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州鏖戰挫遼銳,六郎帶病守家國(公元1004-1005年)
字數:14683 加入書籤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秋天,定州城外的高粱河泛著冷光,河風卷著枯草碎屑,撲在宋軍士兵的鎧甲上,簌簌作響。李繼隆勒住戰馬,望著遠處黑壓壓的遼軍大營,眉頭擰成了疙瘩——蕭太後這二十萬大軍來得太急,北伐的旗幟還沒在幽雲十六州插上,倒先在自家門口跟遼軍對上了。
    “將軍,遼軍昨天又來挑釁了,說咱們大宋軍隊是‘縮頭烏龜’,還罵陛下是‘膽小鬼’!”副將王超策馬過來,臉漲得通紅,“末將請求出戰,教訓教訓這群遼狗!”
    李繼隆抬手按住他的刀柄,沉聲道:“急什麽?蕭太後就是想激怒咱們。她知道咱們剛從北伐路上折回來,士兵們又累又乏,想趁虛而入。咱們要是現在出去,正好中了她的計。”
    正說著,探馬急匆匆跑過來,翻身跪地:“將軍!不好了!遼軍分兵去攻打咱們的糧草營了,領頭的是耶律休哥!”
    李繼隆心裏一緊——糧草營在定州城西的小丘上,隻有五千士兵守衛,要是被耶律休哥攻破,大軍就成了無米之炊。他立刻下令:“王超,你率領三萬士兵,去支援糧草營,務必守住糧草!我率領大軍,在正麵牽製蕭太後,不讓她趁機攻城!”
    王超領了命,率軍朝著糧草營疾馳而去。這邊蕭太後見宋軍分兵,果然下令猛攻定州城。遼軍的攻城塔像巨獸一樣逼近城牆,弓箭手站在塔上,朝著城牆上的宋軍射箭。宋軍士兵們舉著盾牌,躲在城牆後麵,等攻城塔靠近,就扔出點燃的火把,燒得遼軍士兵慘叫連連。
    “楊延昭那小子怎麽還沒來?”蕭太後坐在中軍大帳裏,看著遲遲攻不破的定州城,心裏很是煩躁。她原本以為,耶律斜軫能把楊延昭困在莫州,沒想到楊延昭居然派了一支軍隊來支援定州,雖然人數不多,但也打亂了她的計劃。
    旁邊的耶律斜軫連忙解釋:“太後,楊延昭生病了,聽說高燒不退,連床都下不了。他派來的軍隊是他弟弟楊延浦率領的,隻有五千人,成不了氣候。”
    蕭太後冷笑一聲:“就算他生病了,也沒忘了跟咱們作對!等咱們攻破定州,再去莫州,把他和楊延浦一起抓起來,看他們還怎麽跟咱們作對!”
    可她沒料到,王超率領的宋軍已經趕到了糧草營。耶律休哥正率領遼軍猛攻糧草營,眼看就要攻破營門,王超率領的宋軍突然從側麵衝了出來,殺得遼軍措手不及。
    “耶律休哥!你的對手是我!”王超手持大刀,朝著耶律休哥衝去。耶律休哥連忙舉刀迎戰,兩人你來我往,打了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
    宋軍士兵們見主將勇猛,士氣大振,紛紛朝著遼軍衝去。遼軍士兵們本來就快攻破糧草營了,沒想到宋軍援軍突然到來,頓時亂作一團。耶律休哥見大勢已去,隻能下令撤軍,率領殘兵敗將逃回遼軍大營。
    王超守住了糧草營,還繳獲了不少遼軍的武器和戰馬。他派人去定州城,向李繼隆稟報戰況。李繼隆得知消息後,心裏鬆了一口氣——隻要糧草還在,就能跟蕭太後打持久戰。
    接下來的幾天,蕭太後多次率領遼軍攻打定州城,可都被李繼隆率領的宋軍頑強抵抗住了。遼軍的傷亡越來越大,糧草也快用完了,士兵們的士氣越來越低落。
    蕭太後看著定州城,心裏很是無奈。她知道,再這麽打下去,不僅攻不破定州城,還會被宋軍消滅。她隻能派人去汴梁,向趙恒求和——她想讓大宋增加歲幣,還要大宋割讓莫州和並州,才願意撤軍。
    使者來到汴梁,向趙恒遞交了蕭太後的國書。趙恒看著國書,氣得渾身發抖:“蕭太後這是得寸進尺!朕已經給她歲幣了,她還想要更多,還要割讓土地!傳朕旨意,把使者轟出去,告訴蕭太後,朕是不會答應她的要求的!”
