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冉閔!從養孫到“殺胡令”傳奇,亂世爭議不斷的悲情戰神

字數:8441   加入書籤

A+A-


    永和五年,鄴城皇宮沐浴在殘陽如血的餘暉中,琉璃瓦被染成了詭異的暗紅色,仿佛預示著一場血腥的風暴即將來臨。
    冉閔站在寢宮前,手中緊握著那把還在滴血的劍,劍身閃爍著寒光,與他那冷酷的麵容相互映襯。他的指節因過度用力而泛白,顯示出他內心的憤怒和決絕。
    突然,他猛地一腳踹開了石遵的寢宮大門,那厚重的木門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如同驚雷一般,驚得簷下棲息的寒鴉紛紛飛起,它們拍打著翅膀,發出一陣嘈雜的叫聲,似乎也在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驚恐。
    石遵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驚醒,他從龍床上驚坐而起,被褥滑落間,露出他那驚恐扭曲的臉。他的雙眼瞪得渾圓,難以置信地看著站在門口的冉閔,那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冉閔!你竟敢造反?!\"石遵的聲音在空曠的寢宮內回蕩,帶著無盡的慌亂和憤怒。
    冉閔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他手中的長劍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寒光,劍尖緊緊抵住石遵的咽喉。石遵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額頭上冷汗涔涔,他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當初你親口答應立我為太子,如今卻出爾反爾!”冉閔的聲音冰冷而帶著一絲絕望,“羯人何時把我當過自己人?!”這句話仿佛是他多年來積壓在心底的怒吼,如今終於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傾瀉而出。
    冉閔的眼中燃燒著怒火,那是被背叛、被歧視的怒火。他想起自己在羯人政權下所遭受的種種屈辱和不公,想起那些羯人對他的冷眼與嘲笑。他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才能和戰功能夠得到應有的地位,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
    隨著寒光一閃,冉閔毫不猶豫地揮出了手中的長劍。刹那間,鮮血四濺,石遵的生命在這一瞬間戛然而止。他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冉閔,似乎還沒有從死亡的恐懼中回過神來。
    石遵的倒下,意味著後趙王朝最後的遮羞布被徹底撕開。這個曾經強大的羯人政權,如今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和動蕩之中。而冉閔,這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也將正式踏上那充滿傳奇色彩的道路。
    一場攪動天下的風雲就此展開,冉閔的名字將成為這個時代的焦點。他的命運,他的選擇,都將影響著無數人的生死和曆史的走向。
    一、夾縫求生的“羯族養孫”
    冉閔的前半生,宛如一部在腥風血雨中艱難求生的“在狼群中生存的生存指南”。他本姓冉,降生於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動蕩年代。彼時,中原大地猶如一片被胡人鐵騎肆意踐踏的廢墟,滿目瘡痍,哀鴻遍野。
    在冉閔十二歲那年,命運的齒輪悄然開始轉動。他被羯族的梟雄石虎相中,收為養孫,並賜名石閔。初入羯族營帳的那一天,陽光異常刺眼,沙塵在空中肆意飛揚。冉閔踏入營帳的瞬間,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壓迫感撲麵而來。
    營帳中央,石虎身著戎裝,威風凜凜地站在那裏。他身材魁梧,滿臉橫肉,一雙眼睛猶如鷹隼般銳利,緊緊地盯著冉閔。當冉閔走到他麵前時,石虎突然伸出粗壯的大手,捏住了他的下巴,上下打量著這個瘦弱的少年,眼神中透露出審視與算計。
    “小崽子,以後就跟著爺爺混吧,爺爺保你吃香喝辣!”石虎的聲音粗獷而豪邁,仿佛真的要給予這個少年一個光明的未來。然而,就在他轉頭麵對親信時,聲音卻突然壓低,語氣變得冰冷而無情:“漢人崽子,得防著點。”
    這截然不同的兩副麵孔,如同兩張麵具一般,從一開始就為冉閔的羯族生活定下了基調。在這個充滿權謀與算計的環境中,冉閔必須學會在石虎的威嚴與猜忌之間遊走,小心翼翼地守護自己的生命和尊嚴。
    在羯族的世界裏,冉閔就像一株頑強生長在沙漠中的異類之花。他天生神力,武藝高強,每次打仗都如同一頭勇猛的獵豹,總是衝在最前,為羯族軍隊立下赫赫戰功。但即便如此,他依然難以擺脫被歧視的命運。羯族將領們看著他屢立奇功,心中滿是嫉妒與不屑,時常在背後陰陽怪氣:“石閔不過是仗著陛下寵愛!”話語中充滿了嘲諷與敵意。
    有一次,冉閔率領著他那支英勇無畏的軍隊,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場勝仗不僅讓他們繳獲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還有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冉閔滿心歡喜地期待著能夠得到應有的獎賞,畢竟這場勝利是他和他的士兵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然而,當他們凱旋而歸,回到營地時,卻發現那些原本屬於他們的戰利品,竟然被羯族的貴族們毫不客氣地搶走了。冉閔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他氣得滿臉通紅,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怒吼道:“老子在前線拚命殺敵,你們這些家夥卻在後方坐享其成,摘我的桃子?!”
