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大明郵局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你說得很對。”
朱允熥微微點頭道:“現在各地驛站的弊端,還是很明顯的。”
李景隆尋思著,覺得朱允熥一定想改了現有的驛站體係。
甚至還想改掉,現在大明的送信等問題。
隻是他一時之間,也想不到可以怎麽改,但是沒所謂,如果真的要改,朱允熥肯定會下命令的,隻是和自己說了那麽多,為的是什麽?
“不會是想讓我來改吧?”
李景隆心裏嘀咕。
自己一個武勳之後,改這些東西,聽起來不是很合適。
但他現在,又沒別的事情可做,好像去改驛站,還是可以的。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又不用打仗了。
還有一個問題,李景隆逐漸覺得,朱允熥不是很敢,讓自己去打仗,具體原因他也不太懂。
朱允熥說道:“還有其他嗎?”
李景隆再努力想了想,發現還是有的,點頭道:“還有一點,朝廷之類的公文,並不是每天都要發行,那些驛站大部分時間,還是空置的,也就是說朝廷每天還要給空置驛站花錢。”
朱允熥點頭道:“這一點,也很關鍵。”
李景隆鼓起勇氣問:“臣鬥膽,請問殿下,是否想改了這些?”
朱允熥並不否認,微微點頭道:“確實想改了,我有一個想法。”
李景隆安靜下來,不說話了。
等朱允熥,把這個想法說下去。
“我要把整個大明的驛站,統一起來治理。”
“首先是書信問題,不管是朝廷的公文、奏章,還是普通百姓的書信,都可以通過驛站來傳送。”
“當然了,想用驛站,就得給錢,普通百姓也一樣。”
“隻是我們大明驛站收的錢,會比外麵低很多。”
“不是所有百姓,都認識字的,驛丞還能為百姓提供寫書信的服務。”
“各地空置的驛站,適當擴張一下,給路過的客人,提供食宿,當然如果要公用,還是公用優先,有緊急公文等,各地驛站優先給朝廷使用。”
“我要把所有驛站,形成係統。”
“至於係統是什麽……這個以後再給你解釋。”
“要做到如此,首先各地的驛站,都得增添很多人,前期別想著賺錢,甚至還需要我補貼發展。”
“可是改造發展起來,首先利於民生,其次利於書信消息的傳遞,以及各地公文、奏章的運輸,效率也能加快很多。”
“如果我把這個,交給你來改,你能不能做到?”
朱允熥把話說完了,目光落在李景隆身上。
李景隆心裏在想,果然如此。
真的要改,真的要給自己。
聽起來那麽重要的事情,殿下還能交給自己。
李景隆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跪下道:“回殿下,臣保證可以為殿下做到。”
朱允熥說道:“這件事,可不容易。”
李景隆說道:“就算再不容易,臣也能做到。”
他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好的一個機會。
朱允熥又道:“我把這個重新整理,並且改革好的驛站體係,稱之為郵局,大明郵局,各地驛站保留,為了便於普通百姓郵寄書信,或者小件物品,我想出了一個,叫做郵票的東西。”
郵局?
李景隆聽到這個名字,隻覺得有些新穎了。
朱允熥揮一揮手,柳六過來,把郵票取過,送到李景隆麵前。
這是朱允熥最近設計,讓工部印製的郵票樣板。
郵票的圖案,也是特別精美。
除了精美的圖案,上麵還印刷著十文、二十文等字樣。
李景隆接過郵票,大概看了一會,讚歎道:“這就是郵票?看起來很精美,圖案和寶鈔上麵的一樣好看,隻是上麵的十文、二十文……請問殿下,什麽意思?”
朱允熥解釋道:“那是購買一張郵票的價格,同一個府郵遞的,買一張十文錢的郵票,貼在信封上,寫好地址就能郵寄。”
李景隆恍然大悟,沒想到還能這樣用。
再看其他郵票,他好像明白了,問道:“二十文的,是不是同一個布政司內用的?”
朱允熥點頭道:“沒錯,同一個布政司內,二十文!如果跨過布政司,就需要買三十文的郵票,這是相鄰兩個布政的,如果是不相鄰,或者送到偏遠地區,先買一張三十文的郵票,然後每百裏,加十文,如果需要加急,那就翻五倍。”
除了十文、三十文等的郵票,朱允熥還設計了百文、五百文等的。
把這些,準備完善了。
李景隆聽完了,佩服地說道:“還是殿下考慮周全,隻不過……”
朱允熥問道:“不過什麽?”
李景隆躬身道:“臣鬥膽,提一個問題,郵票太便宜了,郵局一定會虧錢。”
外麵請人送信,哪怕一個府之內的,十文錢是根本沒有人願意多看一眼,連吃頓飯的錢都不夠,絕對會虧了。
朱允熥說道:“所以我就說,我會補貼錢給郵局,另外我翻看了戶部的賬目,從洪武二十六年開始,皇爺爺定例,驛站每年的耗費在歲入的半成之內。”
半成,就是百分之五。
“就算這樣,耗費也得九十萬兩一年。”
“這還是驛站,沒有任何收入的前提下,全部是朝廷撥款補貼。”
“如今我把驛站商用,變成了郵局,各地驛站在空閑的前提下提供食宿,攬收信件付費郵寄。”
“把一年的收入,全部統計起來,空缺的部分,我來補,暫不用戶部撥款。”
“你覺得每年的虧損,會不會超過九十萬兩?”
朱允熥簡單計算了片刻,再給李景隆提出問題。
也就是說,不管驛站怎麽樣,朝廷每年都要花費百萬兩左右,九十萬兩隻是最低預算。
麵對這個問題,李景隆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好一會道:“臣……臣也不知道。”
還沒實行,李景隆當然不清楚了。
朱允熥現在有的是錢,已經做好了郵局早期不賺錢的準備。
能夠賺錢的,就不是民生了。
“隻要能便利百姓,這筆錢其實不怕補貼。”
朱允熥快速想了一會,又道:“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是你的女兒,你願不願意把她遠嫁,到很遠的地方去?”
李景隆趕緊搖頭道:“當然不願意了!”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環境下,沒有誰的女兒,願意遠嫁,否則再也無法見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