    大臣們見趙恒生氣,紛紛勸道:“陛下,契丹實力強大,咱們跟他們打了這麽久,國力也消耗了不少。要是再打下去,恐怕會兩敗俱傷。不如先答應跟他們議和,減少歲幣的增加,不割讓土地,等咱們國力恢複了,再跟他們算賬。”
    張詠也站出來,說道:“陛下,大臣們說得對。現在大宋的主要任務是休養生息,恢複國力。跟契丹議和,雖然會讓咱們損失一些錢財,但能換來邊境的和平,讓咱們有時間恢複國力。等將來國力強盛了,再北伐契丹,收複幽雲十六州。”
    趙恒沉默了許久,終於點了點頭:“好吧!就按你們說的辦。傳朕旨意,派曹利用去契丹大營,跟蕭太後議和。告訴曹利用,歲幣最多增加到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不能再增加了,也不能割讓土地。要是蕭太後不答應,咱們就繼續跟他們打仗!”
    曹利用領了旨,立刻前往契丹大營,跟蕭太後議和。他見到蕭太後後,毫不畏懼,據理力爭,最終跟蕭太後達成了協議——大宋每年給契丹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雙方罷兵言和,契丹不再攻打大宋,大宋也不再北伐契丹。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消息傳到定州,李繼隆心裏很是不滿。他沒想到,趙恒居然會跟契丹議和,還增加了歲幣。他立刻寫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說道:“陛下,契丹已經是強弩之末,咱們隻要再堅持幾天,就能打敗他們,收複幽雲十六州!現在跟他們議和,太可惜了!”
    可趙恒的回信很快就到了,還是讓他撤軍,遵守“澶淵之盟”的協議。李繼隆雖然心裏不滿,但也沒辦法——君命難違,他隻能下令撤軍,率領大軍回到汴梁。
    消息傳到莫州,楊延昭剛養好病,能下床走動。他得知趙恒跟契丹議和,還增加了歲幣,心裏很是失望。他站在莫州的城樓上,看著北方,心裏暗暗發誓:“陛下,您怎麽能跟契丹議和呢?您忘了先帝的遺願,忘了幽雲十六州的百姓還在契丹的統治下受苦嗎?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等將來有機會,定能北伐契丹,收複幽雲十六州!”
    佘太君也得知了議和的消息,她坐在天波府的祠堂裏,看著楊業和楊延玉的牌位,默默流淚:“老爺,延玉,咱們的仇還沒報,幽雲十六州還沒收複,陛下就跟契丹議和了。你們在天有靈,能安息嗎?”
    楊延昭走進祠堂,跪在佘太君身邊,說道:“娘,您別難過。雖然陛下跟契丹議和了,但我不會放棄的。我會繼續訓練士兵,守護莫州,等將來有機會,定能北伐契丹,為爹和弟弟報仇,收複幽雲十六州!”
    佘太君擦了擦眼淚,點了點頭:“好兒子!娘相信你!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別讓娘擔心。”
    時間很快就到了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這年春天,大宋和契丹按照“澶淵之盟”的協議,停止了戰爭,邊境也恢複了平靜。趙恒開始關注國內的發展,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占城稻,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同時,他還重視文化教育,在全國範圍內開辦學校,培養人才。
    大宋的經濟漸漸恢複,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可楊延昭心裏,還是記著北伐的事。他在莫州繼續訓練士兵,囤積糧草,還派人去契丹打探情報,為將來的北伐做準備。
    這天,楊延昭正在訓練士兵,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是潘美。潘美退休後,一直在汴梁養老,這次是特意來莫州看望楊延昭的。
    楊延昭看到潘美,心裏很是複雜。他本想不見潘美,但又覺得潘美已經退休了,不會再害自己,就下令讓潘美進來。
    潘美走進楊延昭的官署,看著楊延昭,笑著說:“延昭,好久不見,你身體好多了吧?”
