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豐收的喜悅!

字數:6099   加入書籤

A+A-


    起初劉青山是托楊天興幫忙采購設備,
    可楊天興四下問了問,華陽縣的這些廠子都沒有舊設備,無奈之下他隻好給李長征打電話。
    李長征還是很給力,聽完之後立馬就答應說包在他身上。
    不就是幾台粉碎機、攪拌機嗎?
    這又不是啥高科技的機床,流水線啥的,這玩意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找。
    不出五天,
    李長征就找到了,西北省第三煤粉廠有幾台淘汰下來的舊設備,其中就有粉碎機、攪拌機,煤粉廠也需要用這東西,不過以前的那些設備有點小,產能不足,就都逐漸淘汰了。
    雖然淘汰了,可畢竟是機械設備,單純賣廢鐵又太虧,可當設備賣吧,又沒人要……
    現在正堆在倉庫裏吃灰。
    聽聞之後,
    劉青山立刻就說要了,讓煤粉廠開個價。
    煤粉廠那邊可能也想交好省計劃委員會主任的公子,開的價格相當實惠。
    僅僅比廢鐵的價格,多了一半。
    攪拌機、粉碎機有了,還缺烘幹機、麻袋鎖邊機、傳送機。
    李長征又從食品廠,淘了一些舊設備。
    最後一共5台攪拌機,5台粉碎機,3台烘幹機,1台鎖邊機,兩台傳送機。
    16台設備,總計花費3800元。
    李長征派了一輛解放車,一股腦的拉了回來,他還很貼心的派了一名設備操作員。
    設備到彎河後,再次引發一波轟動!
    劉青山立刻組織人手將設備都搬到生產車間,組建了兩條簡易生產線。
    組建好後,又立刻安排工人進行學習。
    學習如何操作那些設備,出問題了又如何維修?
    屈燦昨天來的時候,劉青山剛把兩條生產線安排好,今天他準備再去看看,看看大家熟悉的怎麽樣了。
    到車間裏轉了一圈後,劉青山很滿意。
    大家學習熱情高漲,那些機器設備各個擦的明光鋥亮,這些設備昨天還都是髒兮兮的,有些甚至都看不出來顏色,現在全都變的一塵不染。
    車間裏也已通上電,機器正在工作,發出一陣陣轟鳴聲。
    劉青山絲毫不覺得吵,反而心中歡喜。
    “青山,這些機器全都好著哩,尤其是那粉碎機,轉起來可快啦!嗖嗖嗖的,這麽大的骨頭扔進去,幾下就打成粉末末了,這可比石磨快多了!”
    趙滿屯走了過來,一邊比劃一邊大聲說著,臉上是濃濃的喜悅。
    “那肯定啊,滿屯叔,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劉青山點頭,也笑著大聲道:“領袖不是說了嘛,科學是第一生產力!”
    “對對對!”
    趙滿屯連連點頭,興奮道:“以前額聽這話還不懂啥意思,現在算是明白了,這話說的真對啊!”
    “這些機器一開,咱們一天能生產好多飼料哩!”
    “就是……就是有點太費電了……”
    劉青山笑了起來,“沒事,這點電費,咱們以後開工了,能十倍百倍千倍的賺回來!”
    “嗯,額也是這麽想的!青山,那額們這邊啥時候開工呀?額看那些豬崽都長大一圈兒了!”
    “滿屯叔,你別著急,這不馬上就要收麥了?”
    劉青山笑道:“等麥收完了,地裏都拾掇利索,咱們這邊再開工不遲。而且你看,大家這不還在學習嗎?你也得再給大家一些時間。”
    “那……行。”
    趙滿屯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隻得同意,在農民眼裏沒有什麽比收莊稼更重要的事情了。
    ……
    從廠裏回來,
    劉青山便拿出紙筆,刷刷刷的寫了起來。
    ——《公司管理手冊》
    ——《銷售100法》
    ——《母豬的產後護理》
    ——《養殖防疫準則》
    ——《豬飼料的科學配比》
    ……
    等等等等。
    他的筆不停,一篇篇文章陸續寫就而成,然後被整理成小冊子。
    前世的他酷愛看書,啥都看,也不挑。
    可以說是所看龐雜,五花八門。
    沒想到現在卻是能用上了,這就挺好。
