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遠洋
字數:4821 加入書籤
能不能讓他們出海遠洋,這也不是鄭和可以決定的。
鄭和隻是個打工人。
殿下才是老板。
“曹國公。”
鄭和說道:“這件事我沒辦法決定,要不你進去找殿下?”
李景隆在想是心急了些,猶豫著說道:“我們這就去找殿下,如果同意了,再去找鄭公公。”
鄭和笑了笑道:“好!”
“我還要回去,安排出海的事情,失陪了。”
他很卑微地行了一禮,再轉身離開,回去船塢那邊。
李經理這就帶著李芳英進宮,讓柳六幫忙通傳。
一會過後,他們進了文華閣,在朱允熥麵前跪下行禮。
“你們進來做什麽?”
朱允熥讓他們先起來,又問:“還帶著三表兄進來,是不是李家有什麽事情了?”
他還是認識,李芳英是誰的。
李景隆忙道:“殿下,李家沒事,是臣有事求殿下。”
朱允熥問道:“怎麽了?”
李芳英說道:“回殿下,臣想去遠洋。”
李家的消息,真的是很靈通。
朱允熥想不到,他們連遠洋也打聽出來了,再往李景隆看去,覺得這小子,現在做的事情,全部在迎合自己的愛好。
迎合得,還是特別明顯。
這家夥一直拍馬屁,和那些囂張的紈絝子弟對比,變得不一樣了。
怎麽看起來,有幾分像狗腿子的樣子。
朱允熥問道:“隻要出海,就有風險,遠洋更甚,遠離陸地,遠離了大明,萬一在海上發生什麽,連屍體都找不回來,就算僥幸可以回陸地,你們連回大明的路都找不到。”
他鄭重地提醒道:“出海,可不是兒戲!”
鄭和他們出去,也是帶著風險。
他們都做好了,萬一回不來的準備。
李芳英明顯的猶豫,但好像想到了什麽,眼神堅定道:“臣不怕!”
李景隆說道:“殿下,三弟從小向往大海,又想為殿下效勞,要不給他一個機會?”
朱允熥覺得,李景隆很會睜眼說瞎話。
古代的人,怎麽可能從小向往大海?
他們隻會敬畏,甚至害怕大海。
朱允熥也看得出來,李芳英剛才的猶豫。
“你們是認真的?我建議你們,還是好好想清楚。”朱允熥提醒道。
“認真的!”
李芳英下定決心道:“臣真的想出海。”
朱允熥沉吟著道:“行吧,你們去找鄭和即可,如果在海外遇到危險,後果你們自己承擔。”
李景隆和李芳英齊聲說道:“多謝殿下。”
“如果有任何危險,都是臣的事情。”
李景隆又道:“三弟可以為殿下分憂,這是三弟的福分。”
朱允熥擺了擺手道:“行了,你也別再說這些客氣的話,既然決定了,回去安排吧!”
“多謝殿下!”
他們兄弟再一次道謝,隨後便退到外麵。
李景隆語重心長道:“三弟,可能你現在很不理解,我為何一定要讓你遠洋,但等你遠洋後看到一切,就會明白了。”
“未來的機緣,一定在大海上。”
“殿下如今極力發展大海,剛開始我也不甚理解,但看到吳忠他們出海帶回來的成就,我總算明白,殿下為何推動開海。”
“甚至能說服陛下,同意開海。”
“我們的爹死得早,李家要落在我們身上。”
“我出海當然可以,但如果我離開了,你和二弟誰能扛起李家的大旗呢?”
李景隆說著,再拍了拍李芳英的肩膀。
語氣說得,特別的重。
李芳英微微點頭道:“大哥,我懂,我也總不能,在你的庇佑之下,一事無成。”
李景隆欣慰道:“說得好!等你在海上立功了,說不定可以得到封侯封伯,單獨開府。”
這句話,使得李芳英眼前一亮。
他們這些勳貴後人,不是嫡長的,肯定爭不過嫡長。
但可以立功,自己獨立出去。
這是一條,很行之有效的路子。
李景隆說道:“回去好好準備,我再安排幾個丫鬟給你,盡量多留點種子。”
李芳英紅著臉道:“大哥,幾個我怎麽承受得來?”
李景隆笑眯眯道:“我在東莞伯那裏,得到一個方子,他們廣東人特別喜歡煲湯,尤其是那種補湯,現在還有時間,盡可能補他!”
萬一真的不幸,種子多了,李芳英還有後人在。
李芳英聽著,依舊很不好意思。
但李景隆這樣說,他就這樣聽從即可。
——
時間很快,到了寶船出海的時候。
李芳英就算再怎麽補,也扛不住幾個漂亮丫鬟的努力。
何況他的媳婦,還吃醋了,丫鬟要的,他的媳婦也要,差點被掏空了身體。
現在已經不是第一次出海,朱允熥不會再來送行,但也派了代表出來,正是身邊的太監柳六,幫朱允熥給他們送行。
“快上船!”
李景隆看到如此巨大的寶船,也是驚歎不已。
隻覺得鄭和他們太可怕來,連如此龐然大物,也能製造出來,那麽還有什麽是大明做不到的呢?
什麽都可以做!
想到了這些,李景隆的心裏也是自豪。
大明越好,他們這些勳貴,也能越好。
“柳公公。”
吳忠說道:“還請你回去告訴殿下,我們要出發了,請殿下等我們的好消息!”
不就是一個馬六甲海峽,以及周邊地區。
他們認為,想要打下來,輕而易舉。
柳六躬身道:“奴婢祝將軍們,一帆風順,順順利利歸來。”
吳忠微微點頭,又道:“上船了。”
除了兩艘龐大的寶船,還有海軍戰船。
該上哪些船,他們早就安排好。
船上的物資,也全部準備完畢,足夠他們在海外,一年不用靠岸,前提是海上可以一直風平浪靜,不要刮大風,不順利的話,唯有隨緣。
鄭和把自己不在了,應該做什麽和怎麽做,全部吩咐給船塢。
他選出來的負責人,知道應該怎麽辦。
隨後,鄭和也上船。
寶船終於可以出海了,那些大船,浩浩蕩蕩地離開。
李景隆遠遠看著,感歎道:“真的壯觀!”
鄭和站在甲板上,打開曾經朱允熥給自己畫的地圖。
隨著吳忠他們出海,部分南洋地區的航海圖,已經得到完善,那一份地圖也隨之完善起來,早就不是最初的版本。
但是西洋方向的,還需要他們親自完善。
鄭和看著眼前的大海,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向往和歸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