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汴梁傳旨藏蹊蹺,舊敵尋仇攪風雲(公元1012年夏-秋)下

字數:13171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的半個月,高陽關上下都在緊鑼密鼓地忙碌著。周信把東門的防線加固得如同銅牆鐵壁,不僅加挖了五道壕溝,還在壕溝裏埋了鋒利的尖木和更多火藥,甚至讓人在城牆內側搭建了臨時的箭樓,確保就算遼軍爬上城牆,也能從側麵夾擊。
    王超則在西門搞起了“新花樣”,他讓人把城裏鐵匠鋪裏所有的廢鐵都收集起來,熔鑄成一個個鋒利的鐵蒺藜,撒在城牆外的空地上,還在鐵蒺藜上塗了毒藥,隻要遼兵踩上去,就算不被紮穿腳掌,也會中毒昏迷。
    慕容雪每天都泡在傷兵營裏,除了給士兵們換藥、治療,還教護士們辨認草藥、處理傷口。她發現很多士兵因為長期穿著盔甲,身上起了很多濕疹,就特意讓人煮了清熱祛濕的草藥水,讓士兵們每天都能擦洗,士兵們都感激地說:“慕容姑娘比咱們的親姐姐還貼心!”
    蘇晴也沒閑著,她主動幫慕容遠管理糧倉,每天都去糧倉清點糧食,還跟夥房的師傅們一起研究怎麽用有限的糧食做出更可口的飯菜,讓士兵們能吃飽吃好。有時候她還會去城樓上,跟士兵們聊天,給他們講並州的故事,鼓舞士氣。
    楊延昭則每天都要巡查三個城門,檢查防務,訓練士兵,還要抽空去醫帳看望楊延浦。楊延浦的傷勢恢複得不錯,已經能坐起來跟他聊天了,隻是左臂還不能用力,每次說起沒能守住黑鬆林,沒能給弟兄們報仇,他都愧疚得捶床板。
    “二弟,別自責了。”楊延昭按住他的手,“這次能打退遼軍,你已經立了大功。等你傷好了,有的是機會跟遼軍算賬。現在最重要的是好好養傷,等你好了,咱們兄弟倆一起,再跟遼聖宗好好較量較量!”
    楊延浦點了點頭,眼裏重新燃起鬥誌:“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養傷!下次遼軍再來,我定要親手殺了耶律虎,為死去的弟兄們報仇!”
    這天,楊延昭正在校場訓練士兵,突然看到探馬騎著快馬,朝著他飛奔而來,臉上滿是焦急。楊延昭心裏一緊,立刻迎了上去:“出什麽事了?是不是遼軍又有動靜了?”
    探馬翻身下馬,氣喘籲籲地說:“將軍!不好了!汴梁……汴梁派來了欽差,還帶了五千禁軍,說是……說是要抓您回汴梁問罪!”
    “什麽?!”楊延昭心裏“咯噔”一下,趙恒還是知道了他私自回來的事,而且來得這麽快。
    周圍訓練的士兵們也聽到了,都停下動作,圍了過來,臉上滿是憤怒:“將軍沒做錯什麽!憑什麽抓將軍回汴梁?”“就是!要是沒有將軍,高陽關早就被遼軍攻破了!欽差憑什麽抓將軍?”
    楊延昭抬手示意士兵們安靜:“大家別激動,我跟欽差去看看,看他到底想幹什麽。你們繼續訓練,守好自己的崗位,別讓遼軍趁機偷襲。”
    說完,他跟著探馬,朝著城門走去。剛走到城門,就看到一隊禁軍整齊地站在城外,為首的是一個穿著緋色官服的官員,手裏拿著明黃色的聖旨,旁邊還站著一個尖嘴猴腮的太監,正是之前來高陽關“慰問”的李公公。
    那官員看到楊延昭,立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尖著嗓子喊:“楊延昭接旨!”
