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天目山修羅場

字數:4384   加入書籤

A+A-


    天目山
    一條山路上。
    五名盜匪正在夕陽下慢慢走著。
    一名無眉盜匪忍不住縮了縮脖子,此時還是二月,天目山上還是有些冷的:“頭,你說首領為啥要我們化整為零,在獨鬆嶺上逍遙不好嗎?”
    “首領不是說了嗎,這次官軍必來圍剿,畢竟我們襲擊了朝廷的幾個皇子,再說傷亡的兄弟太多了。
    這戰我們傷亡過半,去了三千人,傷亡超過一千五百人啊,我們統共有多少,不過四千五百人啊,現在剩下的三千人手守不住那裏啊。”
    被喚作頭的盜匪解釋道,心中暗想這名無眉盜匪兄弟怕是首領說時沒聽清楚吧。
    “誒,兄弟們這次太慘了,感覺當年和李靖打的時候,也沒這麽慘過。”另一名盜匪說道。
    “哼,那些人鼓動首領,說是有厲害的高手出手,我們就是去撿功勞的,那有哪般容易。”另一名矮小盜匪怒聲說道。
    “沒辦法啊,碰上玄甲軍了,玄甲軍可是李二親軍,裝備精良,均是以一擋百的存在,別說我們了,那班海匪、還有那些殺手也沒討好,也都是傷亡慘重啊。”
    眾匪聽了,頓時沉默下來,心中各有所思。
    夕陽西下,眾匪的身影慢慢拉長。
    “嗖”“嗖”“嗖”“嗖”,幾支箭矢倏然間從上方樹中爆射而來。
    三名盜匪頓時倒地,另兩名劫匪拿出盾牌擋住,“嗖”“嗖”“嗖”又是幾支箭矢從後方疾射而來,這兩名劫匪後腰頓時被勁箭破體而入,眼睛一翻,不甘倒地。
    他們明白,他們完了,果然片刻後,前後方的樹上同時跳下來七八條大漢,幾人下來後均是快速向五人撲去,毫不猶豫揮下鋼刀,盜匪們的大好頭顱便離體而去。
    “得手了,把他們身上的腰牌取下,我等去那個德清州裏領賞賜去。五個盜匪值百兩銀子了。”
    隨著殺匪令的發布和持續發酵,寧靜的天目山迎來更多不速之客,都是一些身形矯健之士,來人三五成群,來自四麵八方,進了山後都是默契地開始在山上搜尋盜匪。
    又是一個黃昏,殘陽如血。
    山中一處河流中。
    三名盜匪正自水中摸魚,這對他們不是什麽難事,很快,幾尾肥魚就入了手,正要從水中劃出。
    “嗖”“嗖”“嗖”“嗖”,數支箭枝忽然從岸邊怒射而來,頓時全身劇痛,重新墜入水中,緊接著脖頸一涼,便是沒了知覺。
    一處山洞中。
    已是半夜寅時,十數名盜匪在洞中正自睡的正香,兩名在門口的值守人員腦袋也是一上一下地在打盹,兩團黑影忽然飄了過來,短劍一揮,兩名值守人員便即了帳。
    又是幾團黑影迅速上前,與兩團黑影一起進入山洞,山洞裏頓時成了修羅場,片刻後,隻聽洞中哈哈大笑的聲音。
    “割了腦袋、取了腰牌,走,我們幾個去杭州領賞便是。”
    一處山間廟宇前。
    六七名漢子正在走著,一名刀疤漢子邊走邊說:“大哥,前方有處廟宇,我們可以進去休息一下,他瞄的,這班王八糕子這是跑那裏去了,找了兩天了,也沒找到人。”
    “嗯,可以進去,前麵的幾個刀握緊了,後麵的拉開弓,保持警戒,小心這裏有人。”大哥模樣的漢子說道。
    幾人頓時小心翼翼起來。
    忽然,前麵兩人感覺腳下一鬆,同時身體開始迅速下陷,頓時大喊:“你們快跑。”
    但是貌似來不及了,廟宇上方出現數名盜匪,“嗖嗖嗖”的弓箭聲傳來,隻是一輪,後麵幾人均自中箭,勉強把手中弓箭射了出去,隻聽“啊”的一聲,看來有盜匪中箭了,
    又是幾名手上拿著刀和盾的盜匪上前一陣亂砍,幾人頓時斃命。
    ...
