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章 出征(1)

字數:2697   加入書籤

A+A-


    文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正式下詔,命韋昭度為西川行營招討使,睦王李倚為招討副使,楊守亮為行軍司馬,王建和顧彥朗分別為行營諸軍都指揮使和副使。
    四鎮共同出兵討伐西川,同時免除田令孜和陳敬瑄所有官職和封爵。
    鳳翔節度使府邸的密室,燭火將巨大的西川輿圖映照得格外清晰。李倚、李振、高仁厚,張全義、曹延、符道昭、陳二牛、楊崇本——圍立圖前。空氣中彌漫著鐵血與即將燎原的野心。
    李倚的手指穩穩點在鳳翔的位置,然後沿著一條幾乎筆直的線路向南劃去:“大軍主力,取鳳興道!出散關,經鳳州、興州!”
    他的目光緩緩轉向李振,沉聲道:“興緒,速以本王之名義,附上朝廷討伐西川逆賊之詔書副本,擬寫公文發至鳳州節度使滿存處。
    公文中,須明確本王乃奉旨討逆,大軍欲借道鳳州、興州,望其務必確保道路通暢,提供必要糧草物資補給,並遣向導。
    措辭務必嚴肅沉穩,使其知曉此乃王命,稍有延誤,不僅有損朝廷威嚴,亦將影響本王與其之交情。”
    李振頷首:“大王放心,我定會在公文中措辭得當,軟硬兼施。滿存此人向來懂得審時度勢,定不會在此事上為難我們,此路想必會暢通無阻。”
    李倚手指繼續沿著地圖向南移動,最終重重地落在了利州四川廣元)的位置上,他的眼神突然變得銳利起來。
    “真正的麻煩,便在於此!”李倚嘴角勾起一絲冷笑,“利州,乃進入蜀地之咽喉要衝,從名義上講,朝廷已將其劃歸鳳州,由滿存管轄。
    然那王建心懷叵測,早將東川與西川視作自家禁臠!雖說如今王建已被朝廷冊封為永平節帥,但他對利州卻始終不肯鬆手,利州刺史依舊是他的人!”
    高仁厚沉聲接口:“大王所言極是。我軍若要借道鳳、興兩地,利州必然是必經之路,然那刺史倘若奉王建之密令行事。
    恐怕會想盡辦法推諉,甚至可能以‘防務需要’、‘流寇作亂’等理由,緊閉城門,拒絕我軍通行,或故意拖延補給,以此來為王建攻取成都爭取更多的時間。”
    “哼!他敢!” 陳二牛怒目圓睜,拳頭捏得咯咯響。
    “他當然敢,但本王要讓他不敢,更要讓他付出代價!”李倚眼中寒光閃爍,“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他目光轉向李振,:“興緒,再擬一道措辭極其嚴厲的檄文,發往利州!以‘西川行營都統招討處置副使’和‘宗室親王’的名義,向利州刺史下達嚴令!
    檄文中,要重申朝廷旨意,同時指出利州歸屬鳳州的滿存管轄,而非王建的永平軍所轄!
    朝廷大軍過境是為了討伐叛逆,利州作為地方官員,有法定的義務為大軍提供便利!責令其即刻開放所有道路、關隘,提供向導,並按照朝廷規製供應部分糧草。
    警告其若敢陽奉陰違,閉門不納,或故意拖延、設置障礙,即視為與逆賊陳敬瑄、田令孜同謀,抗旨不遵,阻撓王師!本王將即刻上奏朝廷,請旨褫奪其職,並有權以平叛之名,攻破利州,擒拿問罪!”
    李振眼中精光一閃:“大王此計甚妙!先禮後兵,占據大義名分。將‘不合作’直接等同於‘通敵抗旨’,為我們可能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隻要他敢拖延,利州便是我們的囊中之物!名正言順!”
    符道昭沉穩道:“大王,李長史。若利州刺史識相放行,我軍是否…”
    “放行?”李倚冷笑一聲,手指卻堅定地按在利州城上,“即便他放行,也必須拿下利州!此乃兵家必爭之地,咽喉鎖鑰!
    豈能容王建的人卡在我軍身後?隻不過,他若識相,本王或許留他一命,換個聽話的刺史。他若不識相…” 李倚做了個斬首的手勢,“那便是天賜良機,正好殺雞儆猴,用他的人頭祭旗,震懾顧彥朗和王建!”
    “仁厚!”
    “末將在!”高仁厚抱拳。
    “命你為前軍總指揮!統率符道昭、陳二牛、二鎮禁軍,合計兩萬人!”李倚的指令清晰,“你的任務有三:
    “以最快速度通過鳳州、興州,直抵利州城下!滿存與興州方麵,由檄文和朝廷大義壓著,料無大礙,但行軍不可懈怠。”
    “抵達利州後,先禮後兵,嚴正宣讀檄文,施加強大壓力!若其開門放行並提供補給,則大軍入城後,立刻以‘協防’、‘保障後勤’為名,接管城防要地,控製刺史府!
    尋機拿下刺史,換上我們的人!若其閉門不納或故意刁難,則立刻攻城!以雷霆之勢,破城殲敵!罪名就是‘通敵抗旨’!利州城防如何?守軍多少?”
    李振立刻答道:“回大王,據探報,利州城雖險,但守軍不過三千,且非王建嫡係精銳。我軍兩萬虎賁,又有大義名分,破之易如反掌!”
    “好!”李倚斷然道,“那就打!仁厚統籌攻城,符道昭部主攻,陳二牛部策應並掃清外圍,同時負責警戒東川方向可能援軍!務必速戰速決,拿下利州,打通金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