    楊延昭依著規矩跪下,心裏卻很清楚,這道聖旨肯定沒什麽好事。
    官員展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高陽關守將楊延昭,奉詔回京卻私自逃離,抗旨不遵,目無君上。今派欽差前往高陽關,將楊延昭押回汴梁,聽候發落。高陽關防務暫由周信、王超代理。欽此。”
    念完聖旨,官員把聖旨遞過來,冷笑著說:“楊將軍,接旨吧。陛下仁慈,念在你之前有退遼之功,才沒讓禁軍直接動手,你還是乖乖跟我們回汴梁,免得自討苦吃。”
    李公公也在旁邊陰陽怪氣地說:“楊將軍,早就跟你說過,陛下的話不能不聽,你偏要逞能,現在後悔了吧?趕緊跟欽差大人走,別讓咱家動手。”
    楊延昭接過聖旨,緩緩站起來,眼神冰冷地看著官員和李公公:“欽差大人,我私自從汴梁回來,確實是抗旨不遵。可我這麽做,是為了守住高陽關,為了保護大宋的百姓,為了不讓遼軍踏入大宋一步!現在遼軍雖然暫時撤退,但隨時可能再來,我要是走了,高陽關怎麽辦?百姓怎麽辦?”
    “這就不是你該操心的事了!”官員不耐煩地說,“陛下自有安排,周信、王超不是還在嗎?他們一樣能守住高陽關!你還是趕緊跟我們走,別逼我們動手!”
    “就是!”李公公尖聲說,“陛下讓你走,你就得走,哪來這麽多廢話!再不走,咱家就下令禁軍動手了!”
    周圍的士兵們都怒了,紛紛拔出刀槍,圍了上來:“不許抓將軍!將軍不能走!”“要是將軍走了,遼軍再來,誰來保護我們?”“你們要是敢抓將軍,我們就跟你們拚了!”
    官員和李公公被士兵們的氣勢嚇了一跳,連連後退:“你們……你們想幹什麽?想造反嗎?”
    “我們不想造反,我們隻是不想讓將軍走!”一個老兵大聲說,“將軍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是高陽關的守護神,你們不能抓他!”
    楊延昭看著士兵們,心裏滿是感動,卻也知道不能讓事情鬧大。他抬手示意士兵們後退:“大家別衝動,我跟他們回汴梁。我相信陛下會查明真相,不會冤枉我的。你們好好守著高陽關,等我回來。”
    “將軍!您不能去!”周信和王超也趕了過來,拉住楊延昭,“汴梁那邊奸臣多,您要是去了,肯定會被他們陷害的!我們跟他們拚了,就算是造反,也不能讓您走!”
    “對!我們跟他們拚了!”士兵們齊聲喊道,舉起刀槍,朝著禁軍逼近。
    官員和李公公嚇得臉色蒼白,躲在禁軍後麵,大聲喊道:“你們……你們別過來!再過來,我們就下令禁軍動手了!”
    禁軍士兵們也舉起長槍,對準了宋軍士兵,雙方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就在這時,慕容雪和蘇晴也趕了過來。慕容雪跑到楊延昭身邊,拉住他的手,眼裏滿是擔憂:“延昭,你不能跟他們走!他們肯定沒安好心,你要是走了,我怎麽辦?高陽關怎麽辦?”
    蘇晴也站出來,看著官員和李公公,大聲說:“欽差大人,李公公,楊將軍是大忠臣,要是沒有他,高陽關早就被遼軍攻破了,汴梁也會受到威脅!你們不能抓他!要是你們非要抓他,我就跟你們一起回汴梁,我要親自跟陛下說明情況!”
