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殺匪令上)
字數:4288 加入書籤
李恪昨晚半夜被驚醒,被敵襲擊受驚加上救治傷員,此時頭腦已是有些暈暈沉沉,換了個船安睡下去。
醒來後不知幾時,心中想起此次受襲事件,越想越是不忿,他瞄的,受了這麽多勢力襲擊,總要反擊才是,否則他們想襲擊就襲擊,想抽身就抽身,真當自己是軟柿子不成。
琢磨了一下,此事還是要弄明白敵方勢力,否則連敵方勢力都不知道,談何反擊。
想知道對方是何勢力看來還是應該落在外麵的德清刺史謝無忌身上,謝無忌是本地刺史,要說他完全不清楚這些賊人,莫說李恪不相信,說出去別人也不相信啊。
爬起床來,喊來甘草,問道:“幾時了?”
“巳時一刻了”。嗯,這是後世的十一點多了。
“讓李渾進來。”
李渾來後,李恪也不多廢話:“李渾,你去把岸上的那個德清刺史請進來,我有事要問。”
李恪重新在船上找了一個茶室,剛泡上茶,李渾已經領著一個年約三十多歲、麵容微胖的中年人進來。
中年人一見李恪,連忙俯身一禮:“下官德清刺史謝無忌見過蜀王殿下,看殿下無恙,下官不勝之喜。”
“先坐下吧。”
見謝無忌坐下後,李恪給他倒了杯茶,見他嗅到茶香時,有些驚喜,接著捧杯喝了一口,微微眯起眼,一副甚是滿意的模樣。
炒製茶目前隻在李恪身邊親朋好友中作為禮物送送,並未上市,這個謝無忌哪怕貴為刺史,卻也是沒喝過的。
這個刺史姓謝,估計是江南世家中的謝家人了,上學時學過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謝,便是指江南謝氏。
看這個刺史甚是喜愛茶水,便問道:
“謝刺史此前可是喝過此種茶水?”
“哦,沒沒沒,隻是覺得此種茶水香味俱全,比平時喝的茶湯好的太多了。”這個胖刺史連忙說道。
“哦,謝刺史可是出自江南謝氏,在此地為官幾年了。”
“某正是出身謝氏,在此地為官兩年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謝刺史牧守的地盤可是不太寧靖啊。”
“啊。”謝無忌聽了,吸了口涼氣,抬頭看了眼李恪,隻覺得李恪臉色神情極是冰冷,以為李恪遭受襲殺,這是要拿自己出氣,正欲分辯。
李恪卻是冷冷地繼續問道:
“四五千賊人在你治理的地麵上橫行無忌,你卻是絲毫不知,是何道理?若是如此,豈不是德清境內人人自危,隨時都可能被襲殺?”
李恪知道要逼迫眼前的刺史說出些自己想要的信息出來,上來就要挑對方的錯,而且要拚命放大了說,隻要對方聽了後感覺心虛,接下來的對話才好繼續。
“蜀王殿下,此地曆來如此匪患嚴重啊,非是這兩年才有啊。”被李恪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謝無忌也不禁分辯說道。
“此話何解?”李恪舒緩了語氣。
“離此地數十裏有一地名喚獨鬆嶺,聚集了大群盜匪,朝廷數次剿匪,卻是沒有收到太好的效果。”
“大群盜匪?他們有多少人,為何經久無法剿滅?”
“盜匪大約有四五千人,乃是前隋未時杜伏威勢力的餘孽,作戰能力甚強,武德年間至今已朝廷圍剿了三次,卻還是被他們逃了。
聽說他們的首領王雄誕前幾年沒了,王雄誕乃是杜伏威義子,他死了,本來想著他們就會散了,卻沒想他們重新選了一位首領,盤據此地不去,下官也是沒辦法。”
“哦,此前都是如何圍剿的?”
“都是朝廷派下來的將軍帶著一些將士,再加上我們本地幾州的府兵共同圍剿。
奈何獨鬆嶺後便是天目山,而天目山綿延數百裏,這些盜匪隻要撤入廣闊的天目山,他們消息靈通,剿匪便成了遊擊戰和山地戰,便是朝廷來的將軍也是無可奈何,反而折損了不少人手。”
謝無忌此時猶如竹筒倒豆子般說了出來。
“哦,這些盜匪如此猖厥,他們可是也參與昨夜對本王的襲殺了?”
“這個,這個,下官來時,賊人已退去,不太清楚。”
“哦,一點也不清楚,你的猜測呢?”
“下官隻是從賊人留在此地的屍首來分辨,他們是參與了的,而且他們走前把使用過的八牛弩砸壞了。”
李恪一聽,對啊,地上的屍首便是明顯的線索啊,嗯,知道一股敵人了。
“除了這些盜匪,你看還有何人參與了昨夜的襲殺?”
“還有,還有,軍中斥侯說有海盜也參與了,還有一群黑衣人,卻是無法分辨。”
“嗯,海盜,本地受海盜襲擾嚴重嗎?”
“本地還好,隻是偶爾會有海盜流寇進入,基本上都會被擊殺。”
“嗯”
李恪沉吟了半晌,問道:“謝刺史可想立功?”
“立功,什麽功勞?若是對付獨鬆嶺那些盜匪,下官也是力有未逮啊。”
“嗯,不用你去圍剿,你隻須發布殺匪令便是可以。”李恪淡淡地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殺匪令?何謂殺匪令?”胖刺史有些摸不著頭腦。
“你以官府的名義發布懸賞令,無論任何人任何勢力,隻須擊殺這些盜匪中的任何一人,確認過後,便可得二十兩銀子,殺匪令不計上限,越多越好,都是按二十兩一人懸賞,你說會不會有人去殺這些盜匪?”
“這個,二十兩銀子?”謝無忌有些動容,殺一個盜匪二十兩,獨鬆嶺上有盜匪四五千人,豈不是要準備約十萬兩銀子來殺這些人。
“正是,這些銀子由本王來出,謝刺史隻管發布政令,與我方派出的人員共同勘驗屍首的身份,確認後,便會以德清州官府的名義兌現懸賞。”
“這個,待本官想想”
謝無忌開始擰眉沉思,他是本地人,又在此地為官多年,當然知道為何這些盜匪難以剿滅。
無非是與本地一些世家勾結,消息靈通,加上戰力強悍,占據地利優勢,之才屢屢得脫。
但現在頒布的是懸賞令啊,鬼知道誰會見財起義,去山上殺人,如此盜匪消息靈通的優勢便是沒了。
戰略強悍?嘿嘿。敢去山上殺人的身手也不會差,人家殺不了你們全體,殺你一個或是幾個落單還不是輕輕鬆鬆。
而以德清官府的名義來頒布懸賞政令和兌現懸賞,功勞自是落到自己身上,剿匪可是堪比軍功啊。
要知道此時的大唐首重軍功,並規定非軍功不得爵,自己要是當刺史,就是再當個一百年,沒有軍功,別說公爵,便是最差的子爵、男爵也不可能。
想了半天,覺得對自己沒有壞處,隻有好處,便是有些激動說道“若是殿下欲懸賞殺匪,下官自當協助發布政令。”
“好”
——我是分割線————
謝謝各位讀者看官們的加書架、催更、評論,李恪在此鞠躬致謝!
喜歡李二要瘋,兒啊,這是朕的大唐?請大家收藏:()李二要瘋,兒啊,這是朕的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