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漲知識了

字數:4995   加入書籤

A+A-


    船塢看起來,確實很久沒有人管理了。
    現在下的雪是不大,但地麵也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積雪,積雪上沒有痕跡,明顯是沒有人來過。
    船塢附近,還有一些幹枯了的雜草。
    裏麵還有兩艘半成品的小船,停靠在其中,不知道是不需要再造船了,還是冬天休息,明年再造,那兩艘小船就這樣停工。
    “殿下,是這裏了。”
    朱壽帶領朱允熥進來,介紹道:“這裏應該有兩個月沒人來了,我們大部分的船,都是出自這裏。”
    “太破,太舊了。”
    朱允熥抬頭打量了一會,又道:“造船的工匠呢?”
    朱壽說道:“都是匠戶,他們不是去工部輪值,就是有其他事情要忙活,或者去做徭役了。”
    朱允熥想了好一會,又道:“我們能不能去江浙、福建或者廣東等地,請一批擅長造船的工匠回來?”
    “可以。”
    朱壽點頭,又道:“但得給錢。”
    朱允熥:“……”
    現在不僅大明缺錢,朱允熥自身也缺錢。
    沒錢什麽都做不成,在古代也是如此。
    朱壽他們是一起投資了,錢都在馮勝那裏。
    但那筆錢,是要用來買原料,造紡紗機,以及給那些傷殘老兵發工資的。
    造船是中後期的行為,不能把前期的錢,挪用到中後期,萬一不夠用了怎麽辦?
    另外,造船也要大量的錢投入。
    比如說,造船用的木頭,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
    “以後再說。”
    朱允熥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想等到酒樓盈利了,或許能拿出一筆錢,大量的請其他造船業發達地區的工匠回來,再購買木頭造船。
    首先要造的,是寶船。
    鄭和下西洋那個寶船。
    他要讓鄭和,提前出海,縱橫海外。
    “鄭和。”
    朱允熥又道。
    “奴婢在。”
    鄭和走過來道。
    朱允熥又道:“明年,冬天過後,我再把這裏正式交給你,出海一事先不要急,先負責造船,比趕繒船還要大的船。”
    “還要大?”
    鄭和眼眸裏,頓時亮閃閃的。
    比趕繒船還要大的船,他無法想象能有多大。
    但一定很厲害。
    如果用來出海,宣揚大明國威,海上那些國家,看到他們就要跪下膜拜。
    “奴婢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厚望。”
    鄭和跪下磕頭道。
    能得到這個機會,已經很好了。
    如果還能幫朱允熥出海,他覺得這樣更好。
    “回去了。”
    巡視完畢,朱允熥終於也累了。
    主要也是在外麵,實在有些冷。
    時間越晚越冷,現在進入冬天了,天氣大概就是這樣。
    朱允熥想到在大明的未來,還有一個小冰河時期。
    未來可能冷得更可怕。
    回到了家裏,朱允熥找來紙和筆。
    根據穿越前的記憶,他很極限地把世界地圖回憶起來,畫在一張紙上麵。
    七大洲五大洋全部有了,但大概是比較粗略。
    大明的疆域圖怎麽樣,朱允熥沒看過全貌,無法描畫,隻能畫了個大概,並且在上麵寫了一個“明”字作為標識,這就是大明了。
    “你看,怎麽樣?”
    朱允熥讓鄭和過來,又道:“這個地圖,大概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全貌。”
    鄭和在看到大明疆域的時候,就能猜到了。
    再看大明在地圖上,隻是很小的一部分,原來大明之外的世界,還是那麽大。
    “大明怎麽,隻有這麽小?”
    鄭和的認知裏麵,大明是最大的。
    沒有其他任何地方,能比大明大。
    這也是他們很多人的想法,畢竟古代的認知局限性擺在這裏。
    “因為這個世界很大。”
    朱允熥說道:“你有沒有聽過成吉思汗西征?”
    鄭和點頭。
    朱允熥又道:“成吉思汗往西邊打,要路過草原、沙漠、戈壁等,從我們這邊,一直打到這邊。”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又道:“如果不那麽大,能有那麽多沙漠、草原嗎?”
    這樣一想,鄭和能理解了。
    好像真的有那麽大。
    “請問殿下,那些……都是海洋?”
    鄭和又問。
    隻覺得看了這張地圖,要漲知識了。
    顛覆了,他固有的一些認知。
    朱允熥道:“是海洋,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海洋的麵積是最大的,你試想一下,出海看到的大海,豈不是一望無際?”
    鄭和沒出過海,但剛才在出海口看到的,確實一望無際,一眼看不到盡頭。
    “海水……最後是不是都流走了?”
    鄭和看著地圖的邊緣,再問道:“難道世界,真的是天圓地方,海水會從大地邊緣流走?”
    又到了這個,最經典的問題。
    大地,到底是圓的,還是方的?
    “我覺得,我們腳下的地麵,是一個球。”朱允熥道。
    “奴婢……奴婢覺得,不可能吧?”
    鄭和搖了搖頭道:“這樣一來,在球另外一邊的人,豈不是要站不穩,摔下去了?”
    朱允熥拿起剛才畫畫的筆,在空中放下,跌落在桌麵上,問:“你看這筆,為何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
    “這……”
    鄭和覺得這個問題,不是很簡單嗎?
    往下,是地麵啊!
    “奴婢愚鈍。”
    鄭和想著,小心翼翼道:“拋起來的東西,當然是往下掉。”
    朱允熥笑了笑道:“為什麽一定往下掉?你有沒有想過,地麵有一種力量,拉扯著筆往下,讓筆無法往上飛?”
    鄭和隻覺得,這個想法讓他感到很炸裂。
    也沒有人會想過,一支筆往什麽方向掉的問題。
    聽起來,很是扯淡。
    “殿下是說……我們腳下的地麵是個球,裏麵有一種力,拉扯著我們不會掉出去?”
    鄭和根據朱允熥提出的話題,再聯想到這支筆,很快明白了朱允熥想說的是什麽。
    “沒錯。”
    朱允熥覺得鄭和的思維還是可以的,沒有局限得太死,讚賞道:“至於是不是個球,我的猜想對不對,我覺得以後可以交給你來驗證。”
    “你乘船,把大海走一遍,從東邊走,看是否會從西邊回來大明。”
    “如果能回來,證明了是個球,對吧?”
    朱允熥把這份世界地圖,給了鄭和,又道:“你帶回去,好好琢磨。”
    鄭和起來,跪下道:“多謝殿下的賞賜。”
    對於腳下這片土地的猜想,鄭和固有的想法被顛覆了,認為確實需要回去好好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