    楊延昭點了點頭,說道:“托潘將軍的福,我的身體已經好了。您不在汴梁養老,來莫州幹什麽?”
    潘美歎了口氣,說道:“我在汴梁聽說你生病了,心裏很是擔心,就想來看看你。而且,我也想跟你聊聊北伐的事。”
    楊延昭看著潘美,說道:“陛下已經跟契丹議和了,北伐的事,恐怕短期內不會再有了。”
    潘美搖了搖頭,說道:“延昭,你別灰心。‘澶淵之盟’隻是暫時的和平,契丹肯定不會一直遵守協議的。隻要咱們做好準備,等將來有機會,就一定能北伐契丹,收複幽雲十六州。我雖然退休了,但要是將來北伐,我願意跟你一起上戰場,為你父親報仇,為大宋殺敵。”
    楊延昭看著潘美,心裏的仇恨漸漸化解了一些。他知道,潘美雖然之前犯了錯,但也一直在為大宋效力,而且現在已經退休了,還記著北伐的事,也算是個忠臣。他說道:“潘將軍,謝謝你。要是將來真的北伐,我會請陛下讓你一起出征的。”
    潘美笑了笑,說道:“好!我等著那一天。延昭,你在莫州要多加小心,契丹雖然現在不攻打大宋了,但肯定會派細作來打探情報,你要多加防備。”
    楊延昭點了點頭:“我知道。您放心,我會好好守著莫州,為大宋保衛好北方的門戶。”
    潘美在莫州待了幾天,就回汴梁了。楊延昭送潘美離開時,看著潘美的背影,心裏暗暗發誓:“爹,弟弟,我一定會完成你們的遺願,北伐契丹,收複幽雲十六州,讓你們在天有靈,也能安息。”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這年夏天,莫州發生了旱災,莊稼都快枯死了,百姓們的生活很是困難。楊延昭得知消息後,心裏很是著急。他立刻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同時,他還組織士兵和百姓們挖井、修水渠,引水灌溉農田。
    百姓們見楊延昭這麽關心他們,心裏很是感動。有個叫張老栓的農民,家裏的莊稼快枯死了,楊延昭親自帶著士兵,幫他挖井、澆水,讓他的莊稼活了過來。張老栓感動得跪在地上,哭著說:“楊將軍,您真是咱們的再生父母啊!要是沒有您,俺們家今年就顆粒無收了,俺們全家都得餓死!”
    楊延昭連忙扶起張老栓,說道:“老鄉,快起來!這是我應該做的。咱們都是大宋的百姓,就應該互相幫助。隻要咱們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度過這次旱災。”
    在楊延昭的努力下,莫州的旱災很快就緩解了,百姓們的生活也恢複了正常。百姓們為了感謝楊延昭,特意在莫州的城門口立了一塊石碑,上麵刻著“楊六郎愛民如子,保家衛國”十個大字。
    消息傳到汴梁,趙恒大喜過望,下旨表揚楊延昭,賞他黃金五十兩,錦緞三百匹;同時,他還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楊延昭的抗旱經驗,幫助其他受災地區的百姓度過旱災。
    楊延昭接到旨意後,心裏很是高興。他知道,隻要自己為百姓做事,為大宋效力,陛下就會認可他,百姓也會支持他。他更加用心地治理莫州,訓練士兵,為將來的北伐做準備。
    可他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再次打亂了他的計劃。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春天,契丹蕭太後去世了,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主政。遼聖宗年輕氣盛,不甘心隻靠大宋的歲幣過日子,他想繼續攻打大宋,奪取大宋的土地。
    遼聖宗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將領,商議攻打大宋的事。“蕭太後在世時,跟大宋簽訂了‘澶淵之盟’,每年拿大宋的歲幣,卻不敢攻打大宋,太窩囊了!”遼聖宗坐在龍椅上,怒氣衝衝地說,“朕決定,今年秋天,率領二十萬遼軍,再次攻打大宋,奪取莫州和並州,為咱們契丹爭光!”
    耶律休哥連忙站出來:“陛下英明!臣願率領大軍,攻打莫州,活捉楊延昭,為之前的失敗報仇!”
