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東南方向的外交戰

字數:3159   加入書籤

A+A-


    在大宋一統天下的藍圖裏,南邊隻剩下了南唐和吳越兩個補丁。在東南疆域的版圖上,可以形象地看到,較大的南唐像張大嘴一樣包裹了一個隻占據著浙江的小吳越國,而這樣誰也不吃掉誰的局麵維持了很多年。
    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國家的情況。
    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政權,幅員三十五個州,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人口約五百多萬,兵員三十多萬。在南方國家中,南唐對於農業的開發最具力度,府庫充盈,“凡積兵器,緡帛七百餘萬”,簡而言之,這絕對是一個勁敵。此時的南唐,皇位傳到了第三代李煜這裏,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孩子,他年少時便非常聰明,喜歡詩書,擅長詩畫音律,這就很討李璟喜愛。
    李煜生來額頭寬廣方正、麵頰豐滿,長了天齒兩個牙齒重疊在一起) ,而五帝中的帝嚳和孔子都是長有天齒的人;有一雙重瞳一個眼睛裏有兩個瞳孔),這在古代更了不起了,造字的倉頡、五帝中的舜、晉文公重耳、項羽、王莽等等大人物都是重瞳,李煜這樣奇特的長相,在古代那就是帝王之相。所以他當時就很被太子李弘冀猜忌,幾次差點被毒殺,從小到大活得那叫一個提心吊膽。為躲避禍事,李煜從不過問政事,一心沉醉於詩書之中,為此,李煜還曾寫下《秋鶯》等詩句來表達自己渴望擺脫塵世紛擾、隱居山林的願景。
    後來李弘冀早夭,李煜繼了位,但長期壓抑的生活經曆和北方宋朝的強大壓迫感讓他形成了消極避世、及時享樂的性格。可以用“豪奢”來形容他的宮廷生活,他裝飾牆壁的羅帳是用金線編織成的,釘子是用玳瑁做的;又用綠寶石鑲嵌窗格,把紅羅朱紗糊在窗上;屋外廣植梅花,於花間設置彩畫小木亭,亭內僅設有二座,李煜可以和愛姬小周後在這裏賞花對飲。每逢春盛花開,就用玉筒做花瓶插上花,置於所住宮殿的梁棟、窗戶、牆壁和台階上,這處宮殿被他起名為“錦洞天”。每年七夕生日時,李煜必命人用紅、白色絲羅百餘匹,仿作月宮天河之狀,整夜吟唱作樂,天明才撤去。
    閑來無事的李煜最喜歡的就是文學,他在文學界風頭蓋過了他爹李璟,絕對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出名的文人。他在書法、繪畫、音律、詩文上均有很高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是一位“多棲藝人”,一句“誰在秋千,笑裏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當世聞名,號稱“千古詞帝”。概括來說,這就是個麵對強宋無力進取後、隻想偏安一隅逍遙快活的藝術皇帝。
    再看吳越,此時的國主叫錢俶,他已人到中年,是一個見識不凡的明君,在各個大國小國之間長袖善舞,讓他的彈丸小國在夾縫之中能夠不斷地絕處求生。在位期間,他與民休息、獎勵耕墾,民眾生活比較安定富庶。他的父祖也都是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可以說代代都是賢主。
    但是這個國家有個基因缺陷——先天發育不足,別的諸侯國起碼都是節度使開局,吳越的開國君主錢鏐在唐末乾符年間還是石鏡守將董昌的部校,後漸由偏將而升掌一州之兵;當別人都在橫掃六合、劍蕩八方的時候,他隻能在東南一隅蝦米互吃,等他慢慢發展壯大了,別人都已經更強大了。
    南唐、吳越可是對世仇,兩國的戰爭史貫穿了後梁到後周的整個五代,然後到了宋朝,二者突然就停戰不打了,這是咋回事呢?
    當然不是兩邊國君愛好和平,原因很簡單,是大環境變了,北方政局突然穩定了,北方政權能夠騰出手收拾南方殘局了。吳越趕緊向趙匡胤拜碼頭認了大哥,成了大宋的附屬國。
    為了一個時期隻對付一個國家,其他國家不要跳出來搞什麽“合縱抗宋”,心理學專家趙匡胤用了極為高明的外交策略,表麵上秉承的是“你不犯錯,我不動你”的外交指導思想,宣傳的是“打哪個國家都師出有名”,打荊楚武平是幫助平叛,打後蜀是討伐陰謀犯邊,打南漢是吊民伐罪。
    這樣的外交策略是相當成功的,完全實現了削弱對手、控製局麵的戰略目的。
    第一是在很長時期內維持住了“戰略平衡”。讓其他暫時還沒有挨揍的國家,包括南唐,一個個都如履薄冰的謹小慎微,生怕犯了點錯就被收拾了。
    南唐這時候哪敢再欺負吳越這個大宋朝的小弟,去玩什麽吃掉別人壯大自己的把戲,畢竟屁股後邊有個彪形大漢拎著根棒子在惡狠狠地盯著自己,於是整個東南的形勢就成了“大魚暫時沒功夫吃小魚,小魚不敢吃蝦米”的生態均衡。
    第二是大大耗損了南唐國力。在南唐統治者們看來,既然你隻打犯錯的人,那我就不惹你、供奉你好了。李煜即位之初,就上表趙匡胤自稱無意王位,那叫一個極盡謙恭,宋朝這邊生皇子、生皇孫、娶媳婦、嫁女兒等諸多事宜都要上貢,每次錢以十萬計。一年之中數次進貢,以至於汴河之中南唐來進貢的船隻往來不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李璟、李煜兩代皇帝在位的十四年間,南唐向大宋一共進貢了黃金五萬兩、白金二十萬斤、白銀二十萬兩、錢三十萬。為補日漸不足的國用,南唐朝廷一改之前輕賦減稅、藏富於民的政策,向百姓征收各種苛捐雜稅,導致民眾負擔越來越重。
    好一個趙匡胤,一下子就把南唐這麽一個原本又有人又有錢的土豪老大,變成了天天要交保護費的小跟班。
    第三是讓南唐放鬆警惕,放棄了遷都。被吃掉淮南道的南唐,首都在金陵,隔著長江就是大宋,這一度讓南唐皇帝深感惶恐不安,曾有一段時間遷都到了深居腹地的南昌。真要如此,南唐就擁有了難得的戰略縱深,能夠發揮出水軍強的優勢,可以在防禦的時候充分使用圍堵、攔截、包抄等戰略戰術。
    但是南昌城小且破,遠沒有自古大都市的金陵繁華熱鬧。此時南唐朝廷內部開始了爭論:“那既然不惹宋朝,宋朝就不來攻我,我們何苦遠在南昌吃苦呢?”結果南唐皇室在南昌待了沒幾個月,就匆匆遷回了金陵。以後的事實將證明,這是個多麽愚蠢的決定。
    另一麵,大宋對吳越也開展了積極外交。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外交的本質就是在實現階段性國家目標的時候,讓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外交上,趙匡胤緊緊拉住了吳越這個盟友,他和吳越的錢俶秘密達成了約定:戰事一起就東西夾擊南唐,事成之後將厚待錢家。
    趙匡胤明白,南唐一直是以宋朝為假想敵,大量的兵力部署和防禦工事都是在金陵的西線沿長江展開。到時候,吳越在新開辟東線戰場上的突然背刺,將產生致命一擊。
    喜歡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請大家收藏:()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