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今年會是個大豐收!
字數:4608 加入書籤
看到劉青山家準備的飯菜如此豐盛!
有酒有肉,有葷有素。
肉還不隻是一種,也不是一丁點,而是一整隻雞,一大盆油汪汪的五花肉。
李邦彥卻並不驚訝,因為這可是大作家‘青山’的家。
雖然對方是農民,但卻是掙稿費的,置辦出這麽一桌豐盛的飯菜,對於現在聞名全國的‘青山’並不算是很難。
不過當他和劉樹德交流時,得知家裏還養了十幾頭豬時,他就震驚了!
“你們現在既要種地,拾掇莊稼,還有精力喂養這麽多的豬?能顧得過來嗎?十幾頭豬,這可不是說話的啊……”
“哈哈,顧得過來。”
劉樹德笑眯眯的說:“地裏的活兒是不少,額家人也多,一人兩畝地,加起來都有幾十畝。老實說,光地裏的活就夠我們幹的了,再加上這十幾頭豬,那真是忙不過來啊……”
“那這……”
李邦彥有些詫異,這怎麽前後矛盾呢,剛才不還說能顧得過來嗎?
劉樹德這時又笑道:“沒辦法,豬場那頭隻能請一些鄰居們過來幫忙,我們這才輕鬆了不少。”
請鄰居過來幫忙??
李邦彥一怔,覺得這有些出乎意料。
他暗中思量,請人幫忙可以,但幫一次兩次可以,難道還能天天過去幫忙?
這不現實啊!
這時,
劉青山笑著說道:“李伯伯,我們是有償請人幫忙的。”
有償??
李邦彥頓時來了興趣,追問道:“你是說,你們給人付報酬?”
他說的很委婉,說報酬,而不是工資。
因為現在私人給人開工資,這可是資本家行為!!
劉青山意會,也沒有糾正,點頭說道:“對,每個月都會發一些豬肉。”
豬肉?
李邦彥又是一怔,這是以物代酬,而非是給錢。
劉青山笑道:“豬肉大家都很喜歡,很受歡迎,因為大家每天都樂意去豬場幫忙,幹勁兒很足。”
“嗯……”
李邦彥微微點頭,“不錯,這個主意很好!也算是……造福鄉鄰,消化勞動力了!你們豬場的豬長的咋樣?好不好?”
“好著哩!”
劉福來插話說道:“青山跑到西北大學找人家教授買的外國豬,那外國豬雖吃的多,可長的快,還長的大!半年就能出欄,現在才養了三個月,每頭豬都有七八十斤了哩!這外國豬啊,比咱們的大黑豬可是強多了!”
“哦?是嗎?”
李邦彥頓時來了興趣,“外國豬?什麽外國豬,竟然長的那麽快?”
別看他是省級大佬,但他也養過豬。
他之前被下放改造,幹的活就是喂豬。
對於養豬這件事,他可是經驗豐富的行家。
一聽才養了三個月的豬,竟然都長到了七八十斤重?
那出欄期更是隻有半年??
他就敏銳的意識到,這豬不簡單!
他以前養的那些豬,還有他所了解到的,豬都是至少一年才能出欄,出欄的豬能有200斤都算是很不錯的大豬了!
很多都是隻有一百五六十斤。
現在劉福來說,那豬才有三個月就長到了七八十斤重,這還不是上膘的時間呢,接下來到了上膘期,那體重豈不是要突破兩百斤?
恐怕兩百斤都打不住吧?!
劉福來笑道:“那豬是白的,渾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雪白雪白,叫啥來著……約……約克夏!對,就是約克夏!就是這名字不太好聽,不過這豬是真的好!”
李邦彥頓時就坐不住了,立刻說道:“等會兒我得去看看,看看這外國豬!”
……
聊完豬的事兒,
李邦彥就問起了彎河今年的莊稼咋樣,劉福來早有準備,實際上他幾乎每天都要去各個生產隊看看轉轉,對於村裏這些地的情況,誰家的地沒一根草、誰家的地很鬆軟、誰家的地上了三遍肥料……
等等等等。
這些他了如指掌。
劉福來就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他也沒什麽計劃,純粹就是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上一秒還在說村裏的老孫頭自從分了地之後,恨不得就住在地裏。
連屙屎撒尿都得從家裏跑到自己地裏去上!
不單單是他這樣,他要求全家人都這樣!!
下一秒,
他就說起河東生產隊的李春生家,過年那幾天都要去地裏鋤地薅草……
這些內容正是李邦彥最想聽的,他聽的聚精會神,甚至還從兜裏掏出本子時不時的會記上兩筆,臉上的神情越來越鬆快、激動。
等聽到了最後,
他徹底坐不住了!
李邦彥拍案而起,“咱們這就去看看吧!劉支書,你說的這些情況真的是太好了,好到我已經食之無味,整個心都跑到了你們彎河的田地裏……哈哈哈!”
……
最終,
這頓飯還是沒能順順利利的吃完,李邦彥強烈要求立刻去地裏看看,劉樹德等人拗不過他,隻好帶他去。
在劉福來等人的帶領下,
李邦彥將整個彎河大隊各個生產隊都走了一遍,各個生產隊的田地都看了看。
當然,全大隊幾千畝土地,一時半會兒肯定看不完。
李邦彥都是隨便指的!
看到哪個山頭,他手一指,“走,咱們去那裏看看!”
於是,眾人就都去了。
他的視察充滿了隨機性,但無所謂,彎河的田地如今絕大部分都經得起考察檢驗!
期間,
李邦彥還看了幾塊‘集體地’,也就是村裏那些不願意分地的人,他們現在種的地。
這部分人不多,整個大隊加起來也就三四十戶。
他們還是實行集體製,共同勞作,共同收糧,等收糧了按照工分來分糧。
這些‘集體地’的情況明顯不如‘個人承包地’,都不用進地裏,隻站在田埂上放眼一看就能看出來哪塊地好,哪塊地差。
因為地裏的莊稼會說話!
那些‘個人承包地’的莊稼長的綠油油,有三尺高;而那些‘集體地’則就高矮不一、黃綠交加,甚至還有些地出現了空白,那是麥苗已經死了。
轉一圈下來,
李邦彥臉上的笑容那是怎麽也止不住,走起路來都是帶著風,似乎是年輕了好幾歲一樣。
他雙手叉腰站在地頭,看著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麥田,大聲笑道:“好啊!好!這麥子長的真喜人!今年,絕對會是個大豐收!”
“不瞞你們說,我已經好幾年都沒有見過長勢這麽好的麥子了!”
“好!”
“這個模式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