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呂布突然開竅了

字數:3872   加入書籤

A+A-


    呂布眉頭一皺,緊緊盯著信使,其強大壓迫感令其額頭上冷汗直冒。
    片刻後,呂布見他麵色不改,對緩慢前進騎兵喊道:
    “刺史有令,大軍暫歇曲梁城!”
    張遼滿心皆是剿賊,本想率軍快速直插任縣,可隊伍突然停止,調轉方向進城。
    剛要詳細詢問,得知是丁原軍令,他雖為不滿,也隻好耐著性子入城。
    一座巍峨的主城府,丁原早就換上了一身錦緞,神情輕鬆,自由散漫,絲毫沒有大戰降臨的緊迫感。
    穩穩當當落在梨花椅子上,行動遲緩的拾起茶杯。
    呂布、張遼、宋憲、魏續、郝萌、曹性等分批入座,眾將皆披甲帶銳,麵色嚴肅,均十分詫異看著滿是鬆弛感的丁原。
    丁原漫不經心的品了一口茶,眼睛微微眯起,好似在回味著茗茶清香,他轉眼望向臉色緊張的眾將,
    不由輕笑道:“諸位為何感到如此緊迫,取梁城未經賊寇襲擾,百姓富足,何處來得危險。
    此茶清新香糯,久聚不散,令人回味無窮,各位何不靜下心來品茗。
    此地距離任縣還有數百裏,狼騎視湖泊菏澤似若無物,待大軍修整一番,一晝夜急速出兵,叛軍如何能料到兵馬奇襲。”
    呂布等對丁原行為困惑不已,相互間望了一眼,這些道理他們那裏不知道,這般解釋完全不認同,
    隨即詢問道:“刺史,左將軍令我軍極速奔襲任縣,在敵軍還未反應過來,迅速拿下城池,切斷張曼成大軍補給線,怎麽突然滯留在曲梁城。
    此舉恐怕有違朝廷旨意,若敵軍有了防備,騎兵缺乏攻城裝備,定會無功而返,耽誤時機,遭受責罰。”
    丁原臉上浮現淡淡笑意,他若有所思的打量著周圍將領,發現他們均是讚同呂布所言。
    臉上戰意盎然,大有與敵軍一較高下之意,想到多加隱瞞肯定引發不滿。
    輕咳一聲,手中捧著青色花紋茶杯,慢慢悠悠解釋道:
    “諸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並非本刺史不想突襲敵軍,而是早就來不及了,你們就不想想左將軍為何要在鄴城停留三日。
    不管我們如何加快速度,任縣必然經營得固若金湯,僅憑這萬餘騎兵如何攻取城池?”
    此言一出,眾人皆震驚不已,心中感到一陣發顫,沒想到漢軍內部間相互不信任。
    這是把自己人都騙過去了,若不是丁原及時窺探其中隱情,他們這上萬騎兵恐怕要落入敵軍圈套中了,此刻看向丁原的眼神也恭敬了許多。
    呂布連忙收回不信任眼神,對著丁原畢恭畢敬道;
    “刺史,您是何時知曉,左將軍如此不信任並州將士,實在令人心寒,可屯兵在此不出也會落人口實。
    大張旗鼓的派一支小股人馬前往任縣,好叫左將軍知曉我軍動向,也好給上麵一個交代。
    可....”
    丁原的目光中轉為柔和,頗帶有審查意味,見對方眉頭不展,顯然是深有顧慮,卻不能體會他話語中隱藏的深意。
    他對這個勇猛有餘,但智謀欠缺的義子感到無可奈何,寬慰道:
    “奉先有何顧慮可傾訴而出,在場皆是並州人士,無需躲躲藏藏,可信賴之人。”
    呂布瞪著眼睛看著丁原,臉上滿是憤怒,聲如洪鍾,使大堂眾人震耳發聵,
    “刺史,朝廷如此不信任我等邊疆部隊,實在令人心寒,並州士卒怎可甘願做朝廷馬前卒。
    末將以為我軍應該趁早抽身巨鹿,率領僅存的騎兵返回駐地,坐等天下大變。
    近日軍中常有流言,言稱鮮卑豪、南部匈奴似乎有侵占並州,南下征戰之意。
    此刻我軍精銳皆在河北,並州兵力空虛,雁門、雲中、五原、朔方均是些老弱病殘。
    一旦胡人南侵,並州北方重要關隘必然落入敵手,再要收回可就太難了。
    若巨鹿戰場再失利,漢朝必然岌岌可危。
    刺史精兵葬身此地,連根基都喪失殆盡,剩餘將士也無家可歸,懇請刺史三絲!”
    丁原先是一愣,其他人也是瞠目結舌,都呆呆看著這平日裏頭腦簡單的呂布。
    沒想到此人還有如此見識,所以全都在心中下意識留一個心思。
    丁原很快就反應過來,有些詫異的問道:
    “奉先,莫非你對皇甫嵩沒有信心,朝廷各路援軍聚集在此地,黃巾軍不過是一群草寇,不足為慮。
    漢軍雖然在兵力上稍遜一籌,可戰鬥力卻能碾壓叛軍,武臨不過是僥幸勝了幾場,你多慮了。
    未戰先卻,難道是井陘口一戰被打怕了,這可不是往日那個自詡無敵於世的飛將啊!”
    張遼等將領對呂布所言,也是感到不可思議,那個威風凜凜的絕世猛將居然會害怕一夥流寇。
    呂布對刺眼目光熟視無睹,自顧自分析道;
    “諸位也太輕視武臨了,我雖然僅與此交手一次,卻也是占據了騎兵便利,加之對方並無死戰之心,這才勉強衝出了重圍。
    若是同等兵力下對戰,毫不客氣的說,就連高順麾下陷陣軍也被剿滅了,爾等還敢小覷敵軍。
    而且,武臨軍中有數位武藝超群猛將,一對一還有勝算,百招之外可斬殺。
    可對方不止一員大將,諸位恐怕也不是其對手,不能掉以輕心啊。”
    丁原也默許的點了點頭,欣慰的看了他一眼,讚許道:
    “奉先顧慮在理,並州為我軍大本營,自然是不容有失,匈奴、鮮卑南下也不是空穴來風,是應該防患於未然。
    胡虜威脅不可忽視,戰爭迫在眉睫,又接到朝廷詔令,恐怕極難脫身離去。
    不說其他,高順、張泛以及數千兒郎困於臨城,倘若就此撤兵,也不能與軍中士兵交代。”
    此時,張遼忽然站了出來,得知丁原有解救被俘虜士兵問題,一想到張泛也生死未卜,哪裏還能按耐得住,
    諫言道;“末將極為讚同呂將軍,並州不容有失,外族殘暴嗜殺,所過之處屍橫片野,數萬將士家園所在。
    刺史大人若是擔憂朝廷問責,可把胡虜出兵消息傳播出去,以此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即便是朝廷也挑不出問題。
    除此之外,末將聽聞高陽城曾經用糧草、物資等換取別俘士兵。
    武臨軍毫無根基,極為短缺戰馬、糧草,我看此計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