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一群阿諛奉承之徒,當真可笑

字數:8061   加入書籤

A+A-


    正當劉徹接禮接得手臂發酸之際,方才派出的親衛悄然返回,附耳低聲稟報:"陛下,臣已查明,坑殺匈奴降卒一事確已傳遍全國,但皇家日報對此事有專門解讀,詳細分析利弊得失。"
    "民間普遍支持陛下決斷,並無不良言論流傳。"
    "至於朝堂之上,太子殿下已經親自處置了幾名膽敢上疏指責陛下的墨家學者。"
    "如今無論朝野上下,對於殺降一事,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持支持態度!"
    劉徹眼神微眯,心中豁然開朗:皇家日報?原來是老三在背後運籌帷幄!
    難怪百姓們非但不罵他嗜殺成性,反而個個感激涕零,原來是有人已提前引導輿論,澄清事實真相。
    通過有序宣傳解釋清楚事理,讓百姓明白是非曲直,坑殺匈奴降卒這一決策自然就不會被誤解為殘暴之舉!
    "呼——"劉徹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鈞重擔。
    先前那些堅稱不在意世人唾罵的豪言壯語,不過是強撐麵子的無奈之舉罷了。
    作為一代帝王,誰不在乎千秋萬代的身後評價?誰不希望青史留名,為後世稱頌?
    劉徹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老三這番苦心經營,著實讓他感動不已。
    然而這感動隻是稍縱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如釋重負後的狂喜與暢快。
    他娘的!沒了顧慮,沒了包袱,劉徹望著周圍那些熱情倒酒的百姓,越看越覺得親切可愛。
    這些都是發自內心來感謝朕的子民啊!都是朕最忠誠可靠的臣民!
    既然如此,朕何必再端著皇帝架子故作矜持?
    劉徹索性一把推開正在接酒的霍去病,毫不客氣地搶過那碗濁酒,仰頭一飲而盡。
    "啊——痛快!好酒!"劉徹豪放地用袖子抹了抹嘴角,毫無帝王威儀,倒像個市井豪客。
    "再來!滿上!"
    "陛下好酒量,快快斟滿!"
    "哈哈哈哈哈!朕酒量千杯不醉,盡管斟來,不必客氣!"
    被推開的霍去病尷尬地搓了搓空蕩蕩的雙手,一臉茫然地看著那位酒興大發、舉止粗獷的陛下,陷入短暫的呆滯。
    他身為大漢驃騎將軍,朝野上下誰不敬仰三分?
    難道就這樣被奪杯搶酒,不要尊嚴了嗎?
    "去病,發什麽愣呢?朔方百姓釀的酒撩咋咧方言:很夠味道,快去討個碗來,陪朕痛飲三百杯!"
    "啊啊,是,陛下!臣這就去!"霍去病如夢初醒,連忙應聲。
    隨即屁顛屁顛地跑去尋找酒碗,像個聽話的小跟班。
    這酒,確實撩咋咧!痛快淋漓!
    在皇家日報的精心宣傳引導下,陛下禦駕親征的偉大功績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攻下匈奴王庭、斬殺匈奴單於、陣斬敵軍數十萬,最終徹底鏟除匈奴族這一世代仇敵!
    大漢帝國至少在未來數百年內將不再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邊疆百姓可享太平盛世!
    如今陛下凱旋歸來,沿途所過之處,各地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爭相夾道歡迎,盛況空前。
    百姓們的熱情似火,讓天子龍顏大悅,心情舒暢。
    一時興起,劉徹竟大手一揮,徹底改變了返京路線。
    不再從朔方直接南下返回長安,而是決定繞道並州,隨後又轉道冀州,再向南穿過洛陽,饒了一個巨大的圈子。
    最終才心滿意足地踏上回返長安的最後一段旅程。
    朝堂上的官員們私下猜測,若非陛下身邊還帶著數十萬大軍需要調度安置,恐怕天子會繼續北上幽州,再一路南下揚州。
    將大漢各地的地方特色美酒都品嚐一遍才肯罷休!
    當然這純屬玩笑之談,帶領數十萬大軍四處遊曆,消耗的糧草物資是個天文數字,即使是國庫充盈的大漢也負擔不起如此奢侈的行為。
    實際上,劉徹一路行進,同時也在進行實質性的論功行賞,絕非單純遊玩。
    那些軍功較小的士卒,賞賜完畢後便直接發還原籍,或提拔為地方兵曹、賊曹之類的小官,或繼續在當地郡兵中服役。
    當初為了此次北征,劉徹幾乎抽調了天下所有精銳騎兵,如今他們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既是歸家團聚,也是踐行皇恩浩蕩。
    最終,劉徹隻率領兩萬羽林親軍繼續他的巡遊,其餘大軍則分批先行返回長安。
    各路大小將領自然緊隨天子左右,寸步不離,畢竟這是難得的揚名立萬機會。
    既能享受萬民擁戴,又能提升個人聲望,如此美事誰肯錯過?即使劉徹下令趕他們回京,恐怕將領們也會找各種借口拖延!
