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三皇孫有故太子之風

字數:4545   加入書籤

A+A-


    藍春也想不到,三皇孫殿下還會如此。
    他們給三皇孫送錢,但三皇孫不想要,隻是正常的售賣報紙,不多要也不少要,這個品格也太高尚了。
    “小公爺,報紙!”
    那個賣報郎眼巴巴地看向藍春,他們是真的接受過最嚴格的訓練,知道什麽應該要,什麽不應該要。
    要不然,殿下會對他們進行懲罰。
    還會被殿下解雇。
    賣報郎這一份工作,工錢高、福利好,他肯定不想被解雇,要一直當下去,可不能讓藍春給禍害了。
    何況三皇孫還說過的,偶爾會讓錦衣衛查報社,不給任何貪了的機會,這錢絕對不能要。
    錦衣衛還是很可怕的。
    藍春:“……”
    “給你錢,報紙給我!”
    藍春還是掏出了四枚銅錢,塞到賣報郎手裏,再把自己的銀錠子收回來。
    “多謝小公爺!”
    賣報郎收到了錢,開開心心地繼續賣報。
    藍春帶上報紙,關上大門便回去。
    “讓你買一份報紙,也拖拖拉拉!”
    藍玉吐槽的聲音,隨之從屋內傳出,又道:“趕緊把報紙給我,還要去上朝。”
    藍春回去說道:“爹,不是我拖拉,而是賣報郎不要我們的銀子。”
    他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詳詳細細地說了說。
    藍玉聽完後,淚流滿臉道:“三皇**來越像太子爺了,太子爺在天有靈,一定很欣慰,我們藍家誓死追隨三皇孫。”
    哪怕朱允熥現在讓他去死,他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再看朱允熥現在的風度,真的越來越像朱標,讓藍玉有一種朱標已經回來了的感覺。
    想著,藍玉更是熱淚盈眶。
    類似的一幕,在其他勳貴家裏,也在出現。
    他們要給賣報郎很多錢,但賣報郎堅決不要,隻收報紙的四個銅錢。
    勳貴們都在感歎,三皇孫有太子殿下之風!
    賣報郎來到文官那邊,才恢複正常。
    那些站隊朱允炆的文官,一邊罵罵咧咧,一邊還是買了報紙,全身上下,隻剩下嘴硬。
    包括國子監那些監生,現在也是隻剩下嘴硬。
    但賣報郎可不管他們哪裏硬,能把報紙賣出去就好了。
    對比之下,普通百姓熱情多了。
    有點小錢,又認識字的百姓,紛紛買了一份報紙,他們沒有太多想法,隻是想看看新聞和故事。
    至於說書的形式,還在籌備中,沒那麽快能有結果。
    第一份收費報紙的銷售情況,很快送回到朱允熥這裏。
    “本來我還擔心,突然收錢了,導致口碑不好,賣不出去。”
    朱允熥笑了,又道:“事實上,還不夠賣。”
    楊士奇問道:“我們今天,還要不要加印?”
    朱允熥搖頭道:“今天的不適合再加印,不過明天的加,再加十萬份試一試,不過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報紙上連載的小說故事,把每天的整理一份出來,等連載到一定數量,再出書又能賣錢。”
    現在大明比較缺錢,任何可以賺錢的機會,朱允熥都不會放過。
    對於稅收方麵,朱允熥還準備讓老朱改了商稅,改成十五抽一,增加國庫收入,農稅改不了,但商稅是沒問題的。
    總不能瞧不起商人,就要少收商稅,這樣是不行的。
    “這個想法好。”
    姚廣孝讚同道:“報紙上連載的書,不一定每個人都看過,肯定有人會漏看或者少看,但報紙發行過就算了,如果我們再整合成冊,除了多收一份錢,還可以維係讀者。”
    這些想法,他們認為是好的。
    姚廣孝他們先記錄下來,到時候按照計劃執行。
    朱允熥整理一下,今天的銷售情況,再進宮見老朱。
    這些是朱元璋授意了,朱允熥才能進行下去。
    現在做出成績了,再給朱元璋匯報情況,還是很有必要。
    到了武英殿,朱允熥看到朱元璋還在很努力地看奏章。
    “允熥來了?”
    朱元璋頭也不抬,隨口說道:“找咱有什麽事情?”
    朱允熥說道:“給皇爺爺匯報一下,第一份收費報紙的情況。”
    他把今天的售出和收入,大概算了算,列在紙張上,又道:“按照我們剛才統計的結果,今天的純利潤是一千三百多文錢,薄利多銷,全靠數量來換取收入,孫兒預估明天還能更多。”
    “還不錯!”
    朱元璋放下批閱奏章的筆,讚同道:“一天一千多文,累計下來,時間長了,還是能賺錢。”
    積少成多。
    累計的結果,還是很可觀的。
    再加上報紙剛剛起步,印發的數量不算多,將來印發的多了,買報的人更多,一天肯定不止一千多文錢。
    以後賣到應天府之外,這筆錢真的很可觀。
    可以彌補了部分,大明國庫的不足。
    到時候也不用,和戶部因為錢而扯皮。
    “你這個想法,確實可行。”
    朱元璋淡淡道:“大明真的缺錢。”
    大明缺錢,除了要北伐,另外的原因,大概是稅收不上來。
    收的是普通百姓的稅,收不了豪紳,但普通百姓能交多少稅呢?
    朱允熥知道這個弊端,但目前沒有能力改變,又道:“那麽皇爺爺增收商稅好了,把三十抽一,改成十五抽一,或者十抽一,正式規範商業行為,也能給國庫緩一緩壓力。”
    “然後呢?”
    朱元璋又問。
    朱允熥說道:“控製好鹽鐵,鹽是最重要的,我們大明的鹽引有點亂,也要改一改了。”
    大明的鹽引,是讓商人給明軍運送糧食物資,再通過官府發放給商人的。
    鹽引,差不多就是賣鹽的資格。
    鹽這個東西,是生活必需品。
    利潤特別可觀,是每一個商人,都想插手的生意。
    也正因為利潤高,曆朝曆代還有一些私鹽、鹽梟等等。
    白花花的鹽,差不多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孫兒給您一個,新的製鹽方法,讓您更有底氣,可以更大膽地去改。”
    朱允熥看到朱元璋身邊有紙,也不和他客氣,拿起筆,回憶起以前學過的那些化學知識,把一份幾百年後的製鹽方法,用文字的形式寫出來。
    寫完了,再遞給朱元璋。
    “能行?”
    朱元璋看了一會,發現自己竟然看得不是很懂。
    朱允熥保證道:“當然能行,皇爺爺試一試就知道了。”
    朱元璋想著問道:“你是從哪裏,學來的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