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無論何時,朕都會為你堅強後盾!
字數:7355 加入書籤
此時,站在前方的劉旦見兩人的客套寒暄已經差不多了,便適時開口囑咐道"此次遷徙諸侯,事關國家大計,涉及事務繁雜,你們二位務必精誠合作,確保萬無一失。"
桑弘羊和霍光立即轉身麵向皇帝,異口同聲地恭敬應答"遵旨,陛下!"
此次遷徙諸侯計劃,表麵上隻是一個引子,一個開端。
真正的核心目標是徹底控製大漢新設立的七個行政區域——漠北的四州和西域的三州。
為了實現對這七州的有效統治,遷移諸侯王隻是眾多策略中的一環,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手段就是鼓勵漢人百姓前往定居!
這就是"跑馬圈地"政策的真正用意,以優厚條件誘導大量漢人前往邊疆地區,充實大漢在邊疆地區的人口基礎!
如此一來,隻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這些漢人百姓就能在當地紮根生長,繁衍子孫,使這些新征服的疆土真正成為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為了確保這一戰略順利實施,免費發放妻子、跑馬圈地等一係列新穎政策應運而生。
桑弘羊回想起這些精妙的策略安排,至今仍對陛下的高瞻遠矚感到由衷的敬畏!
那幾十萬匈奴婦女和兒童一直是朝廷的一個棘手問題,讓人頭疼不已。
將她們遷往中原吧,她們不懂農耕技術,隻能淪為奴婢,這無疑是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繼續讓她們留在草原上生活吧……那絕對不可能!
朝廷好不容易消滅了匈奴的威脅,怎可能留下隱患,讓他們有機會東山再起?
必須徹底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於是,劉旦的一石數鳥之計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堪稱帝王韜略的巔峰之作。
這位年輕天子將數十萬匈奴婦孺分散賜予北上的漢家子民,巧妙地讓她們回歸草原故土從事擅長的牧業,發揮出最大價值。
同時這一手段又誘使眾多漢家男子爭先恐後地出高價圈地,隻為獲得那"免費"贈送的異族美人,大幅提升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最為狡黠之處在於,當所有匈奴女子全部嫁給漢家男子為妻,短短幾十年光陰流轉,匈奴這一曾經強悍的遊牧民族將不複存在,血脈盡數融入大漢之中。
而那廣袤無垠的北方草原,也將徹底變成漢人的天下,再無胡人牧馬的壯觀景象。
如此絕妙計策,既不必屠戮殘殺,又能徹底消除邊患,真可謂高明之極!
桑弘羊暗自思忖,陛下這"跑馬圈地"的奇策更是精妙無比,其中暗藏的政治算計令人歎為觀止。
對此,這位見多識廣的大臣早已洞若觀火,心中了然於胸。
"那些遷往邊境的諸侯王,封地看似大小不一,富庶貧瘠各異,表麵上毫無規律可言。"
"實則全都有著一個共同特征——無一例外地被割裂得七零八落,支離破碎!"
桑弘羊作為朝廷重臣,自然有幸親眼見過那份新設七州的詳細輿圖。
那些諸侯王的封地之間竟全被朝廷巧妙安插了百姓購得的土地、軍隊的馬場或是皇家的牧場,形成了一道道無形的屏障。
每處邊境要地都駐紮著朝廷的精銳邊軍,時刻監視著那些諸侯王的一舉一動。
如此精心布局,致使沒有一個諸侯王能夠獨立成勢,全都被朝廷的力量牢牢包圍!
"陛下此等韜略,深謀遠慮,實在令人敬佩不已啊!"桑弘羊心中感慨萬千,暗自驚歎於君王的非凡智慧。
果然,劉旦接下來的指示更是印證了他的猜測,年輕的皇帝輕描淡寫地吩咐道"跑馬圈地一事,無需過於苛刻,隻要民眾交了錢,多圈些許土地也不礙事。"
"草原之上,什麽都缺,唯獨不缺土地!"
聽聞此言,桑弘羊與霍光急忙俯首領命,兩人心領神會,立刻心照不宣。
陛下話中的弦外之音再明顯不過——就是要利用百姓的力量,將那些諸侯王的勢力徹底分割瓦解!
