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南下,偶遇!

字數:8633   加入書籤

A+A-


    3天後,清晨的燕京火車站。
    劉青山在屠岸和保安小陳的陪同下,登上了開往滬上的綠皮火車。
    這次去滬上,出版社方麵派屠岸和自己去,小陳作為安保人員隨行保護他們。
    找到自己的硬臥下鋪,安頓好行李,火車緩緩啟動。他靠窗坐下,拿出筆記本,準備等無聊了隨便寫點東西打發時間,從燕京到滬上,可得走好幾天呢。
    就在這時,
    車廂連接處傳來一陣略顯吃力的腳步聲和行李拖拽聲,伴隨著一聲低低的、帶著點懊惱的輕呼“哎呀!”
    劉青山聞聲抬頭。
    隻見一個穿著米白色風衣、圍著淺灰色羊絨圍巾、身姿窈窕的年輕姑娘,正費力地拖著一個碩大無比、看起來沉甸甸的帆布行李包,艱難地往車廂裏挪動。
    她額角滲出細汗,臉頰微紅,幾縷發絲貼在白皙的皮膚上,清麗的臉上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窘迫和無助。
    看到這張臉,劉青山微微一怔,隨即就認了出來。
    ——於曼妮!
    她怎麽會在這裏?
    她這會兒不是應該在學校嗎?又沒到放假時間,怎麽會拎著大包出現在火車上?
    劉青山心中泛起一絲疑惑。
    就在他暗自琢磨著要不要過去幫忙時,於曼妮正巧看了過來,一看見他,那清麗的臉上瞬間露出一抹驚訝,隨即驚訝就被喜悅給掩蓋了。
    “青山同學?!!”
    於曼妮臉上的驚喜之情溢於言表,她甚至暫時忘了那個沉重的行李包,快步向劉青山這邊走了幾步,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真的是你!太巧了!”
    她語氣輕快,帶著由衷的開心,“沒想到能在火車上遇到你!”
    她說著,又低頭看了看腳下那個紋絲不動的大包,臉上適時地露出一絲窘迫的神色“唉,這包……真沉……早知道不帶這麽多東西了。”
    “是啊,真巧。”
    劉青山笑著點頭,隻好站起身走了過去,“我幫你吧。”
    “呀~真的嗎?”
    於曼妮喜笑顏開,“那可真是太感謝了!”
    劉青山走到那個帆布行李包前,彎下腰手一抓便提了起來,“你座位在哪裏?”
    “嗯……”
    於曼妮左右看了看,伸手一指,“這裏。”
    嗯?
    劉青山眉頭一挑,於曼妮指的位置正在他對麵。
    兩人臥鋪之間,隻有一條過道。
    這麽巧的嗎?!
    驚訝之間,他便將行李包提到了對麵的臥鋪旁邊,又塞到了臥鋪底下,這才直起腰。
    “真是太謝謝你了!青山同學!”
    於曼妮再次真誠地道謝,聲音裏滿是感激,甚至帶著點崇拜,“要不是遇到你,我真不知道要折騰多久,說不定還要出洋相呢!”
    她拍了拍胸口,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隨即又俏皮地吐了吐舌頭,“下次再也不帶這麽多東西了!”
    “舉手之勞。”
    劉青山擺擺手,回到自己的鋪位坐下。
    真沒看出來,這姑娘還蠻有道理的嘞!
    於曼妮這時也坐了下來,摘下圍巾,理了理有些淩亂的頭發,動作優雅,賞心悅目。
    她臉上帶著輕鬆愉快的笑容,看著劉青山柔聲道“青山同學,你這是去滬上接受采訪吧?”
    “嗯。”劉青山點頭。
    這事早已經不是什麽新聞了,現在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青山’的詩集要出英文版,美麗國媒體也想采訪他。
    同在燕京大學的於曼妮,更不可能不知道。
    “真為你高興!”
