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太史慈的決斷

字數:4324   加入書籤

A+A-


    時間已經是非常緊張了,他必須盡快擴充足夠的人手。
    各地的兵馬在接到求援信時,立即帶領招募已久的士兵趕了過來。
    武臨心頭不禁焦慮了起來,前往軍營看看能否收服太史慈為他效命。
    王邑送信給曲義之前,便開始整兵攻打獻縣,他堅信曲義隻要一接到信就會發兵。
    滄州也是毫不遲疑的決定討伐黑山軍,這幾處的兵馬一動就被牧馬安排的密探探查到。
    所有的消息紛遝而至送去了各處,徐晃告知方校尉兩路兵馬圍困他們的事情。
    方校尉頓感驚慌,他實在想不通漢軍為何來的如此迅速。
    慌亂的說道:“徐司馬,你快發信給武將軍派兵支援啊!”
    望著神情慌張的方校尉,徐晃連忙安慰道:
    “方渠帥無需顧慮其他,武將軍定然不會見死不救。
    我估計唐縣那邊已經準備好出兵了,我等隻需抵擋住一段時間,援兵肯定會來的。”
    獻縣城牆不過五米高,而且還年久失修。
    漢軍此次可是有四萬兵馬,這可由不得他不著急。
    在徐晃的建議命令士兵們開始修葺城牆,搬運守城的物資抵禦漢軍的進攻。
    武臨來到戰俘營探望太史慈,還未靠近,遠遠的就看見一群士兵把他們給圍住了。
    各種辱罵聲格外的刺耳,駐足聽了一會兒後,才知道他們那些戰死士兵的同鄉人。
    武臨軍中的士兵基本上,都在武臨的建議下早早的成家立業了。
    畢竟有了家人的羈絆,士兵們才會更加團結且勇猛的作戰。
    徐晃的部下經曆了數次戰鬥,麾下的人員減少了六七百人。
    士卒們對於手上沾滿同伴鮮血的人,自然是非常的痛恨,均想殺之而後快。
    突然一聲冷嗬道:“你們是那一營的士卒,那條軍規規定你們可以欺淩俘虜了?
    自有軍法會處置敵軍俘虜,定然不會放過任何殺害我義軍的賊人。
    今日的訓練做完了嗎?大戰即將來臨,還不回營熟悉武器裝備。”
    士兵們見是武臨前來,皆不敢出聲,朝他敬了一個禮後便散去了。
    太史慈聽著士卒們憤懣刺耳的辱罵聲,依舊是麵不改色,鎮定的佇立於人群中。
    武臨一眼就看到那身高八尺多的高大漢子,此人果然是麵相粗獷。
    身材極其魁梧雄壯,一身的腱子肉感覺像是堅硬的石頭。
    高護衛討好般的連忙朝武臨笑道:
    “將軍,我等是渤海縣高家的商隊,對於傷害貴部士兵的事情純粹是誤會。
    隻要您放我一條生路,必會有厚禮奉上。”
    武臨並未回應他的話,而是望了望一臉無懼的太史慈說道:
    “據說就是你一人殺害了我的近十名部下,現在不應該向我磕頭討饒嗎?
    你這般淡定無畏,一心求死,可是忘記了自家的家人還留著塵世中受苦啊!”
    太史慈聞言麵露掙紮,但還是堅定的回道:
    “我死後自有族人幫助照顧家中老母,至於貴軍能按照先前的約定履行諾言。”
    武臨聞聽此言哈哈大笑了起來,嘲笑道:
    “亂世人命賤如草芥,他們自己都難以保存自身安危。
    你竟敢把家人生存的希望寄托給他人的善良,據說你是家中獨子,可有娶妻留下後代?”
    太史慈不語,他當然是不想死,也知道村裏人自己都很難養活。
    哪有多餘的糧食分給他的家人。
    況且他一月前才成親,妻子肯定沒有身孕。
    他一死的話,這一脈算是絕後了。
    武臨見他心中動搖,緩緩的誘惑道:
    “你們皆不過是一介平民,處於亂世自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朝廷腐敗無能、世家豪強把持官場魚肉百姓,視我等如待宰的羔羊。
    高興的時候施舍點吃食,心情惡劣的時候輕易就變大辱罵取其性命。
    無數仁義之士雖懷有拯救黎民百姓的抱負,卻是報國無門屢屢遭遇打壓陷害。
    有多少忠義之士死於小人與昏庸的上位者手上。
    張角將軍見不慣百姓困苦,聚集數十萬無路可走的流民揭竿而起。
    他這般的英勇無私,隻為還天下人一個太平安康的盛世。
    你空有一身武藝,卻甘願為世家豪族的爪牙。不為天下間處於水深火熱的蒼生盡義。
    還把來之不易的一身武藝白白糟蹋,也置身後家人的生死於不顧。”
    太史慈麵色蒼白,身形顫抖,嘴唇蠕動似乎想要說什麽,卻因為氣衝腦海而無法言語。
    武臨沒有繼續逼迫他,而是提議道:
    “除了太史慈與高護衛外,其餘砍殺我軍士卒的人全部處死。
    剩下的人全部羈押起來,我給你一夜的時間考慮。
    是不顧家人的死活,繼續做一名懦夫屈辱的死去。
    還是為死在你手中的士兵家人贖罪,跟隨我縱橫沙場。
    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建功立業的良機,這些就在你一念之間。”
    高護衛知道叛軍是看中了太史慈的武藝想要招降,才會對他們寬大處理。
    一群人立即在一旁勸解他先接受叛軍的建議。
    高護衛是為了自己的性命,而其他人則是看到了崛起的機會。
    總之,他們雖心思各異、各懷鬼胎,但還是在無形中幫助了武臨。
    另外,他們的數名同伴在眼前被當眾砍首的場景,也深深震撼了其搖動的心思。
    太史慈和護衛被押回了軍營中,他此刻的心緒十分的煩躁。
    一方麵是背負叛軍的身份征戰沙場、實現一生的夙願。
    一邊是隨時麵臨死亡的威脅、未能保護好家人,他這一脈絕後,同鄉人也要遭遇厄難。
    自付道:“我不過是一名身份低微的黎民百姓,上無報國之門,下不能守護家人的安危。
    人生不過是短短幾十年,這樣的機會幾乎是遙不可及。
    如今獲得叛軍將領的賞識,既然已經蹉跎了二十幾年了。
    怎可不抓住機會一展心中的抱負,即便將來不幸戰死沙場,也比這邊寂寂無名的屈辱死去。”
    打定主意後,太史慈決定明天與武臨談一些條件,畢竟他還有一些顧慮。
    其他見他眼神逐漸堅定,也明白是做好了決定。
    皆是閉口不言,靜待明日晨曦的光幕。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