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源自恐懼的殺戮

字數:3912   加入書籤

A+A-


    看著遠去的遼軍鐵騎,趙光義終於是鬆了口氣,暫時外部的危機解決了,但是高梁河之戰後的趙光義,在朝中威望已經降到了穀底。他不明白,明明幾個月前,自己還是那個橫刀立馬、立下滅國不世功勳的威武之君,而現在他怎麽就突然變成了個一瘸一拐、被人攆回來的失敗者,這對自己所打造的文韜武略高大形象,無疑是個沉重打擊。關鍵是居然還有人想趁勢把自己換掉、立趙德昭當皇帝,幸虧自己發現得及時,才阻止了這一切,由此可見自己的地位並不牢靠。
    他孤獨地坐在龍椅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害怕了,害怕哥哥的那些老臣們再找機會擁護趙德昭、趙德芳上位。他緊緊地攥著這把龍椅,默默對自己說:“這是我的位子,誰都不能把我的權力拿走,誰敢靠近我就殺掉誰。”
    不久之後,趙光義接連罷免了石守信、劉通、史珪等幾位將領,理由是“失律”,意思就是這些人不遵守將令,此次的失敗皇帝是沒有錯的,錯的是你們不聽話。巧的是恰好這幾個人都是太祖的鐵杆親信,也是這次準備推舉趙德昭當皇帝的參與者。
    這還不夠,趙光義又賭氣似的不給北伐將士獎賞。按照慣例,戰爭結束不管勝敗都要對有功將士有所表示,何況這一次宋軍將士還拿下了北漢。一時間軍中怨聲四起,卻沒人敢去和趙光義提要求,去觸這個黴頭。
    此時,年輕氣盛的趙德昭覺得自己作為皇子,此次又是隨軍征戰,比較了解情況,那麽自己就有責任為國家考慮事情提出建議。於是他向皇帝上奏道:“此次征戰半年有餘,將士們勞苦功高,建議叔叔予以嘉獎。”
    趙光義本就覺得趙德昭礙眼,這下就更加懷疑這大侄子在收買人心、圖謀不軌,他越想越覺得趙德昭不可留。
    於是,趙光義當天就把趙德昭喊來,秘密單獨召見了他。他們的談話時間很長,但是宋史卻記載得非常模糊,不知所雲,而在這次談話之後,趙德昭就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家,直接拿劍抹了脖子。
    宋史避諱當權者不敢言,但我們簡單推理就能知道,趙光義一定是拿他最在乎的事情甚至是家人威脅了趙德昭,讓他不得不自殺。
    一不做二不休,趙光義又向太祖的另外一個兒子下了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突然暴斃,年僅二十三歲,死因不明。
    這樣一來,太祖的兒子全部死了,趙光義一下子除掉了最主要的兩個皇位威脅者,解決掉了一個長期問題,這樣朝中即使再有人想拿太祖做文章,也沒了能推舉的繼承者。但是短期內,暗潮澎湃的民意反對浪潮立即席卷而來,接到皇城司大量密報的趙光義明白,當務之急是拿出新的直接證據,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太後有遺詔的傳聞由來已久,但他翻遍了皇宮也沒有找到,就在趙光義急得抓耳撓腮找不到證據的時候,雪中送炭的人來了,這人卻是他的老對頭——趙普。
    話說這幾年來,趙普過得是相當憋屈,原因是他被趙光義的當朝宰相盧多遜死死盯上了,此時另一位宰相薛居正已經病逝,盧多遜成為了事實上的獨相。
    這盧多遜是進士出身,出身官宦世家,耳濡目染的他從小就學會了如何投機取巧、怎麽見風轉舵。一開始他在趙匡胤手下任史館即皇家圖書館)修撰、判館事,他看趙匡胤經常到這裏查閱書籍,就和專門負責服務陪皇帝看書的官員打了招呼,他要第一時間就知道趙匡胤看了什麽書、對什麽領域感興趣,然後他發揮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每天深夜研讀相關書籍直到把內容徹底吃透弄懂。
    趙匡胤每天散朝後喜歡和大臣們高談闊論,大談最近的讀書感悟,這個時候盧多遜總能恰到好處地迎合皇帝的觀點,同時還能即時發表自己深入的看法和理解,這讓趙匡胤很是刮目相看,經常表揚他博覽群書、才思敏捷。自此盧多遜就得到了趙匡胤的賞識,一步步被提拔到了翰林學士,相當於現在的正部級官員,進入了朝廷高層。那個時候,趙普和趙光義的矛盾日益激化,盧多遜分析利弊後果斷加入了趙光義陣營,成為其的爪牙,經常在朝堂上唇槍舌劍的攻訐趙普。