    於曼妮聲音溫婉,她笑意盈盈的說“這不僅僅是你的個人成就,更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她頓了頓,目光變得更加深邃,話語中透露出超越年齡的格局和見識“《一代人》詩集中的那些詩句,我反複讀過很多遍。”
    “它們打動我的,不僅是文字的力量和藝術的感染力,更是其中蘊含的深刻的曆史反思、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回答》中的批判與呐喊,《致橡樹》中對平等與尊嚴的呼喚,《一代人》中那穿透黑暗尋找光明的意誌……”
    她如數家珍,眼神明亮,“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也最需要被世界聽到的聲音。”
    她的評價精準、深刻,直指核心,絕非泛泛而談的恭維。
    劉青山有些驚訝地看著她,沒想到她對詩歌的理解如此深入。
    於曼妮抿了抿嘴,繼續說道“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選擇出版你的詩集,不僅僅是對你個人才華的認可,更是一種信號。”
    “它意味著,世界開始渴望了解一個……經曆了風雨、正在重新煥發生機的中國,他們都想傾聽這片土地上年輕一代的真實心聲。”
    “而《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的采訪……”
    她看向劉青山,眼神中帶著期許和鼓勵,“更是一個絕佳的平台,它讓你有機會,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自信、充滿活力、擁抱未來的中國青年形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青山同學…”
    於曼妮微笑道“你的筆,不僅書寫了詩篇,此刻,更是在架設一座……”
    她微微抬手,做了個連接的姿勢。
    “溝通東西方、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這其中的意義,遠超過詩集本身的價值!”
    她的這番話,既有對詩歌藝術價值的深刻鑒賞,又有對時代背景和國際局勢的敏銳洞察,更點明了劉青山此行所肩負的文化傳播和曆史使命。
    她的談吐優雅得體,見解獨到,格局宏大,完全不像一個普通的女大學生,倒更像是一位深諳世事、目光長遠的政客。
    劉青山聽得有些動容。
    他真沒想到於曼妮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她的讚賞,沒有浮誇的吹捧,隻有真誠的理解和深刻的期許,讓他感到一種被真正理解的共鳴和沉甸甸的責任感。
    誒?
    劉青山突然有種刮目相看之感,心說前世咋沒有看出來她如此內秀,胸有乾坤呢?!
    “謝謝!”
    劉青山鄭重地點了點頭,“於同學,你的話讓我深受啟發。我會認真對待這次采訪,不負這份期許。”
    “於同學?”
    於曼妮巧笑倩兮,頭一歪眼睛眨了眨,看著劉青山,“這麽生分呀?”
    她的聲音輕柔婉轉,帶著點南方口音的軟糯,語氣中沒有責備,隻有一絲恰到好處的親近和調侃,仿佛在說我們都這麽熟了,還這麽客氣幹嘛?
    劉青山被她這突如其來的俏皮反問弄得微微一怔,隨即反應過來,臉上也露出了輕鬆的笑容。
    他意識到自己剛才確實有點“官方”了。
    “呃……”
    他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習慣了,習慣了。那……曼妮同學?”
    “嗯!~”
    於曼妮滿意地點點頭,笑容更加明媚,像一朵在陽光下綻放的百合,“這就對了嘛!”
    她頓了頓,語氣自然地說道“咱們都是燕大的同學,又都是去滬上,還是鄰座,這麽有緣,再叫‘於同學’多別扭呀。叫我曼妮就好。”
    她的提議自然大方,合情合理,既拉近了距離,又不顯得唐突。
    對方都這麽說了……
    再拒絕,就顯得有點那啥。
    況且,劉青山也不是迂腐之人。
    “好,曼妮。”他從善如流,笑著應道。
    他感覺和於曼妮相處很舒服,她聰慧、大方、有分寸,又懂得如何自然地營造輕鬆的氛圍。
    這就挺好。
    他不介意旅途中有個談得來的同伴。
    “那……青山?”於曼妮也笑著回應,眼中帶著狡黠的光芒,仿佛在說禮尚往來哦!
    “行!”劉青山爽快地點頭。
    稱呼的改變,瞬間讓兩人之間的氣氛變得更加輕鬆、自然、親近。
    車輪碾過鐵軌,發出單調而催眠的“哐當——哐當——”聲。
    窗外,華北平原的秋色在午後的陽光下鋪展開去,像一塊巨大的、染了金黃的絨毯。
    車廂裏,
    劉青山和於曼妮的交談,也像窗外的風景一樣,漸漸舒展開來,變得鬆快、深入,像老朋友重逢似的。
    於曼妮不再隻圍著劉青山和他的詩打轉,話匣子一開,便帶著點家常的暖意。
    她微微側過身,手肘支在小桌板上,下巴輕輕擱在掌心,眼神裏漾著柔柔的光“我這次啊,是專程回去給我媽媽過生日的。”
    “她年紀大了,就盼著我回去。滬上離燕京,說遠不遠,可一忙起來,日子就嗖嗖地溜走了。”
    她嘴角彎起一個俏皮的弧度,指了指床底下那個鼓鼓囊囊、看著就沉的帆布大包“喏,這回可是下了血本!”