    官員看著眼前的情景,心裏也有些發怵。他知道楊延昭在軍中威望很高,要是真的逼急了,這些士兵說不定真的會造反。到時候他不僅抓不到楊延昭,還會丟了性命,回去也沒法跟趙恒交代。
    他想了想,對楊延昭說:“楊將軍,既然大家都這麽維護你,那我就給你個機會。你寫一封奏折,跟我一起回汴梁,親自跟陛下解釋。要是陛下能原諒你,你還能回來繼續守高陽關。要是你不跟我走,那就是真的抗旨不遵,到時候陛下肯定會派更多的禁軍來,到時候就不是抓你這麽簡單了。”
    楊延昭知道,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他點了點頭:“好,我跟你回汴梁。不過我要先安排好高陽關的防務,還要跟我的家人和弟兄們告別。”
    “可以,給你一天時間。”官員鬆了口氣,“但你不能耍花樣,要是你敢跑,我立刻下令禁軍動手。”
    楊延昭點了點頭,轉身朝著中軍帳走去。士兵們跟在他後麵,眼裏滿是不舍和擔憂,卻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
    回到中軍帳,楊延昭立刻召集周信、王超、慕容遠、慕容雪和蘇晴,商議後續的安排。
    “周信,我走之後,高陽關的防務就交給你了。”楊延昭看著周信,鄭重地說,“你要密切關注遼軍的動向,要是遼軍來犯,就按照咱們之前商議的計劃應對,一定要守住高陽關。要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派人去並州找楊延浦,或者去應天府找張詠大人求援。”
    “將軍,您放心,我一定守住高陽關,等您回來!”周信堅定地說,眼眶卻紅了。
    “王超,你輔助周信,多幫他出出主意。”楊延昭又看向王超,“你性子急,遇事要冷靜,別衝動行事。要是周信有什麽做得不對的地方,你要及時提醒他。”
    “將軍,我知道了。”王超點了點頭,聲音有些哽咽,“您在汴梁一定要多加小心,要是有人欺負您,您就給我們捎信,我們就算是劫獄,也會把您救出來!”
    楊延昭笑了笑:“別胡說,我不會有事的。嶽父,雪兒就拜托您多照顧了。她性子倔,要是想跟我去汴梁,您一定要攔住她,高陽關需要她,傷兵營的士兵們也需要她。”
    慕容遠點了點頭,眼裏滿是淚水:“延昭,你放心,我會照顧好雪兒的。你在汴梁一定要保重,要是有什麽事,就趕緊派人回來報信,我們會想辦法幫你的。”
    楊延昭轉頭看向慕容雪,握住她的手,柔聲說:“雪兒,我走之後,你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別太勞累。等我回來,咱們就去城外的草原騎馬,去看你最喜歡的野花。”
    慕容雪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掉了下來,她緊緊抱住楊延昭:“延昭,我等你回來。你一定要平安回來,我不能沒有你。”
    “我會的。”楊延昭輕輕拍著她的背,心裏滿是不舍,卻也知道不能再拖延了。
    他又看向蘇晴:“蘇姑娘,蘇縣令的事就拜托你多留意了。要是斥候有消息,你就跟周信、王超一起商量,想辦法營救蘇縣令。”
    “楊將軍,您放心,我會的。”蘇晴點了點頭,“您在汴梁也要多加小心,我相信您一定能平安回來。”
    安排好一切後,楊延昭寫了一封奏折,詳細說明了自己私自回來的原因,還有這次遼軍來犯的情況,以及士兵和百姓們的付出,希望趙恒能明白他的苦衷。
    第二天一早,楊延昭收拾好行李,準備跟欽差回汴梁。城門口,士兵們和百姓們都來送他,有的士兵還拿著自己舍不得吃的幹糧,塞到他手裏:“將軍,您帶著路上吃。”有的百姓則拿著自己做的鞋子,遞給楊延昭:“將軍,這是我連夜做的鞋子,您穿著舒服,路上好走路。”
    楊延昭接過幹糧和鞋子,心裏滿是感動。他朝著大家拱了拱手:“多謝大家!我楊延昭一定會平安回來,繼續跟大家一起守護高陽關!”
