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拍馬屁
字數:4457 加入書籤
朱元璋是叫湯和做老哥,但湯和絕對不敢,真的以老哥身份自居。
老朱可以客氣,湯和絕對不能飄了。
站穩了後,吉祥趕緊搬來椅子,得到朱元璋的同意,湯和這才敢坐下來。
“老了,年紀大了。”
湯和歎了口氣道:“多走兩步路,都差點要死在路上,哈哈……不過想到還能來見陛下,我就是爬,也要爬來金陵。”
他的身體,確實遠不如朱元璋硬朗。
朱允熥沒有記錯的話,湯和大概還能再活兩年。
朱元璋笑道:“老湯,我們倆哥們了,你還在咱麵前,說這些客套的話,是不是不想把咱當做弟弟啊?”
湯和連忙擺手道:“臣哪敢啊?不能僭越,陛下你就別調侃臣了。”
都是那麽多年老朋友,他肯定很清楚,朱元璋心裏是怎麽想的。
朱元璋歎道:“我們確實都老了,你看,咱的大孫都能獨當一麵,眨眼間幾十年過去,以前咱們一起放牛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湯和搖頭道:“她娘的,那些破日子,臣還不想回去,當年真不是人過的,然後臣提起刀參加紅巾軍,殺她娘一個片甲不留。”
他們這些老將,殺性還是比較重。
別看湯和這句話輕描淡寫,但他自己都不知道,說得有些殺氣騰騰。
朱允熥總算見識了,湯和這個檔次的老將,是什麽樣的。
“說得好!”
朱元璋意氣風發,又道:“當年是你讓咱投靠義軍,要不是你,就沒有咱現在。”
湯和擺了擺手道:“陛下人中之龍,就算沒有臣,陛下也可以有今天,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真正有能力的人,無論什麽時候,都能閃閃發光。”
朱元璋笑道:“你這老湯,越來越懂得拍咱的馬屁了。”
湯和也不否認,爽快地承認道:“多拍陛下的馬屁,以後臣的湯家,還能多兩代人富貴,哈哈……”
朱元璋說道:“現在拍咱的馬屁沒用,拍咱大孫的才行。”
未來的朱允熥,就是皇帝了。
“臣可以一起拍。”
湯和看向了朱允熥,恭敬道:“臣雖然在鳳陽,但殿下的事情,也沒少聽說,遠的不說,單是最近痛擊倭人,打得多漂亮啊!”
“那些小矮子,臣看著就很不爽。”
“奈何我們大明最大的敵人,在草原上,出海成本太高了,很難兩邊一起打。”
“當年倭人殺我們使臣,臣早就想去倭國,大開殺戒。”
“但陛下有難處,咱們大明,是從被韃子摧殘得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實在沒辦法連倭人也一起打,隻能忍了。”
“還是殿下,給我們出一口氣。”
他討論起這件事,也不顧忌地談及朱元璋的難處。
朱元璋感慨道:“那些小矮子,確實可惡,彈丸之地,也敢自稱天皇,還好有咱的大孫,打得真好。”
朱允熥聽著,心裏在想,何止是打。
他還想直接滅了,但這需要時間,還要等朱壽他們的結果。
也不知道,鼠疫準備得怎麽樣了。
朱元璋又道:“你這一次回來看病,打算待多久呢?”
湯和說道:“剛才聽李景隆那小子說,外麵種的是能讓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挨餓的作物,臣想等到紅薯收成了再回去,親眼看一看。”
朱元璋笑道:“當然沒問題,要不你幹脆搬過來這裏,和咱一起住算了,看病的事情好說,咱讓太醫院的徐樞也搬過來。”
湯和道:“不太好吧?”
朱元璋說道:“咱說可以,就是可以,你看李景隆不也住在這裏。”
李景隆笑著說道:“信國公,有晚輩在,您盡管放心。”
“多謝陛下!”
湯和起來行了一禮,又道:“希望看好病了,還能多活兩年。”
朱元璋說道:“盡說些喪氣話,你這人壞得很,壞人禍害千年懂不懂?”
說著,他們一起笑了。
他們是從小玩大的,關係比起和其他勳貴,要好很多。
朱允熥坐在他們身邊,聽著他們的聊天,直到傍晚了,才被朱元璋趕回去,然後徐樞還真的被老朱傳來。
湯和決定,在紅薯地養身體。
順便幫忙種紅薯,看看是否真的有那麽高產。
朱允熥回了宮裏。
隻見解縉還在等待,不知道等了多久。
“殿下。”
解縉連忙道:“剛得到消息,布帛絲綢開始漲價了。”
朱允熥問道:“具體是怎麽漲的?”
解縉說道:“有人開始大量收購市麵上的絲綢布帛,有人收了,價格自然就起來了。”
朱允熥說道:“果然和我想的一樣,錦衣衛會盯著,到底是誰收購,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等到他們認為,大明的布帛絲綢市場要崩了。
等到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
朱允熥再讓沈旺,把布帛拿出來賣。
有他們哭的時候。
朱允熥又道:“解先生,以後太晚了,可以先回去。”
解縉搖頭道:“這種重要的事情,應該第一時間告訴殿下,其實也不算晚。”
等到他匯報完畢,就請求離開。
朱允熥回了東宮,看著姐姐妹妹都在,和她們聊聊天,眨眼間又是晚上了。
——
次日,早上。
蘇州府之內。
“你們聽說了沒有?國庫裏的布帛絲綢,全部沒了。”
“都被皇太孫,拿出海售賣。”
“現在市麵上的布帛絲綢,越來越少,那些豪紳地主都在不斷的收購,也開始漲價了。”
有人竊竊私語道。
還有人問:“我們怎麽辦?”
絲綢布帛是不能吃,但人總得要穿衣服的。
特別是冬天,沒有衣服穿,會活活被冷死連,所以說也是特別重要的物資。
那個人說道:“當然是趁著現在價格不高,趕緊買點回去囤著。”
有這個想法的人,基本都是不差錢的。
普通百姓,城外的農民,哪裏舍得囤著絲綢布帛呢?
那個人說道:“你說得對,我也要去多買點。”
很多人往市集去,可以發現,絲綢布帛的價格真的漲了,哪怕他們是生產地區,但現在的價格也要上去了。
還有很多豪紳地主,開始囤積貨物。
同時再展開對沈家的打壓,開始圍剿沈家,讓沈家產不出絲綢布帛,以此來宣泄對朝廷的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