    他的聲音如同雷霆一般,震得整個營帳都微微晃動起來。營帳中的士兵們都被他的怒吼嚇了一跳,紛紛側目,不敢吭聲。而那些搶走戰利品的羯族貴族們,卻對冉閔的憤怒視而不見,依舊我行我素,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石虎聽到冉閔的怒吼後,隻是哈哈一笑,滿不在乎地說道:“閔兒啊,別這麽計較嘛,大家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生氣呢?”然而,冉閔心裏比誰都清楚,在羯人的眼中,他永遠隻是一個外人,一個可以被利用卻永遠無法真正融入的“漢人崽子”。
    在感情生活方麵,冉閔的經曆可謂是充滿了苦澀和無奈。他的妻子並非他的真愛,而是羯族貴族之女,這場婚姻從一開始就被政治利益所左右。
    新婚之夜,房間裏紅燭搖曳,燭光映照在冉閔和他妻子的臉上,本應是一個溫馨浪漫的時刻。然而,冉閔的妻子卻一臉冷漠和嫌棄,她毫不掩飾地對冉閔說:“要不是父親逼我,誰願嫁你這漢人?”這句話像一把利刃,無情地刺穿了冉閔的心髒。
    冉閔的拳頭緊緊握起,青筋在他的手背上暴起,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侮辱,尤其是在如此重要的時刻。然而,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處境,他不能在這個時候與妻子發生衝突。
    最終,冉閔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內心的情緒,隻是輕輕地歎了口氣。他知道,現在的他還沒有足夠的權力和地位來改變這一切,但他暗暗發誓,總有一天,他會讓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那個夜晚,冉閔靜靜地站在窗前,凝望著窗外的明月。月光如水,灑在他的身上,仿佛給他披上了一層銀紗。他的心中燃燒著一團火焰,那是對權力和尊嚴的渴望。他告訴自己,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他都不會放棄,一定要實現自己的誓言。
    二、“殺胡令”掀起的血色風暴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石虎這位曾經威震天下的後趙皇帝最終也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隨著石虎的離世,後趙這個龐大的帝國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的內亂之中。各方勢力都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對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垂涎欲滴,一場激烈的權力爭奪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在這場混亂的權力角逐中,冉閔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嶄露頭角。他起初選擇站在石遵一方,為石遵奪位之路披荊斬棘。冉閔率領著他的軍隊,如同一股旋風般席卷了後趙的疆土,為石遵掃除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
    然而,當石遵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皇位後,他卻違背了當初對冉閔的承諾——立冉閔為太子。這個決定讓冉閔感到無比的憤怒和失望,他心中的怒火如同被點燃的幹柴一般,熊熊燃燒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被激怒的冉閔並沒有坐以待斃,他果斷地采取了行動。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冉閔率領著他的親信們如鬼魅般潛入了皇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死了石遵。這一舉動震驚了整個後趙,也讓其他覬覦皇位的勢力對冉閔刮目相看。
    在殺死石遵之後,冉閔並沒有立刻登上皇位,而是選擇扶立石鑒為帝。然而,這隻是他權宜之計,實際上,冉閔已經成為了後趙真正的掌控者,他獨攬大權,將後趙的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羯族的將領們對於冉閔這個漢人竟然能夠掌握如此巨大的權力感到極度的不滿和憤恨。他們在私下裏暗中密謀,咬牙切齒地說道:“冉閔這個漢人,遲早有一天會爬到我們頭上來!絕對不能讓他繼續囂張下去,必須得想辦法除掉他!”
    然而,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個原本應該是絕密的計劃,卻因為某些原因而不慎走漏了風聲。冉閔很快就得知了羯族將領們的陰謀,這讓他怒不可遏,心中積壓已久的對羯族的仇恨瞬間像火山一樣噴湧而出。
    冉閔毫不猶豫地登上了鄴城的城樓,站在高高的城牆上,他迎著那呼嘯而過的狂風,扯開嗓子,用盡全身的力氣大喊道:“趙人聽著!凡是斬殺一個胡人首級並送到鳳陽門的人,文官可以晉升三級官職,武職則全部封為牙門將!”