    慕容雪站在人群裏,看著楊延昭,眼裏滿是淚水,卻強忍著沒哭出來。她知道,她不能讓楊延昭擔心,她要堅強,要守住高陽關,等楊延昭回來。
    楊延昭最後看了一眼慕容雪,看了一眼高陽關的城樓,轉身跟著欽差和禁軍,朝著汴梁的方向走去。士兵們和百姓們站在城門口,看著他的背影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視線裏,都不肯離開。
    慕容雪擦幹眼淚,轉身對周信和王超說:“周將軍,王將軍,咱們不能讓將軍失望。從今天起,咱們要更加努力地守好高陽關,等將軍回來。”
    “是!”周信和王超齊聲應道,眼裏重新燃起鬥誌。
    蘇晴也走到慕容雪身邊,握住她的手:“慕容姑娘,別擔心,楊將軍一定會平安回來的。咱們一起守著高陽關,等著他回來。”
    慕容雪點了點頭,看著高陽關的城樓,心裏暗暗發誓:延昭,我一定會守好高陽關,守好咱們的家,等你回來。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知道,你一定會回來的。
    而此時的楊延昭,正騎著馬,跟著欽差和禁軍,朝著汴梁的方向走去。他知道,前麵等待他的,可能是趙恒的怪罪,可能是奸臣的陷害,可能是未知的危險。但他不後悔,因為他守住了高陽關,守住了大宋的百姓,守住了自己的初心。他相信,隻要自己問心無愧,趙恒一定會查明真相,不會冤枉一個忠臣。可他也清楚,汴梁的水比高陽關的護城河深得多,那些圍著趙恒轉的奸臣,絕不會輕易放過他這個“功高震主”的將軍。
    一路北上,楊延昭沒少受李公公的刁難。白天趕路時,李公公故意讓禁軍放慢速度,美其名曰“遵旨慢行,不可驚擾百姓”,實則想讓楊延昭多受些奔波之苦;晚上宿在驛館,本該給官員準備的葷菜,到了楊延昭這裏就變成了冷粥鹹菜,甚至連熱水都要等禁軍用完了才給他送過來。
    隨行的禁軍士兵大多敬佩楊延昭的威名,私下裏常偷偷給他塞些幹糧,可每次都被李公公發現,輕則嗬斥士兵,重則罰士兵跪軍姿到半夜。楊延昭看在眼裏,心裏清楚李公公是想借此立威,也想讓他服軟,可他偏不——他楊延昭這輩子,隻向家國百姓低頭,從不向奸佞小人彎腰。
    這日傍晚,隊伍走到一個叫“清風鎮”的地方,驛館老板聽說楊延昭來了,特意殺了自家養的雞,燉了一鍋雞湯,偷偷送到楊延昭的房間。“楊將軍,小的早就聽說您的大名,您在高陽關打遼軍,保護咱們大宋百姓,是大英雄!這鍋雞湯您趁熱喝,補補身子。”老板說著,眼裏滿是敬佩。
    楊延昭心裏一暖,剛想道謝,就聽到門外傳來李公公的尖嗓子:“驛館老板呢?誰讓你私自給犯人送東西的?”老板嚇得一哆嗦,雞湯差點灑出來。楊延昭連忙扶住老板,起身走到門口,冷冷地看著李公公:“李公公,我雖被押解回京,但還沒定罪,算不得‘犯人’。驛館老板一片心意,我為何不能收?”
    李公公被噎了一下,隨即又囂張起來:“陛下讓你回汴梁問罪,你就是待罪之身!這老板私自給你送東西,就是勾結待罪官員,咱家要把他抓起來,送官查辦!”
    “你敢!”楊延昭往前一步,氣場瞬間壓住李公公,“這老板隻是個普通百姓,一片赤誠之心,何罪之有?你要是敢動他,我現在就寫奏折,彈劾你濫用職權,欺壓百姓!”
    李公公被楊延昭的眼神嚇得後退兩步,可想到自己背後有汴梁的奸臣撐腰,又硬著頭皮說:“你……你現在就是個待罪之人,誰會信你的話?咱家今天偏要抓他!”說著,就要讓身後的小太監動手。
    “住手!”欽差大人突然走了過來,他剛才在房間裏聽到了外麵的動靜,心裏本就對李公公的刁難不滿,此刻見李公公要抓無辜百姓,更是忍不住開口,“李公公,陛下讓咱們押解楊將軍回京,沒讓咱們為難百姓。這事兒要是傳到陛下耳朵裏,你我都擔待不起。”
    李公公沒想到欽差會幫楊延昭說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後隻能悻悻地說:“算……算這老板運氣好!楊延昭,你給咱家等著,到了汴梁,有你好受的!”說完,甩著袖子走了。
    驛館老板連忙對著欽差和楊延昭作揖:“多謝大人,多謝將軍!”