通過這種巧妙的安排,完全杜絕了他們卷土重來、做大做強的可能性!
這等機密國策,自然不便明言,所以陛下才用如此隱晦的方式表達。
霍光與桑弘羊相視一笑,這兩位大漢朝鮮有的智者心有靈犀,早已將陛下的深意盡數領會。
與此同時,劉旦又特別強調道"至於分發匈奴婦孺一事,更須妥善安排,她們都是草原上生長的放牧能手,正好可以彌補漢家百姓在牧業方麵的不足。"
"務必盡量確保每一戶北上的漢家男子,都能分得一名匈奴女子。"
聽聞此言,桑弘羊內心更加明了,陛下這番話的本質並非單純為百姓謀福利,而是要徹底根除匈奴這一邊患!
賜予百姓妻妾不過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讓匈奴徹底消失於曆史長河之中!
這兩位輔政重臣心中了然,恭敬地俯首應道"是,臣等明白。"
"嗯。"劉旦滿意地點頭微笑,有這兩位能臣輔佐,朝廷大事自然不在話下。
這個"免費發放草原老婆"的政策,可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驚世壯舉,足以載入史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想想後世那些為求一妻而不可得的可憐男子,而今日之大漢,卻能如此大手筆地向百姓賜予妻妾,何等恢弘氣度!
劉旦心中暗喜,此策一旦全麵實施,他在民間的聲望必將如日中天,百姓定會感念他的恩德!
還有那"跑馬圈地"的奇策,每每想起都令劉旦心中湧起一股暢快之感。
妙極!絕妙至極!
後世那些蠻族入侵中原,不就是用這般手段攫取漢家土地的嗎?尤其是那滿洲八旗子弟,在中原大地上恣意圈占良田,何等囂張!
如今風水輪流轉,輪到大漢子弟在草原上大展拳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痛快!
每一位漢人子弟,隻需區區千錢就能獲得一炷香的圈地時間,縱馬奔騰於草原之上,任意圈占自己的領地!
朝廷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百姓多圈一些,劉旦就是要讓漢人在草原上暢快淋漓地體驗一把這種快感!
想到這些,劉旦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得意的微笑,這種征服者的快意難以言表。
身後的兩位重臣見狀,也跟著莫名其妙地露出笑容,以為自己完全領會了陛下的深意。
這三位深謀遠慮之人,各懷心思地相視冷笑,一時間氣氛微妙至極。
片刻後,劉旦又繼續發布指示"至於西域的土地政策,不要過於積極推廣,若百姓熱情過高,可適當提升價格以作調節……"
西域局勢尚未完全穩定,雖已初步設立郡縣製度,但真正安定下來還需要諸侯王們率軍前往震懾一番。
此時並不適合鼓勵大量平民百姓冒險前往,以免徒增傷亡。
還有諸侯王遷往邊疆後,原有封國廢除改為郡縣,大漢境內頓時多出幾十個行政區域。
這些新設郡縣的官員任命、政令推行、民生建設等等事宜,都需要周密部署,絲毫不得懈怠。
劉旦將這些繁雜事務一一細致交代,確保萬無一失。
不僅桑弘羊、霍光在恭敬聆聽,其他輔政大臣如霍去病、蘇武等人也都在一旁認真記下皇帝的每一項指示。
這些事務本應在宣室殿內的小朝會上詳細討論,今日卻破例在長安城頭進行商議。
實則另有特殊原因,劉旦隻是趁著這難得的空閑,順便處理一些國家要務罷了。
君臣間商定好近期的施政重點後,忽見長安城外煙塵滾滾,旌旗獵獵,一支浩蕩的隊伍正在集結。
朝臣們識趣地停止了政務討論,劉旦也轉過身去,望向城外那壯觀的景象,愉快地宣布道"好了!"
"諸位愛卿隨朕出城,為這些叔伯兄弟們送行一程!"