    耶律斜軫也跟著附和:“陛下放心!咱們二十萬大軍,定能一舉攻破莫州和並州,拿下大宋的北方防線!”
    遼聖宗點了點頭,說道:“好!就這麽定了。耶律休哥,你率領十萬遼軍,攻打莫州;耶律斜軫,你率領十萬遼軍,攻打並州;朕親自率領中軍,為你們接應。咱們一定要一舉攻破大宋的北方防線,直達汴梁!”
    將領們領了旨,紛紛開始準備。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宋,趙恒得知遼聖宗要攻打大宋,心裏很是著急。他連夜召集大臣們開會,商議對策。
    “陛下,遼聖宗年輕氣盛,肯定會率軍猛攻咱們的北方防線。咱們必須盡快做好準備,抵擋遼軍的進攻!”李繼隆站出來,臉色凝重地說。
    楊延昭此時正在汴梁匯報工作,他也站出來:“臣願回莫州,率領士兵,抵擋耶律休哥的進攻!臣定能守住莫州,不讓遼軍南下半步!”
    楊延浦也站出來:“臣願回並州,率領士兵,抵擋耶律斜軫的進攻!臣定能守住並州,配合大哥,保衛大宋的北方防線!”
    趙恒點了點頭,說道:“好!就按你們說的辦。楊延昭,你立刻回莫州,率領士兵,抵擋耶律休哥的進攻;楊延浦,你立刻回並州,率領士兵,抵擋耶律斜軫的進攻;李繼隆,你率領十萬大軍,駐守汴梁周邊,隨時準備支援莫州和並州;張詠,你負責調動糧草,保證前線的糧草供應。”
    將領們領了旨,紛紛率軍出發。楊延昭出發前,特意去了天波府,看望佘太君。佘太君拉著他的手,眼裏滿是擔憂:“延昭,遼聖宗這次來勢洶洶,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保護好自己。娘在家裏等你回來。”
    楊延昭點了點頭:“娘,您放心!兒子一定會平安回來,還會打退遼軍,為爹和弟弟報仇!”
    佘太君從懷裏拿出一個平安符,掛在楊延昭的脖子上:“這是娘去相國寺求的平安符,能保佑你平安無事。你帶著它,就像娘在你身邊一樣。”
    楊延昭緊緊握住平安符,心裏滿是感動。他跪在佘太君麵前,磕了三個頭,然後起身,翻身上馬,朝著莫州方向疾馳而去。
    楊延昭回到莫州後,立刻召集將領們開會。“兄弟們,遼聖宗率領二十萬遼軍,分兩路攻打莫州和並州。耶律休哥率領十萬遼軍,很快就會攻打莫州。咱們雖然隻有兩萬兵力,但莫州的城防已經加固過,糧草也夠吃,隻要咱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守住莫州!”
    周信皺了皺眉:“將軍,遼軍十萬,咱們才兩萬,兵力懸殊太大了。而且遼聖宗親自督戰,遼軍的士氣肯定很高,咱們得小心應對。”
    楊延昭點了點頭:“你說得對。耶律休哥上次在莫州吃了大虧,這次肯定會吸取教訓,不會再輕易中咱們的埋伏。咱們不能隻靠埋伏,還要加固城防,準備好足夠的弓箭、滾木和石頭,跟遼軍打持久戰,消耗他們的糧草和體力。”
    接下來的幾天,楊延昭帶著士兵們日夜不停地加固城防,還在莫州城外挖了四道護城河,設置了很多陷阱。百姓們也主動來幫忙,有的搬石頭,有的送糧食,有的給士兵們縫衣服。莫州城裏,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卻沒有一絲慌亂——大家都相信,有楊延昭在,一定能守住莫州。
    沒過多久,耶律休哥率領的遼軍就到了莫州城下。他看著眼前加固過的莫州城,還有城外的四道護城河和陷阱,心裏暗暗吃驚——他沒想到,楊延昭居然準備得這麽充分。
    “楊延昭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耶律休哥坐在馬上,冷笑著說,“不過,就算他準備得再充分,也擋不住我十萬遼軍!傳令下去,明天一早,全力攻城!”
