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邯鄲危機

字數:3594   加入書籤

A+A-


    眾人皆不解其意,十分奇怪的望著滿麵愁緒的波才,期待他能給出一個合理解釋。
    因為在他們看來明明形勢大好,皇甫嵩已經孤軍深入,應該是漢軍窮途末路才對。
    何儀等人皆是以目光盯著高升,高升無可奈何,率先站了出來。
    他先是看了看四周臉上疑雲密布的將領,接著又朝默不作聲波才瞄了一眼,麵露不解的問道:
    “渠帥,皇甫嵩不過才有六七萬兵力,末將聽聞丁原麾下的並州狼騎。
    已經陸陸續續從磁山,即釜口陘返回並州抵禦匈奴、鮮卑。
    漢軍精銳騎兵消失殆盡,加之邯鄲城垣堅固,易守難攻,外有武臨將軍十幾萬大軍,韓忠、孫夏駐兵三萬於南和縣。
    皇甫嵩擅自挑起爭端,深入我軍防線腹地,補給線漫長,必然堅持不了多久。
    我軍早就置於不敗之地,外有強援,內有堅城,糧草充沛,兵源充足,何時反過來被漢軍圍困之理!”
    聞言,波才仿佛是看白癡般環視一無所知的將領,也不知是為他們的遲鈍感到慶幸,還是為其信心昂然感到難過。
    不過正因為他們什麽都不知道,才會鬥誌高揚,認為漢軍不堪一擊。
    具體實情波才可不敢講出來,為了穩住軍心必須對所有人隱瞞,或許依靠堅固城防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他對臨城方麵根本不抱有希望,武臨若是有出兵意願,就不會到現在還不曾送來一點消息,而且兩人關係自易陽一戰就僵硬了。
    韓忠、孫夏就越發指望不上了,二將必然對他的猜疑懷恨在心。
    並且早就暗中投奔了武臨,武臨都不出兵馳援,二將就更不會有行動了。
    波才思慮良久,深知必須先眾人說清楚,不然軍心不穩如何抵禦攜恨而來的漢軍,輕咳一聲道;
    “諸位,本渠帥此言並非危言聳聽,武臨將軍大軍連續作戰多日,早就疲憊不堪需要修整。
    若是指望臨城派兵救援,必須要堅持是十天半個月,打鐵還需自身硬,漢軍絕對不會給予如此多時間。
    目前,袁紹率軍一萬入駐梁期城,阻擋了大軍南下的必經之路。
    而皇甫嵩又率一直軍趕往曲梁城,占據我軍東去之路。
    孫夏、韓忠的援軍根本過不來,西麵又是高大巍峨的太行山脈,確實是被漢軍包圍了。”
    得知援軍被阻擋,更不不可能及時前來支援,堂中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默契的保持沉默。
    波才之所以沒有刻意提及北麵,不是不知道臨城的強大援軍,而是不想寄人籬下,遵守武臨軍中嚴格與殘酷規則。
    習慣了自由自在、花天酒地生活,完全無法想象那般令人煎熬的苦日子,他們起兵造反本就是要過上奢靡生活。
    波才見所有人都不說話,知道他們都明白此時所處困境了,忽然提高聲音喊道;
    “諸位,本渠帥有一個計劃,若是能過成功必然擊退皇甫嵩,保證我軍安然無恙渡過此次危機。
    待武臨大軍再一次南下,巨鹿也迎來最後一場大戰。
    屆時,是封侯拜將,還是成為塚中枯骨,就看各位能不能通過眼前危機了。”
    何儀等人皆不說話,聽波才此言肯定要主動出城應敵,他們心中本就一陣打退堂鼓。
    即便麵臨的是朝廷州府大軍,不似先前統屬最為精銳的禁軍,此刻也沒有人認為,可以在同等兵力下擊敗敵軍。
    畢竟,不是所有黃巾軍部隊都像其那般,裝備精良、糧草充沛,以及不計代價,發出超乎尋常的軍餉。
    波才本想讓麾下大軍主動請纓,沒想到所有人都一直保持退縮,不由感到十分失望。
    同時異常懷念那白白喪失的一萬多精兵,若是他不冒然逞強,計較一時之長短,必然能與皇甫嵩在邯鄲決一死戰。
    高升見眾人畏縮不前,畏懼漢軍如虎,他身為波才心腹自是要為其分憂,主動請纓道;
    “渠帥,不知您有何布置,末將願意率軍出擊,為數萬大軍爭取一條生路。”
    波才見心腹愛將主動扛起責任,向其投去了讚許目光,同時也在暗中觀察其餘人反應。
    其他人也為自己的退縮感到羞愧不已,明白必須主動出擊才能爭取一線生機。
    頓時鬥誌昂然,想起朱儁在兗州大肆屠殺同伴,不由得眼裏凶光。
    瞬間同仇敵愾,對漢軍痛恨不已。齊齊大聲呼喊道;
    “渠帥,屬下願意領軍出兵,剿滅一切來犯之地。
    大丈夫亦是手提長槍征戰沙場,榮耀加身,榮歸故裏,若是失敗,不過一死而已。”
    波才大笑著站起來,對著有向死之心的眾將領拍掌叫好,欣慰的讚賞道;
    “諸位,皇甫嵩不過是一敗軍之將,連朝廷精銳部隊都敗光了,如今不過是苟延殘喘。
    率領一群衣甲不全,從鄉下臨時強行招募,放下鋤頭便成為大頭兵的雜牌軍,對比我們也好不了多少。
    外麵都在傳,屢次擊垮漢軍全是武臨軍功勞,我們十幾萬大軍不過是打醬油,為其助威呐喊。
    可是,本渠帥初入巨鹿時有十八萬大軍,武臨軍雖然精良,也不過是才要我軍的一個零頭。
    那次大戰我們沒有參與其中,十八萬大軍啊,如今僅存不到十萬人,整整折損了一半部隊。
    我軍同樣在前線浴血奮戰,奮勇殺敵,居然被他人看貶,我等如何能忍耐。是可忍熟不可收。
    同樣是黃巾軍,我軍人數眾多,卻被冠上了無用之軍的稱號,天下人何其不識君。
    此戰,我等要獨自對戰皇甫嵩,雙方兵力相差無幾,正好可以用來證明。
    用一場大勝震驚天下,洗刷撥在我們身上的汙水,然天下人看看,我們同樣能擊敗不可一世的朝廷大軍。”
    波才的一段激動人心演講,令堂下諸將都眼露期盼,紛紛請纓出戰,願意為大軍正名而效死戰。
    “好好好,不愧為我一手帶出來的鐵血將領,既然諸位如此信任本渠帥,接下來就開始部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