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困守土木堡

字數:4357   加入書籤

A+A-


    丁正男正巡視城防走在蒙格身邊,見狀不禁好笑。“你個騷韃子過嘴癮呢!”
    蒙格摸摸後腦勺不好意思道:“韃子離太遠,槍沒準頭,咱也沒有重機大炮。再說了,師長你有令不準擅自出戰。小的便不敢出堡靠近了打,小人隻有一顆腦袋,可不夠軍法處的閻羅們砍的。”
    丁正男哈哈大笑,笑過算過正待要走。聽蒙格在背後說:“師長,小的有個主意...”
    同為忠良之後,徐玉對丁正男真是夠意思,給了把破槍,也給了當今世上最高端最大氣最上檔次的手雷。徐總工自主研發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薄鐵皮手雷全重580克,內裝800顆邊角料鐵渣,殺傷半徑3米。這款被近衛軍親切地稱作恐龍蛋的黑火藥手雷可比梁山軍裝備的仿771式木柄手榴彈更具時尚與現代感。蒙格的投彈技能在近衛軍中數一數二,其76米投彈距離的高光記錄保持至今無人能破。然而韃子遠在500米開外,夠不著怎麽辦?蒙族發明家蒙格自有創意。
    在介紹蒙格發明創意之前,有必要對後金軍使用的弓再行科普。韃子的弓有兩項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知識產權:一曰牛角弓梢。在弓柄兩頭加裝牛角,牛角本身具有彈力,如此開弓時擁有兩重彈力可事半功倍。後金打仗常要征集1560歲的男丁入伍,正因為後金的弓有牛角弓梢這一獨特設計,15歲的孩子和60歲的老弱也能開弓。二曰弓弦。明軍的弓弦通常用動物的筋甚至麻繩製成,雖然結實但容易脆化,使用壽命有限。而後金巴圖魯弓用絲線做弦,取吃柘葉的蠶吐出的絲做成的弓弦其堅韌程度比筋弦更勝一籌。
    後金作為一個新興的政治軍事勢力,持有積極進取、賞罰分明的社會環境,製造的盔甲、兵器,質量遠勝明朝兵仗局出品。明軍最喜愛的繳獲,第一當為後金軍的甲胄,第二則是後金的弓。
    後金苦逼,軍費有限,無法普遍裝備蠶絲弓弦,大部分的弓弦用動物的筋製成。蒙格把繳獲的後金弓弦取數十根纏繞加粗製成彈力皮筋,再鋸擂木製成超大彈弓架,割開皮甲做彈丸兜。如此,彈弓式拋彈器便製作完成。能積極開動腦筋是好的,軍中小發明是值得鼓勵的,45度仰角發射是無比正確的,機械增程手榴彈的思路更是值得推廣的。然而,手雷引爆時間過短注定了蒙格難以將創意落實到實戰。
    第一次試驗,手忙腳亂和心慌意亂,由於太緊張沒能第一時間內發射出去,手雷飛出不遠後便爆炸。
    第二次發射,好歹能在拔掉插銷後瞬間鬆手發射,但還是因為太緊張,蒙格把彈丸兜握太緊阻擋住了彈體。結果落在了幾米開外處爆炸,好在戰士們經曆過訓練時投彈脫手,能夠及時避開才不至釀成事故。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彈體順利飛向遠方,飛出一半的路程空爆。
    這個時候丁正男開始想念梁山軍自用的木柄手榴彈了,開始為自己的顏值控後悔。恐龍蛋好看不中用,真不如拉線的木柄彈好用。
    近衛軍的手雷自主生產能力為零,全部依賴梁山進口,是寶貴的。丁正男不會讓蒙格浪費第四顆手雷,但可以容忍再浪費一顆木柄手榴彈。他私藏有三顆梁山軍木柄手榴彈。發明能手蒙格卻不願在試了,因為通過三次實踐操作發現,粗製濫造的彈弓並不能將半斤重的恐龍蛋機械增程至500米遠,他可不想糟蹋師長大人的私藏品。但他看到木柄手榴彈時又突發了一項創意。他想到了弩,如果把弩槽開大,打磨光滑,用大型硬弩彈射木柄手榴彈豈不是好。將木柄彈的引信延長足可覆蓋100300米距離,定為殺敵利器。
    丁正男輕蔑地鼻孔出氣,“傻小子,費那勁!老子告訴你,梁山軍的步槍不光能打子彈,還能打榴彈。嗯,你沒見過槍射榴彈。就是能用槍打出去的榴彈。隻要我軍裝備上步槍,韃子零散時打子彈,聚攏時打榴彈。哼哼,別說4萬,40萬韃子也不夠填牙縫的。”
    連著3天兩邊相安無事。阿多多不曾發動進攻,丁正男亦無力率部突圍。
    在阿濟格看來,土木堡裏的近衛軍等同受傷的豪豬,豪豬縮成一團豎起尖刺,土狼阿濟格不好下嘴。
    韃子圍城部隊由大哥阿濟格的鑲紅旗打頭陣,阿濟格比多鐸、多爾袞大上二三歲,也就多了兩三年的戰鬥經驗,能夠正確對待敵人戰鬥力。阿濟格不光把近衛軍比作不好下口的豪豬,還比作為難啃的硬骨頭,要想吃下對手得做好崩掉幾顆牙的準備。身為大哥得護著兩個兄弟,決定由自己的鑲紅旗吃苦在前,讓兩個兄弟跟在後頭吃現成。
    對陣雙方其實都在等。阿濟格等的是火炮,丁正男等的是彈藥。
