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敵近而靜者

字數:4441   加入書籤

A+A-


    場外,武臨擐唐猊鎧甲,係獅蠻寶帶,縱馬挺戟,器宇軒昂,威風凜凜。
    見袁術出工不出力,僅派三千士兵抵擋二萬大軍,畏縮不前,也是樂得不行。
    暗想袁術果真是庸才也,向左右大笑道:
    “不堪一擊,可幫我大忙了,早晚成為刀下亡魂,遲早為塚中枯骨!”
    武臨看著皇甫嵩那一萬五千精兵,遲遲不可出動,深知對方是在等待時機,瞬間計上心來。
    兵法雲: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武臨計劃趁著皇甫嵩未能觀察清晰局勢,不敢輕易出動之際,先打退怯戰的袁術。
    兵敗如山倒,隻要有一人率先帶頭撤兵,就會形成多米骨牌效應,因為人在毫無主見時,最簡單的決斷就是盲目跟風。
    一旦見形勢不對,定會引發恐慌,必然會導致其他人望風而逃。
    心念至此,武臨增派出一萬兵馬,打算從袁術的側翼發起攻擊,擊潰漢軍頑強抵抗之心。
    袁術率剩餘七千兵停留在一裏外,安然無恙的擔憂著,害怕叛軍下一刻就衝殺過來。
    他緊緊握住韁繩,提心吊膽,異常恐慌,感覺稍有風吹草動,絕對會不顧一切逃命。
    紀靈驚呼道:“大人,我軍將要抵擋不住了,若是叛軍乘勢掩殺過來,我等毫無抵抗之力,禍在目前矣!”
    袁術遙望被人群淹沒的三千精兵,隔著數百米,偶爾能聽聞慘厲哀嚎聲,眉頭緊皺,不禁歎息道:
    “果然如此,這支叛軍今非昔比,黃巾軍氣候已成,天下危在旦夕,國家危亡,正值傾覆危急啊!”
    橋蕤震驚萬分,質疑道:“古言:民心為本,人才興邦,戰略決定成敗之本。
    今天下安定,海內一統,惟有黃巾造反。且四方英雄聚會,九州兵馬合流,萬人一心,尚不可當。
    我等皆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何愁不能除賊。”
    袁術輕輕斜視了橋蕤一眼,麵容肅然道:
    “朝廷無道,禍害人民,輕動殺戳,死人如麻。
    今宦官、權臣當權,朝綱敗壞,何來安定?
    十常侍身無寸功,皆封列侯;
    況封諝等相互結連,欲為內亂:
    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專一凶暴,士卒心變,倉促間分崩離析。
    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人人自危,何時團結凝聚過?”
    眾將不語,默默思索袁術所言,對方乃是出身汝南袁氏,在朝堂上樹大根深,浸淫多年。
    能及時獲悉宮廷秘聞,其言雖不可全信,但也不能不信,捕風追影,必有出處。
    劉勳等人均心神不安,當下不再關注戰場,而是思索著尋求退路,劉勳畏懼道:
    “大人,我等奉命統兵作戰,若是不聽調遣,不僅會身敗名裂、革職查辦,甚至危及性命,連累宗族遭遇殺戮。”
    袁術本就不願死戰,隻是缺少一個借口,在他看來,武臨增兵的舉動可謂是正合他意。
    當下又見諸將均畏懼不前,在他略加施以言辭恐嚇,隻需眾人統一口徑,便可苟全性命。
    袁術警告道:“我觀黃巾軍氣勢如虹,皇甫嵩萬萬不能抵擋,敗亡隻在須臾之間。
    諸位不過是來爭取軍功而已,何必費盡心思鏖戰不止。
    即便是戰勝了,遭遇宦官阻道,肮贓之人貪婪無度。
    屆時也要用錢財開道,勝與不勝,自由朝廷頭疼,我等依舊滋潤。
    若是心懷扶危救濟,報效國家,可見深陷敵軍中劉備、閻忠等人。
    而且,丁原也是遊離於戰場之外,眼睜睜看著五千騎兵陣亡,也不願意衝鋒陷陣,解救將士於危難中?”
    經過袁術一頓傾訴,其他人也打消了顧慮。
    畢竟皇甫嵩此戰後,存亡還未可知曉,隻需把罪責推脫給將死之人,他們也不過是損失些錢財。
    在場眾人皆是各地有名豪族士紳,依靠祖上餘蔭,頗有家資,尚且有大名鼎鼎的袁氏頂在前麵。
    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眾人皆有把柄在手,相互間牽製,隻要保密工作做好,無人願意以家族性命衡量朝廷信任,屬於是投鼠忌器。
    眾人商議既定,袁術告誡道:“雖然戰場混亂,但也要避人口實,不能留下紕漏,使逃脫之人揭發。”
    紀靈慎重道:“大人,叛軍消滅先鋒部隊,不久就會攻擊我部,末將可率三千人阻擋追兵,為大人撤退拖延時間。
    叛軍攻勢凶猛,我估計梁期城市守不住了,唯有逃往鄴城才是喘息之地,諸位保重!”
    “保重!”
    “紀靈將軍保重!”
    既然有人出頭,為大軍爭取時間,皆是感動萬分,紛紛朝紀靈道謝。
    袁術讚賞的拍了拍紀靈肩膀,欣慰道:
    “紀靈將軍智勇無雙,定要安全歸來,本大人在鄴城為你接風洗塵!”
    此時,當真是人心思變,危亡之時,便可辨見證忠奸。
    丁原也察覺到異常,張遼等人見刺史大人久久不願發兵,以各種借口堵塞諫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遙望即將身死的李封五將,此刻,對眼前這位德高望重,恩威有加刺史,不免越發心寒。
    所有人皆湧起一副兔死狗烹的悲壯之感,隻是礙於丁原麵子,不敢表露悲痛罷了。
    丁原何嚐不知眾人悲傷之緣由,麵對敵眾我寡局麵,十倍之敵,加之損耗了一半兵馬,絲毫提不起重整心思。
    丁原一想到叛軍還在暗中埋伏著,數量超越己方的騎兵,哪裏還能生出抵抗心思,但又要顧及將領情緒,也是騎虎難下。
    丁原歎息道:“大軍不可妄動,叛軍雖數量眾多,可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擊垮我並州狼騎。
    同為並州兒郎,本刺史絕對不會拋下任何人,隻是此時出兵時機未到。
    據報告,漢軍在其他幾處戰場也不利,尤其是陷陣軍、鐵甲軍也深陷其中,左將軍手中還有一萬五千兵未動。”
    秦宜祿好似是想到了什麽,佩服道:
    “莫非刺史大人的意思是,在左將軍出兵擾亂局勢之時,全軍才發起衝鋒。
    既可以救出李封他們,也能渾水摸魚,同時能保存高順麾下的陷陣軍。”
    丁原朝他投去了讚賞目光,笑道:
    “誠如你所言,此戰漢軍已經敗了,本刺史自從井陘口遭遇慘敗後,就意識到叛軍脫胎換骨。
    此處的二萬鐵騎就是全部家當了,怎麽可能為了區區黃巾軍,葬送我並州兒郎。
    朝廷願意怎麽剿賊,接下來坐觀其變即可。”
    丁原打定主意不願提前出兵,袁術也是袖手旁觀,隨時準備跑路。
    可憐皇甫嵩還期盼他們,能為處於困境的漢軍打開局麵,他好出其不意,解救出被圍困的部隊。
    這不切實際幻想,也似鏡花水月般,轟然破碎。
    喜歡東漢之亂世黃巾請大家收藏:()東漢之亂世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