    第二天一早,遼軍就開始攻城。他們推著新造的攻城塔,扛著雲梯,朝著莫州城牆衝來。楊延昭站在城樓上,手持長槍,高聲喊道:“放箭!扔滾木!扔石頭!”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紛紛放箭,扔滾木、石頭。遼軍的攻城塔剛靠近護城河,就掉進了陷阱裏,裏麵的士兵摔得粉身碎骨;雲梯剛架到城牆上,就被宋軍士兵用鉤子勾住,狠狠掀翻,上麵的遼軍士兵像下餃子似的掉進護城河,濺起大片水花。
    耶律休哥在陣前看得直跺腳,他沒想到過了這麽久,楊延昭的防守還是這麽滴水不漏。“再衝!給朕接著衝!”他拔出腰間彎刀,朝著莫州城方向揮舞,“誰先登上城牆,賞黃金百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遼軍士兵們紅著眼眶,扛著新的雲梯又衝了上去。可城牆上的宋軍早有準備,周信親自握著弓箭,一箭一個準,專射雲梯上的領頭士兵。有個遼軍小校剛爬到一半,被周信一箭射穿肩膀,慘叫著從雲梯上摔了下去,砸在後麵的士兵身上,兩人一起滾進了護城河。
    “周將軍好箭法!”城牆上的宋軍士兵齊聲叫好,士氣更盛。楊延昭拍了拍周信的肩膀:“好樣的,繼續保持!隻要守住這口氣,遼軍就攻不進來。”
    戰鬥從清晨打到日頭偏西,遼軍的屍體堆得快跟護城河齊平了,莫州城牆卻連一道裂縫都沒出現。耶律休哥看著滿地屍體,心疼得直抽氣——這可是他精心訓練的精銳,一天就折損了三千多人。他咬著牙下令:“撤軍!今天先到這,明天再攻!”
    遼軍士兵如蒙大赦,拖著疲憊的身體退回大營。楊延昭站在城樓上,看著遼軍撤退的背影,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捏了把汗——遼軍兵力是宋軍的五倍,這麽硬拚下去,遲早會撐不住。
    “將軍,咱們的弓箭快用完了,滾木和石頭也剩得不多了。”王超匆匆跑過來稟報,臉上滿是焦急,“再這麽打幾天,咱們就沒東西可守了。”
    楊延昭皺起眉頭,他知道王超說的是實話。莫州城小,儲備的守城物資本就有限,這一天惡戰下來,消耗比預想中還大。“你立刻組織士兵和百姓,連夜砍伐城外的樹木做滾木,再讓鐵匠鋪加班加點打造箭矢。另外,把城裏的空酒壇收集起來,裝滿火藥和碎石,做成‘轟天雷’,明天遼軍再來,給他們點厲害嚐嚐!”
    王超眼睛一亮:“將軍這主意好!末將這就去辦!”
    當天晚上,莫州城裏燈火通明。百姓們聽說要做守城的“轟天雷”,紛紛把家裏的酒壇捐出來,有的還主動幫著搬運木頭、篩選碎石。有個開酒館的張老板,抱著最後一壇珍藏的女兒紅跑過來,心疼得直咧嘴:“楊將軍,這酒壇您可千萬別弄壞了,等打退遼軍,我還指望用它裝新酒呢!”
    楊延昭忍不住笑了:“張老板放心,等打退遼軍,我賠您十壇好酒!”
    張老板立刻眉開眼笑:“那敢情好!要是不夠,我再把地窖裏的空壇都搬來!”
    在大家的忙碌下,一夜之間,上千個“轟天雷”就做好了,新的滾木和箭矢也堆得像小山一樣。第二天一早,耶律休哥率領遼軍再次攻城時,看到城牆上的宋軍不僅沒露疲態,反而個個精神抖擻,心裏頓時咯噔一下。
    “攻城!”耶律休哥咬著牙下令,他不信楊延昭能一直這麽撐下去。
    遼軍的攻城塔再次逼近,可這次還沒等靠近城牆,城牆上就扔下來一個個圓滾滾的東西。遼軍士兵以為是食物,還想伸手去接,結果“轟”的一聲巨響,酒壇炸開,碎石和火星四處飛濺,靠近的遼軍士兵瞬間被炸得血肉模糊。
    “什麽東西這麽厲害?!”耶律休哥嚇得差點從馬上摔下來,他活了這麽大,從沒見過這麽嚇人的武器。
    城牆上的楊延昭高聲喊道:“耶律休哥!這是咱們大宋的‘轟天雷’,專門對付你們這些遼賊!識相的就趕緊撤軍,不然下次炸的就是你的中軍大帳!”