    欽差擺了擺手,對老板說:“你先下去吧,以後別再私自送東西了,免得惹禍上身。”老板應了一聲,快步離開了。
    房間裏隻剩下楊延昭和欽差,欽差看著楊延昭,歎了口氣:“楊將軍,其實我也知道你是忠臣,這次押解你回京,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李公公背後有人撐腰,你一路上多忍讓些,別跟他硬碰硬,免得吃虧。”
    楊延昭看著欽差,拱手道:“多謝大人提醒。隻是我楊延昭做事,有自己的底線,百姓無辜,我不能看著他們被欺壓。至於李公公,他要是安分守己,我自然不會跟他計較;可他要是太過分,我就算是待罪之身,也絕不會姑息。”
    欽差點了點頭,沒再多說,轉身離開了房間。楊延昭看著桌上的雞湯,心裏五味雜陳——他這一路,雖然受了不少刁難,卻也感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這份愛戴,比任何官爵都珍貴,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要守住大宋的土地,護住大宋的百姓。
    又走了十幾天,隊伍終於到了汴梁。剛進城門,楊延昭就看到城牆上貼滿了告示,上麵寫著“天書降世,陛下聖德”,還有不少百姓圍著告示,聽官員講解“天書”的“神奇之處”。楊延昭心裏冷笑——趙恒到現在還沉迷於天書封禪,對邊境的安危不管不顧,這樣的皇帝,怎麽能帶領大宋走向強盛?
    隊伍直接去了皇宮,欽差帶著楊延昭去見趙恒,李公公則去給太後和奸臣們報信。
    養心殿裏,趙恒正拿著一塊“天書”,愛不釋手地撫摸著。看到楊延昭進來,他放下天書,臉色沉了下來:“楊延昭,你可知罪?”
    楊延昭跪下,從容地說:“臣知罪。臣奉詔回京,卻私自逃離汴梁,抗旨不遵,確實有罪。可臣這麽做,是為了守住高陽關,為了保護大宋的百姓。當時遼軍即將來犯,高陽關兵力不足,臣若留在汴梁,高陽關必破,到時候遼軍長驅直入,汴梁也會受到威脅。臣懇請陛下明察,臣雖抗旨,卻絕非有意目無君上,而是為了大宋的安危!”
    “你還敢狡辯!”趙恒拍著桌子,怒聲道,“朕讓你留在汴梁,是看重你的才幹,想讓你輔佐朕處理軍務。你倒好,私自跑回高陽關,還敢說為了大宋的安危?朕看你就是想擁兵自重,想在高陽關當土皇帝!”
    “陛下,臣絕無此意!”楊延昭連忙說,“臣在高陽關,一心為國,從未有過半點私心。這次遼軍四十萬大軍來犯,臣率領三萬士兵,還有高陽關的百姓,拚死抵抗,終於打退遼軍。臣可以對天發誓,臣若有半點擁兵自重之心,甘受天打雷劈!”
    “你以為朕會信你的話?”趙恒冷哼一聲,“李公公已經跟朕說了,你在高陽關飛揚跋扈,不聽朝廷號令,還縱容士兵對抗禁軍。你這樣的人,怎麽能留在軍中?”
    楊延昭心裏一沉,知道是李公公在趙恒麵前說了壞話。他剛想辯解,殿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太後帶著幾個奸臣走了進來。
    太後看著楊延昭,臉色冰冷:“楊延昭,你私自逃離汴梁,抗旨不遵,還敢在高陽關對抗朝廷命官,你眼裏還有沒有陛下,還有沒有朝廷?哀家看,你就是個反賊!”
    “太後明鑒,臣絕非反賊!”楊延昭急忙說,“臣在高陽關,一心抗遼,保護百姓,若臣是反賊,怎麽會拚死抵抗遼軍?怎麽會讓大宋的百姓免受遼軍的欺淩?”
    “你還敢嘴硬!”一個奸臣站出來,指著楊延昭說,“陛下,太後,楊延昭在高陽關擁兵自重,百姓們都隻知有楊延昭,不知有陛下。這樣的人,若不除之,必成大患!臣懇請陛下,將楊延昭處死,以儆效尤!”
    其他奸臣也紛紛附和:“陛下,臣附議!楊延昭抗旨不遵,目無君上,必須處死!”“陛下,若不處死楊延昭,以後恐怕會有更多的將領效仿他,到時候朝廷的威嚴何在?”
    趙恒看著下麵的奸臣,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楊延昭,心裏有些猶豫。他知道楊延昭是個難得的將才,殺了他,以後再遇到遼軍來犯,恐怕沒人能抵擋;可要是不殺他,又怕其他將領效仿,朝廷的威嚴受損。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張詠拿著一份奏折,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陛下!陛下!不好了!遼軍……遼軍又來犯了!楊延浦將軍派人送來奏折,說遼聖宗率領三十萬大軍,再次進攻高陽關,高陽關危在旦夕!”
