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巨鹿決戰1
字數:3334 加入書籤
“前方傳來急報,從西麵殺來一支數萬人大軍,賊首武臨出兵了!”
公孫瓚正率田豫、嚴綱、田楷、謀士關靖諸將等,打掃殘肢遍地、血流成河、硝煙彌漫的慘烈戰場,不料聽聞遠處傳來一道急促喊聲。
眾人見一名快騎正急速奔來,臉上的驚恐之色溢於言表,眾將聞言皆是驚駭不已。
公孫瓚問清楚情況後,立即招呼眾人進入大帳商議,
“諸位,武臨此人麾下猛將無數,此番統兵之人正是東萊太史慈,並且敵軍兵力遠勝我軍,可有良策?”
謀士關靖附言道;“主公,太史慈來勢洶洶,其麾下將士凶猛無畏,武器盔甲精良不亞於漢軍。
眼下敵眾我寡,對方又攜帶大勝之勢,我軍剛剛遭遇一場血戰,將士精疲力竭,戰鬥力十不存一。
況且,我軍後方還有張曼成、白饒等幾十萬大軍,甬道是敵軍運輸糧草關鍵所在。
漢軍本就兵力薄弱,短時間內恐怕是不能派出援軍,即使派軍又能有多少人,斷然會遭遇張曼成部阻攔。
叛軍正值斷糧必然凶悍不已,悍不畏死,此戰恐怕危機重重,九死一生,倘若一招戰敗必將成為一介囚徒!”
田豫聽聞關靖這般絕望,睜著眼睛瞪著他,當場怒斥道;
“而得不過一介腐儒,簡直是危言聳聽,空談誤國,還未出兵便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汝此言可真是居心叵測,不知安得是何居心,莫非視我幽州將士於無人,難道你關靖已經在暗中投效叛軍不成?”
關靖被氣的胡須炸裂,噌的一下站了起來,怒目圓瞪,麵紅耳赤,一雙老謀深算的眼睛惡狠狠盯著田豫。
張大了嘴巴想要說些什麽,卻仿佛是被人卡住脖子般,急躁的喊了幾聲卻說不出話來。
公孫瓚見場中劍拔弩張,氣氛極為緊張,好似炸藥桶般一點就炸,連忙打了一個哈哈道;
“諸位為何如此暴躁,叛軍即將率軍攻來,大戰在即,豈可不戰自亂,先一步亂了陣腳。
叛軍固然聲勢浩大,連戰連捷,可我幽州將士也並非庸人,如何能在氣勢上弱於他人。
吾官來犯之敵不過一群散兵遊勇,據斥候來報,此刻來敵必衣甲不全,必然是些暫時組織起來的亂軍。
極有可能是前日投效的其餘黃巾軍殘部,吾軍未曾沒有一戰之力,身後的叛軍自有人處理,僅需應對眼前之敵即可。”
安撫完人心後,公孫瓚又指了指身前的羊皮地圖道;
“此刻叛軍距離我軍不過六十裏,而在西北方向二十裏外,有一處極為適合伏擊的絕佳之地。
這處坡地前方土地低窪,兩側的山坡地勢較高,中間處僅有一道狹窄通道,可派人占據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下,可進可退,當阻擋叛軍進攻鋒芒。”
田豫等武將極為輕視敵軍,尤其是今日擊潰張曼成的大軍,越發是產生了驕傲之心。
關靖眉頭緊皺,頗為擔心的看了戰意盎然的公孫瓚一眼,深知場中武將早就下定決心作戰,簡直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
又遭遇田豫一陣奚落,此刻越發感到孤立無援,隻得悄然收起擔憂之心,重重歎息一聲後,黯然無色的悄悄退了出去。
此刻,不管是張曼成、還是漢軍營地,均是接到武臨出兵消息時,都是在瞬間行動了起來。
一時間好似山雨欲來風滿樓,各營帳內宛如熱水般沸騰起來,紛紛開始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整兵備戰。
張曼成等人也一刻不停的行動起來,立即調遣五萬大軍出營接應援軍,這夥兵馬由於毒、魏延、廖化三人統帥。
漢軍營帳也好似炸開鍋般熱鬧,幽州刺史劉焉本是無主意之人,當有朱儁、皇甫嵩協同布置,把救援的任務安排給了袁紹。
又令董卓統帥本部兵馬在正麵佯攻叛軍營寨,以此吸引張曼成部注意,避免其傾巢而出,甚至腦袋一熱率全軍投效武臨。
皇甫嵩深知張曼成軍勢大,必須趁著武臨還未察覺之際,又派遣冀州太守韓馥、曹操、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人,從兩側不分晝夜的猛攻張曼成部。
幽州刺史即上將軍劉焉,朱儁、皇甫嵩、劉岱、袁術、劉備等人,統領剩餘的兩萬將士駐守營寨,隨時準備支援各處戰場,同時避免遭到武臨偷襲。
“轟隆隆!”
一條黑色布條自地平線上,似潮水般緩緩漫延而來,仿佛是攜帶無與倫比的威勢碾碎沿路一切生靈。
公孫瓚率領一萬五千大軍,在事前選定的戰場倉促部署好,眾將士駐馬佇立於高處。
剛感覺腳下大地一陣戰栗,接著是一道道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喊聲大震,兵馬齊出。
怒吼聲自遙遠的天際處咆哮而來,讓人隻感覺鼓膜欲破,震耳欲聾。
忽然,隻見隊隊武士威風凜凜,各持鋼刀、大斧、長戟、短劍,放眼望去,枯萎寬闊的幹草地上,槍刀耀日,遍第盡是旌旗號帶,滿山遍野,鋪天蓋地衝殺過來。
軍陣方圓九裏,分布似隊,旗幡甲馬,並依本色:光輝燦爛,極其雄壯。
公孫瓚等人見狀皆是渾身一顫,驚駭不已,均是感到亡魂大冒,一時間手腳發涼,後背冷汗直流,瞬間在氣勢上墮下了不少,就連田豫等武將也閉口不言,信心丟失了大半成。
此刻,太史慈早就得到漢軍布防的消息,並未給敵軍喘息之機,第一時間就下令大軍即刻猛攻,兩萬大軍分成兩部分進攻兩處高地。
此戰毫無任何陰謀詭計,僅剩下血與肉的廝殺,頓時血流成河,慘烈無比。
雙方士兵皆雙眼通紅,好似野獸般橫衝直撞,一路阻擋之地皆是成為齏粉,霎時間飛沙走石,昏天黑地。
兩軍數萬人手持刀尖於半山腰處,展開殊死搏鬥,喊殺聲、慘叫聲不絕於耳,一道道烽火硝煙悠然升騰,所過之處盡是屍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