    就這樣,原本隻需一個月的歸程,硬生生被拉長到半年之久!
    若從劉徹禦駕親征算起,他們已離開京師整整一年有餘。
    百官們不禁感慨,陛下果然精力充沛,閑不住,一刻都停不下來。
    經過半年的巡遊,充分享受了各地百姓的熱情款待,陛下終於意猶未盡,決定今日正式回京。
    長安城外十裏長亭,太子劉旦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個個身著華貴朝服,肅穆莊嚴,場麵宏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除了官員,更有數不清的長安百姓傾城而出,爭睹天顏。
    官道兩旁,人山人海,黑壓壓一片望不到邊際!
    作為天子腳下的子民,實打實的長安人,他們自然不能讓外地百姓專美於前!
    必須辦得更加隆重!更加熱鬧!更加氣派!
    絕不能讓那些外省的"鄉下人"比下去,丟了京城百姓的體麵!
    "京兆尹。"劉旦掃視周圍洶湧的人潮,微微皺眉,喚了一聲。
    百官隊伍中立刻走出一位體態豐腴的中年官員,小跑著上前應聲:"哎,哎,臣在!"
    "傳令衙役維持好現場秩序,嚴防踩踏事件發生。"劉旦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
    "是是是,臣這就去安排!"京兆尹連連點頭,滿頭大汗地去布置去了。
    劉旦看著這瘋狂的場麵,無奈地搖了搖頭。
    長安百姓的狂熱讓他想起了後世那些為追星而瘋狂的粉絲,情緒失控,理智全無。
    這老劉也真是的,已經在外麵浪蕩了大半年,再大的勝仗也該慶祝完了吧?
    這次回京不能低調些,悄悄進城算了?非要大張旗鼓,弄得萬人空巷,驚動半個關中。
    瞧瞧這陣仗,劉旦心中一陣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正當劉旦心中默默吐槽個不停時,遠處終於出現了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龍旗獵獵,氣勢非凡。
    劉旦與百官們精神一振,立即整肅衣冠,準備行禮。
    然而他們還未及向前迎接,官道兩側的百姓已經按捺不住,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沸騰起來。
    "當——"一聲洪亮的銅鑼聲驟然炸響,震徹雲霄。
    隨後一位嗓音洪亮的民間藝人高聲唱和:"陛下回京啦——"
    "當——"又是一聲悠長的鑼響。
    話音未落,早已列隊整齊的百姓隊伍開始向遠處的儀仗隊伍湧去,整齊而又熱情。
    與此同時,九條色彩斑斕、巨大無比的綢緞龍身被高高舉起,在人群中蜿蜒起伏。
    每一條舞龍都長達數十丈,栩栩如生,龍鱗閃爍著陽光的金色光芒,場麵壯觀至極。
    舞龍隊伍隨著洶湧的人流向前延伸,如同活物般蜿蜒扭動,氣勢磅礴!
    這,就是長安百姓精心準備的歡迎禮物!
    震撼人心,氣勢恢宏,絕對比那些外地的"鄉巴佬"們強出百倍!
    百姓們蜂擁向前,仿佛決堤的洪水,勢不可擋。
    這場盛大的歡迎儀式已完全超出官方掌控,太子與百官的存在感被徹底淹沒在歡騰的人海中!
    此時,那位胖胖的京兆尹擠出重重人群,氣喘籲籲地來到劉旦麵前,不住地擦拭額頭滲出的冷汗。
    "太子殿殿下,臣剛剛才發現,這些百姓竟擅自用了祭祀求雨用的神聖舞龍儀式。"
    "臣還未來得及阻止,他們就已經"
    "無妨。"劉旦淡然揮手,打斷了京兆尹的憂慮。
    "舞龍既可用於祭祀,也可祈求甘霖,如今百姓自發用來歡迎陛下凱旋,恰恰證明了他們對陛下的愛戴與敬仰。"
    "此乃善舉,何須禁止?”
