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與天鬥,與地鬥!

字數:6324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薄霧尚未完全散盡,彎河廣袤的田野上已是一片繁忙。
    秋種時節,搶墒情是關鍵,空氣中彌漫著新翻泥土的濕潤氣息和樹木的清香。
    楊天興的身影出現在梨樹溝生產隊的麥田裏。
    他就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舊中山裝,褲腳高高挽起,沾滿了泥點。他手裏沒拿筆記本,也沒背著手指指點點,而是直接蹲在剛犁開、還帶著濕氣的田壟邊。
    “有福!”他朝正在指揮播種的王有福隊長喊了一聲。
    “楊主任!您咋這麽早就過來了?”王有福趕緊小跑過來,臉上帶著莊稼人特有的憨厚笑容和一絲見到領導的緊張。
    “過來看看墒情,看看大家夥兒播種順不順利。”
    楊天興的聲音不高,帶著點沙啞,顯然是連日奔波的結果。
    他伸出沾著泥土的手指,撚起一小撮剛翻上來的濕土,在指間細細搓揉著,又湊近鼻子聞了聞,“嗯,這墒情不錯,得抓緊播。種子都浸過了?”
    “浸了浸了!按您上次開會說的法子,用溫水浸的,還拌了藥粉防蟲。”王有福連忙回答。
    “拌的啥藥?比例對不?”楊天興追問,眼神銳利。
    “是…是‘六六粉’,額們按您說的,一斤種子拌一錢藥,不敢多也不敢少!”王有福趕緊解釋。
    楊天興點點頭,站起身,走到正在搖耬播種的社員身邊。
    搖耬的是個年輕後生,動作略顯生疏。
    楊天興沒說話,隻是默默看了一會兒,然後走上前,輕輕拍了拍後生的肩膀:“娃,別急。搖耬講究個穩當,步子要勻,手勁兒要平。你看,這一壟深一壟淺的,出苗就不齊整了。”
    他邊說,邊自然地接過耬把,“來,額給你搖兩壟,你看著點。”
    他動作熟練,步伐穩健,手臂擺動均勻,耬腳在鬆軟的泥土裏劃出筆直而深淺一致的溝壑,種子均勻地撒落其中。
    那專注的神情,仿佛不是在示範,而是在進行一項神聖的儀式。
    這一幕,恰好被不遠處田埂上的一行人看在眼裏。
    鄭國棟,帶著寧澤安、周曉敏等人,正由劉福來和劉青山陪同著,準備深入田間查看麥茬地和秋種情況。
    之所以讓劉福來陪同,這是因為劉青山猜到了他們的身份。
    明知道他們極有可能是‘天子喉舌’,那還不趕緊讓大爸陪著,也好混個臉熟不是?
    至於他也跟著來了,則完全是被動的。
    那個寧澤安,專程去找他,想讓他帶著他們在村裏轉轉看看,讓他做向導。
    這都找上門了,劉青山隻好答應。
    這會兒他們剛走到梨樹溝地界,就看到了田裏這無聲卻極具感染力的一幕……
    鄭國棟停下了腳步。
    他沒見過楊天興,但直覺告訴他,那個蹲在田埂撚土、又親自下地搖耬的中年人,身份不一般。
    他穿著樸素,褲腳沾泥,動作熟練得像個老把式,但那份沉穩的氣度和周圍社員對他流露出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敬重,又絕非普通農民所有。
    “那位是……?”鄭國棟低聲問身邊的劉福來。
    “哦,那是我們縣委楊天興主任!”
    劉福來語氣裏帶著自豪,“楊主任一有空就往額們彎河跑,尤其是農忙時候,恨不得住在地裏,最關心的就是社員們能不能吃飽!”
    鄭國棟微微頷首,目光沒有離開楊天興。
    他看到楊天興示範完,把耬把交還給年輕後生,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句什麽,那後生用力點頭,臉上滿是信服。
    接著,
    楊天興又走向另一塊地,蹲下身,仔細查看剛播下種子的覆土深淺和鎮壓情況。
    哢嚓——!
    一聲清脆的快門聲響起。
    寧澤安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瞬間:縣委主任蹲在泥濘的田壟邊,手指插入新播的麥種行間,神情專注地檢查著覆土,陽光勾勒出他沾著泥土的側臉和挽起的褲腳。
    背景是廣袤的秋種田野和勞作的社員。
    沒有擺拍,沒有做作,隻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對土地和農事的熟悉與關切。
    寧澤安放下相機,輕聲對鄭國棟說:“鄭組長,這位楊主任……有點意思。不像是坐辦公室的,和那些官老爺不一樣。”
    鄭國棟沒有說話,但他的眼神裏,那份最初的審視和疑慮,被一絲不易察覺的認可所取代。
    他見過太多幹部,但像這樣毫無架子、對農事如此熟稔、能蹲在泥地裏手把手教社員搖耬的縣委主任,確實不多見。
    準確的說,是從來沒有見過!