    劉青山將這些東西全都寫了出來,等回頭交給老爸他們,讓他們時常多看看,多學學,想來總能進步一些。
    尤其是這個防疫,更是重中之重。
    以前養的豬少,可以不那麽嚴格,但現在廠裏有上百頭豬,這就得注意防疫了。
    萬一起了豬瘟,那損失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想了想,
    劉青山又將《養殖防疫準則》進一步細化了一下,比如進入養殖區之前,要換衣服,要全身消毒,要洗手,要換鞋,禁止非養殖人員進入……
    等等。
    劉青山現在真的體會到了,什麽叫做時不我待……
    再過兩個月,他就得去燕京,可彎河這邊還有很多事情,千頭萬緒的,如果不理清楚,他又如何能放心去?
    一直到淩晨時分,他窯裏的燈仍然亮著。
    燈光雖弱,能量巨大。
    ……
    時間的腳步絲毫未停,不知不覺間就到了6月底。
    金黃的麥浪在晨風中翻滾,沉甸甸的麥穗相互碰撞,發出沙沙的響聲,像是大地在低聲細語。
    太陽剛爬上樹梢,
    彎河大隊的麥田裏已經沸騰了,田壟上到處都是彎腰收割的身影。
    農村一年一度的夏收,正式開始!
    王有福蹲在地頭,粗糙的手指撚開一穗麥粒,看著飽滿的麥仁在陽光下泛著油光,嘴角的皺紋裏都盛滿了笑。
    “老王,看傻眼了?”
    李春生拎著鐮刀走過來,汗衫後背已經濕透,貼在結實的脊梁上。
    他彎腰割下一把麥子,麥茬整齊得像用尺子量過,“去年這時候,咱們還在磨洋工等哨子呢!”
    王有福沒答話,隻是突然抓起一把泥土,混著麥粒緊緊攥在手心。
    泥土從指縫間漏下,麥粒卻留在了掌心。
    這個種了四十年地的老把式,喉頭滾動了幾下,最後隻憋出一句:“值了!”
    張家媳婦帶著兩個半大孩子,一人把著一壟地。
    鐮刀飛舞間,麥稈成排倒下,捆好的麥個兒像列隊的士兵,整齊地排在地頭。小兒子調皮,趁娘不注意,抓起一把麥穗就往嘴裏塞,嚼得滿嘴白漿。
    “死孩子!這是要交公糧的!”
    張家媳婦作勢要打,眼裏卻閃著光——今年交完公糧,剩下的可都是自家的了。
    能剩下不少哩!!
    地頭的柳樹下,幾個老漢在磨鐮刀。
    石頭在刀刃上刮出火星,他們有一搭沒一搭地嘮著……
    “老劉家昨兒稱過了,一畝地打四百斤!”
    “四百?額估摸著額那片能到四百五!”
    “呸!去年這時候,三百斤都要燒高香!”
    “感謝楊主任,要不是他支持額們承包地,額們今年也不會打這麽多糧食。”
    “這話可不對,最應該感謝的是福來,還有青山,要不是他們提議搞承包地,縣裏楊主任能支持?”
    “也對……真是做夢都不敢想啊……”
    說著說著,不知誰先哼起了小調,很快變成了一片合唱。
    沙啞的嗓音混著鐮刀的嚓嚓聲,驚起了地頭的麻雀,撲棱棱飛過麥浪翻滾的田野。
    晌午時分,大隊會計趙興邦騎著自行車來統計收成。
    車把上掛著的算盤嘩啦作響,他每走幾步就蹲下來撥弄幾下麥穗。王老漢跟在後頭,看著會計在本子上記的數字,心跳得比當年娶媳婦還快。
    “王叔,你這塊地...”
    趙興邦故意拉長聲調,“交完公糧,至少能留下這個數!”
    他伸出兩根手指。
    兩根手指,代表的可不是兩百斤,應該再多個零才對。
    王老漢突然覺得陽光晃眼。
    他想起去年冬天,自己蹲在生產隊的倉庫門口,為多分三斤救濟糧跟隊長紅臉的樣子。
    現在倉庫還是那個倉庫,可裏頭堆著的,再不是要按工分算計的糧食了。
    傍晚的曬穀場上,新打的麥子堆成了小山。
    孩子們在麥堆裏打滾,麥粒鑽進衣領也不在乎。
    婦女們拿著簍子攪拌著地上的麥子,笑聲一陣高過一陣。
    不知誰家媳婦喊了聲:“蒸新麥饃嘍!”
    整個曬穀場頓時飄起甜絲絲的麥香……
    劉青山站在山坡上望著這一切,晚風送來人們的說笑聲,混著麥芒在夕陽下飛舞。
    他看見王老漢獨自蹲在糧囤旁,正把一捧麥粒裝進貼身的布袋裏——那粗糙的手掌,終於捧住了屬於自己的豐收。
    他笑了,心中滿是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