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燕王在西域的口碑...偏黑化?

字數:12786   加入書籤

A+A-


    劉旦這也算物歸原主。
    中書令一般由宦官擔任,而尚書令一般由郎官擔任。
    劉旦貼心的隻歸還了兼職,沒有歸還主業。
    否則遷兒的雞兒又得涼涼。
    相比於尚書令,如今的中書令更慘!
    劉徹現在是動不動就殺一個中書令玩兒玩兒。
    今天可能是因為言語冒犯、明天又可能是因為行為逾矩。
    到了後來。
    直接懶得找借口。
    你今天那隻腳先進門?左腳?大膽,拖出去砍了!
    反正如今的中書令是絕對的高危職業。
    比以前的宰相還危險。
    宰相好歹還能當個一兩年,如今的中書令,誰當,誰就活不過三個月!
    現任的中書令不知是那個倒黴蛋。
    他要是聽到燕王扒了他的職位,現在應該是在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劉旦換了三個職位。
    就屬最後一個輔政大臣副手最重要!
    是三者中權力最大的。
    霍光擔任了輔政副手,霍去病自然就降為一般的輔政大臣。
    至於弟弟搶了兄長位子這事。
    讓他們倆兄弟自己回去掰扯吧,沒有什麽事情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
    如果一頓不夠。
    那就再來一頓!
    反正三個職位,都是身居要職。
    三位現任都沒有意見,陛下也沒有意見,那便算正式敲定了!
    隨後。
    輔政小朝會的新式操作流程正式形成。
    一般的政務。
    一律先由輔政大臣給出意見,由紙條形式呈現,再由輔政大臣的首腦和副手審閱。
    但他們隻是給出意見。
    剝奪了之前輔政大臣可直接批閱的權力!
    這一步驟在明朝有一個名字。
    叫票擬!
    劉旦的這一改變,比劉徹之前的更徹底!
    以前還有宰相時,這類政務,無論大小,都是宰相在自己的府邸處理。
    劉徹不立宰相,改用輔政大臣。
    等於是把這項權利從宮外,收到了宮內!
    但是收的還不徹底。
    輔政大臣依舊有很大權力。
    一般奏折的審閱、決策還是由輔政大臣一手處理。
    但是劉旦這一改。
    相當於收回了決策權!
    輔政大臣隻有審閱權。
    隨後奏折上報劉旦。
    由中書令張讓,按照輔政大臣的意見,批紅其中不重要的奏折。
    就例如某某郡守逛青樓被舉報此類事。
    而劉旦親自批注重大奏折。
    例如刺史密報、軍隊調動等事。
    這類事不會多。
    也不會天天有。
    要是這類大事多,那大漢估計就是出問題了。
    劉旦這一改,效率頓時提高了不少。
    每一方的工作負擔都降低了。
    原本應該是一天的工作量,堪堪半天就處理完畢。
    一群輔政大臣走出宣室殿時。
    仍還有些不敢置信!
    眾人心中都冒出一個疑惑:
    “燕王這才剛接觸政務,就對政事處理如此熟稔,難道他有神鬼莫測之能?”
    沒有幾十年浸潤官場的經曆。
    是不可能做出這等精妙的政務細化的。
    而且不止是細化了流程。
    還加強了皇權!
    這一群人精,拔一根頭發絲兒下來都是空的。
    他們早就看出來燕王在收繳他們的權力,從而加強燕王自身的權力。
    或者說是在加強皇帝的權力!
    不過看出來歸看出來。
    眾人也不敢吱聲啊!
    沒看到殿內的陛下一直眼神微眯,時不時精光乍現嘛。
    千萬別以為陛下離開龍椅,就不再是陛下了。
    反而離開龍椅的陛下。
    更危險!
    一群輔政大臣心裏跟明鏡一樣。
    以前陛下坐的高,看的遠。
    如今坐的低,難免就會看清他們這些離的近的人!
    眾人相識一眼,默契的各自離去。
    以後誰要是想鑽空子。
    難嘍!
    大臣們已經散去。
    殿內閑雜人等也被驅趕一空。
    宣室殿內隻剩下劉徹、劉旦父子。
    沒了外人在場,劉旦便不敢再放肆了,怕挨揍。
    他趕忙把龍椅讓了出去,笑著說道:
    “父皇,您坐。”
    “哼!”
    劉徹不鹹不淡的哼了一聲。
    一屁股坐了下去,開始翻看今天的奏折。
    先看了劉旦處理的重要事項。
    劉徹點了點頭。
    隨後拿起張讓批紅的那些奏折,看了幾份,他不動聲色的說道:
    “你改的這一套好是好,不過....”
    “那個中書令權力是不是太大了?”