    天目山已成為前來殺匪的賞金獵人與盜匪的修羅場,李恪對此自是渾然不知。
    此時的李恪已離開杭州,沿著長江上溯,由於此前洛陽水師死傷嚴重,此時的航程由杭州水師負責護送。
    杭州水師的一位雲姓校尉找到李恪,見了禮後,說道:
    “蜀王殿下,從此到益州,一路沿著長江西行,抵達上遊後有兩條路線:
    一條是到了戎州沿著水路北上,到了嘉州後再改由陸路到益州;
    另一條是到了瀘州水路北上,到了富陽改由陸路到益州。
    相比而言,第一條線路要遠些,但更加安全些,第二條線路要近些,但此條水路上有幾外礁石,航運可能不太安全。”
    李恪聽了,想了想,“你的意見呢?”
    “建議還是第一條路線,雖然遠了些,但勝在安全。”
    “可以,如你所說,還是要安全為上。”
    這一日,船隊行至鄂州,看見江中矗立著一塊大石頭,奔流的江水在此被劈為兩半,李恪此時正與眾人閑聊,看到這一幕,輕歎了一聲,說道:
    “這是龍蟠磯啊,又叫龍蟠石,此石仿若自天自降,生生長在水道中央,且體積龐大,成為長江上的航運殺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下遊往上遊航行還好,還隻是稍有不便。
    但從上遊往下遊時,由於上遊水流湍急,船隻到了這裏很難止住速度,便是容易碰上這石頭,所以大家以後航行至此時,都要加以小心。”
    身邊雲校尉說道:“蜀王殿下此言不差,我等吃水上這碗飯的,最害怕的便是各種明暗礁石,長江航運上每年舟毀人亡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在上遊各支流上。”
    此時前來喝茶的有權萬紀、馬周、李愔,還有不知腦筋哪裏抽了的李元軌也來了,眾人看到這巨大的石頭橫在江心,不由有些驚奇,李愔不由問道:“哥,這大石頭有多大?你可知曉?”
    眾人不由暗自說道,你這卻是為難你哥了,他也不是神仙啊,如何能知?。
    卻不妨李恪說道:“我在一本雜書看過,書名忘了,此石,長80尺、寬33尺、高47尺。”
    眾人均是暗自讚歎李恪的知識廣博,同時又是心中齊齊暗罵,這還能叫石頭麽,說是小山也不過了啊,這要是在航運時撞上了,無論多結實的船隻,保證也要成為紙片片。
    便是雲校尉看向李恪也不由有些佩服,龍蟠石極為有名,吃水上這碗飯的沒有不知道的,但卻是從來沒有人知道這塊石頭多大。
    即使是他,也隻是知道這石頭很大,心中有個模糊的概念,但巨石的尺寸卻是不知,沒想到李恪身為皇子,還是第一次來到長江,卻是能知道此巨石的尺寸。
    此時因為這塊石頭的關係,上流江水至此流速減緩,幾名水師便揮舞起漁網,漁網拖起時已滿是大大小小的江魚,鮮活亂蹦的,看來長江此時水產其是豐盛。
    眾人這一路走水路,各種大小魚類吃了不在少數,隻是黃河上的水產有著一股淡淡的黃泥味,長江上的卻是沒有。
    雲校尉說道:“長江上有鰣魚、刀魚和河豚三大特產,被稱為“長江三鮮”,若是能網到,我等卻是有口福了。”
    李恪也是微笑,鯽魚肉質細膩,吃起來味道確實頗為鮮美,隻是後世已經很難吃到野生的鯽魚,更多的是人工養殖的。
    ————我是分割線————
    本書第一卷終,明日開啟第二卷,感謝各位讀者看官們的加書架、催更和評論,李恪在此鞠恭拜謝!)
    喜歡李二要瘋,兒啊,這是朕的大唐?請大家收藏:()李二要瘋,兒啊,這是朕的大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