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皇甫嵩的意圖

字數:4091   加入書籤

A+A-


    武臨眉頭一挑,冷笑一聲,繼續說道;
    “皇甫嵩卷土重來,直取存糧之地,波才無動於衷,任縣危在旦夕。
    若漢軍占得,再進兵臨城,我軍又勢氣受挫,不過是固守一座空城,軍中糧草告罄,不知能堅持到幾時。
    先固根本而論天下,進足可以製勝,退足可以堅守,縱有一時不利,終可成就大業,此乃文、桓之道也。
    若占據河北地勢,進退自若,則可援巨鹿也。
    黃邵五千人駐守城池,內無強弩堅城,外無援兵,恐怕朝不保夕,急需一員大將馳援,不知誰能擔此重任?”
    太史慈悍然出列,他輕哼一聲,冷冷看了一眼滿身酒氣的同僚。
    這幾天見全軍散漫,他累次想要上書諫言,但被家中老母、妻子阻攔,
    其言曰:“此時普天同慶,闔家歡樂,若是冒然諫言,顯得鶴立雞群,恐怕難以融群,事後也會遭人非議。
    況且,此事是將軍一手促成,獎勵將士休養生息,自有其道理。
    累次作戰,軍士必然疲憊,此番是體恤士卒,將軍自是有計較!”
    太史慈自是知武臨深謀遠慮,卻沒有勒令整肅軍紀,對妻子十分感激,雖心有不甘,但也隻好壓在心中。
    今日將軍再提此事,又見眾將這般散漫,心中越發氣憤,忍不住嘲諷道:
    “列陣之時隊伍不齊,衣甲不整,軍心不齊,若敵人疾擊之,必潰也。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能畏懼怯戰,某羞與之為伍!”
    武臨不由的高看了太史慈一眼,深知此人並未納妾,而是在家中贍養照顧妻母。
    心如鐵石,不為外物所動,當成是一代烈將。
    聞言,其他人皆羞愧難當,嘩啦啦跪倒了一大片,
    “將軍,屬下貪戀溫柔鄉,致使軍心頹靡,差點誤了大事。
    若是遭受漢軍圍城,糧草不濟,士無戰心,若不圖良策,敗局將定。
    屆時,兵敗身捐,妻子遭虜,不免悔之不及,幸的提醒,請將軍將罪!”
    程昱見時機成熟,也想爭取出戰機會,進入武臨軍決策層,隨即獻出良策,朗聲道;
    “將軍,屬下聽聞並州軍有意撤出河北,趕赴雁門、雲中、五原、朔風等地防範鮮卑、匈奴,不知此事可是當真?”
    武臨沉吟不語,手中輕輕敲擊著梨花案牘,緊緊盯著腹有韜略的程昱,
    輕聲道:“確有此事,不知程主簿認為此事有何見解?”
    聽聞武臨要詢問對策,程昱精神振奮,眼中閃爍著精光,其他人齊齊看向他,得知自己機會要來了,
    迫不及待回答道;“將軍,並州乃是丁原大本營,承擔著抵禦蠻夷入侵的北方屏障。
    並州騎兵是其根本,士卒思念鄉土,擔憂家人,若強行鎮壓,必然遭遇反叛,恐怕由不得丁原。
    據屬下所料,皇甫嵩之前可是損兵折將。
    為了成功剿滅黃巾,依靠這支唯一的精良激動部隊,必然會竭盡全力阻攔,但希望渺茫。
    即便朝廷重壓抵製,丁原也不會放棄根本,所以此事十不離九,不能作假。
    將軍,皇甫嵩冒然北上,深入虎穴,不過自尋死路。
    可提大軍南下,配合邯鄲的波才,再一次全殲漢軍,打垮朝廷最後一絲希望。”
    武臨思慮片刻,並沒有急於回複,他並非是不想出兵,也預料不到丁原何時撤兵。
    雖早就洞悉皇甫嵩此舉意圖,也想趁機處理掉皇甫嵩,可惜還不到時候,同時暗中為波才感到遺憾,
    “皇甫嵩不過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多久,垂死掙紮,不足為慮。
    眼下巨鹿依然僵持不下,董卓憑借堅城深溝固守待援。
    外有劉焉、陶謙、孔融虎視眈眈,大軍糧草支持,必須速戰速決,爭取在春耕之前結束戰火。”
    眾將領對此言很是不解,滿腦子暈乎乎,弄不清楚其深意。
    不明白武臨為何急於開戰,還特別提到了春耕這個極為陌生的詞語。
    程昱、簡修卻是感到渾身顫抖,滿眼激動的望著武臨,希望能獲得想要的答案。
    可惜武臨麵色如常,完全沒有一絲變化。
    武臨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繼續說道;
    “任縣乃屯糧之地,是黃巾軍士養命之源,倘若疏失,是無後續也,當思所以保之。
    不過,張曼成派遣三萬士兵前去支援,韓忠、孫夏同意領軍三萬馳援,當真是兵強馬壯。
    不過,諸將士軍紀散漫,人心不齊,習慣草莽流寇般無紀律。
    恐黃邵不能壓製,倘若內部不和,漢軍乘機而入,不可能視而不見。
    程昱、太史慈何在?”
    二人齊齊出列,嚴肅道:“屬下聽候調遣!”
    武臨大聲道:
    “特令你二人率一萬精兵趕赴任縣,整頓城中兵馬,伺機窺視邯鄲,必要時剿滅皇甫嵩。
    其餘諸將回歸軍隊,命令未曾參與婚慶的士卒陸續返回軍營,十天後全軍必須整備完畢。
    連日訓練士卒,打造兵器,簡修調動糧草,等待大戰爆發,今日到此為止,願諸位蠻勵之。
    另外,告知張曼成修築甬道,以其糧接濟,方可依險守之。
    令其緩攻巨鹿,保護甬道,謹防陶謙渡河。
    甬道若破,黃巾軍絕糧,其必生亂,漢軍必兵不血刃,使其軍束手來降。”
    這一天,城中不複往日喜慶,街道上人丁凋零,僅有零零散散婦女往來於商鋪中。
    大軍調動,百姓恐慌,全城風聲鶴唳,戰場廝殺的緊迫感撲麵而來。
    太史慈、程昱統兵一萬連夜出城,居民皆躲藏在家中,滿眼擔憂看著浩浩蕩蕩,即將征戰的大軍。
    這才想起身處亂世,之前一片浮華不過曇花一現,每人都憂心忡忡。
    臨城,宛如一台戰爭機器,無邊硝煙籠罩全城,無數新家庭內也沒有了歡聲笑語。
    簡修連夜召回休假工匠,隨著一隊士兵闖入一排排由破磚亂瓦構建房屋。
    俘虜營則是響起一片嗷嚎,因為不久前才搬運完糧草,如今又要重操舊業了。
    當然,關羽、張飛、高順、張遼等一幹俘虜也不能幸免。
    當張遼剛與張泛團結,就得知要幹苦力,不由慘叫一聲,頓感天都塌陷了。
    其他人也紛紛大罵武臨不尊重敵方將領,各世家以及公孫越、單經等人則是一副無動於衷模樣,對一群人大呼小叫冷眼旁觀,絲毫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