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皇甫嵩的決心
字數:3802 加入書籤
“朱儁兄,好久不見,時間宛如白駒過隙,匆匆流逝,距離上次洛陽一別,已經過去了一年有餘。
如今,天下紛亂,九州蕭索,萬千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百姓奔逃求生,城鄉凋敝、人間慘劇,莫過於此。
我等身為漢臣,卻無寸功,空掌權柄,無能為力,可真是無言麵對蒼生啊!”
二人相見,本是摯友,又遭遇際遇,痕跡相似,所思所想,同日而語。
傾訴衷腸,都頓感淒涼,時過境遷,訴說心中鬱悶。
戰事不利,業火尚未撲滅,卻越發旺盛,自如愧對天下,羞愧難當。
說到動人之處,不免觸景生情,不禁潸然泣下。
“九州傾覆,神器位移。天命縹緲,天威難測,天下大勢,天運定數。
我等不過是人臣,忠心報國,盡職盡責,本為分內之事,其間曲折,以及來去緣由,難以得知。
皇甫兄不必悲切,天下九州,能人輩出,本就人傑地靈之福地,自由氣運加身,福澤深厚。
大漢人才濟濟,青年才俊,如過江之鯽,文臣武將多如繁星,自由能人異士浮現。
區區亂臣賊子,一時興盛,不得長久,大軍遠道而來,必然必然疲憊,部隊進城修整。
有了如此多兵馬,明日攻城,定能旗開得勝,掃蕩寰宇,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見皇甫嵩如此頹廢,仿佛是遭遇過極大挫折。
導致昔日意氣風發將軍,麵頰布滿了風霜,滿是歲月雕刻痕跡,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不僅朱儁心生疑慮,皇甫嵩麾下將領,梁衍、郭典、閻忠、袁紹、許攸等。
皆頓感疑惑,滿臉詫異,一臉難以置信,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劉備三兄弟藏在人後,十分不起眼,聽見皇甫嵩這番言論,也是眉頭緊皺,心生困惑。
“大哥,這左將軍昨天不是還好好得,鬥誌高昂,滿麵紅光,高高興興率軍支援。
這才一日不見,今天怎麽會如此頹廢,毫無鬥誌,未戰先怯,什麽樣子,成何體統。
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這副樣子,那有資格做一軍統帥,我看,還不如讓位於賢。
我大哥同為漢室宗親,也未嚐不可以坐坐。”
張飛不知輕重,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樣子。
不分場合,直抒胸臆,卻還是粗中有細,在劉備耳畔小聲嘀咕著。
“三弟所言不無道理,左將軍毫無鬥誌,作為大軍統帥,居安思危,處變不驚,本就是為將之道。
身為一軍主心骨,自當為表率,太過悲觀,影響軍隊情緒,不利於大戰!”
關羽剛才那番話,也說出了眾人心思,諸將心生不滿,深藏心底。
劉備征戰沙場,縱橫莫當,聽到消沉言論,若有所思,心中一緊,隱隱有些不安,為朝廷命運感到迷惘。
“左將軍位極人臣,統禦一方,深諳兵法,熟讀兵書,乃是當時名將。
恐怕是心有所感,憂思難怯,憂國憂民,一時沮喪,不過是戲言,怎可亂言否定。”
劉備嗬斥兩人,雖麵不改色,可心中大為震撼,並未否決掌兵野心。
由此看出,劉備實乃梟雄,靜待時機,不甘居於人下。
朱儁把眾人接回城中,主客有序,各坐一堂,目光匯集於主位二將。
“皇甫兄,你軍晝夜趕路,不知此地發生了巨變,現在,有了你支援,我倒是安心不少,信心大增。”
皇甫嵩不明所以,發現眾人一臉羞愧之色,均低頭不語,頓感大事不妙,急忙出言詢問,劉備、袁紹皆是不解。
“今日早晨,邯鄲城不幸丟了。
馬延、淳於瓊身為守城主將,棄城而逃,罪不可赦。
現在,被羈押在牢中,我已經修書一封,闡明內情,送往了洛陽。
皇甫兄,此事就由你定奪,在下不敢越遇,希望朝廷能秉公處理。”
場中萬般寂靜,諸將皆瞠目結舌,一臉不可置信,驚訝著望著朱儁。
十分希望自己聽錯了,都以為對方在開玩笑。
可當看見朱儁滿臉悲憤,隻好接受現實,大多數人,都還在恍惚間,未曾緩過神來。
一盞茶時間後,理清楚其中原委,皆感慨敵將厲害,一手功心計,使得爐火純青。
牢牢把握住人心,洞悉人心,也是名仁義之士,即便身為敵人,也令人讚歎不已。
“原來如此,武臨還是那般厲害,距離上次交手,間隔短短數月,就拉起了六七萬人部隊。
還屢次大敗董卓、曹操,麾下士卒勇猛凶悍,都可以正麵擊潰漢軍了。
此人有大將之材,是我軍勁敵。
我之所以全軍出動,就是聽說此人在此處統兵,沒想到,緊趕慢趕,一路奔波,還是錯過了良機。
如今,我軍失去了先機,叛軍有糧草補給,短時間內士氣大增。
漢軍又失去了平鄉城,同盧植將軍分割兩地,不得支援,所幸董卓抵達了新河,彼此相互支援。
現在,我軍既然趕來了,不可無功而返,南陽張曼成、汝南彭脫還未抵達,趁機殲滅武臨軍。
如此,此戰可大聲,天下黃巾軍也會付之一炬,四海皆平,也可以班師回城了。”
皇甫嵩對武臨重視,令漢軍目瞪口呆,其中深感佩服之意,也有惋惜之情。
但剿滅之決心,殺意逸散全城,敬畏與敬佩,尤為複雜。
劉備等人得知武臨過往,均是感歎可惜。
好好一塊璞玉,怎麽就落入泥沼,還揭竿而起,與朝廷為敵,遭受深重災難。
人類感情尤為複雜,英雄總是惺惺相惜,陣營不同,也擋不住欽佩之情。
一個時辰後,朱儁、皇甫嵩達成了協議,全力進攻邯鄲城。
圍困住武臨軍,等待各州援軍抵達,清剿九州黃巾軍。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