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董卓抉擇
字數:4622 加入書籤
董卓萬餘大軍,行如疾風,動如鬼魅,整齊有序,宛如數柄尖刀般,刺入了戰場。
四名大將各領一支兵馬,分成四部分,共同進退,軍容完備,相互配合,各司其職。
典韋衝殺出去,勇猛無敵,接連砍倒攔路敵軍,依然沒有衝擊出包圍圈。
典韋有些發懵,眼前全是敵軍,仿佛進入迷陣中,左衝右出,遲遲靠不近敵將。
“殺!”
典韋深陷敵陣,心情煩躁,狂躁大怒,利刃晃晃,朝著高速運動士卒殺去。
眨眼間,西涼軍陣中,一員猛將,一人一騎,勇猛無比,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殺得令人膽寒。
“賊將休得猖狂!”
華雄忍耐不及,見士卒傷亡慘重,軍陣完整包圍,按耐不住,提槍縱馬前來阻擋。
典韋衝出包圍,轉身看去,才察覺隻有自己一人,眺望遠處,四支敵軍裏裏外外,完全圍住其部下。
董越、郭汜領兩千五百人,從兩側包圍,很快就形成合圍之勢。
華雄、李傕率軍在中間插入,分割敵軍兵力,配合外麵部隊,逐一殲滅。
典韋武藝超群,但不太懂兵法,統兵能力有限,若有武臨坐鎮,調兵遣將,肯定能指哪打哪。
可惜武臨求勝心切,埋頭追殺曹操,意圖先覆滅梟雄,脫離戰場,導致軍隊群龍無首。
城中又無指揮型人才,調度無方,軍令不達,協調困難,各自為戰,才有這般困境。
馬久、車環見城下部隊深陷危機,遭遇西涼軍謀劃,焦急不已。
車環心情衝動,心急如焚,
說道:“馬久司馬,你看好城池,我率兵前來營救,不能眼睜睜看著,這幾千兵馬,命喪敵手。”
馬久連忙拉住他,勸告道:
“車環兄弟,你身負重傷,行動不便,城中兵馬不足,親衛部隊沒有將軍親至,誰都調不動。
況且,西涼軍狡詐,你仔細看看,敵軍圍而不攻,顯然是等待出城救援。
一旦打開城門,必將蜂擁而至,已經沒有多餘兵力,再抵抗一次攻城了,城中還有近二十萬軍民啊!。”
馬久苦苦哀求,情真意切,句句珠璣,令人無不動容。
兩人發生爭吵,討論內容傳遍城頭,周圍士兵,均在暗自落淚。
車環憤怒道:“難得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我去找人,看能不能勸動親衛。”
話音未落,不顧傷勢,快速下城,躍上馬背,直奔世家住所而去。
典韋並未與華雄糾纏,調轉馬頭,望了望愈合缺口,再次布滿了敵軍,深吸一口氣,握緊雙戟,返程殺回去。
華雄緊隨其後,緊追不舍,西涼軍並未阻攔,主動放開缺口,讓二將進入軍陣中。
李傕、郭汜、董越見時機成熟,紛紛躍入陣中,集合四人之力,糾纏住了典韋。
發現城牆上毫無動靜,董卓詫異道:
“文優,叛軍這般安靜,可是要放棄這群困軍了?
此凶將主動進入陣中,倒是省了許多力氣,再想出來可就不容易了。”
一聲大笑傳遍戰場,董卓此時可謂之意氣風發,得意至極。
他遲遲沒有著急出戰,靜待曹操大軍潰敗,讓雙方竭盡全力死戰,當其精疲力竭之後,才緩緩發動攻擊。
此行,圍而不攻,本就是以這支殘軍為誘餌,吸引敵軍出城解圍,趁機衝破城門,奪取城池。
李儒羽扇綸巾,一襲青衫長袍,溫潤儒雅,書生氣十足。
他沒有及時回複,而是陷入沉思,時而憂慮,時而皺眉,仿佛擔憂著什麽。
“嗯?軍事眉頭皺起,這般苦思冥想,可是有其他突發情況?”
董卓見他心不在焉,遲遲沒有回應,不禁疑惑道。
李儒訕訕一笑,說道:“屬下隻是有些不解,遲遲沒有答案,這才苦苦思索,冒犯主公了!”
繼續解釋道:“叛軍絕非庸才,此戰部署嚴密,調兵譴將,井井有條。
我軍大規模調兵,絕對瞞不過對方耳目,之前那場混亂,是軍中潛伏細作引發。
曹操一敗塗地,三萬大軍遭到分批擊潰,夏侯淵等人被調離,遲遲未歸。
我軍雖抓住占據,果斷起兵,趁敵軍人困馬乏之際,占據了先機,卻隱隱中有些不安。”
“哦!”
董卓極為詫異,他從未見李儒這般嚴肅表情,平日裏皆是雲淡風輕,對身邊發生一切,均是了如指掌,胸有成竹。
董卓問道:“此番局勢大好,叛軍四處出擊,兵力分散,東、南、北、西皆有戰事。
敵軍隻有五六萬人,既要四處作戰,又要防守城池,若預料不差,城中不足兩萬兵力。
麵前這堵牆,一群殘兵,人影稀疏,不過四五千人,戰鬥力殘破,如果領軍猛攻,定可一舉攻克。”
話語出口,頓時有些心動,謀劃多時,正是摘取勝利果然,自是難以克製。
李儒聞言大驚失色,急忙勸告道:
“主公稍安勿躁,不可急功近利,攻取此城不在一時三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戰過後,叛軍損失慘重,兵力流失,缺少後援,集合全部兵力,破城指日可待。”
董卓含笑不言,頷首讚同,心情極好,一切按照既定路線發展。
同時算計了曹操、武臨,自是感覺良好,似乎勝利,唾手可得。
突然,聽聞一聲長歎,宛如流星劃破夜空,打破寧靜,震蕩回響。
李儒惴惴不安,臉上有些慌張,不顧董卓不悅,緊張著說道:
“主公,叛軍本就預料,我軍必會安排伏兵,怎麽會沒有後招。
此地不過幾千兵馬,還是對付曹操部隊,若此時,有一支軍從左側襲來,此戰勝負難料。
不如見好就收,迅速殲滅眼前敵軍,從右側出擊,為夏侯淵部隊解圍?”
董卓極其為難,他手中有萬餘精銳,又圍困住叛軍,此城正值薄弱之時,難能這般輕易撤退。
董卓思慮片刻,果斷拒絕撤兵建議,神情堅定,語氣不容置疑。
說道:“軍師擔憂不無道理,可戰機難尋,部署多日,一旦撤兵,如何甘心!”
李儒見勸住不了,建議道:
“叛軍支援遲遲未至,還有餘地,可抓緊時機攻城,迅速擊潰城下部隊。
另外,派出一員戰將,守住後方,提防襲擊,保障退路。”
董卓接受此意見,迅速命令各部隊,為敵軍留下一條缺口,放棄離去。
傳令兵接到命令,立於中軍,站在高處,旗幟揮動,傳達軍令。
華雄幾人圍困住典韋,正欲采用車輪戰,耗盡對方氣力,斬首敵將,一雪前恥。
踏踏踏,一騎兵信使衝入軍中,大聲說道:
“主公有令,迅速讓出一道缺口,讓敵軍朝左側逃遁,不可戀戰。
華雄將軍帶一支兵馬,沿途驅趕,占領側翼,保障大軍安全,其他人全力攻城。”
突然接到命令,四人一臉茫然,均是心有不甘,但軍令不可違,無奈讓開一道口子。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