    遼軍士兵們被“轟天雷”嚇得魂飛魄散,再也不敢往前衝,紛紛往後退。耶律休哥氣得臉色鐵青,可也沒辦法,隻能下令撤軍。
    接下來的幾天,耶律休哥又嚐試了夜襲、火攻,甚至想挖地道進城,可都被楊延昭一一化解。夜襲時,宋軍在城外埋了“踏響雷”用竹筒裝火藥,踩上去就會爆炸),遼軍剛靠近城牆就被炸得人仰馬翻;火攻時,宋軍早有準備,城牆上擺滿了水桶和沙土,遼軍扔上來的火把剛落地就被撲滅;挖地道時,楊延昭派人在城牆根下挖了深溝,遼軍的地道剛挖到一半就被發現,宋軍往地道裏灌煙,把裏麵的遼軍嗆得半死。
    耶律休哥的十萬大軍,在莫州城下耗了一個多月,不僅沒攻破莫州,反而折損了近半兵力,糧草也快用完了。更讓他頭疼的是,楊延浦在並州也打得風生水起,耶律斜軫的十萬大軍被死死困在並州城外,根本沒法來支援他。
    這天,耶律休哥正在中軍大帳裏發愁,突然接到了遼聖宗的聖旨——遼聖宗得知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都久攻不下,又聽說大宋的援軍快到了,擔心再耗下去會被宋軍包圍,下令讓他們立刻撤軍。
    耶律休哥如蒙大赦,連夜率領殘兵敗將逃回契丹。楊延昭得知遼軍撤軍的消息後,並沒有下令追擊——他知道宋軍士兵也很疲憊,而且窮寇莫追,萬一耶律休哥設下埋伏,反而會吃虧。
    莫州之戰再次以宋軍勝利告終,消息傳到汴梁,趙恒大喜過望,下旨封楊延昭為高陽關副都部署,賞黃金二百兩,錦緞五百匹;周信、王超等人也都得到了提拔。百姓們更是高興,瓦舍裏的說書先生把“轟天雷退遼軍”的故事改編成了新評書,天天講得唾沫橫飛,聽書的人擠得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楊延昭接到聖旨後,心裏卻沒有多少喜悅。他知道,遼軍這次撤退隻是暫時的,遼聖宗年輕氣盛,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遲早還會再來攻打大宋。他在莫州繼續訓練士兵,改進“轟天雷”,還派人去契丹打探情報,為下一次戰鬥做準備。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場來自內部的麻煩,正悄悄向他襲來。
    高陽關都部署叫王繼忠,是個靠溜須拍馬上來的官員,沒什麽真本事,卻嫉妒心極強。他見楊延昭立了大功,還被提拔為自己的副手,心裏很是不滿,總想著找機會陷害楊延昭。
    這天,王繼忠以“商議軍務”為由,把楊延昭請到了高陽關的官署。楊延昭剛坐下,王繼忠就端著酒杯走過來,皮笑肉不笑地說:“楊將軍,恭喜啊!這次莫州之戰,你又立了大功,陛下對你可是越來越器重了。”
    楊延昭接過酒杯,說道:“王大人客氣了。這都是將士們拚死作戰的結果,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
    王繼忠笑了笑,又說:“楊將軍太謙虛了。不過,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最近有人向我舉報,說你在莫州私藏糧草,還克扣士兵的軍餉,可有此事?”
    楊延昭心裏一驚,連忙說道:“王大人,這絕對是謠言!我在莫州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士兵的軍餉也都是按時發放,從沒私藏糧草、克扣軍餉!”
    王繼忠冷哼一聲:“是不是謠言,可不是你說了算。我已經寫了奏折,把這件事稟報給陛下了。楊將軍,你還是好自為之吧!”
    楊延昭氣得渾身發抖,他沒想到王繼忠居然會這麽卑鄙,編造謠言陷害自己。他立刻起身,說道:“王大人,你這是誣陷!我現在就回莫州,收集證據,證明我的清白!”