    劉徹今天默不作聲的觀察了半天。
    起先老三搞的這一套,劉徹還以為是他為了偷懶弄出來的。
    可是。
    看著看著,劉徹就明白過來。
    這是在加強皇權!
    當時劉徹差點驚叫出聲:
    秒啊!
    大臣隻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便能很大程度杜絕臣子做大。
    而且這種模式還能加快處理奏折的效率。
    不錯不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相當的好!
    還好今天他心血來潮,讓老三做了一把龍椅。
    不然還沒有這等高效流程的問世。
    不過劉徹也不是全盤滿意。
    比如那個中書令的批紅權力!
    “老三,決策權你分給一個太監,你這是為了偷懶,還是為了偷懶?”
    劉旦眨眨眼。
    無辜的看著劉徹。
    您都知道答案了還問?
    “過來。”
    劉徹招招手,和善的笑道:
    “看朕不打死你!”
    嗬嗬。
    劉旦尷尬的笑了笑,往後退了兩步。
    實踐證明,朱瞻基搞出來的太監批紅確實好使。
    皇帝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隻是他這麽搞。
    劉旦不知道他太爺爺老朱啥態度,反正老劉是發火了!
    這個批紅權下放太監。
    絕對是把雙刃劍!
    這樣做確實可以分化朝臣,但是也培養出來一批權宦!
    比如劉瑾、馮保、魏忠賢之流。
    一個弄不好,這些權宦就會反噬皇帝自身。
    而這一切。
    隻要皇帝勤勉一些,自己批紅奏折。
    便能全部避免。
    一向勤政的劉徹顯然就是這麽想的!
    但是劉旦這麽做就沒啥問題了。
    一則,他就是個臨時工。
    這個偷懶的法子也是他臨時湊活著用一用。
    老劉還活碰亂跳呢,人家才是正牌皇帝。
    二則。
    張讓絕對忠心他,劉旦不用擔心養虎為患。
    不過這一特殊緣由沒有普遍性。
    所以劉旦的建議還是:
    “父皇,您要是沒有絕對信任的太監,兒臣還是不建議您這麽幹的。”
    “哼哼!”
    劉徹沒好氣的冷哼兩聲。
    即使有絕對信任的太監,朕也不會這麽幹!
    況且還沒有。
    之前宮內隨時暴斃的中書令便說明了一切。
    處理了外戚之禍,對於這閹宦之禍,劉徹一時間還沒想到好的辦法。
    隻能先用以前處理宰相的法子。
    那就是:殺!殺!殺!
    有一點不好的苗頭,劉徹就給他杜絕在萌芽之中。
    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他還需要再想想對策。
    不過無論如何應對。
    像老三這種,把決策國家大事的權力分給太監,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劉徹斜睨了一眼劉旦:
    “行了,沒事兒你就可以滾了。”
    “好嘞!”
    劉旦爽快的應了一聲,拔腿就走,這逼班他是一分鍾都不想上了!
    隻是他剛跑下台階,便聽到劉徹的魔音傳來:
    “以後三日一次的小朝會你來主持,大朝會朕來,怎麽樣?”
    “分工夠明確吧?”
    劉旦腳步一頓,哭喪著一張臉轉過身,正要狡辯幾句。
    “閉嘴!”
    “除了主持小朝會,在府上你也別閑著。”
    “西域那塊兒事情你負責,朕打算不動刀兵,和平拿下西域諸國。
    這事你好好辦!
    聽到沒有!”
    我聽你奶奶個腿兒!
    劉旦回府的一路上都在罵竇太後賢!
    這老妖婆不是好人呐,以前竟然拿捏我父皇。
    良心大大的壞了!
    劉旦要狠狠的譴責。
    ....
    你奶奶個腿兒!.
    劉旦的嘴很硬,一直說著不要不要。
    但是身體也很誠實。
    當縱橫家門人按照劉徹的命令登門時,劉旦也隻好歎了一口氣。
    那就來吧!
    燕王府正廳內。
    劉旦裝模作樣的喝著陶冶情操茶.
    幾個中年人恭恭敬敬的站在下首,絲毫不敢打斷燕王品茶。
    如今燕王坐龍椅的事情,早就傳開了!
    陛下此舉,讓人浮現連篇!
    這幾日,燕王黨可是活躍了不少,車騎將軍走到哪兒都是笑意盈盈。
    就連又臭又硬的太史令也笑臉常開。
    誰讓他兒子是燕王長史呢。
    以後燕王登基,他兒子太史令的位子那是妥妥的!
    是的。
    現在人人都認為燕王會登基,而不是現任的太子。
    無他。
    太子現在都是燕王黨。
    他還登基個屁!
