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是整個製度的問題

字數:4831   加入書籤

A+A-


    朱允熥也得到了,在朝堂上的消息。
    對於齊泰會跳出來反對,朱允熥不感到意外,如果齊泰什麽都不做,這樣才是有問題。
    他們可以無腦支持朱允炆,自然而然會無腦反對朱允熥,不過掀不起風浪。
    “報紙免費發行的情況如何?”
    朱允熥問道。
    “一切順利。”
    姚廣孝首先說道:“報紙在外麵的稱讚不斷,拿到的人都說有意思,免費發行的效果不錯。”
    楊士奇說道:“但也有人反對。”
    “國子監監生反對吧?”
    朱允熥一聽就明白,到底是誰想反對自己。
    “也隻有他們!”
    楊士奇點頭道:“他們都說,殿下的報紙,有辱斯文,還侮辱了陛下。”
    這個帽子一扣下來,他們認為可以對朱允熥造成傷害,但實際上並不會。
    朱元璋不僅喜歡,還是朱元璋授意這樣做的。
    報紙背後,能給皇權帶來太多好處了。
    “外麵都在傳,二皇孫如今是天下讀書人之首。”
    姚廣孝淡淡道:“國子監監生,都是讀書人,他們無條件支持二皇孫。”
    朱允熥這就好奇了,笑道:“朱允炆怎麽就成了讀書人之首?”
    要說方孝孺能有這個名號,朱允熥絕對承認。
    解縉拿下這個名號,更覺得合理。
    但朱允炆憑什麽?
    也能配得上“讀書人之首”這幾個字?
    朱允炆發表過什麽文章?
    還是對文學、對聖人之學,做出了什麽特別的貢獻?
    一個都沒有。
    盡管在大本堂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和讀書人之首,沒有半點關係。
    “近期傳出的。”
    解縉笑道:“應該是二皇孫自賣自誇,齊泰他們幫忙宣傳,先往國子監說一說,再利用自己的門生對外說一說,大家都覺得二皇孫很厲害。”
    那些普通的讀書人,接觸不到那麽高級的階層。
    齊泰他們當官的怎麽說,讀書人就怎麽聽從。
    當官的人,在那些讀書人眼中,就是權威的存在。
    朱允熥無奈道:“他們是搞笑的吧?”
    這樣自賣自誇,朱允炆也有臉做。
    為了樹立人設,讀書人之首都被朱允炆摘走了。
    “不管他了。”
    朱允熥想著,又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道:“你們覺得,如今的稅收,如何?”
    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沉重。
    他們相視一眼,不知道如何回應。
    “殿下說的,不是商稅吧?”
    解縉問道。
    朱允熥說道:“也算商稅。”
    解縉道:“商稅三十抽一,太低了,我覺得可以給商人增稅,十五抽一,或者十抽一都沒問題。”
    讀書人一般是瞧不起商人,即使解縉,也會如此。
    士農工商,這個階層一直存在。
    對於商稅,解縉認為能多收就多收,反正商人不是生產。
    也不怕商人反抗,自古至今,從來沒有商人反抗成功的例子。
    商人敢反,朝廷就敢殺。
    還是姚廣孝的膽子比較大,問道:“殿下說的,應該是農稅吧?”
    朱允熥問道:“大師覺得,農稅如何?”
    姚廣孝也不怕得罪人,直接說道:“自古以來,農稅是一個王朝,矛盾爆發的根本,和農稅伴隨而來的是土地兼並。”
    這一點,他們是讚同的。
    姚廣孝想到近段時間,從朱允熥身上學到的那些知識,又道:“大明開國不久,農稅也還好,但時間一長,農稅絕對會不斷壓榨普通百姓,再有我們大明沿襲前麵王朝的規矩,農稅是收不到豪紳地主、官紳讀書人身上。”
    此言一出,解縉的表情,就有些不好意思。
    他也算是官紳讀書人,家裏是不用交稅。
    也有部分農民,把田地掛靠在自己的家族名下。
    “時間一長,大明的土地兼並,也會嚴重到一個極其嚴重的程度。”
    “農稅是國家的根本,土地被豪紳、官紳等兼並了,他們又不用交稅,那麽大明的稅從何而來?”
    “唯有加征普通百姓的,繼續壓榨百姓。”
    “大明地方的稅課司,是如何收稅?”
    “依靠地方豪紳官紳,百姓是不懂交多少,全聽豪紳官紳的,他們怎麽說,百姓就怎麽交。”
    “稅課司也會和豪紳勾結,對百姓又進行一輪壓榨。”
    “一兩百年後,如此會把大明壓垮,然後又來農民起義。”
    “比如說陛下當年,正是因為被壓榨得連粥都喝不上,才加入紅巾軍。”
    姚廣孝很認真,又很大膽地說道。
    楊士奇和解縉都不敢這樣說,但是他敢。
    還說得特別詳細,顯然對稅收有著很深入的了解。
    朱允熥覺得這個妖僧,是真的很有用,現在越用越喜歡,還好已經把他挖過來輔助自己。
    楊士奇問:“所以,殿下準備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了?”
    朱允熥搖頭道:“我暫時還做不到這點,其實你們有沒有想過,是整個稅收的製度問題?”
    這又是一個,比較沉重的問題。
    大明的稅收製度,是沿用以前王朝的。
    “就算官紳一體納糧,能順利推行下去,我認為也收不上官紳地主的稅。”
    朱允熥想到穿越之前,聽過的一句話,道:“將來推行後,會出現一個問題,稅課司先讓豪紳交稅,百姓才會交,稅到手後,豪紳的如數奉還,百姓的三七分賬。”
    “這……”
    楊士奇和解縉的額頭上,都冒出了冷汗。
    姚廣孝倒是淡定,好像他早就想到了這樣。
    對於朱允熥也能想到這一點,姚廣孝甚是欣賞,他覺得朱允熥不是那種,很普通的皇孫。
    是真心為民。
    比陛下還要為民。
    投靠了朱允熥,真的能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這要比結束一個亂世,成就感高太多了。
    楊士奇和解縉其實也很清楚,那些豪紳,或者地方官員會怎麽樣。
    按照朱允熥的說法,事情發展到最後,一定會出現朱允熥說的情況。
    到了這個地步,大明距離農民起義不遠了。
    “殿下現在要改,很難啊!”
    解縉搖頭道:“太遠的先別說了,官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就不可能成功。”
    他其實不反對,這兩個舉措。
    但上一次,朱允熥用此來壓下謠言,便已造成滿朝文武,一致反對。
    文武官員,破天荒的那麽合作。
    朱允熥真要這樣做,儲君之位也懸了。
    除非是朱元璋提出,也是朱元璋用強硬的手腕,特別暴力的手段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