    對陣雙方都在做準備。阿濟格在磨刀,丁正男在做木匠活。
    第四天上午,阿濟格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炮,大小6門,有大將軍炮也有小號的弗朗機炮,都是本次搶劫的戰利品,當然還有負責操炮的明軍俘虜炮手。讓阿濟格頭疼的是,他的大炮射程還不如近衛軍的槍,要想轟掉土木堡,隻能將炮陣地暴露在敵軍火力射程之內。
    炮兵,真正的技術部隊,後金軍的寶貝。幾十輛盾車密密麻麻擋在炮陣地前,隻露出6個黑洞洞的炮口。為壓製堡城上的步槍火力,盾車後麵安排有數千弓箭手引弓待發,用密集拋射徹底壓製住反擊火力。
    看著敵陣中還穿戴著明軍衣甲的炮兵和後金韃子們忙碌著掘土墊炮,丁正男搶先發難,乃一聲令下:“拋彈車準備!”
    拋彈車其實是縮小版的回回炮,回回炮拋石頭,拋彈車拋手雷,確切說是用麻繩捆綁住三個手雷的集束手雷。丁正男否定了蒙格利用床弩發射的想法,決意向老祖宗學習回歸傳統。他可沒有後發製人的修養,打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看看是你鐵疙瘩厲害,還是我恐龍蛋牛逼。
    時間倉促且沒有合適的材料,拋彈車亦屬粗製濫造。全車無鐵作,齒輪和活動卡扣都用的木頭,拋杆用木片層壓製成,彈兜用麻繩編結。即便簡陋,調整好角度,五百米射距不在話下。丁正男親自上牆頭,望遠鏡裏找到後金炮陣地,這個距離已經有700米開外。這個距離上近衛軍隻能挨揍無法還手。
    戰爭的魅力在於不會按照數據或者指標能夠精確推演的,正因如此,無論梁山軍、近衛軍,還是明軍、後金軍,參謀人員的作用一定是被大大低估的。如果戰爭隻是軍力推演這麽簡單,直接比大小比數量好了,還要指揮員來幹什麽,還要發揮指戰員技戰術來幹什麽?
    明軍炮兵俘虜主觀能動性為零,被動積極性卻很高漲。在刀背和刀刃的鼓勵之下操炮轟擊,拳頭大的鐵蛋從炮口呼嘯而出,奔向夯土包磚的土木堡。
    等等,為什麽拆家小能手大將軍炮沒動靜?倉促運來的軍事重器待臨戰時才發現遭到了破壞,炮口裏被灌入了鐵漿,千辛萬苦運來的大殺器已成廢鐵。丁正男真該好好謝謝那位或是那些無名英雄們,那個或是那些佚名炮手在城池陷落前能夠記得破壞武器不為敵所用。
    弗朗機有效射程500700米,最大射程1000米。這指的是嚴格按照生產流程符合戰術指標的新出廠火炮。後金弄來的二手老炮便如同二手老婆般鬆鬆垮垮。3斤到5斤重的炮彈能夠著堡牆。
    幾陣轟鳴,瞬間便有重物敲擊城牆,隻有站在牆頭的崗哨能感覺到腳底的震感。好比有女人一粉拳打在劄甲上的感覺,隻能讓人興奮而非威脅。不知是土木堡夯土質量好還是炮彈無力,效果上隻聽個響,要說靠鐵蛋把城牆給砸塌掉,純屬阿濟格的美好願景。
    這種無效攻擊卻讓後金軍感到沮喪,六輪炮轟後大炮需要冷卻,趁著冷卻的功夫,阿濟格下令炮陣地前推,推到300米距離上抵近轟擊。他的算盤是拚著損失掉炮也要轟塌堡牆,炮沒了可以再搶,炮兵沒了可以再找。不惜代價也要把敢於攻擊後金勇士的出頭椽子幹淨徹底消滅掉。
    對土木堡的攻勢從炮擊開始。300米距離,感官完全不一樣了,每次炮轟都如重錘敲擊洪鍾,帶來巨響和震動。阿濟格上一秒還想派出2000弓箭手前突,用拋射箭雨來壓製近衛軍反擊,保護抵近射擊的火炮。受到炮擊那驚天動地的鼓舞,他下一秒就把‘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裹進悶屁排出了體外,乃改良為不惜某種)代價。
    畢竟‘不惜一切代價’具強口號屬性,喊口號易,做起來難。
    畢竟攻堅真真是大金國勇士的軟肋,除非政治需要萬不得已,後金軍才會幹蟻附攻城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虧本買賣。
    畢竟羽箭很貴,真真不敢浪費。讓我們簡單算筆賬。後世網店上,最次的玻纖箭每枝23塊錢,好點的箭鏃20塊錢左右。這樣算下來,能殺人的箭每枝起碼20元軟妹幣。2000弓手每人十次拋射便是二萬枝箭,一次性火力輸出的代價是40萬元夠直觀、夠以事實為依據了哈!
    阿濟格很想玩上這麽一次箭雨覆蓋,很過癮很壯觀,但這不是窮人家玩得起的燒錢遊戲。後金弓箭手玩的是精確狙擊,講究一箭斃傷一個敵人。
    阿濟格,後金,不光精通打仗,還精通戰爭經濟學,十分懂得投入產出比。箭是自己的,要珍惜。炮手是俘虜明國的,是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