜睜的看著自家的學說放於故紙堆,落灰、生黴、發爛!
門人陸續散去,學派日漸衰落。
他們卻無能為力!
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這種煎熬,這種折磨,這種痛苦,今日...今日終於不用忍受了!
眾人都在歡呼,甚至已經有人喜極而泣。
“嗚嗚嗚,我陰陽家終於不用被通緝了!”
“是啊,家父的學說也終於能得見天日,嗚嗚嗚,大喜啊!”
陰陽家、雜家等人相擁而泣。
咱們兩家才是真兄弟!
真正的難兄難弟!
以後不帶墨家一起玩兒了,他們心太髒!
眾人哭過、笑過之後,收斂住激動的情緒。
他們都知道能有今日,究竟是誰的功勞,眾人整理衣冠。
正對殿中的燕王大禮參拜,俯首貼地。
齊齊恭聲道:
“我等拜謝燕王!!”
“燕王大恩,沒齒難忘!!!”
劉旦目視前方,嘴角掛著淡淡笑意。
“無須多禮,起身吧。”
“謝燕王!”
這一刻。
太陽的光輝穿過殿門,灑在劉旦衣袍之上。
他仿若神人在世,光輝萬丈!
身後的太子早就驚呆了,三弟好酷!
就連一向淡定的劉徹,此時也不禁有些側目。
老三現在這個造型、這個氣質...莫不是在模仿老子?
否則怎麽那麽帥?
那麽順眼?
此時,劉旦依舊在目視前方,嘴角的笑意更加明顯。
“叮!【國運加身】”
“宿主主導百家爭鳴,提升大漢國力,宿主氣運、魅力、威勢加五十!”
為期半年的百家爭鳴終於落下帷幕。
太學中的激辯常人並不知曉,但是上層的一個小小改變。
波及到下層,就已經是驚濤駭浪.
太學、天下十二家皇家書院,同時做出調整。
單獨增加一個軍事學院,學期滿後,可直接進入軍中效力,職位從隊率起步!
又擴充三門主科。
儒家經文子集、墨家科學技術、法家規章製度。
同時另增道、陰陽、名、縱橫、雜、農、醫、小說,八家輔修學說。
以後科舉製的選拔考試。
三門主科都要考,再任選一門輔修!
如此通過選拔的學子,方可入朝為官!
這一次傳授百家學說可不是擺擺樣子。
入選的學派早就將自己的門人派到大漢各地。
若是再像以前一樣,偌大一個皇家學院隻有儒家的老師。
那他們的學說還是得束之高閣。
各家的門人很積極。
各地學子報名的也很積極!
就長安太學一地,太學生們爭搶輔修名額的場麵堪稱火爆!
太學廣場之上。
各家學派的門人一字排開,招收弟子。
三門主科不用選,都是要學的,但是輔修就不一樣了,老師稀缺。
學習名額手快有,手慢無!
烏泱泱的太學生各有中意的對象。
現場熱火朝天,一片喧囂。
“哎,這縱橫家可是有蘇秦、張儀的牛人,咱不求像他們一樣牛。
至少有一半就行。
就報這個!”
“王兄所言極是!小弟也是如此想的。”
“同去,同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奔著縱橫家去的,人數還不少。
誰不想僅憑一張嘴,便玩弄諸國於股掌之間呢?
這個好!
可惜。
縱橫家門人一開口就是:
“鬼穀祖師傳下的學問博大精深,非常人可學,唯有太學排名前一百者可學。”
一聽這話。
切
周圍希翼的太學生一哄而散,你還瞧不起人?
狗眼看人低!
一群太學生酸溜溜的評了一句。
不出意外話。
他們應該都是一百名開外的。
沒了縱橫家,陰陽家也不錯啊。
知五行、通陰陽、堪天時!
雖然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但一聽就很厲害,以前沒機會學,現在任他們挑。
那還不快去。
不過。
又讓他們失望了。
陰陽家門人慈眉善目的說道:
“天地浩瀚,宇宙無邊,沒有慧根之人不可學我陰陽家學說。
唯有排名前五百者可學。”
靠!
又是一個分數狗!
太學生們轉身就走,最瞧不起這些唯分數論的人!
歧視,這就是妥妥的歧視!
他們這些分數低的人,就沒有人權了嗎!?
好在。
天無絕人之路。
晃蕩了一圈,太學生們也發現了其中的規律。
縱橫、陰陽、名家一類的學說,普遍都有限製,而且限製條件還很高!
稍次的便是小說、雜家。
而道、農、醫三家,卻沒有絲毫限製。
事實證明。
好學生永遠都是少數。
既然好玩兒的有限製選不了,那自然就選沒限製的。
一時間。
道、農、醫三家人滿為患。
而縱橫、陰陽一類學派的隊伍前,門可羅雀!
縱橫家倒是不慌。
他們的學說沒點腦子確實學不了。
但是陰陽家就要哭了。
“我們的學說不需要帶腦子,有手就行,燕王您太高看我們了。
嗚嗚嗚嗚
真的不用給我們設置門檻!”
是的。
這些限製條件便是劉旦親手所為。
目的其實是為了限製某些學說。
例如陰陽家,這個學派不需要那麽多門人,有一兩個精通的就行。
再例如縱橫家。
這個學派貴精不貴多!
