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這就是民心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我打算再給他們機會,免得那些文官都說,我太殘忍、手段太淩厲了。”
    朱允熥看著舉報信,又道:“先捉幾個出頭鳥殺雞儆猴,剩下的給他們一個機會,就看他們懂不懂把握了。”
    如果知道把握,把多收的退回去。
    一切都可以正常,不再追究,也不會壓得太緊。
    如果他們不把握機會,非要鬧,甚至還想反了。
    朱允熥不會再對他們,太客氣了。
    應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到了,就看他們接下來,如何取舍。
    蔣瓛問道:“那這些舉報信件的呢?”
    朱允熥說道:“也在這個機會的範圍內,我最多再給他們半個月時間,如果半個月之後,他們還是什麽都沒做,那就動手,期間你們繼續查他們。”
    蔣瓛朗聲道:“是!”
    他們錦衣衛,覆蓋的範圍很廣。
    要查那些家族,其實很容易。
    朱允熥想了想道:“重點不是查地主,而是查百姓,看他們是否真的得到了,退回來的地租,地主會說謊,百姓基本不會。”
    畢竟這些東西,和百姓的自身利益相關。
    除非百姓受到威脅,什麽都不敢說。
    朱允熥想了想又道:“還要對百姓,進行定期回訪,我要確保後續也沒有問題。”
    蔣瓛繼續領命,心裏在想接下來他們錦衣衛,可能要忙個不停了。
    不過殿下能做了那麽多事情,蔣瓛心裏還是佩服的。
    這個魄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
    哪怕是陛下,應該也不敢,隨便去查這個。
    等到蔣瓛退下去了,朱允熥讓人去給大明日報送消息。
    把給了機會這件事,通過報紙宣傳出去。
    那些還沒有報紙的地方,就讓李景隆通過郵局進行宣傳。
    把各種的消息,通過郵局,傳遞到各個地方。
    不過實在太偏遠的地區,無論消息還是交通都難以盡快傳遞的,隻能後續繼續完善到底。
    大明還是很落後。
    有些地方,山高皇帝遠。
    對於偏遠地區,不是不想做,而是短時間之內,很難把手伸過去。
    李景隆他們得到命令,整個大明郵局的各個部分,隨之運轉起來,源源不斷地傳遞消息和命令。
    “這個改革,太累了。”
    朱允熥伸了伸懶腰,看到剛送進來的奏章,還要繼續忙碌。
    “殿下。”
    這個時候,柳六進來說道:“羅興為又有書信來了。”
    書信送到了朱允熥麵前,打開看了看,又是關於商幫的事情。
    如今兩個商幫,正在不斷地競爭。
    趁著西方人第二次到來之際,開始玩起了價格戰。
    陳誠濟他們要壓價,但還要保證有足夠的利益收入。
    反過來,沈旺他們也在壓價,以此來壓過陳誠濟他們一頭,商幫的鬥爭,到了這一步似乎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
    朱允熥尋思了好久,讓大妞幫自己磨墨,也寫了一封書信,讓人快馬加鞭地,給羅興為送過去。
    如今的商幫競爭白熱化了,下一步就是要挑起他們的衝突。
    這個交給羅興為負責,等他們打起來了,或者發生了流血事件,就是最好的機會。
    對於那些商人,朱允熥不會憐憫,特別是江南的沈旺等商人。
    不過根據羅興為的書信描述,整體來說,陳誠濟他們特別克製,比較守規矩,這一點朱允熥是認同的,可以不對陳誠濟他們的商幫太嚴厲。
    但沈旺等人,必須要打!
    現在的沈旺,有一種拿著雞毛當令箭的感覺,認為自己是唯一,可以聯係朱允熥的人。
    終於要飄了!
    沈旺在江南地區,處於商人的領頭羊位置。
    領先了那麽長時間,很容易迷失自我,很難不飄了。
    ——
    早上的時候。
    朱元璋再一次出宮,今天去的依舊是那個小茶館,剛來就有那個老板,給他送來了茶水和包子,都是他平常,經常吃的東西。
    茶館掌櫃笑道:“朱老丈,請慢用!”
    朱元璋微微點頭,也不和他們客氣了。
    “今天又有新的消息。”
    曾秀才一早就來了這裏,和朱元璋打了個招呼後,再攤開報紙,激動地說道:“前不久,殿下不是要強製壓下我們的地租嗎?這件事做得特別好。”
    這句話,他們所有人都是讚同的。
    是大明建國至今,最好的政令之一。
    數不清的百姓,踴躍支持。
    有人問道:“難不成,這個政令還有什麽新的內容?”
    曾秀才說道:“殿下對這個政令,又做了補充!我們殿下,太仁慈了,竟然給那些地主一個機會,隻要在半個月之內,把多收起來的地租,還給租地的農戶,這件事既往不咎。”
    “殿下仁義啊!”
    “殿下其實也不想,對他們趕盡殺絕,隻是想讓大家,都好過一些。”
    “確實如此,我們大明能有如此仁善的皇太孫,是所有大明百姓的福氣。”
    “可是我認為有些地主,不一定會領情。”
    ……
    百姓們對於這個補充內容,議論紛紛。
    朱元璋聽了,也感到有些意外。
    還給他們一個機會,沒有把所有人,逼迫得太緊了。
    本來老朱還以為,朱允熥要逼反了一部分地主,把他們九族做了個消消樂,就能順手地,把他們的土地收回到大明的手裏。
    最後以朝廷的名義,租給普通百姓。
    這樣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才是最好的。
    不過很意外,朱允熥沒有這樣做。
    朱元璋的心裏在想:“大孫還不是很願意,趕盡殺絕,給他們機會,就看他們懂不懂珍惜了。”
    如果不懂,唯有心狠手辣。
    曾秀才感歎道:“殿下對大明的百姓,真的太好了,其實也不忍心,對地主太壞,隻是地主對我們普通百姓不好,他才會對地主下手。”
    對於這樣的解讀,還是得到不少人認同。
    曾秀才又道:“如果還有人不領情的,殿下唯有心狠了,給了他們機會,誰讓他們不懂珍惜呢?”
    沒有普通百姓覺得,朱允熥心狠不對。
    對於那些富得流油,隻會欺壓百姓的地主,得不到百姓同情,他們隻會高聲呼喊,皇太孫殿下做得好!
    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支持誰。
    朱元璋看到他們的反應,心裏暗歎,自家的大孫,竟然如此深得人心。
    將來大孫如果想做什麽,振臂高呼,響應的人絕對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