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蹉跎的路程

字數:3186   加入書籤

A+A-


    第一次出門曆練的趙匡胤內心是忐忑的,該到哪裏去呢?拿著父親的推薦信,趙匡胤打算先去找父親的故舊們碰碰運氣。第一站,他先去了複州今湖北天門市),找複州防禦使王彥超,這是父親以前平級的鐵哥們。曆經多年,王彥超官運亨通,一路做到了地方大員。
    路途之上,想著以前和父親稱兄道弟、還抱過自己的王叔叔,憧憬著故人重逢,趙匡胤心裏充滿著激動和期待。很快趙匡胤抵達複州,說明了來意。
    王彥超熱情地接待了他,在問清楚趙弘殷現在不僅沒升官、還丟了職位的情況後,就微笑著留著他吃了頓飯,然後拿出幾貫銅錢,禮貌地把他送出了府:“公子文武雙全,定然是前途無量,我這廟小,現在沒有合適賢侄的職位,請見諒。”
    趙匡胤求職路上遭遇了人生滑鐵盧,他也第一次見識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第二站,前往隨州,那裏也有父親的一個老同僚,叫董宗本,現在已經高升至刺史,趙匡胤打算去那裏碰碰運氣。沒想到董叔叔收留了他,讓他做了管親兵訓練的一個小官。他滿懷希望地認真工作,準備大幹一場。
    董宗本有個兒子叫董遵誨,也在他爹帳下做牙將,正好是趙匡胤的頂頭上司,董遵誨自命不凡,平時酷愛談論兵法,但水平著實不行。在幾次兵法論道中,趙匡胤都把董遵誨說得理屈詞窮;在幾次訓練比武中,趙匡胤的高超武藝和箭法都是出類拔萃,遠超同僚們。
    搶不過風頭的公子哥董遵誨,開始帶動周圍人排擠趙匡胤,什麽“發糧餉忘記報趙兄的名字了”“換開飯地點忘記告訴趙兄了”,諸如此類都是一些上不得台麵的鬼蜮伎倆。
    趙匡胤太年輕了,吃了不會收斂鋒芒所以遭受打壓的虧,實在是混不下去了,趙匡胤隻得辭別了董刺史,開始另謀出路,他也由此學到了人要韜光養晦的道理,在以後的日子裏,趙匡胤都悶頭做事、低調做人。這也讓他學會了掩飾內心,直到陳橋驛兵變的那一夜之前,再也沒有人發現過他平靜的外表下藏著的蓬勃壯誌。
    趙匡胤又重新開始了找工作,江湖漂泊、風餐露宿,但很久了都一無所獲。有一天趙匡胤路過襄陽,借宿到一座小寺廟裏,這廟寂寂無名,僅有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僧在主持。
    老僧見趙匡胤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就主動與他攀談,發現趙匡胤的確是人才,於是鼓勵趙匡胤“千萬不要氣餒,現在隻是潛龍在淵,將來必有大作為”,隨即掐指一算,“你的命數在北方,不要再在南方遊曆了,我這還有一些香火錢,你拿去做盤纏去北方吧”。趙匡胤深深拜謝了老和尚,向北疾馳而去。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趙匡胤也就此在北方發跡。
    後漢乾佑三年950年),趙匡胤騎行千裏來到了河北的鄴都,風塵仆仆投奔了天雄軍節度使郭威,這將是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在這裏,他居然遇到了父親趙弘殷,原來,乾佑元年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等人謀反,郭威起兵討伐,趙弘殷就此追隨郭威;戰時趙弘殷立了功,此時已升任護聖都指揮使。
    趙弘殷告訴兒子,郭威有勇有謀,待人豪邁重義,可以委身報效。聽了父親的話,趙匡胤不再遲疑,就此投身軍中,成為了郭威帳下的一名親兵。
    郭威,邢州堯山今河北邢台隆堯縣)人,公認的當世豪傑。他年僅八歲的時候父母親就都死在了一次兵亂裏,這麽小的孩童顛沛流離,居然獨自一個人走過幾百裏地來到潞州找到了姨母,性格之堅忍鎮靜可見一斑,後來他也就在姨母的撫養下長大。
    心理學裏麵有個分支叫作地理性格論,是很有一定道理的。邢州、潞州在當時都屬於昭義軍藩鎮治下,毗鄰安祿山的範陽,所謂“漁陽鼙鼓動地來”,這裏常年正麵承受著安史之亂的衝擊;後來到了五代時期,此地也是經常軍閥混戰,殺戮不斷、民不聊生。自古燕趙出豪傑,在這麽殘酷的生存環境適應下來的人,必然遇大事不亂、遭大難不慌,正所謂胸有激雷而麵如平湖,可拜上將軍。
    而豪邁大氣和從容鎮定也融入了郭威的性格底色,讓他能夠跨過各種險境,也主導了他人生的各種選擇。
    史書記載,郭威小時候經常打架、賭博、酗酒,還在脖子上紋了一隻麻雀,人稱“郭雀兒”,平時喜歡打抱不平,頗有“大俠”風采。郭威18歲那年,正值後唐將領李繼韜在潞州募兵,李繼韜見他身材魁梧、勇力過人,非常喜歡他,便讓他做了親兵護衛。
    當年年底,李繼韜率軍駐守上黨,城內有一位屠戶囂張跋扈,欺壓百姓,甚至強搶民女。郭威聽聞後很是義憤,一日,郭威假裝去買肉,要求屠戶親自切,並且一會要切絲一會要切丁,一會要肥的一會要瘦的,還罵屠戶怠慢了自己,屠夫終於被激怒,舉刀問郭威,你敢殺我嗎,“汝敢切吾之腹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郭威立即滿足了他的樸素願望,“帝指郭威)即剚其腹,市人執之屬吏,繼韜惜而逸之出自《舊五代史》)”。郭威活剖開了屠夫肚子,市民們要執拿他到官府,李繼韜愛惜人才,將郭威藏了起來。這個故事熟悉吧,後來經過施耐庵老先生改編,成為了《水滸傳》中“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的故事原型。
    後來後唐發生政變,郭威等軍校和一些宮女被遣散,這些人中有一位姓柴的宮女看上了郭威,成為了他的結發妻子,還帶給了他很多的嫁妝。據說郭威形容偉岸、氣宇軒昂,這就是長得帥的好處,身無分文也能讓人倒貼。
    有了家人,卻沒了工作,郭威聽說後晉將領劉知遠在募兵,就攜家人投奔,並憑借著一身武藝當上了校尉。是金子總會發光,郭威屢立戰功,慢慢被劉知遠擢拔重用;到後來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郭威則成了開國功臣,擔任樞密副使兼檢校司徒,兼任駐守鄴都的大軍區統帥,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公元948年,在位僅一年的劉知遠去世,年僅54歲,臨終前,他召來五位大臣,讓他們輔佐年幼的兒子劉承佑,這些人分別是蘇逢吉、王章、史弘肇、楊邠、郭威。
    對於劉知遠的死,郭威每日以淚洗麵、痛苦不已,他是無比感恩劉知遠的:你在我落難之時收留了我,你在萬軍之中提攜了我,又在臨死之際托孤給我,好吧,你死了,我來好好輔佐你的兒子,讓你留下的帝國發展壯大吧。
    趙匡胤就在此時投奔了看起來風頭無兩的郭威,卻不知一場生死攸關的危機也正在一步步向郭威逼近。
    喜歡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請大家收藏:()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