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返航,再遠洋
字數:4204 加入書籤
不過很快,得到朱允熥的同意。
鄭和可以帶這些西方人,回去歐洲了,也免得他們提心吊膽,想這個想那個,總覺得大明是個壞人。
阿德萊德他們聽到可以回去,全部興奮不已,又長長地鬆了口氣,然後他們趕緊準備回去,很想看看,從大明帶回去的貨物,能在西方賺多少錢。
他們一船船的貨物,數量確實挺多的。
都快要把整個市舶司,給搬空了,那些大明商人的庫存,全靠他們清一遍。
那些大明商人,現在開心得不行。
一起到了碼頭上,目送他們離開。
看到那麽多明人送行,那些西方人的心裏既感慨,又感激。
有人說道:“大明的人,還是很熱情,他們也很好,以前是我誤會他們了。”
他們甚是慚愧,因為之前總覺得,明人會坑死他們。
現在認為是誤會。
不過對明軍的害怕,依舊還在,該怕的還是會怕。
阿德萊德說道:“我希望現在就能回到蘇伊士,好好看看,我們的貨物有多值錢。”
提到錢的事情,他們的內心,還是熾熱的。
誰不渴望,能賺到錢呢?
大老遠跑來大明,為的正是錢。
又有西方人說道:“我覺得,最好賣的,肯定是大明的香水了。”
這一次他們離開,朱高熾又給了他們不少香水。
這些西方人一起分了分後,除了自己用一部分,還可以拿一部分出來賣,但朱高熾給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他們商量過後一致決定,回去後香水的售價,一定要高。
物以稀為貴,那麽好用的香水,絕對不能太廉價了。
在賺錢方麵,西方人還是很專業的。
又有人讚同道:“沒錯,香水絕對可以大賣,也一定是,最賺錢的東西!”
提到香水,他們滿懷期待。
然後還有人拿了一瓶香水出來,塗抹在自己身上,再聞到那些氣味,隻覺得心曠神怡。
對於朱允熥而言,這是很劣質的香水,但對於他們西方人來說,是一種能讓自己變得香噴噴的神器。
絕對的神器。
吳忠看到他們如此抹香水,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他們這些西方人,是真的奇怪。”
這一次出海,除了鄭和,他們海軍當然也要跟隨,除了去歐洲,還打算繞過好望角到美洲去。
這一次要探索新大陸,就必須要有軍隊跟在身邊保護,把一切不服從的人給打服了,才能展開探索。
廖鏞說道:“他們這樣不奇怪,因為他們的怪味,很需要香水。”
盡管他們早已習慣了,但西方人的體味,還是挺可怕的,現在寧願聞劣質香水的氣味,也不要聞那些奇奇怪怪的體味。
鄭和無奈道:“我們私底下聊聊就好了,別讓他們聽到,否則影響和氣,不利於貿易。”
對於這個問題,他們當然都懂,也不過是發發牢騷,隨便吐槽兩句。
他們的寶船,繼續航行。
同時還帶了十多艘那些戰船,一起出發的。
寶船足夠大,也足夠震撼人,這是肯定的,但隻有寶船的大,還是不夠用,還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其他的戰船正好能發揮這個作用。
所有船隻,乘風破浪,浩浩蕩蕩地離開大明。
——
沈旺送走了那些西方人,馬上把沈至帶回去,再集中所有江南商人。
“現在市舶司的事情,處理完成了,我們都大賺一筆,好處具體如何,我不用說,大家都能知道了。”
此言一出,那些江南商人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容。
他們都覺得,這錢賺得太容易了,那些西方人對他們東方的貨物需求,這也太大了,剛來就幫他們清空庫存。
其中的好處,不言而喻。
他們希望這個貿易,可以一直進行下去。
沈旺又道:“西方人這一趟回去了,下次再來,不知道什麽時候,路途遙遠,來得肯定沒有那麽快,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著手準備草原的事情了。”
伍宜然問道:“是否可以北上了?”
沈旺道:“當然可以了,你們把自己剩下的貨物,全部集中起來,等我請示過殿下了,馬上北上,趁著冬天下大雪之前,再大賺一筆回來,今年過個好年。”
他們一起笑了,心裏也是這樣想的。
北上再賺一筆大錢回來,今年這個年,一定能過得特別舒服,有錢了想怎麽舒服,就能怎麽舒服。
沈旺又道:“還不要耽誤了殿下的時間,這是殿下的命令,所以我就不廢話了,直接回去準備。”
他們一起,全部走了,回去準備好自己的貨物。
沈旺覺得現在的自己,越來越有江南商人領袖的感覺,心裏沾沾自喜,但又要表現出一種,很平淡的樣子。
絕對不能飄了,更不能觸犯了,殿下的禁忌。
另外一邊。
陳誠濟等福建商人,也在商量著差不多的事情。
最終他們一致決定,先把消息遞上去,告訴朱允熥他們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北上。
隻要命令下來,他們第一時間出發,都不需要考慮。
他們來的時候,把自己家裏的貨物,幾乎全部搬來貿易區。
賣給那些西方人的,隻是一部分,剩下的部分,都在各自的商鋪內,為的正是可以盡快北上,不需要再回家一趟,搬運貨物如此麻煩。
好給朱允熥表現,他們福建商人的效率。
現在他們所有商人,都在等著,北上的計劃。
——
在這同時,吳興縣內。
這裏有一個農莊,其中一個中年男人,拿著一個紅薯,正在切片研究,再好好觀察,紅薯苗是怎麽生長,如何生根發芽等。
在他的身邊,還有一小片,已經長出苗的紅薯,以及一袋的,用紅薯製作出來的麵粉。
“這紅薯,是個好東西!”
中年男人讚歎道:“容易種植,產量極高,活人無數,皇太孫殿下可謂功德無量!”
他研究紅薯,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對紅薯這個東西,讚不絕口,認為絕對是大明未來,人口增長、能大量吃飽飯的神器。
想不到海外,還有如此好東西。
“咯咯……”
這時候,有人在外麵敲門,問道;“請問這裏是婁家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