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一葦渡江

字數:2679   加入書籤

A+A-


    錢金走到自己弄折的竹子旁,把兩根綠油油的竹子撿起,拿在手裏,得意地看向端木易,意思是,你這老頭,看看我有多聰明。
    年輕人,在麵對老年人時,總覺得老年人身體弱弱的,看上去呆呆的,就放鬆警惕。他們哪知道,人老了,這隻不過是生理常態而已,他們什麽風雨沒見過?老年人聰明著呢!
    還一葦渡江?兩根竹子就一葦渡江了?真當端木易沒吃過沒見過?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有一招名為達摩渡江,也叫一葦渡江、一線穿,為輕功的一種,乃是蹬萍渡水、踏雪無痕的上層武功。該武功把柔軟之物放於水麵,人行其上,如履平地。
    菩提達摩,中國佛教的禪宗初祖,也是天竺國佛教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的嫡傳弟子。
    達摩,遵照師命,來震旦,也就是中國傳法,他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覲見了梁武帝蕭衍。由於兩人觀點不同,話不投機,達摩便不辭而別,渡江北上奔魏都洛陽而去。
    梁武帝自詡建寺、寫經、度僧等有為功德,而達摩認為,此乃“人天小果,非真功德”,主張“淨智妙圓,體自空寂”的悟道境界。
    達摩行至長江邊,見江闊浪急、無船可渡,遇一老嫗攜蘆葦捆坐於岸邊。
    達摩恭敬施禮求葦:“請賜一葦渡我過江。”
    老嫗默然抽出一根蘆葦相贈,達摩將蘆葦投於江麵,踏葦而行,飄然渡江。
    達摩渡江時,北魏高僧神光正於金陵講經,因聽眾人言達摩身份,急追至江邊。神光見老嫗身旁蘆葦,未行禮即搶走一捆跳入江中,反被浪掀翻。
    老嫗點化道:“達摩以禮化取,故渡之;汝無禮強奪,無緣相助。”
    神光道歉後,老嫗消失,蘆葦蕩回岸邊。神光登葦過江,自歎不如達摩,終拜達摩為師。
    神光就是後來的禪宗二祖慧可。
    達摩渡江後,曾駐錫江北定山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浦口,留有達摩岩、宴坐石等遺跡,後至嵩山少林寺五乳峰山洞麵壁九年,創壁觀禪法,強調“藉教悟宗,舍妄歸真”。
    達摩收神光為徒後,傳《楞伽經》及衣缽,奠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旨,其臨終預言“一花開五葉”,禪宗終成漢傳佛教主流。
    正是:“一葦渡長江修持九載;兩山藏古寺參拜十方。”
    上麵就是達摩祖師東來,一葦渡江的故事。這錢金弄兩根竹子就敢冒充一葦渡江,真是臉都不要了。
    端木易假裝誠惶誠恐道:“看來我這口棺材裏的金銀珠寶要易主了!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哼哼,老頭,現在後悔也晚了!你上酒池那邊,咱們開始吧!”錢金走到酒池邊上,把一根竹子往水中一丟,“閻王叫你三更死,誰人敢留你到五更?這都是你自找的!”
    端木易緩緩起身,向酒池另一側走去。
    倆人聊了這麽久,端木易屁股都沒挪地方,說明什麽?說明,端木易根本就沒把錢金放在眼裏,這要是換一個人,早就緊張得站起來了。
    錢金要是個聰明人,那絕對能從端木易的行動中看出,這個老頭不是等閑之輩。然而,錢金卻認為,端木易這個老頭不起身是因為腿腳不利索。
    “快點,老頭!”錢金喊道,“你就是再怎麽拖延也沒用了,不如最後再看看這美麗人間!”
    “請吧。”端木易咳嗽了兩聲。
    “用不用我讓你幾丈?”錢金手中已經握好另一根竹子了,“這可是最後的機會了!”
    “你說開始吧。”
    端木易沒費多大力氣,就把聲音清晰地傳進了錢金的耳朵裏。
    錢金雖然心中一驚,但已來不及多想,大聲喊道:“開始!”
    錢金雙腳一前一後,踏在竹上,手中那根則用雙手橫握於中部,上下有節奏地劃起水來。
    再看端木易,紋絲未動。
    錢金一門心思都放在贏上,哪顧得此刻端木易在幹嗎?這老頭,想必是腿腳真不靈活,動不了才好呢!
    錢金在距離酒池中的棺材還有兩丈遠時,便急不可耐地腳尖一用力,手中竹子往酒池底那麽一撐,如跳高運動員一般,飛進了棺材。
    不長不短,棺材正好能把錢金裝下。
    也巧了,這口棺材本來是關著的,就像長了眼睛一樣,在錢金即將進去那一刻打開了,待錢金剛一躺下,便又立刻合了上去。
    甕中捉鱉這個成語,指從大壇子裏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然而,能進甕中的鱉,都是被人先抓進大壇子裏的,而錢金這隻鱉,卻是自己跳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