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雨露均沾

字數:3975   加入書籤

A+A-


    “這……”
    聽到劉宏的一番嗬斥,殿內群臣也不約而同的縮了縮脖子。
    天子當麵,那肯定是大漢江山更加重要了。
    別說是一些地主豪強,哪怕是讓他們這些人為了大漢江山去死,他們也說不得半個不字。
    與忠誠無關,這就是一個態度、或者說是政治正確的問題!
    劉宏看了群臣一眼,沉聲道:“段卿雖是出於大局考慮,但也確實使得諸多無辜者喪命,此等行徑,卻也不可鼓吹效仿。
    因此,朕決定,對段卿功過相抵、不封不罰,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聖明!!”
    聽到劉宏的決定,百官紛紛俯身稱頌。
    此時的朝中之臣,依舊是以關東士族出身為主。
    經過連番的打壓之後,他們雖然比此前安分了許多,但內心深處,依舊對關西帶著幾分不屑。
    他們之所以抨擊段熲,除去看不慣這個瘋子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擔心朝政的失衡。
    畢竟,平息為禍六十多年的羌亂,其功不亞於開疆拓土。
    依照正常流程的話,那段熲至少也會獲得一個萬戶侯的封賞。
    之前已經有了一個張奐,如今要是再來一個段熲的話,那關西武將的勢頭,真就徹底的壓過他們了。
    因此,在看到天子對段熲的處置之後,諸多大臣,自然是非常支持。
    看到群臣如此模樣,劉宏也不自覺的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
    對於段熲的處置,也是他思量許久之後,方才想出來的辦法。
    雖然他也很是欣賞這位帝國名將,但段熲畢竟投靠過宦官,這一政治汙點,他這位天子可以不在意,但卻不得不考慮天下人的感受。
    此番平息羌亂的功勞確實太大,若是因公封賞的話,不說位極人臣,但也差不多了。
    可是,站得越高,目標也就越大,但有任何不對,立馬就會招來數之不盡的針對,他過往的那些汙點,說不定就會成為他的催命符。
    因此,劉宏此番對段熲的不獎不罰,不僅解決了地主豪強被誅殺之後帶來的隱患,同時也從側麵保護了段熲。
    畢竟,段熲此番立下了如此大功,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世人也就沒有理由,再拿過去的汙點進行針對了。
    “好了,此事到此為止,接下來,還是說一說關西重建一事吧!”
    劉宏看向百官,沉聲道:“關西的地主豪強被誅殺,當地諸多縣府也為之一空,整個關西已然成為了無序之地,倘若不能盡快解決,必將陷入大亂之中……”
    “不知諸卿可有何良策應對?”
    太傅陳蕃站出來說道:“陛下,依老臣之見,當從太學及關內縣府當中,抽調一批學子幹吏,用以填充關西之空缺!”
    聽到這話,殿內群臣頓時皺了皺眉頭。
    在他們眼裏,署吏和差役,不同於朝廷命官,無法享受到朝廷俸祿以及相應的晉升。
    在這種沒有任何好處的情況之下,誰願意背井離鄉的跑去其他地方?
    劉宏也開口說道:“署吏、差役,不同於命官,人們若是不願前去,該當如何?”
    陳蕃卻是一臉嚴肅道:“凡大漢臣民,當以國事為先,如今關西之地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豈能任由他們隨意推諉?
    老臣以為,當以朝廷的名義,下令征召人們前往,若有推辭者,當一律嚴懲!!”
    呃……
    聽到這話,在場眾人不禁嘴角一抽,看向陳蕃的目光,也充滿了無奈。
    在他們看來,這個陳蕃,好歹也是做了幾十的官了,怎麽就不清楚什麽是為官之道呢?
    你自己可以無欲無求,可以在沒有任何好處的情況下,一心為國為民,但你卻不能要求別人也跟你一樣吧?
    “此法不妥!”
    劉宏也搖了搖頭,沉聲道:“太傅所言,雖為正理,但卻著實委屈了那些學子、幹吏。
    朕既為天子,那天下之人,便都是朕的臣民,朕自然要雨露均沾,不能使任何人受到不公的待遇!”
    聽到這話,百官不由點了點頭,看向劉宏的目光,滿是歡喜與敬重。
    陳蕃卻是依舊堅持但:“陛下此言雖善,然凡事當有所取舍,老臣之議,雖會委屈一些學子、幹吏,但卻安定了關西、造福了萬千百姓,還請陛下明斷!”
    “不可,不可!”
    劉宏的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一般:“朕是絕不會委屈任何人的……”
    陳蕃皺眉道:“可是陛下,不如此的話,關西如何能夠安定?”
    “這個嘛……”
    劉宏略做沉吟,然後說道:“朕以為,不妨將調派的學子、幹吏,納入官製當中,為其提供俸祿的同時,再設立一個考核晉升的製度……”
    隨後,劉宏也將之前與王潛商議的那套方法,詳細的複述了一遍。
    聽到劉宏的這個辦法,殿內百官,也頓時眼睛一亮。
    此番調派學子、幹吏填充關西空缺,必然少不得他們各自家中的門生子弟。
    劉宏的這個辦法,無疑是變相的為他們的門生子弟,提供了更多進步的機會,其中的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
    “陛下聖明啊……”
    “此法甚好……”
    “是極,如此一來,關西定能盡快恢複穩定……”
    一時間,諸多大臣,紛紛出言,力挺劉宏提出的這個方法。
    “陛下不可啊!”
    陳蕃卻是站出來,反對道:“陛下此法,看似穩妥,實則卻是貽害無窮啊。
    不說其他,但就一個尋常小縣衙,就需要署吏、差役近百人,大一些的縣隻會更多,再加上郡守府以及其他地方衙門,所需人員起碼在三萬人以上。
    如此多的人員,每年所需發放的俸祿,就是一筆難以想象的開支,以國庫如今的情形,如何能夠支撐?”
    “哎,太傅多慮了!”
    劉宏擺了擺手,道:“先前,朝廷不是已經將造紙、肥皂、琉璃的製作之法傳了下去,交由地方官府來經營嗎?
    朕決定,將那些作坊,全部設為國營作坊,除必要的賦稅之外,那些署吏、差役的俸祿,完全可以從那些作坊的營收當中進行抽取,倒也動用不到國庫。”
    喜歡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請大家收藏:()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