    說完,楊延昭轉身就走,直奔莫州。他回到莫州後,立刻召集周信、王超和百姓代表,讓他們寫證詞,證明自己沒有私藏糧草、克扣軍餉。百姓們聽說王繼忠誣陷楊延昭,都很生氣,紛紛主動寫證詞,有的還願意跟楊延昭一起去汴梁,向趙恒當麵澄清。
    楊延昭帶著證詞和百姓代表,快馬加鞭地趕往汴梁。他來到皇宮,向趙恒遞交了證詞,還把百姓代表帶來,讓他們當麵講述自己在莫州的所作所為。
    百姓代表張老栓跪在地上,激動地說:“陛下,楊將軍是個好官啊!去年莫州旱災,楊將軍開倉放糧救濟咱們,還親自帶著士兵幫咱們挖井澆水,咱們才有飯吃。他怎麽可能私藏糧草、克扣軍餉呢?這肯定是有人誣陷他!”
    其他百姓代表也紛紛附和:“是啊陛下!楊將軍愛民如子,保家衛國,咱們莫州的百姓都感激他,要是有人誣陷他,咱們第一個不答應!”
    趙恒看著證詞,又聽了百姓代表的話,心裏已經明白了大半。他立刻下令,派人去高陽關調查王繼忠。調查的人很快就回來了,稟報說王繼忠不僅誣陷楊延昭,還在高陽關私吞軍餉、欺壓士兵,證據確鑿。
    趙恒大怒,下旨把王繼忠革職查辦,押入天牢,還任命楊延昭為高陽關都部署,全權負責高陽關的防務。
    楊延昭洗清了冤屈,心裏很是感激。他跪在地上,說道:“陛下,謝謝您還臣清白。臣定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好好守著高陽關,保衛大宋的北方邊境!”
    趙恒笑著說:“楊愛卿,起來吧。朕知道你是個忠臣,不會相信別人的誣陷。你好好幹,將來有機會,朕還指望你北伐契丹,收複幽雲十六州呢!”
    楊延昭心裏一暖,說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回到高陽關後,楊延昭立刻整頓軍務,把王繼忠私吞的軍餉補發給士兵,還嚴懲了幾個跟著王繼忠作惡的官員。高陽關的士兵們士氣大振,對楊延昭更加敬佩。
    時間很快就到了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這年春天,趙恒突然下令,要去泰山封禪。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典禮,隻有做出巨大功績的帝王才能去。大臣們都覺得趙恒剛跟契丹議和,沒什麽太大的功績,不應該去封禪,紛紛勸他放棄。
    可趙恒卻很固執,堅持要去封禪。他還下令,讓各地官員搜刮百姓的錢財,為封禪做準備。百姓們被搜刮得苦不堪言,有的甚至賣兒賣女,才能湊夠官員要的錢財。
    消息傳到高陽關,楊延昭心裏很是著急。他知道,封禪會耗費大量的錢財和人力,還會讓官員們趁機欺壓百姓,導致民不聊生。他立刻寫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說道:“陛下,封禪勞民傷財,現在大宋的國力還沒完全恢複,不宜舉行封禪大典。不如把錢財用在發展農業、訓練士兵上,為將來北伐契丹做準備。”
    可趙恒根本沒把楊延昭的奏折放在眼裏,還是堅持要去封禪。他率領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前往泰山,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大典。這次封禪,耗費了大宋大量的錢財,導致國庫空虛,百姓們怨聲載道。
    楊延昭得知消息後,心裏很是失望。他站在高陽關的城樓上,看著北方,心裏暗暗歎氣——陛下要是把封禪的心思用在北伐上,幽雲十六州早就收複了。可他也沒辦法,隻能繼續守著高陽關,等待北伐的機會。
    而此時的契丹,遼聖宗得知趙恒去泰山封禪,耗費了大量錢財,心裏很是得意。他知道,大宋現在國庫空虛,肯定沒精力北伐,甚至連防守都可能出現問題。他再次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將領,商議攻打大宋的事。
    “趙恒這小子,不好好發展國力,居然去搞封禪,真是昏庸無能!”遼聖宗坐在龍椅上,得意地說,“朕決定,明年春天,率領二十萬遼軍,再次攻打大宋,這次一定要拿下高陽關,直達汴梁!”
