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論海上貿易

字數:4530   加入書籤

A+A-


    “殿下有想法了?”
    朱壽聽了朱允熥這樣說,似乎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倒是想知道,朱允熥打算怎麽做。
    如果能做成這件事,還能長時間運轉下去,軍中大部分士兵,都將會轉變成為朱允熥的人,若是將來當皇帝的人不是朱允熥,他們說不定還願意給朱允熥繡黃袍。
    在絕對兵力麵前,文官那一套仁義道德,是不起作用的。
    朱允熥說道:“有了想法,但需要舳艫侯幫忙。”
    “殿下請說。”
    朱壽願意扶持朱允熥,他們這些武將,沒有不願意的。
    朱允熥又道:“我要做的是紡織,唯有這個,才能用得上那麽多人,大老爺們是粗手粗腳,但多練練,也可以上手幹活。”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需要一定的勞動人口,才能進行下去。
    如此一來,能解決他們很多人,不知道做什麽的問題。
    布帛等東西,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物資,基本可以當銀子來花,絕對能用來賺錢,也能為朱允熥賺得名利。
    “關於織布、紡織等,我們現在用的工具,還是太差了,產量不高。”
    朱允熥的話還沒完,繼續說下去:“隻要確定下來了,我還會改進一些工具,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產出數量更多的布帛。”
    什麽生產成本,朱壽聽得不是很懂。
    但是,往朱允熥說的方向想一想,好像也很有道理的樣子。
    在大明,朱允熥要做紡織。
    下麵的人,基本沒有誰敢阻攔。
    不過又不是完全沒有阻力。
    “殿下的想法是好。”
    朱壽想了想道:“紡織確實需要很多人,隻要還有手,可以行動,認真肯學,基本可以做到,但……江蘇、浙地等江南地區,靠的正是蠶桑謀生,他們早已形成勢力,當地一些地主豪族,可能不好對付。”
    他所說的形成勢力,其實就是他們已經把大明的布匹市場,瓜分得差不多了。
    那些地主豪族,一直經營下來。
    他們有渠道、有人脈,又早就形成共識。
    大明的市場隻有這麽大,他們分得一清二楚,朱允熥以皇孫的身份強勢插入,打破了他們固有的平衡,這樣誰受得了?
    他們怕是肯定怕朱允熥的身份,但不代表他們會沒有手段。
    隻要他們操作一下,朱允熥產出的貨物,隨時可以爛在倉庫,賣不出去,最終什麽都做不成。
    朱壽的提醒,正是出於這樣的顧慮。
    朱允熥可以理解,朱壽為何這樣說。
    在既定的市場內,他想橫插一腳,一定會引起那些地主豪族的反擊。
    這個群體的人很難搞,不是那麽容易對付。
    特別是江南地區,那些地主豪族,或者鄉紳士族,和朝廷的官員,多少有些關係。
    “我知道。”
    朱允熥快速想了一遍,又道:“我定下的市場,從一開始,就不在大明,因此需要舳艫侯支持。”
    朱壽問:“我能幫殿下做些什麽?”
    朱允熥道:“舳艫侯是督理漕運,不會隻是在內陸江河,有你們的身影,對吧?”
    這個問題一出,朱壽瞬間明白,朱允熥想做的是什麽。
    這是要插手海外。
    “這些年來,沿海有倭寇。”
    “曾經方國珍、張士誠他們的舊部,也有部分逃到海外。”
    “皇爺爺下令禁海,不得出海,但海禁是禁止不了,那些真正能出海的人,特別是南方那些豪族。”
    “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支持海禁。”
    “但隻要關注一下支持的大臣出身,說不定就是來自沿海地區。”
    “海禁得越厲害,他們背後的家族,賺的就能越多。”
    “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朱允熥對大明海禁,還是有一定的了解。
    海禁在老朱那裏,可能是為了防倭寇,但在其他人眼裏,那是利益,海禁得越厲害,他們能賺的越多。
    朱壽:“……”
    對於這番話,他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應。
    他還很震驚,殿下不是一直在皇宮裏麵,怎麽也能知道那麽多?
    難道來自錦衣衛?
    想到可能連錦衣衛也知道了,朱壽這就汗流浹背。
    “我就不相信,海禁的背後,沒有人走私。”朱允熥又道。
    “殿下。”
    朱壽唯有無奈道:“有些事情,確實在規則之外發生,但這也沒辦法禁止,外麵得到的好處太多了,比如倭國,每年都會大量地購入我們的布帛和茶葉,還有呂宋、舊港、緬國等地。”
    “這些都是距離大明,比較近的地方。”
    “至於最遠的,能遠到哪裏,我也不清楚。”
    “海外的瑪瑙、香料、寶石等,運回大明,都是錢。”
    “特別是倭國,他們好像還有銀礦、銅礦,出手特別大方。”
    “在利益驅使之下,沒有誰能承受得住。”
    朱壽隻能坦白了。
    既然殿下都知道了,他認為,陛下肯定也知道了。
    陛下沒有對他們做什麽,要不是等他們養肥了再宰,就是默許了,但如果朱允熥也要一起玩,說不定是個護身符。
    老朱知不知道,朱允熥不是很清楚。
    但是,他早就饞了海上的利益。
    把鄭和拿到手,總不能讓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在自己的府上當太監那麽浪費人才。
    海上的錢,他要賺。
    這也不過是第一步。
    第二步,他要合法合規地賺。
    促使放開海禁,把對外貿易正常化、合法化,正常地收稅,讓外麵的黃金白銀流入大明。
    如果有可能,再打通連接歐洲的航路,來一個大明版本的新航路開辟,以大明為主導探索世界,不能落後於大航海版本。
    想法是很偉大的,但有鄭和在,想法也是要有的,一不小心,有可能變成現實。
    “你說的,我都懂。”
    朱允熥點頭道:“既然海上能賺錢,我也可以玩,而我們的根基,就是那麽多老兵,以及他們的家屬,現階段的海上貿易,都是不合法的,我們要打入這個市場,他們敢鬧嗎?”
    “不敢!”
    朱壽肯定道。
    他們敢鬧,那就有理由直接收拾了。
    特別是那些官員背後的家族,官員利用職權之便這樣玩,按照老朱一貫的做法,等著九族剝皮吧!
    朱允熥對於朱元璋知不知道,並不在意。
    今天在這裏和朱壽一提,眨眼間就有詳細的情報,放在朱元璋的桌麵上,就算不知道,也要變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