    一想到這個戲劇性的場景,大漢的一些老臣就唏噓不已。
    想當年。
    太子聲勢那是如日中天!
    上有陛下悉心培養,下有大將軍、驃騎將軍的外戚支持。
    那時,人們何曾想過有這一天。
    太子竟然成了一個陪襯!
    如今陛下對太子已經不再言傳身教,外戚勢力也煙消雲散。
    雖然大將軍、驃騎將軍還在。
    但是外戚一說卻早已不複存在!
    再加上燕王強勢崛起,太子完全不敵,他自己本人都投靠了燕王。
    嗬!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啊!
    本就隻手遮天的燕王,如今又明確了繼承權。
    試問誰敢不敬!
    誰敢不畏!
    反正他們這幾個剛剛翻身的諸子百家是不敢。
    就算是燕王喝一個時辰的茶,他們也要乖乖的等!
    劉旦瞥了一眼屋內的幾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見他們一直都畢恭畢敬,慢悠悠喝完一口茶後。
    這才淡淡說道:
    “能放得下以前你們縱橫家的驕傲,能沉得住氣,也能受得了委屈,將來才做的好事!
    如今不是諸國混戰的時期。
    你們即將要去的西域雖然小國眾多。
    但戰亂也不頻繁,反而諸國有些醉生夢死的安逸。
    所以你們這趟去。
    想挑撥他們鬥起來,注定不會很快就見效。
    說不定你們還會吃些苦頭!”
    劉旦瞥了一眼這幾人。
    “不過看你們剛才的沉穩勁,是早有心理準備的,那應該不會枉顧本王為你們做的謀劃。”
    屋內幾人躬身行禮,沉聲道:
    “我等絕不會辜負燕王期許!”
    “此一去,不為大漢拿下西域,絕不回國!”
    “好!”
    劉旦點點頭,招了招手。
    身後的王波上前一步。
    “這是本王的親信,在西域有幾分能量,他之後會把你們送進西域各國擔任大臣。
    到時如何辦。
    就看你們的了!”
    “是,燕王!”
    幾人神情明顯有些激動。
    本以為此去西域是走孤膽英雄路線,沒想到燕王給他們準備了神豪開局!
    擔任諸國大臣!
    如此高的起點,他們要是還不能攪的西域天翻地覆。
    那縱橫家趁早歇著算了!
    如今的西域各國,漢人大臣可是比比皆是。
    那些人正是劉旦趕去西域的世家大族!
    這些人去西域時。
    雖然是懷揣著一顆稱王稱霸的心。
    但他們也沒有直接嚷嚷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然後自立為王。
    無腦的和西域諸國開戰。
    這不是他們這群文化人的做事方式。
    世家造反,可不會這麽糙。
    得先融入進西域各國,然後謀求官職,再提攜子弟,隨後控製住大部分要職。
    上蠱惑國王,下積蓄力量。
    靜待時機。
    時機一到,那就是他們替天行道的時候了!
    這個步驟熟不熟悉?
    就是他們在大漢搞得那一套!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換了一個地方,世家照樣玩的溜!
    而且比在大漢還如魚得水。
    那些小國一聽他們來自強大的大漢,而且以前還都是大漢的貴人、賢者。
    飽讀詩書,琴棋書畫、經史子集信手捏來。
    世家好一番神秀後。
    把那些孤陋寡聞的國王,唬的一愣一愣的!
    大漢不要這些世家。
    西域小國求之不得啊!
    爭相聘請他們為官。
    都想熏陶熏陶天朝上國的璀璨文化!
    當然。
    世家能混的這麽開。
    這一切都離不開‘王爺’的鼎力支持。
    如今‘王爺’想安插幾個臣子進西域各國,那就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王波,把人插進去就行。”
    “你不要露麵,免得引起西域各國的忌憚。”
    劉旦小聲的囑咐了一句。
    “是,王爺,小的有分寸。”
    王波躬身應了一聲,隨後帶著幾個縱橫家門人離去。
    王波在西域的名頭太大。
    又是打著燕王的旗號行走。
    不巧的是燕王在西域的口碑...偏黑化?
    如果是王波直接安插人進去,估計那些國王半夜都睡不著覺。
    得時時刻刻緊盯著自己的王後!
    免得被人擄走。
    世人對劉旦的誤會太深。
    他已經不屑解釋了。
    處理完縱橫家,劉旦順便把小說家的人一並叫來。
    “朝廷邸報的事情以後你們接管。”
    劉旦看著麵前這畢恭畢敬的漢子,吩咐道:
    “先抄寫朝廷的政策、旨意,記得,這次是發放天下,而不是像之前一樣。
    某一政策隻傳給特定的郡守。
    要保證各地縣令都要人手一份。
    最好是二百石官員都能看到。”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