    這道“殺胡令”,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在平靜如鏡的湖麵上掀起了驚濤駭浪,激起千層浪花。它像一把火,點燃了中原大地上被壓抑已久的仇恨之火,這股怒火熊熊燃燒,勢不可擋。
    鄴城的百姓們,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在羯族的殘暴統治之下,他們遭受著無盡的欺壓和剝削,心中的怨氣和憤恨早已堆積如山,達到了無法忍受的頂點。而這道“殺胡令”的頒布,就如同打開了泄洪的閘門,讓百姓們心中的怒火噴湧而出。
    聽到這道命令後,鄴城的百姓們像是被點燃的火藥桶一般,瞬間爆發。他們紛紛拿起身邊能找到的任何武器,無論是菜刀、棍棒,還是其他簡陋的工具,都成為了他們手中的殺敵利器。這些平日裏受盡欺淩的百姓們,此刻變得異常勇猛,他們如同一群被激怒的雄獅,咆哮著衝進了羯族聚居區。
    刹那間,羯族聚居區內一片混亂,喊殺聲、哭喊聲、求饒聲響徹雲霄,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恐怖的交響曲。羯族貴族的宅邸被憤怒的百姓們付之一炬,熊熊大火迅速蔓延,照亮了整個夜空,濃煙滾滾直衝天際,仿佛要將這片土地上的罪惡都焚燒殆盡。
    在一片混亂和喧囂中,一個羯族老人跪在地上,他的身體顫抖著,滿臉都是淚水和鼻涕。他用顫抖的聲音哀求道:“我們都是良民啊!我們沒有做錯什麽,請放過我們吧!”
    然而,周圍的漢人卻絲毫不為所動,他們的眼睛因為憤怒而變得猩紅,口中不斷高喊著:“羯狗沒一個好東西!羯狗都該死!”這些喊聲在空氣中回蕩,充滿了仇恨和暴力。
    在這場瘋狂的殺戮中,人性的醜惡與仇恨被無限放大。人們失去了理智,不再區分羯族中的善惡,而是將所有的羯族人都視為敵人。短短幾天時間裏,二十多萬胡人慘遭殺害,他們的鮮血順著街道流淌,匯聚成河。
    這條血河一直延伸到漳河邊,將河水染成了一片觸目驚心的紅色。那紅色仿佛是大地的淚水,在為這場悲劇而哭泣。整個城市都被死亡和恐懼所籠罩,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血腥味。
    冉閔身先士卒,親自率領著他那支勇猛無畏的軍隊踏上征途。每抵達一座城池,他都會站在高處,振臂高呼:“漢人兄弟們!跟我一起殺胡複國!”他的聲音如同雷霆萬鈞,充滿了無盡的力量與激情,仿佛是戰鼓在轟鳴,激勵著每一個漢人士兵的心弦,讓他們熱血沸騰,奮勇向前。
    他的軍隊所經之處,羯族無不聞風喪膽。當他們遭遇羯族大將張賀度的軍隊時,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就此展開。戰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喊殺聲震耳欲聾,仿佛要撕裂這片天地。
    冉閔毫無畏懼,孤身一人衝入敵陣,手中的雙刃矛如同閃電一般在空中劃過,矛尖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寒光。他的每一次揮舞,都伴隨著敵人的慘叫和鮮血的飛濺。他在敵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毫無還手之力。
    他一邊殺敵,一邊怒吼:“今日就是羯族的死期!”那聲音如同雷霆,震懾著敵人的心靈。他的氣勢磅礴,宛如戰神降臨凡間,讓人望而生畏。
    敵軍士兵們驚恐地看著冉閔那勇猛無畏的身影,嚇得魂飛魄散,紛紛丟盔棄甲,四散奔逃。他們口中高喊著:“冉閔是殺神轉世!快逃啊!”恐懼如同瘟疫一般在敵軍中蔓延開來,瞬間瓦解了他們的鬥誌。
    三、在愛恨情仇中掙紮的亂世梟雄
    冉閔的一生,宛如一幅波瀾壯闊卻又充滿矛盾與掙紮的畫卷,令人難以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他的人生軌跡就如同那團剪不斷、理還亂的亂麻一般,錯綜複雜,讓人摸不著頭腦。
    然而,在這團亂麻之中,有一條線卻是清晰可辨的,那便是他對漢人百姓的深厚情感。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無論麵對怎樣的敵人,冉閔始終將漢人百姓的福祉放在心頭。每次打仗繳獲的糧食和物資,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優先分給那些饑寒交迫的百姓。在那個饑荒肆虐、百姓流離失所的年代,他的這一善舉,無疑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給無數漢人百姓帶來了生的希望。
    每當冉閔的軍隊經過,道路兩旁的百姓們都會自發地跪下來,他們的眼中飽含著感激的淚水,口中高呼著:“將軍是漢人救星!”這一聲聲呼喊,不僅僅是對冉閔的讚揚,更是對他那顆善良之心的肯定。在百姓們的心中,冉閔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將軍,更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是他們在亂世中生存下去的依靠。
    有那麽一次,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突然出現在冉閔的馬前,雙膝跪地,痛哭流涕,仿佛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冤屈。冉閔見狀,心中一驚,急忙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快步走到老人麵前,伸手將他扶起。
    冉閔的眼眶漸漸泛紅,聲音也有些哽咽,他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說道:“老人家,您為何如此悲傷?有什麽冤屈盡管告訴本王,本王一定會為您主持公道!”