    趙恒一聽,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什麽?遼軍又來犯了?高陽關……高陽關現在誰在守?”
    張詠連忙說:“陛下,現在高陽關由周信、王超兩位將軍守著,可他們兵力不足,楊延浦將軍又重傷未愈,高陽關恐怕撐不了多久了!楊延昭將軍是唯一能守住高陽關的人,陛下,您快放了楊將軍,讓他回高陽關抗遼吧!要是高陽關破了,遼軍就會打到汴梁,到時候就算有再多的天書,也救不了大宋啊!”
    趙恒看著張詠遞過來的奏折,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楊延昭,心裏終於慌了。他知道,要是高陽關破了,他的天書封禪夢也該醒了,甚至連皇位都保不住。
    太後和奸臣們也慌了,他們雖然想除掉楊延昭,可要是遼軍真的打到汴梁,他們也沒好果子吃。
    趙恒深吸一口氣,對楊延昭說:“楊延昭,朕暫且相信你一次。朕任命你為高陽關兵馬大元帥,即刻率領五萬禁軍,回高陽關抗遼。要是你能守住高陽關,朕就赦免你的罪行,還會對你加官進爵。要是你守不住……你就提著自己的腦袋來見朕!”
    楊延昭心裏一喜,連忙磕頭:“臣遵旨!臣定不負陛下所托,定能守住高陽關,打退遼軍!”
    “好!”趙恒點了點頭,“你現在就去兵部調兵,即刻出發,不得延誤!”
    “臣遵旨!”楊延昭起身,轉身朝著殿外走去。他知道,這次回高陽關,責任重大,他不僅要守住高陽關,還要證明自己的清白,讓那些奸臣無話可說。
    離開皇宮後,楊延昭立刻去兵部調兵。兵部尚書早就聽說了楊延昭的事跡,對他很是敬佩,親自幫他調兵,還給他準備了充足的糧草和武器。
    當天下午,楊延昭率領五萬禁軍,朝著高陽關的方向疾馳而去。他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快點,再快點,一定要趕在遼軍攻破高陽關之前,回到高陽關,和弟兄們、和雪兒一起,守住他們的家園。
    與此同時,高陽關已經被遼軍包圍了。遼聖宗親自督戰,遼兵們像瘋了一樣,朝著城牆發起猛烈的進攻。周信和王超率領士兵們拚死抵抗,滾石、熱油、火藥都用上了,可遼軍太多了,城牆上的士兵越來越少,城牆也被遼軍的投石機砸出了不少裂縫。
    慕容雪和蘇晴帶著傷兵營的醫生和護士,還有百姓們,在城樓下不停地給士兵們送彈藥、治療傷員。看到士兵們一個個倒下,慕容雪心裏滿是焦急,她不停地朝著汴梁的方向眺望,盼著楊延昭能早點回來。
    “周將軍!西門快守不住了!遼軍已經爬上城牆了!”一個士兵大喊著,渾身是血地跑過來。
    周信咬著牙,舉起大刀:“弟兄們!跟我去西門!就算是死,也要守住西門!”說完,率領一隊士兵,朝著西門衝去。
    王超也大喊:“東門的弟兄們,堅持住!楊將軍很快就會回來的!咱們一定要等楊將軍回來!”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是楊延昭!他率領五萬禁軍,像一道黑色的閃電,朝著遼軍的後方殺來!
    “是楊將軍!楊將軍回來了!”城樓上的士兵們看到楊延昭的旗幟,興奮地大喊起來。
    慕容雪也看到了楊延昭,眼淚瞬間掉了下來,她朝著楊延昭的方向大喊:“延昭!你終於回來了!”
    楊延昭騎著馬,手持長槍,朝著遼軍的後方猛衝:“遼狗!我楊延昭回來了!你們的死期到了!”
    五萬禁軍士氣大振,跟著楊延昭,朝著遼軍的後方殺去。遼軍沒料到楊延昭會帶著援軍回來,後方瞬間亂了陣腳。周信和王超趁機率領城樓上的士兵,打開城門,朝著遼軍殺去。
    遼聖宗看到這一幕,氣得差點從馬上摔下來。他知道,這次又輸了,而且輸得很慘。他咬了咬牙,下令:“全軍撤退!”
