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虎掌菌炒雞絲

字數:2645   加入書籤

A+A-


    陳太夫人別看是小沐王爺的母親,但是並不老,三十五歲上下的年紀,身材勻稱,葉眉杏眼、腮似桃花。她端正地坐在上首,一邊是自己的兒子沐天波、阮氏兄弟,一邊是子思、王大盛、孔有德、耿仲明、佘義士。
    王大盛雖說是沐王府出身,但此次回來畢竟是客,所以得以入席也是應該,可阮氏兄弟作為管家居然也能位列首桌,足以見得他們在沐王府中的地位了。
    孤兒寡母,家中上上下下都要靠阮氏兄弟操持,有這待遇,也可理解。
    陳太夫人拿起筷子,對著大家說道:“動筷吧,今天,就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禮。”
    “母親大人,您嚐嚐這個。”子思給陳太夫人夾了一筷子火腿,“兒從小母親就亡故了,今天又有了娘親,多虧二弟,也多虧您疼愛。”
    陳太夫人笑了笑:“大兒子,你是北方人,也是客人,怎麽倒是給我這本地人夾起菜來?你吃。”
    陳太夫人又把火腿夾回給子思,看他吃進嘴裏,滿意地問道:“味道如何?”
    “回母親大人,這火腿上的可是梨子?”子思不住地點頭,“兒子聽說金華火腿天下聞名,用的是兩頭烏,咱們雲南的火腿配上梨子,味道也不遑多讓啊!”
    “看我大哥,跟母親說話還文縐縐的,更不用在家宴場合把大人二字時時掛在嘴邊,這也太見外了!”小沐王爺接道,“這是我們當地的一道名菜,叫蜜臘火腿,用宣威火腿和我們這的寶珠梨做成。寶珠梨,那可是我們雲南的貢品呢!”
    “那我得多吃!”子思又夾了一筷子,“經二弟給我這麽一宣講,更是好吃了!”
    “這蜜蠟火腿,需要肥膘半斤,冰糖半斤,豬油半斤,寶珠梨兩個,團粉一兩,開水半斤。”阮小二把話接了過去,“把火腿刮洗幹淨,放入湯鍋內,煮至六成熟撈出,冷卻後切成八分寬、二寸半長條片,放入扣碗內待用。然後將寶珠梨削去皮,用刀順梨滾動著切成木梳背形的片。將豬油放入炒鍋,置旺火上燒至四成溫熱,放下寶珠梨過油。將炸油瀝幹,倒入放火腿條片的扣碗底上。再用冰糖二兩,敲碎放在寶珠梨上,連同火腿條片入蒸籠在旺火上蒸不到兩刻鍾。”
    陳太夫人微笑不語,似並未覺得阮小二話接得不是時候。
    阮小二繼續道:“然後,另取炒鍋一口,倒入開水半斤和冰糖六兩,置旺火上煮沸,撇去湯內泡沫,再放入團粉一兩攪勻,就成晶亮潔白的濃汁,臨吃時把蒸好的火腿、寶珠梨翻入盤內,再把濃汁淋上即成。”
    陳太夫人笑道:“自從老沐王爺歸天,阮氏兄弟可是為沐王府忙前忙後,把我們孤兒寡母照顧得好呢!所以,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就是家裏有個蚊子蒼蠅,他們都知道生辰公母!”
    大家聽後哄堂大笑。
    “多謝陳太夫人抬愛,身為管家,能有如此殊榮,得以入席,全賴沐家仁義!”阮小二接道,“此菜是鹹腿甜吃,口味鮮甜濃厚,清香軟嫩,乃是我們雲南名菜之一。”
    “你們也吃。”陳太夫人向王大盛等人說道,“這還有岜夯雞、宜良烤鴨、曲靖蒸餌絲、騰衝炒餌塊、油雞樅、虎掌菌炒雞絲,都是我們當地的名菜。尤其是虎掌菌炒雞絲,更是有些典故。”
    “母親,說來聽聽?”子思好奇道。
    “既然大兒子想聽,那我就講講。”陳太夫人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避諱了,姑妄說之,大家姑妄聽之。”
    陳太夫人娓娓道來:
    “本朝初年,太祖皇帝的孫子建文帝,逃到了我們雲南削發為僧,在獅子山上當了和尚。成祖皇帝聽說後,就派刺客到雲南來行刺。
    “一天,建文帝到南華寺傳經,途中被刺客認出暗中尾隨到了南華寺外,伺機行刺。 南華寺住持南禪法師,當晚設素宴為建文帝接風洗塵。
    “刺客探知此事,便潛入寺中廚房,在做成的巴掌菌裏放了毒藥,要毒死建文皇帝。建文帝不知巴掌菌中有毒,拿起筷子就吃了起來。
    “建文帝一邊吃著飯一邊和南禪法師說著話,不一會兒,便把盤中巴掌菌吃得幹幹淨淨。南禪法師知道建文帝旅途辛苦,一路勞累,便請建文帝早些歇息。建文帝也覺得頭昏乏力,不一會兒便昏昏而睡。
    “然而,第二天早上建文帝並沒有死,還生龍活虎地在寺中講經。原來,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營救,來到南華寺外邊山林中,把自己走過的腳印,變成了巴掌菌。這種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鮮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
    “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卻沒有死。因為這個緣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稱為虎掌菌。從此,虎掌菌炒雞絲便成了流傳千古的一道佳肴。”
    “原來如此!”子思歎道,“這篡來的皇位,就算玉皇大帝也看不過去!刺客,充其量就是個下人,還想毒死建文帝,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癡心妄想!”
    “咳咳!”陳太夫人咳嗽了兩聲,似有似無地看了看阮氏兄弟,“大兒子,這就是一段無頭尾的故事罷了,哪說哪了,多吃點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