    老人抬起頭,滿臉淚痕,顫抖著嘴唇說道:“這天下,本該是我們漢人的啊!可如今,羯人當道,我們漢人受盡欺淩,苦不堪言……”
    冉閔聽了老人的話,心中湧起一股悲憤之情,他的眼神變得愈發堅定,同時也流露出一絲柔情。他仿佛看到了漢人複興的希望,看到了這片土地重新回到漢人的手中。
    然而,當冉閔麵對羯族時,他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他對羯族展現出了極其殘忍的一麵,毫不留情地屠殺羯族人,甚至殺光了石虎的子孫。
    有人看不下去了,勸冉閔道:“陛下,您這樣趕盡殺絕,恐怕會遭報應啊!”
    冉閔卻冷笑一聲,說道:“當年羯人殺我漢人時,可曾想過報應?他們對我們漢人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如今,我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
    在冉閔的心中,對羯族的仇恨早已根深蒂固,難以磨滅。他無法忘記羯人對漢人的殘暴行徑,無法原諒他們給漢人帶來的苦難和屈辱。
    在感情上,冉閔與妻子的關係也愈發微妙而複雜。“殺胡令”頒布後,妻子的世界瞬間崩塌。她躲在房間裏,整日以淚洗麵,不肯見冉閔。冉閔心中雖有對妻子的不舍,但在民族仇恨麵前,他別無選擇。終於有一天,他推開了妻子的房門,想要安慰她,卻隻見妻子滿臉淚痕,哭著質問:“你殺了我族人,我還有何麵目活在世上?”冉閔想要上前抱住她,給予她溫暖和安慰,卻被妻子一把推開。
    當晚,當冉閔再次來到妻子房間時,看到的卻是懸梁自盡的妻子,她的身體在微風中輕輕晃動,如同一隻凋零的花朵。冉閔呆呆地站在原地,仿佛失去了靈魂。他顫抖著雙手,拿起妻子留下的絕筆信,上麵寫著:“生不同族,死不共穴。”淚水不受控製地從他眼中湧出,滴在信紙上,暈開了“漢人”“羯人”的字跡。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痛苦與無奈,在民族大義和個人情感之間,他失去了最愛的人。
    四、悲情落幕的爭議戰神
    永興元年,北方大地寒風凜冽,一場決定冉閔命運的大戰即將爆發。冉閔與前燕慕容儁在襄國展開決戰。戰場上,旌旗飄揚,戰馬嘶鳴。慕容儁騎在高頭大馬上,指著冉閔大罵:“冉閔!你一個漢人,也敢稱帝?!”那聲音中充滿了輕蔑與嘲諷。
    冉閔怒喝回應:“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豈容爾等胡虜放肆!”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回蕩在整個戰場上空。然而,敵眾我寡,局勢對冉閔極為不利。在激烈的戰鬥中,意外突然發生,冉閔的戰馬突然倒地,他重重地摔在地上。燕軍見狀,一擁而上,將他生擒。
    慕容儁將冉閔押到龍城,看著眼前這個曾經讓他忌憚的對手,得意洋洋地問:“你這個奴仆下才,何敢妄自稱帝?”冉閔昂首挺胸,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大聲說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麵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他的這番話,展現出了他的傲骨與氣魄,即便身處絕境,依然不卑不亢。
    慕容儁氣得暴跳如雷,惱羞成怒之下,對冉閔施以鞭刑三百,而後將他斬首。傳說冉閔死後,方圓七裏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天旱不雨,大地仿佛都在為這位悲情戰神的隕落而哀悼。慕容儁心中害怕了,他派人祭祀冉閔,並追封他為武悼天王。神奇的是,當天就天降大雪,積地三尺,仿佛蒼天也在為冉閔的死而落淚。
    冉閔的一生,如同劃過亂世的一道閃電,短暫而耀眼。有人稱他為“漢人救星”,說他以一己之力挽救了瀕臨滅族的漢人,在漢人最黑暗的時刻,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和勇氣;也有人罵他是“屠夫”,指責他挑起種族仇殺,導致無數生靈塗炭。但無論如何,他都在五胡十六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後人翻開這段波瀾壯闊又充滿爭議的曆史,總會為這個充滿矛盾與悲情的戰神,發出一聲歎息,感歎他命運的坎坷,也思考著那段曆史所帶來的深刻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