但是農家、醫家一類,卻是多多益善!
有多少要多少!
各家底層門人在忙的招收弟子,高層的大佬也沒閑著。
都要接受陛下的或是安撫、或是訓誡、或是勉勵。
安撫的當然就是儒家。
畢竟劉徹一手扶持起來的學派
儒家在某些方麵還是很可取的。
訓誡的是陰陽家,誰讓他們有案底呢。
不過與之相反的則是,他的難兄難弟得到了勉勵!
未央宮內。
劉徹看著劉不害溫聲說道:
“你父親的罪過與你無關,以後你安心做學問便是。”
劉不害激動的跪地謝恩。
“謝陛下!”
有了陛下這句話,就算是為他正了名。
以後淮南王劉安謀逆一事,就徹底和他無關!
再也不用小心翼翼行事了。
“嗯,去吧。”
劉徹揮揮手,讓他退下了。
畢竟是他們老劉家的人,以後可以關照還是關照一些吧。
處理完這些。
剩下的這一家就要嚴肅很多了。
因為事關縱橫家!
宣室殿內,劉徹負手在前,金日磾緊跟在後。
“翁叔金日磾,字翁叔)。”
“你十四歲就來了大漢,朕一直將你視如己出。”
“從最開始的馬監,再到後來提拔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以及之前的執金吾。
再到現在的光祿勳。
你這一路走來的曆程,朕可記錯?
在這期間,朕可曾虧待你?”
金日磾連忙躬身施禮。
“不曾!”
“陛下待臣恩重如山!”
此話一點不假,不說他一個匈奴人在大漢身居高位。
單論他擔任的官位,個個都是身居要職!
這全乃劉徹提拔!
以及絕對的信任!
如今金日磾更是身居九卿之一,光祿勳。
光祿勳可是負責宮內守衛!
劉徹將自己的安危交給他,可見對他的信任。
金日磾不知道的是。
其實按照原本曆史發展,九卿還不是他就最高光的時刻。
而是在劉徹駕崩之際。
劉徹臨死前,將金日磾封為秺du)侯,與霍光並列,同為托孤重臣!
同受遺詔,輔佐幼主。
金日磾也沒有辜負劉徹的信任。
身前身後都為大漢兢兢業業。
即使是他死後,他的家族也一直忠心大漢!
在《漢書》中便有一句記載。
稱讚金日磾的家族:
“世名忠孝,七世內侍!”
金家曆經大漢七代帝王,都是以忠孝聞名。
可見他們對大漢的忠心程度!
至於為何隻有七代。
那是因為王莽淩空出世,把西漢攪合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那個動蕩時期,金日磾的家族被王莽迫害,自此方才中斷了這一佳話。
金家的忠孝自金日磾開始。
他自然對大漢忠心耿耿,尤其是對劉徹。
更是死忠!
既然金日磾初心未改,劉徹便直接問了。
“此次支持縱橫家,是什麽情況?”
縱橫家可是陰謀詭計、挑撥離間出了名的。
金日磾和他們混在一起。
要說劉徹不聞不問,那是不可能的。
金日磾麵色嚴肅,沉聲說道:
“臣以前和縱橫家並無瓜葛,這次支持縱橫家,也是他們主動登門來拜訪的。
縱橫家一番言論臣覺得很有道理。
便答應了支持他們的請求。”
“哦?”
劉徹眉頭一挑,疑惑問道:
“什麽言論?”
“他們告訴臣,大漢如今一統,陛下又是主張外擴,開疆擴土無非便是兩個大的方向。
一個是向北,攻匈奴單於。
一個是向西,攻西域諸國。
匈奴雖然看著勢大,實際是以諸多部族組成。
而西域各國更不用說,都是一盤散沙。
他們縱橫家願意出使國外,為大漢攪動敵國風雲!”
當時縱橫家門人說出這一言論時。
金日磾當即就同意了支持他們。
因為他們說的很對!
金日磾便是出身匈奴小部落。
因為匈奴和大漢之間的戰爭不利,匈奴單於妄圖殺死他的父親泄憤。
這才有了他逃亡大漢的一遭。
不過即使如此。
他的父親還是被匈奴其他部族殺死!
可以說。
匈奴之間,並無太大的製度理念約束,純屬就是一個部落聯盟。
拳頭大的統治拳頭小的。
很容易發生齷齪!
正適合縱橫家興風作浪!
劉徹也想通了這個道理,確實適合。
弄清楚心中的疑惑,他心安了不少。
“此事的後續,朕會交給燕王處理,你便不用管了。”
“是,陛下。”
縱橫家能不能行,不能靠嘴說。
還得實操。
西域就很適合讓他們試試水。
事關西域,自然就落在老三身上。
其實劉徹還有一層意思,讓金日磾離縱橫家遠點。
靠的太近。
對他不好!
很顯然,金日磾領悟了這層意思。
回答的很幹脆。
“嗯,翁叔這次事情做得很好,一會兒出宮的時候帶一些葡萄酒回去。
這是老三在西域的商隊帶回來的。
特地送進宮孝敬朕。
味道還行。
你帶一些回去嚐嚐。”
“是,多謝陛下。”
“咱們君臣,無需多禮。”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