    到了趙光義繼位的時候,作為親信的盧多遜自然而然的得到重用,當上了宰相。心狠手黑的盧多遜繼續充當了趙光義的爪牙,秉承著要麽不整、要麽整死的原則瘋狂打壓反對過趙光義的人,老對頭趙普當然屬於重點關照對象。
    盧多遜先是在趙普任職的地方派去了一個叫高保寅的親信做懷州今河南沁陽市)知州,密切監視趙普的一言一行。但凡趙普這邊稍有疑點行為,朝廷立即就行文大加申斥。
    趙普身邊已經所剩不多的親屬和親信也被一一鏟除,這其中就包括了趙普的妹夫侯仁寶,趙匡胤時期的大將侯益的兒子。以前趙普當權的時候,侯仁寶仕途也是順風順水,官位做到了太常博士。盧多遜當上宰相以後,就把他一竿子指派到了極為偏遠的邕州今廣西南寧市)任職,在那裏他一待就是九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了太平興國五年,以為自己早被朝廷忘掉的侯仁寶,終於等來了朝廷的旨意——去交趾今越南)平叛。沒怎麽帶過兵的侯仁寶硬著頭皮就去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遠征交趾的主帥是盧多遜的人,在那裏等待著他的是一個天大的坑。
    在交趾,侯仁寶按照指令一路孤軍深入,在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後,卻遲遲等不來事先約定好的援軍,最終全軍覆沒,他本人也當場戰死。
    這還不算完,盧多遜又盯上了趙普的兒子趙承宗。當時在潭州任職的趙承宗奉旨結婚,回京準備迎娶燕國長公主的女兒,也就是趙光義的外甥女,而且這幢婚事是經過趙光義點頭同意的。
    這下又刺激到了盧多遜要瘋狂打壓趙普的那根神經,盧多遜馬上就跑到皇帝告了狀,說是趙承宗剛剛來開封就四處聯絡故交好友,近期行跡非常可疑,應嚴令讓趙承宗停止婚禮各項準備,立即返回潭州,不許多在開封逗留。
    那一晚,接到遣返兒子旨意的趙普,此夜注定難以入眠。在盧多遜的強力打壓下,他的身邊已經不剩下什麽親隨了,這倒沒有在趙普心裏激起什麽波瀾,世態炎涼已經讓他看開了很多東西。但是對於妹夫侯仁寶的死,他是心懷愧疚的,現在兒子又被盯上,這更讓他怒不可遏。他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做些什麽,全家就都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那天晚上他想了很多東西,年屆花甲的趙普為了還活著的家人,也為了死去的親人們,最後終於下了決定,放棄了心裏最後那一點對忠誠的執念。他點香向著太祖皇帝的畫像跪拜,口中呢喃道:“對不起了,先帝爺,我是不得已的,如果您泉下有知,希望您能原諒我。”
    不愧是做了十年的宰相的人,趙普抓住這個趙光義急需證明繼位合法性的節骨眼,呈交了一封密折,裏麵詳細說明了關於杜太後“金匱之盟”的全部細節,並表示自己作為唯一還活著的當事人,願意現在將此事公之於眾。
    見了這份奏折,趙光義大喜過望,立即召見了趙普,兩位演技派的官場大師,展現了一場經典的感情戲碼。趙光義一見麵就涕淚橫流:“人啊,誰沒有過錯呢,我都年屆半百,你也六十歲了吧,我們都老了,互相理解和原諒過去吧。你是有大才的人,我希望能重用你。”老戲骨趙普也是懂得怎麽配戲的,他極為應景的一起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表示自己以後將以死相報君恩。
    就這樣,兩位昔日爭鬥多年的老冤家就此達成交易,成為了親密的合作夥伴。政治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一個合格的政客們不會有多餘的多愁善感,他們看的更多的是你還有沒有利用價值。
    隨後,立即被恢複相位的趙普,先是陪趙光義一起找出了那份皇位兄終弟及的太後遺詔,然後又親口向朝臣們證實了事件的真實性。至於其他的一係列事情,包括趙匡胤後來想要更換繼承人、立他自己兒子為太子的想法和舉措,此時的趙普隻字不提。
    現在的趙普眼裏就隻有一個死敵,那就是害死自己那麽多親友的盧多遜——新一輪你死我活的爭鬥即將上演。
    喜歡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請大家收藏:()憶宋:頂級權謀對決【北宋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