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高難度?我喜歡!
字數:4123 加入書籤
調節火力,控製密度。
當密度不足,就會降落。
這樣聽起來,好像還很合理,也是個道理,姚廣孝發現自己想的,還是簡單了,沒有朱允熥考慮的足夠多。
朱允熥又道:“另外在上麵,安裝一個可以轉動的螺旋槳,便於在空中改變方向,具體不受風力影響,我們想飛去哪裏,就能去哪裏。”
“至於調節火焰的大小,做一個閥門,控製燃料的進出,就可以做到了。”
“道衍大師不妨嚐試一下,這個方法還是不錯的。”
“不過也不用很急,雖然我需要這個東西有用,但短時間之內,還是用不上。”
朱允熥說著,便往姚廣孝看去。
原來有用,才要做一個,可以飛天的東西。
姚廣孝想了好一會,問道:“殿下想要這東西有何用呢?”
朱允熥說道:“丈量天下土地,我昨天下令,讓戶部負責丈量,但地方的人,肯定會有所隱瞞,他們都不是省油的燈,不會讓丈量土地,如願以償。”
姚廣孝終於明白了,驚訝道:“人飛在天空中,地上的土地有多少,一目了然,土地隻能瞞住,是藏不住的。”
朱允熥點頭道:“沒錯,如果能把這個做好,未來說不定還有其他作用,比如打仗的時候,我飛在高空中,把炸藥往下麵敵人的軍營砸下去,敵人擋得住嗎?”
不僅擋不住,還隻能是等死!
姚廣孝做夢都想不到,原來打仗,還可以這樣玩。
人在高空中,居高臨下,他不敢想象下麵的敵人能有多絕望。
如果能做出來,這個東西,絕對又是一個,全新的神器。
投靠了朱允熥後,姚廣孝見過太多,這些神奇的東西,他不得不佩服,也為當初選擇投降而感到慶幸。
就算沒有了他,朱允熥隻要有想法,還是可以把這些東西做出來,若是未來的朱棣真的要反叛,燕藩的大軍在這種神器之下,基本隻能挨打。
說不定連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
幸好他們不是敵人,幸好他們都投降了,這是他們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沒有之一。
朱允熥說道:“我把這個東西,稱之為熱氣球,不過還需要麻煩大師,帶領他們好好研究了。”
姚廣孝拍著心口保證道:“請殿下放心,臣一定會盡快做好,不會讓殿下失望的。”
領了這個任務,姚廣孝便下去了。
為了丈量土地,朱允熥的準備也不少,昨天在提出開始,他就想過要用這種方法丈量,主要也是因為,不信任戶部,更不信任那些地方官員上報回來的數據。
不過熱氣球做出來了,朱允熥也不打算將其交給戶部使用,而是另外安排人,再做一次丈量,拿出來和他們的進行對比。
對比之下,一目了然,他們到底隱瞞了多少,有多麽的陽奉陰違。
——
姚廣孝回了科學學堂,馬上讓人把做孔明燈的工具,都準備好了。
朱高燧見了,好奇地問:“大師這一次需要做什麽東西?”
姚廣孝說道:“殿下讓我做一個,可以帶人飛上天空的好東西。”
“什麽?”
朱高燧聽了,首先跳起來,激動道:“帶人飛上天空,人真的可以飛天嗎?大師這個我也要參與進來,你就帶帶我吧!”
這個可以飛天的東西,比起那些娘們用的香水,要帶勁太多了。
朱高燧一聽,就喜歡上了。
姚廣孝說道:“你想要一起做,就幫我先把孔明燈做好。”
朱高燧還想不到,可以飛天的東西,和孔明燈有什麽關係,既然姚廣孝如此說了,他也不含糊直接動手。
過了沒多久,一個孔明燈誕生了,姚廣孝再點火,孔明燈便如此飛上天空。
姚廣孝站在孔明燈之下,認真地觀察了好久。
“大師,飛天的東西,和孔明燈有什麽關係呢?”
朱高燧總算是,看懂了一些關聯。
主要還是看到,孔明燈在飛,再想到姚廣孝說了,要帶人飛上天,但在研究孔明燈。
姚廣孝說道:“利用孔明燈的原理,把人帶上天空,你覺得有沒有可能?”
朱高燧再看已經飛走了 ,越飛越高的孔明燈,想了好久,忽然肯定道:“大師,我覺得有這個可能,隻要我們把孔明燈做得足夠多大,人豈不是就能站在上麵了?”
他還是支持,朱允熥那一套理論。
隻要敢想,膽子足夠大。
真有可能,飛上天空。
想到可以把一個人,帶上天空飛天,朱高燧覺得這個要比做一百種香水,更讓人感到興奮。
他的心裏,越想越激動,恨不得可以馬上動手。
姚廣孝微微點頭道:“殿下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就是把這個做大。”
朱高燧興奮地問:“大師,我們幹不幹?”
姚廣孝道:“當然幹,不過其中最難的,是調節火力的閥門和一個螺旋槳。”
他把朱允熥的那些想法,如何調整上升下降,還有飛行高度,改變飛行的方向等,全部說了出來。
對於螺旋槳是什麽東西,朱高燧也懂了。
因為他們現在研究的新型船,用蒸汽機驅動,其中最重要的結構,就是螺旋槳了。
朱高燧當然知道,科學學堂都在研究些什麽,聽到難度那麽高,興奮道:“難度低的,我還不想做,越高越好,大師我們趕緊開始。”
他一個等不及的樣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紙和筆,開始畫圖紙、做設計了。
比起朱允熥,還要著急。
姚廣孝見了,心裏甚是欣慰。
把朱高燧培養成了科學家,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這樣還是挺好的。
於是科學學堂內,又忙碌起來。
他們除了上課,還負責做研究。
一些比較有天賦的學生,早就參與到姚廣孝他們的研究當中,有時候理論知識就算學得再多,也沒有一次實踐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多。
實踐比一切都重要。
——
耿璿的船,終於回到應天府,在碼頭上停靠。
他剛回來,碼頭上就有人前來接應,還需要查明身份等一係列的流程,確定了耿璿是誰後,就開始給船上的東西卸貨。
耿璿首先把從海外,帶回來的糧食卸載在碼頭上,讓人去通知戶部相關的官員,他第一時間進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