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撤回唐縣
字數:4506 加入書籤
董卓眼神流轉,凝視著飄蕩營帷,輕撫額頭,眉頭緊皺,沉默不發。
李儒建議非常適合,冬季出兵本就困難重重,漢軍後勤難以抵達,十萬人吃喝,所需物資龐大。
剛解決柴薪問題,士兵保暖尚未解決,接連遭受大敗,軍中謠言四起人心惶惶。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詢問昨夜逃跑了多少士兵,各城部隊中掩藏臥底,即便殺敵立威也不可久用。
董卓思慮極多,身為此戰名義上主帥,大軍損失極大,卻毫無建樹。
消息還未傳回朝中,坐視叛軍不斷壯大,恐怕有人誣陷他作戰不力,養寇自重嫌疑。
之前唐縣戰鬥失敗,曹操攬了全責,若不是司徒袁隗極力爭取。
讓其戴罪立功,又逢朝廷立太子之爭,曹操站隊世家,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等全力袒護,才安然無恙。
就是前車之鑒,如今依靠何進,背叛以袁氏為首世家,抨擊勢必激烈。
十常士聯合何家,擁有皇子作為籌碼,立為太子幾率很大。
畢竟王美人孩子劉協年幼,僅僅六七歲,劉辯年長許多,出生較早,現在有十四五歲。
恍惚間,天空緩緩陰沉了下,冷風呼呼狂嘯,營帳連連鼓起,寒氣滲透入軍營中。
“又要下雪了!”
董卓突然出言,說出一條奇怪言論,眾人不解其意,紛紛看向帳外。
隻見天色陰沉,烏雲漆黑如墨,滾滾翻湧,果真有零星雪花飄蕩。
李儒思維靈活,聰慧機敏,瞬間領悟董卓話中含義,猜出了撤兵心思。
李儒主動站出來,再次提議道:“主公,今冬嚴寒,這才安靜幾天,大雪接踵而至。
觀察天時,這場大雪曠日持久,五六天內不會停下。
大軍駐紮地方低窪,兩條河流之間,濕氣聚集之地,寒氣更甚。
戰鬥並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敵軍蝸居城中,根本不會出城作戰。
先入唐縣駐守,等這股冷氣散去,敵軍糧草用盡之際,就是破敵良時。”
李儒言辭鑿鑿,分析透徹,聲音極為洪亮,傳遍四座,驚醒眾人迷糊心思。
董卓身為主帥,一軍旗幟,自是不能提出撤兵,折損自身威信。
場中皆是武將,哪能理解主動憂慮,隻好做這個惡人,到時候作戰不力,他拉出來作為替罪羊。
若武臨得知此事,李儒全力打好輔助,為他爭取寶貴時間,肯定會狠狠報答他。
武臨現在最缺時間,招募新兵訓練不足無法上戰場,兵力上處於明顯劣勢,不敢出城正麵作戰。
先前接到飛鴿傳書,管亥領十一萬大軍馳援河北,不出半月便可抵達河間。
若所料不差,一個月之內,張曼成、波才等人可抵達河北了。
中午時分,安平城寬闊街道上,道路上幹淨整潔,零零散散雪花飛落而下。
武臨身披銀鎧,攜帶數名親衛,前往校場觀摩士卒,巡視軍中秩序。
“握槍用力,腰挺直,馬步紮穩,揮刀要快!”
武臨不禁搖了搖頭,隔著數百米,就聽見典韋洪亮嚴肅喊聲。
一行人走近一看,就見一名光膀子魁梧漢子,一身肥瞟橫肉,氣勢洶湧令人膽寒。
“啪啪啪!”
右手握緊一條數米長棕色鞭子,狠狠摔在光滑青石板上,激起層層刺空聲,傳播很遠很遠。
新軍排列整理,很好清算,分成十個方陣,總計一萬兵力。
徐晃、周倉兩人在兩側,兩人各分配一千人,車環、馬久各領二千人,典韋組建了四千部隊。
幾人各自帶一部分,晝夜訓練,負重跑步訓練耐力,相互間揮刀對抗,軍秩依舊按照漢軍布置。
武臨軍待遇極好,糧餉、夥食、獎賞、上升通道以及戰後補償公布分明。
軍民協和很是團結,許多人想要參兵,可招兵非常嚴格,精挑細選下,城中僅有萬餘人符合要求。
這也是完全沒有辦法,城中百姓害怕戰爭,開戰前就放大部分人自由離去。
博陵城跟隨著老幼婦孺,加上各地難民,唐縣五六萬人口,均以婦幼居多。
五萬大軍算是掏空安平城軍民了,再多就隻得降低標準,拉低全軍作戰能力。
“參見將軍!”
典韋見武臨帶人視察軍隊,拋下士兵,一路小跑著過來。
其他幾人也先後趕了過來,武臨本不想打擾部隊訓練,可被發現了,
隻好大致問道:“新兵戰鬥技巧不足,缺少應對經驗,可有刺頭擾亂秩序,何時能拉上戰場血鬥?”
幾人聞言臉色嚴厲,齊齊正色道:
“隨時可以上戰場,末將有信心擊敗漢軍,一雪前恥。”
武臨哈哈大笑,對這番回答很是滿意,將帥是一軍主心骨,嚴重影響部隊戰鬥力。
讚賞道:“很好,有信心、有戰意,猛將無弱兵,裝備武器可完善?”
車環獲得了領兵機會,掌握一支兵馬,很是喜悅,一臉笑道:
“城中武器充沛,又繳獲許多敵軍輜重,並未有缺失,全軍配備齊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人交談一番,了解軍中組織問題,為他們解決些訓練問題。
特別是參考現代部隊訓練模式,也一一傳授出去。
接下來,前去看望曹仁、公孫越、公孫範、單經等漢軍俘虜。
一些士兵不願投降被放了回去,什長及以上軍官仍然關押起來。
當他抵達俘虜營時,一群人衣服破舊,冒著嚴寒,灰頭土臉上上下下搬運石料修葺西牆。
親衛朝看守將士俯身輕說一番,監管人員一路快跑,很快就帶過來一名魁梧漢子。
武臨並未回避其他人,當麵大聲喊道:
“恭喜曹仁將軍,曹校尉特意發信用糧草贖回了,不出幾日,就可返回高陽城了。”
曹仁現在頗為狼狽,身為俘虜幹著苦力,卻有一身傲骨。
麵對這位年輕賊將,心生敬畏,也是十分震驚,拱手做禮道:
“在下就是曹仁,聽聞將軍起兵事跡,又極為年輕,敗軍之將,多謝手下留情。
我家主公出糧贖買俘虜,可是漢軍大將,若安全離開,定勸告主公不可與將軍為敵。”
曹仁語氣緩慢,但也帶有一些懷疑,明顯不信會放敵將大將離開。
武臨看出他心中所想,解釋道:“曹校尉不過區區三萬兵馬,但智謀無雙,算無遺漏。
我軍不過占據城池堅固,人數眾多優勢,若正麵一陣,睡熟水印尚未可知。
況且,曹校尉在三日前返回高陽城,不在與我軍敵對,本將軍敬仰許多,豈能為難將領。”
轉頭對著一旁監管將士吩咐道:
“你們怎麽能這般折磨曹仁將軍,修城苦力活就不必做了,接下來好好招待,不可有損我軍顏麵。”
監管長官聞言毫不遲疑,大聲回複道:“謹遵將軍指令!”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