    “燕京的醬菜、茯苓餅,還有她頂喜歡的稻香村點心,塞得滿滿當當!”
    “我是滬上人,”
    她接著說“打小就在外灘邊上長大,聽著黃浦江的汽笛嗚嗚響,聞著城隍廟飄來的點心香,那是刻在骨子裏的味道。”
    幾句話,滬上的煙火氣就撲麵而來。
    話鋒一轉,她不著痕跡地滑向劉青山,那雙清亮的眸子專注地看著他“青山~”
    她叫得很自然。
    “剛才聽你提創作靈感,心裏就癢癢的。”
    “像《一代人》裏那股子沉甸甸的曆史感和噴薄欲出的力量,你是怎麽在心裏頭釀出來的?是某件紮心的事兒戳著了,還是平日裏一點一滴的琢磨?”
    這問題不飄,不空,問的很有水平,顯露出她對寫詩這事兒,還是挺懂行的。
    劉青山心中微動。
    這個問題得好好思量思量才能回答了,要是回答的草率,那難免會顯得自己膚淺,隻會空談。
    可說實話吧……
    當然不能說實話!
    他總不能說那些詩、那些小說全都是自己‘抄’前世那些人的吧?
    “嗯……”
    劉青山眉頭微皺,“都有吧。”
    他想了想,又聲音沉了些,“有時候,一個景兒,一句話,像火星子似的,‘噗’的一下就點著了。可真正燒起來的,是平日裏攢下的柴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些看到的,聽到的,心裏頭翻騰的。”
    他開始講在彎河大隊看到的黃土坡上倔強的莊稼漢……
    講起水災過後,人們眼裏重新燃起的那點光……
    講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剛施行時,鄉親們那股子憋著勁兒要幹活的勁兒……
    話不多,卻像石頭砸進水裏,一圈圈漣漪蕩開去。
    於曼妮聽得入神,身子微微前傾,那雙眼睛像浸在水裏的黑葡萄,一瞬不瞬地跟著他。
    當劉青山說到村裏的王有福,頂著毒日頭,汗珠子砸進黃土裏,眼裏卻還亮著對收成的盼頭時,她輕輕“啊”了一聲,眼神裏像有火花閃了一下。
    “難怪……難怪你能寫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她聲音不高,卻帶著滾燙的溫度。
    “這種……這種在泥地裏也要開出花來的勁兒,太戳人心窩子了!”
    這讚歎,不是浮在麵上的客氣話,而是真正懂得之後的震撼。
    劉青山笑了笑,繼續往下說……
    當他說到親眼目睹社會從廢墟裏掙紮著爬起來,人們對知識、對改變那份近乎貪婪的渴望時,於曼妮忍不住插了一句,聲音裏滿是敬服“你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就是你給那個荒唐年月刻下的墓誌銘吧?”
    她頓了頓,眼睛亮得驚人。
    那目光跟蜂蜜似得,直勾勾的黏在劉青山臉上,“青山,你這支筆,真像把手術刀,把時代的膿瘡都剖開了!”
    她的比喻生動而貼切,充滿了專業性的欣賞和毫不掩飾的崇拜。
    不得不說,她很會聊天,或者說是跟她聊天令人心情愉悅很舒服,不知不覺間,劉青山心頭就升起一股別樣的成就感。
    嗯,微醺!
    於曼妮沒有滿足於表麵的讚美,她又適時地追問,“那這種觀察,你是如何提煉成詩意的語言呢?”
    她歪著頭,眼神帶著求知的光芒,“比如《致橡樹》,那種對平等愛情的呼喚,用‘木棉’和‘橡樹’的意象來表達,既新穎又充滿力量,你是怎麽想到的?”
    她的追問富有啟發性,切中要害,讓劉青山談興更濃。
    他詳細“解(編)釋(造)”了自己的構思過程。
    於曼妮聽得入神,當劉青山說到關鍵處時,她會情不自禁地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原來如此”的領悟和更深層次的欽佩“太妙了!”
    她輕聲讚歎!
    “用意象承載思想,既含蓄又充滿張力,這才是詩歌真正的魅力所在!”
    她看向劉青山的眼神,仿佛在欣賞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充滿了純粹的欣賞和仰慕。
    被她這麽盯著,劉青山心裏更爽了……
    微醺+1!!
    ……
    喜歡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