    耶律休哥連忙站出來:“陛下英明!上次臣在莫州吃了虧,這次臣定要一雪前恥,活捉楊延昭!”
    耶律斜軫也跟著附和:“陛下放心!咱們二十萬大軍,定能一舉攻破高陽關,拿下大宋!”
    遼聖宗點了點頭,說道:“好!就這麽定了。你們立刻去整頓軍隊,囤積糧草,為明年春天的進攻做準備!”
    將領們領了旨,紛紛開始行動。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大宋,趙恒得知遼聖宗要再次攻打大宋,心裏很是著急。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不該去封禪,導致國庫空虛,現在根本沒能力抵擋遼軍的進攻。
    他連夜召集大臣們開會,商議對策。“陛下,現在國庫空虛,士兵們的軍餉都快發不出來了,要是遼軍來攻,咱們根本沒辦法抵擋啊!”張詠站出來,臉色凝重地說。
    李繼隆也站出來,說道:“陛下,現在隻能讓楊延昭堅守高陽關,同時派人去各地征兵,籌集糧草。隻要能撐到明年夏天,咱們就能收獲糧食,有了糧草,就能跟遼軍一戰!”
    趙恒點了點頭,說道:“好!就按你們說的辦。傳朕旨意,讓楊延昭堅守高陽關,務必擋住遼軍的進攻;張詠,你負責去各地籌集糧草,征兵;李繼隆,你負責訓練新征的士兵,隨時準備支援高陽關。”
    大臣們領了旨,紛紛開始行動。楊延昭接到旨意後,心裏很是清楚,這次的情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嚴峻——國庫空虛,兵力不足,想要守住高陽關,難如登天。
    他召集將領們開會,說道:“兄弟們,這次遼聖宗來勢洶洶,咱們不僅兵力不足,糧草也很緊張。但高陽關是大宋北方的門戶,絕不能丟!就算拚了咱們的性命,也要守住高陽關,保衛大宋!”
    周信、王超等人紛紛說道:“將軍放心!我們跟您一起,死守高陽關,就算戰死,也不會讓遼軍越過高陽關一步!”
    楊延昭點了點頭,眼裏滿是感動。他立刻開始布置防務:加固城牆、挖深護城河、改進“轟天雷”、訓練士兵……百姓們得知遼軍又要打來,也紛紛主動來幫忙,有的捐糧食,有的捐武器,有的甚至報名參軍,想跟宋軍一起保衛高陽關。
    有個叫王小二的年輕人,才十六歲,非要報名參軍。楊延昭看著他瘦弱的身體,說道:“小二,你還太小,打仗太危險,還是回家吧。”
    王小二卻倔強地說:“楊將軍,我不小了!我爹去年被遼軍殺了,我要參軍,為我爹報仇!就算戰死,我也不怕!”
    楊延昭看著王小二堅定的眼神,心裏很是感動,最終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跟著周信,負責傳遞軍情。
    在大家的努力下,高陽關的防務漸漸準備好了。楊延昭站在城樓上,看著來來往往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裏暗暗發誓:“爹,弟弟,陛下,百姓們,我楊延昭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死守高陽關,不讓遼軍南下半步!就算拚了我的性命,也要保衛大宋的土地!”
    而此時的遼軍,已經在邊境集結完畢,準備在明年春天,對高陽關發起猛烈的進攻。大宋和契丹之間的又一場大戰,即將爆發。楊延昭能否守住高陽關?大宋能否抵擋得住遼軍的進攻?北伐的夢想,何時才能實現?
    在天波府的祠堂裏,佘太君再次對著楊業和楊延玉的牌位祈禱:“老爺,延玉,你們在天有靈,就保佑延昭平安無事,保佑大宋能擋住遼軍的進攻,早日收複幽雲十六州,為你們報仇雪恨吧!”
    月光灑在祠堂裏,牌位上的字跡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清晰。楊家將的故事,還在繼續;大宋和契丹的戰爭,也還在繼續。這天下的太平,幽雲十六州的收複,依舊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卻也是支撐著楊延昭、支撐著無數大宋軍民前行的希望。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