    遼兵們聽到撤退的命令,紛紛轉身就跑,像潮水般退去。宋軍士兵們在後追殺,又殺了不少遼兵,繳獲了很多武器和戰馬。
    楊延昭率領士兵們,一直追到黑鬆林,才下令停止追擊。他勒住馬,看著高陽關的方向,心裏滿是欣慰——他終於回來了,終於守住了高陽關。
    回到高陽關,城裏的百姓們都出來迎接楊延昭,放著鞭炮,敲著鑼打鼓,像過節一樣熱鬧。張老板帶著百姓們,給士兵們送來了酒和肉,感謝他們保衛了家園。
    慕容雪跑到楊延昭身邊,撲進他懷裏,放聲大哭:“延昭,你終於回來了!我還以為……還以為你再也回不來了!”
    楊延昭緊緊抱著慕容雪,輕輕拍著她的背:“對不起,雪兒,讓你擔心了。我回來了,以後再也不會離開你了。”
    周信和王超也走了過來,笑著說:“將軍,您可算回來了!要是您再晚回來一步,我們就要跟遼軍拚了!”
    楊延昭拍了拍兩人的肩膀:“辛苦你們了!這次能打退遼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以後,咱們還要一起守住高陽關,守護大宋的百姓。”
    蘇晴也走了過來,笑著說:“楊將軍,歡迎您回來。對了,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您,我爹……我爹有消息了!斥候來報,我爹被遼軍押到了上京,雖然受了些苦,但身體還好。楊延浦將軍已經派人去上京,準備營救我爹了!”
    “太好了!”楊延昭高興地說,“蘇姑娘,恭喜你!相信用不了多久,蘇縣令就能平安回來了。”
    蘇晴點了點頭,眼裏滿是激動的淚水。
    接下來的日子,高陽關漸漸恢複了平靜。楊延昭派人去汴梁,給趙恒寫了一封奏折,詳細說明了這次打退遼軍的經過,還請求趙恒撥款,幫助高陽關重建家園,安撫百姓。趙恒收到奏折後,雖然對楊延昭依舊有些忌憚,但也知道楊延昭是個難得的將才,就批準了他的請求,還封他為高陽關兵馬大元帥,讓他長期駐守高陽關。
    楊延浦的傷勢也漸漸恢複,能下床走動了。他每天都去校場,和士兵們一起訓練,準備迎接遼軍的下一次進攻。
    蘇明也在不久後被營救回來。他雖然瘦了很多,卻依舊精神矍鑠。回到高陽關後,他立刻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幫助百姓們修複房屋,恢複生產。
    半年後,高陽關徹底恢複了往日的繁華。城牆上的裂縫被修複好了,校場上的士兵們訓練得更加刻苦,街道上的店鋪重新開張,百姓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這天,楊延昭帶著慕容雪,騎著馬,去了城外的草原。草原上的野花盛開,五顏六色的,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慕容雪坐在馬背上,笑著說:“延昭,你還記得嗎?你之前說過,等打退遼軍,就帶我來草原騎馬,看野花。”
    楊延昭笑著點頭:“當然記得。雪兒,以後每年這個時候,我都帶你來這裏,看野花,騎馬。”
    慕容雪靠在楊延昭的懷裏,幸福地笑了。她知道,以後的日子裏,或許還會有戰爭,還會有危險,但隻要能和楊延昭在一起,和大家在一起,守住高陽關,守住這個家,她就什麽都不怕。
    遠處的城樓上,周信和王超正望著草原的方向,笑著說:“你看將軍和慕容姑娘,多幸福啊!
    “是啊!”王超笑著說,“以後咱們也要多打勝仗,讓高陽關永遠這麽太平,讓百姓們永遠這麽幸福。”
    夕陽下,高陽關的城樓巍峨聳立,像一頭沉睡的巨獸,守護著大宋的土地,守護著這裏的百姓。楊延昭和慕容雪騎著馬,在草原上奔馳,笑聲傳遍了整個草原。他們知道,隻要他們齊心協力,隻要大宋的百姓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守住高陽關,守住大宋的未來,讓和平永遠籠罩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