"哈哈哈哈哈!"劉旦爽朗的笑聲在城頭回蕩,不知為何卻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幸災樂禍。
長安城外旌旗如林,各色彩旗迎風招展,全是諸侯王們的標誌。
今日正是諸王啟程出關之時,劉旦特意率領文武百官前來為他們送行。
這場聲勢浩大的遷徙,除了諸侯王的家眷、隨從外,最重要的就是每位王爺允許攜帶的五千名王國衛隊。
當然,個別諸侯王享有特殊待遇,比如被派往與烏孫國對峙的廣陵王,就獲準帶領更多的軍隊。
然而,無論朝廷批準諸侯王帶多少兵馬,所有軍隊都已提前被送往邊關駐紮,今日城外的隊伍中,每位諸侯王身邊僅有五十名親衛隨行。
涉及皇家安危的大事,劉旦豈會掉以輕心,絲毫不敢大意!
眼下城外看似旌旗遍野、人馬眾多,隻因為二十多位諸侯王齊聚一處,每人帶領幾麵旗幟,自然顯得聲勢浩大。
禁衛軍護送劉旦與百官們緩緩出城,所有諸侯王見狀,紛紛從馬上下來,遠遠迎上前去,將隨行的衛士留在身後。
他們生怕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裏惹惱了陛下,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是的,在諸侯王們眼中,今日確實是無比喜悅的日子!
隻要今日順利通過,他們就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如同籠中鳥得到釋放,終於可以展翅高飛了!
每位諸侯王臉上都洋溢著抑製不住的興奮神情,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拜見陛下!"眾王齊聲問安,恭敬有加。
劉旦見這些叔叔、伯伯、兄弟們個個喜笑顏開,心情大好,也不想耽誤他們啟程遠行。
於是便隨口應付幾句"三叔一路保重,大伯旅途小心,二大爺您慢些趕路……"之類客套話。
諸侯王們也不想與陛下多做糾纏,唯恐節外生枝,他們此刻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趕快離開長安,飛向自由!
劉旦深知他們的迫切心情,也樂得簡單應付一番,很快就轉向了今日送行的"主角"。
趙王劉據,皇帝的親兄長。
作為當今陛下的親生兄弟,劉據與劉弗陵、劉胥等人地位特殊,而且這幾位都將前往西域,近來關係更是親密無間。
劉旦拉起趙王的手,語重心長地叮囑道"兄長,此去西域,近期平定地方豪強,遠期安定邊疆局勢,都需要你統籌全局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聽聞此言,劉據連忙謙虛推辭"不敢不敢,臣弟此行不過是去西域就國而已,哪敢妄談運籌帷幄之事?"
"朝廷在西域設有眾多郡縣,派駐郡守、刺史,國家大事哪裏輪得到臣弟幹預?"
劉據說得情真意切,絕口不提要插手朝廷政務,他隻想逍遙自在地當個快活王爺,再活個幾十年。
一個諸侯王,敢染指國家大事?那不是活膩了嗎!
見此情形,劉旦微微頷首,剛才的話也不過是隨口安撫一番,並無深意。
安頓完趙王,劉旦又轉向自己的同母弟弟,廣陵王劉胥。
"四弟啊,你去西域後將直麵烏孫人的兵鋒,凡事務必謹慎小心,切勿輕啟邊患。"
"但也不可畏首畏尾,若烏孫人膽敢侵犯我大漢邊疆,就給朕狠狠教訓他們!"
"無論何時,朕都會為你堅強後盾!"
話音剛落,廣陵王劉胥便激動地拍打胸膛,氣勢如虹地大聲回應"陛下放心,臣弟此去邊疆,定要讓烏孫人俯首稱臣!"
"誰敢冒犯大漢天威,簡直是自尋死路!"
"好!"劉旦重重拍了一下劉胥的肩膀,讚許道"有誌氣,我大漢兒郎就應當如此!"
對這位四弟的軍事才能,劉旦相當有信心,雖然不敢貿然稱他為大帥之才,但將其譽為一位勇猛無雙的悍將卻絕對名副其實。
這樣的能力足以勝任邊疆鎮守的重任,若能力再弱一分,劉旦便不放心委以重任;若才能更盛一分,恐怕又會心生戒備。
如今的安排,正好恰到好處!
與兩位兄弟交談完畢,劉旦又看向了膠東王劉弗陵。
這位膠東王的封號問題,劉弗陵曾多次上書懇請更改,理由是即將遠赴西域,應當更換一個合適的王號。
堅稱"膠東王"這個稱號自己實在不敢受用,有違禮法。
喜歡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劇透大漢未來,漢武帝連夜削外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