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大明的農業發展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婁慶豐還是不敢相信,出現在眼前的,真的是皇太孫殿下。
朱允熥看到婁慶豐沒有第一時間回應,但也不心急,一般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像婁慶豐這樣的狀態。
還是姚廣孝實在看不過去,輕輕地拉了拉婁慶豐的手。
婁慶豐這才緩過來,趕緊又要跪下。
朱允熥說道:“不用跪,坐著說話。”
婁慶豐說道:“多謝殿下。”
朱允熥把剛才的話,給婁慶豐重複一遍,婁慶豐躬身道:“殿下有什麽想問的,盡管提出來,草民……隻要草民知道,一定言無不盡。”
他緩了緩神,知道不能繼續懵下去。
經過剛才朱允熥的話,他大概判斷,把自己找回來是因為一些農業的事情,至於朱允熥為什麽會知道自己,那麽他就不清楚了。
也許是皇太孫殿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吧!
唯有用這樣,來解釋了。
朱允熥說道:“聽說你對農耕頗有研究?”
婁慶豐躬身道:“也不算很懂,隻是先父比較擅長,他傳下來的知識,草民學到了一些,正好用來耕種。”
他還是謙虛了些,不過無所謂。
朱允熥聽到他說懂,那就行了,道:“我讓人把你帶回來,為的是農耕,相信你也猜到了,農業乃立國之本,讓百姓吃飽飯,家裏有點存糧,是件天大的事情,但我的身邊,沒有可以改良作物、擅長研究農耕的人。”
婁慶豐聽著朱允熥的話,心裏頓時佩服萬分。
隻覺得朱允熥高高在上,還如此關心糧食,關心百姓。
一般這樣的上位者,看到百姓有飯食,有剛好夠用的糧食就算了,但皇太孫殿下不一樣,這是真心為普通百姓考慮。
有了高產作物還不夠,還想千方百計,改良作物,給百姓增加糧食產量。
婁慶豐心裏認為,朱允熥太好了,躬身道:“草民是略懂一些,如果能幫到殿下,草民願意竭力相助。”
“好!”
接下來,朱允熥還要確定,婁慶豐真的可用。
於是他提出了,莊稼如何施肥,如何製作肥料,灌溉、水利、天氣、病蟲害等各種問題。
婁慶豐震驚殿下對農耕,了解的居然那麽多。
作為一個深居皇宮的皇太孫,就算能知道農業的一些事情,但肯定不會知道得那麽多。
朱允熥不僅知道得多,在問他的時候,還可以問得很詳細。
婁慶豐對此,驚歎不已。
朱允熥聽著婁慶豐的回應,甚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盡管有些部分,還是脫離不了時代的局限,但有些部分,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婁慶豐曾經深入研究過的。
比如明朝的人,都認為稻瘟病是鬼火,但婁慶豐認為水稻和人一樣生病了,曾經研究過怎麽通過選擇更優質、沒有病的水稻種子種植,避開這種稻瘟病等。
再比如,婁慶豐發現,把海鳥糞、獸骨糞、魚骨粉等,通過製作融合,用來施肥,可以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產量等。
朱允熥可以聽明白,這不就是天然的磷肥嗎?
磷肥是幾百年後,最常用的化肥之一。
不過一般用的,都是化學磷肥。
朱允熥看得出來,婁慶豐對農業研究得很深入,但很多研究,隻是自己私底下進行,也是私底下自己種植。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他的這些東西,基本傳不出去,最多隻是給身邊的農民嚐試。
也是因為,認知和方向的局限,讓他的研究,沒辦法形成規模。
總體來說,婁慶豐對於農業的改造,是一定可以用,並且絕對好用。
朱允熥又找到了一個,可以改變曆史,或者說改變世界的人,道:“婁先生,我想請你留下幫我!”
“啊?”
婁慶豐說道:“草民……草民不敢保證,能不能幫到殿下。”
朱允熥說道:“我相信,你是可以的,我會給你提供高薪厚祿,另外再給你提供如何研究的方向、足夠的研究資源,隻要你點頭,可以馬上到戶部任職。”
“你要知道,吃飽飯的問題,是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問題。”
“如果婁先生能和我聯手,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功德無量,還能流芳青史。”
“我再提一個問題,婁先生覺得,紅薯怎麽樣?”
朱允熥看著婁慶豐,問道。
婁慶豐很肯定道:“紅薯是個好東西,產量極高,容易種植。”
朱允熥說道:“目前紅薯的好處,隻是暫時的,若是未來擴大種植,紅薯出問題了,和水稻一樣生病了,或者種著種著,產量突然不高了,這可怎麽辦?若是所有人都種紅薯,一旦紅薯出問題,這一年多收成幾乎全無,百姓吃什麽呢?”
聽著朱允熥的話,婁慶豐鄭重點頭。
認為說得很對,也很合理。
很多人看到紅薯產量極高,隻會欣喜、大量種植,但殿下看到的是未來的危害。
居安思危。
提前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意外,才能避免未來可能爆發的饑荒。
姚廣孝在旁,聽著他們的對話。
也覺得朱允熥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認知,懂的是真的多,考慮到更多。
能夠當上皇太孫,不是沒有道理的。
反觀朱允炆,如果讓其坐在這個位置上,大概就是按部就班,什麽都不會改變,其實也是沒有能力改變,最後任由那些文官操控。
朱允熥說道:“我現在,正好缺一個專業的人,為我改良農業,婁先生是最合適的,還請婁先生不要拒絕。”
婁慶豐跪下來道:“多謝殿下,看得起草民,草民願意為殿下,解決一切農業上的問題。”
朱允熥離席上前,扶起婁慶豐,道:“婁先生,免禮,快起來,其實是我感謝你才對。”
婁慶豐看到朱允熥這個身份,還來扶起自己,心裏感激不已。
朱允熥說道:“婁先生這是同意,留下來幫我了?其實也是幫整個大明的百姓。”
婁慶豐躬身道:“草民願意。”
朱允熥作揖道:“我代替天下百姓,多謝婁先生。”
這便是,禮賢下士了。
婁慶豐趕緊回禮,受寵若驚得再跪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