    這份“接地氣”,裝是裝不出來的。
    這或許能部分解釋,為什麽彎河能爆發出畝產四百五十五斤的能量。
    單單一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還不太夠。
    楊天興似乎察覺到了這邊的動靜,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朝田埂這邊望來。
    看到劉福來和劉青山陪著幾位氣質不凡的生麵孔,尤其是鄭國棟那不怒自威的氣場,他立刻明白了來人的身份。
    他沒有絲毫慌亂,隻是平靜地走了過來,臉上帶著溫和而略帶疲憊的笑容,主動伸出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是楊天興。”
    他的手上,還沾著新鮮的泥土。
    鄭國棟看著那隻伸過來的、沾著泥土的手,又看了看楊天興那雙平靜卻透著堅韌的眼睛,也伸出手,有力地握了上去:“楊天興同誌,你好。我是鄭國棟。”
    兩隻手,一隻沾著田野的泥土,一隻帶著京城的風塵,在彎河秋種的田野上,第一次緊緊相握。
    劉青山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要的“錦上添花”,已然悄然落下。
    在泥土芬芳的田間地頭,在楊天興最本真的工作狀態中,被‘天子喉舌’們,同時、清晰地“看到”了。
    這就很好啊!!
    就在他暗自琢磨時,鄭國棟突然說道:“楊主任,我能問您幾個問題嗎?”
    誒?
    劉青山愕然抬頭,就看到楊天興坦然笑道:“當然能,你們遠來是客,有什麽問題盡管說,能解決的額肯定幫忙解決!”
    “那就先謝謝楊主任了。”
    鄭國棟笑了笑,又道:“我想問一下楊主任,對於彎河大隊的秋收,楊主任怎麽看?是否還能像之前夏收一樣,也取得一個大豐收?”
    這……
    所有人都愣住了。
    這問題問的……不是很莫名其妙嗎?
    楊天興目光微閃,略一思量便道:“種地這事,完全就是看天吃飯!老天爺下雨少了,不行,那會出現旱情。老天爺下雨多了,也不行,那會出現水澇。”
    鄭國棟暗暗點頭,看著他。
    楊天興又道:“不過彎河不一樣,無論是下雨多,還是下雨少,今年的秋收都絕對不會差!不會比之前大集體時差!”
    “為什麽?”鄭國棟追問。
    楊天興道:“因為在彎河,地都是社員們自己的,他們自己說了算!這塊地今年種什麽,什麽時候種,翻幾回地,上多少糞……等等等等,這些他們統統能自己做主!”
    “最關鍵的是,他們是給自己種!”
    “這地裏打的糧食,無論多與少,都是他們自己的!”
    “為了自己能填飽肚子,為了自己能過上頓頓吃飽的日子,他們願意幹!也敢幹!”
    “下雨少不算啥,下雨多也不算啥……”
    “他們敢與天鬥,與地鬥!!”
    鄭國棟沒有說話,隻是那雙銳利如鷹隼的眼睛,此刻緊緊鎖在楊天興的臉上,仿佛要穿透那層因激動而泛起的微紅,直抵他話語深處那滾燙的信念核心。
    田野間一片寂靜。
    隻有風吹過新翻泥土的沙沙聲,遠處社員勞作的低語聲,以及楊天興那番擲地有聲的話語,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每個人心頭激蕩起的無聲漣漪。
    鄭國棟的目光,緩緩從楊天興那張因篤定而顯得格外堅毅的臉上移開,投向了眼前這片廣袤的、正在被辛勤播種的土地。
    他的視線掃過那些彎腰勞作的社員——他們動作麻利,神情專注,眼神裏不再有過去大集體時常見的茫然和懈怠,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虔誠的投入和一種掌握自身命運的踏實感。
    “給自己種……”
    這三個字,像一把鑰匙,在鄭國棟這位經驗豐富、見慣風雲的調查組長心中,打開了一扇理解的大門。
    他見過太多關於增產的報告,聽過太多關於政策的爭論,但從未像此刻這樣,如此直觀、如此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源自土地深處的、由內而外迸發的力量。
    這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也不是靠命令壓出來的。
    這是將土地、汗水、收成與個體生存、家庭溫飽最直接、最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後,所激發出的最原始、最磅礴的生命力!
    “為自己”這三個字,點燃了農民骨子裏沉睡千年的創造熱情和抗爭勇氣!
    “敢與天鬥,與地鬥……”
    這不再是空洞的豪言壯語,而是眼前這些彎河社員,用沾滿泥土的雙手、用被汗水浸透的脊梁,正在踐行的、最樸素的生存哲學。
    鄭國棟緩緩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楊天興身上。
    這一次,他的眼神裏,那份審視的銳利並未消失,但其中卻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是震撼,是思索,或許還有一絲被這質樸真理所擊中的觸動。
    他沒有立刻評價,隻是極其輕微地、幾乎難以察覺地點了點頭。
    那點頭的幅度極小,卻仿佛帶著千鈞之力。
    這無聲的回應,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分量。
    它意味著,這位來自中央的調查組長,真正聽懂了楊天興話語中那沉甸甸的分量,也看到了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由“為自己”而驅動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田野的風,帶著泥土的清新氣息,拂過沉默的眾人。
    陽光灑在楊天興沾著泥土的手上,也灑在鄭國棟深邃的眼眸裏。
    彎河的秋種,在這無聲的震撼與思索中,繼續著它充滿希望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