    舞龍藝術源自大漢皇朝,深植於民間文化的土壤之中。
    最初,這神聖儀式僅用於祭奠先祖與祈求甘霖,是溝通天地神靈的橋梁。
    隨著歲月流轉,這一古老傳統逐漸蛻變為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當今社會已能清晰看到這股文化潮流的湧動,傳統與娛樂的界限日漸模糊。
    長安城外歡迎劉徹的盛大場麵恰是這一轉變的鮮活例證,古老儀式與歡慶喜悅完美融合。
    九條彩龍在人海中起伏蜿蜒,舞了整整半個時辰,氣勢如虹,震撼人心。
    劉徹穿行於沸騰歡呼的人潮中,同樣耗費了半個時辰,腳步悠閑,心情舒暢。
    他邊走邊飲,手中酒杯從未空過,笑容在臉上綻放如春日暖陽。
    每隔幾步,天子必駐足片刻,與圍攏而來的尋常百姓閑話家常,親民之態盡顯無遺。
    如此情形下,行進速度自然緩慢,但這恰恰體現了一國之君與子民間的血肉聯係。
    百姓們在一片感恩與滿足中漸次散去,每個人眼中都閃爍著見過天顏的自豪與喜悅。
    熙攘人群終於散盡,官道重獲清明,百官覲見的時機終於到來。
    當劉徹最終站立於文武百官麵前時,滿身酒氣已然掩蓋不住,然而那雙帝王之眼依舊銳利如鷹隼。
    半年來的巡遊遊曆,看來並非全無收獲,至少酒量大有長進,足以笑傲群雄。
    劉旦正欲率領群臣跪拜行大禮,展示朝廷應有的莊重與敬意。
    劉徹卻搶先一步,親自扶住太子之手,爽朗笑聲響徹雲霄"哈哈哈哈,我兒無需多禮!"
    "自大漢鐵騎踏平匈奴已過半載,朕該慶賀的已盡情慶賀,你等也不必再行跪拜之禮了。"
    聽聞此言,劉旦不禁在心中暗暗翻了個白眼,麵上卻不敢表露半分不敬。
    虧你還知道勝利已過半年,何必還要如此大張旗鼓地回京,擾民勞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精明如劉徹,怎會察覺不到兒子的微妙表情?他咧嘴一笑,毫不在意地揶揄道
    "嘿嘿,天下百姓盛情款待,朕豈能辜負民心?"
    說罷,他還故意拍了拍日漸隆起的腹部,一副知足常樂的模樣。
    北征塞外一役,本使他瘦削不少,風霜刻在臉上,寒意滲入骨髓。
    誰知半年遊曆歸來,不僅未見消瘦,反而愈發豐腴,威嚴中添了幾分福態。
    伴隨征戰歸來的將領們亦是如此,個個臉頰紅潤,意氣風發,早已看不出當日苦戰的痕跡。
    "見過太子殿下。"等陛下與太子寒暄已畢,驃騎將軍李廣等人才上前躬身施禮。
    "數日不見,殿下神采愈加飛揚,氣宇軒昂啊!"
    "哈哈,驃騎將軍所言極是,臣亦覺得殿下氣度非凡,宛如天日之明!"
    眾將領奉承之言如流水般源源不絕,爭相誇讚太子的風采。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溢美之詞竟都發自肺腑,毫無矯飾之態。
    太子殿下確實神態不同往昔,仿佛整個人散發著無形的威嚴光芒。
    劉旦聽得有些不好意思,隻得打個哈哈敷衍過去,心知這是州道工程竣工與助力北伐成功後的自信映照。
    不過此等內情自是不必與外人道也,藏於心中竊喜便是。
    一旁的劉徹聽著眾將為老三一陣猛拍馬屁,也仔細打量起這個兒子來。
    上下審視半晌竟然沒發現有何異樣,與往日並無二致嘛!
    嗬!一群阿諛奉承之徒,當真可笑。
    劉徹心中酸溜溜地暗自評價一句,表麵卻不動聲色,伸手拉過劉旦,並肩向城內走去。
    身後的文武百官眼力見好,識趣地保持著一段恰當距離,不敢打擾父子間的私密談話。
    "老三,父皇此番巡遊收獲頗豐啊!"劉徹不無得意地感歎道。
    劉旦目光微微飄向父親日漸隆起的腹部,暗自腹誹看您這肚子,確實收獲不菲。
    敏銳如劉徹,立刻察覺到兒子的目光所向,頓時惱羞成怒,臉色一沉
    "小兔崽子,你的眼睛在看哪裏?"
    "咳咳。"劉旦假意咳嗽兩聲,掩飾尷尬。
    "父皇請繼續,兒子洗耳恭聽。"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